第291章 內閣調整計劃

高務實在京中的一舉一動都是備受矚目的,他“急闖”元輔府的消息自然很快被京中各方勢力得知,所有人都在心中揣度這個舉動背後的故事,只是任憑他們怎麼想,都實在想不明白。

這對舅甥不僅一直都很親密,而且政治立場也幾乎完全一致,所以高務實不可能是“因怒興師”去找自己大舅的晦氣,那麼……按理說就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他們出了麻煩事。

但現在能出什麼麻煩事呢?

蒙古人去年就被打蔫了,一時半會兒恢復不了元氣,高務實不去尋他們的晦氣他們都得燒高香,斷然沒有大舉犯邊的可能。如果說小規模的犯邊……李成樑又不是頭豬,那也是難得的虎將,一點小事還擺不平嗎?

南疆那邊看起來也不像能再起波瀾的樣子,現在明軍士氣正盛,南疆的牛鬼蛇神們即便心有不甘,至少也該等大軍回撤之後再生事,現在鬧事豈不是送菜?

這可真是奇了怪了。

不過,他們很快又收到了新的消息:高務實進張大學士府只有不到半個時辰,就在張甲徵、張泰徵兩兄弟的相送下出來了,三兄弟言笑晏晏,看起來並無什麼糾紛。

高務實也沒在張府門口多留,依舊如往常一樣一路出了京城,回見心齋白玉樓去了。

白玉樓守備嚴密,高務實回了白玉樓,那消息也就算是斷了,只是無人注意到高務實的隨行儀仗之中在沒出城之前就少了人。

陳矩下朝之後便去了內東廠,也和其他人一樣沒多久就聽說了高務實闖進元輔府的事,他同樣覺得這事詭異得很,本來想派人打探消息,但思索了一會兒就放棄了,而是親自去了外東廠。

果不其然,沒多久便有人持高宮保的名帖前來求見,說有要事稟告,陳矩將人叫了進來,正打算問人來意,那身穿高家家丁褐色短打的漢子直接遞上一封書信,道:“督公無須多問,我家老爺說一切都在信中,請督公過目。”

陳矩不敢怠慢,連忙親自去接了信,他發現這封信居然還漆上了火漆,而且從紋路上來看,這火漆的紋章竟然不是高務實慣用的“書與劍”,而是蒲州張家的金錢豹紋。

陳矩馬上明白過來,這是高務實在張府寫好彌封的,那裡沒有他的“書與劍”紋印,只能拿張家的金錢豹將就一下。

這意味着情況十分緊急,高務實甚至來不及回府就得把消息傳給自己。

他趕緊小心翼翼的拆開火漆,把信拿出來看。

“麟岡吾兄:弟方得蒲州急報,言外公病重,醫者束手。弟恐大變將至,已請元輔早議增補閣臣……勞兄於陛前陳述緣由,勿多拖延,甚謝。弟務實敬上。”

陳矩對高務實的字跡十分熟悉,這封信必然出自他的手筆,只是他從來沒有見過高務實把字寫得如此潦草的時候。而從行文上看,這信也極其直白,宛如當面口述一般,更非高務實往日風範。

至於這封信的內容,陳矩自也是倒抽一口涼氣,二話不說打開長明燈,就着火苗直接把信紙燒成了灰燼。

“你速去回稟高宮保,就說陳矩知曉厲害,這便回宮安排,請他放心。”

那家丁長揖謝過,告辭轉身離去。

陳矩急忙出了中堂,叫道:“速速備轎,備小轎,回宮!”

東廠提督的綠尼大轎雖然氣派,但實在快不起來,這時候自然是換乘小轎,以免耽擱。

而高務實回到白玉樓之後也沒有休息,立刻下令叫人安排了一輛尋常馬車,自己換了一身天青色曳撒,只帶着一馬伕、兩隨從,輕車簡從地悄然趕回了京城。

他直接回了昭回靖恭坊的狀元第,一進門便有下人告訴他,說張心齋、吳環洲兩位部堂都已經到了一會兒了,這時候正在花廳飲茶。高務實二話不說便快步去了花廳。

“心齋公,學生來遲了。吳師兄也到了?”

高務實直接進了花廳,張學顏和吳兌都有些意外,不過想想下午的情形,也都不去計較這點失禮,同時站了起來。

張學顏關切地道:“求真客氣了,你這麼着急找我二人前來,還來得這般隱秘,可是出了什麼事?”

吳兌上金榜晚張學顏兩科,乃是晚輩,就沒搶話,只是點了點頭,同樣一臉關切。

“唉,確實有些事……或者說可能有事。”高務實招呼他二人坐下,道:“二公皆非外人,學生有話就直說了。學生外公——也就是元輔老父——病危了。”

這消息真是晴天霹靂,張學顏和吳兌也一時驚呆了,兩個人都沒有馬上回話。

張學顏和張四維恰巧是同科的同年,還是反應得比較快,馬上臉色一變,道:“可有延請名醫看診?”

這話屬於急切之下的一句廢話,蒲州張氏是什麼身家,延請名醫這種事哪裡需要問?所以高務實只是苦笑着點了點頭。

張學顏自己也馬上發現這話有點慌不擇言的意思,馬上又問:“元輔的意思是?”

高務實道:“元輔已經決定,明日一早就會上疏皇上增補閣臣。”然後又補充道:“學生這邊也已經將消息告知司禮監二公,請他們面奏皇上,此次增補閣臣一事不會拖延。”

爲什麼強調這個“不會拖延”呢?因爲一般來說,首輔提出增補閣臣的時候,一開始皇帝通常都會按例“不允”——你首輔一說增補朕就答應,那豈不是說朕覺得你們這屆內閣乾得很糟,朕也希望馬上補點人進來幫忙?

所以高務實特意讓陳矩去找黃孟宇,兩個人一起去找皇帝說明厲害。

言下之意就是皇上您別按照平時的情況來辦,這事再打一下太極的話,說不定還沒“走完流程”,那邊張老太爺就昇天了——那張四維立刻就得請辭,而且直接閉門謝客,打包行囊準備回家丁憂守制,這增補閣臣的事情沒準就要被破壞。

至於什麼叫“被破壞”,那當然是沒有按照張四維的本意來增補,比如最後增補的人不是張四維選定的。

這事兒其實通常不太可能,但偶爾也會例外,因爲一般來說張四維雖然在臨走前擁有推薦權,但他不能只寫自己真正要推薦的那個人或者那幾個人的名字,還得另外寫上幾個,以免被外界抨擊。而這樣一來,萬一皇帝沒明白他的真意,恰好選了個“擺設”上去,那就壞事了。

不過高務實這麼一說之後,張學顏和吳兌就同時緊張起來。

高務實當然不可能是叫他們倆來閒聊的,此時此刻叫他們來,一定是有關增補閣臣的大事。唯一的問題在於,目前內閣已經有五位閣老,分別是首輔張四維,次輔申時行,以下羣輔爲餘有丁、許國、潘晟。

即便張四維丁憂去位,那也還剩四位,通常來說只要增補一位閣臣就夠了。

誰上?

即便大家都是實學派的在朝重臣,在這種時候也沒法完全心如止水——這可是入閣當閣老啊,誰能不想?誰能瀟瀟灑灑讓與他人?

他們兩位甚至已經開始猜想,高務實請他們來,說不定就是在宣佈結果的同時,安撫一下“落選”的另一位部堂。

吳兌眼中的希望閃動了一下,很快便黯淡下去,他覺得自己這次恐怕沒有希望了——張學顏登金榜比他早兩科,資歷更老。與此同時,張學顏是戶部尚書,通常情況下也比兵部尚書更容易入閣。

但高務實深吸了一口氣,卻道:“元輔的意思是,推薦二位同時入閣輔政。”

張學顏和吳兌都是一呆。

同時?

內閣要一下子安排七位閣老?

張學顏也知道自己本是更有希望入閣的那一位,因此不太好開口。吳兌便主動道:“七位閣老,是不是有些……少見?”

高務實道:“天順年間也曾有七位輔臣在閣的舊事,少見固然少見,但也未嘗不可。再說,元輔隨時可能丁憂,而餘閣老嘛……”

餘閣老病了那麼久,現在都下不了牀了,什麼時候駕鶴西去都不奇怪,早點安排一下有什麼大不了的?

再說,他就算不死,現在已經幾個月不曾“到崗”了,內閣總不能一直這樣搞吧?閣老們又沒有加班費!

高務實這麼一說,張學顏和吳兌倒也反應過來了,互相對視一眼,兩個人都很滿意。

不過張學顏立刻問道:“若是如此,戶部誰來接手?”

恰好吳兌也問:“兵部交給誰?”

高務實道:“元輔目前的意思是,戶部交給沈仲化(沈鯉),兵部交給樑乾吉(樑夢龍),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吳兌先道:“樑夢龍麼……我看可以。”

樑夢龍的能力當然沒有什麼問題,唯一的問題就是他的老師,他老師是張居正。不過張居正倒臺之後從來沒有說過半句怨言,甚至還多次寫信給諸弟子,讓他們好好爲官,不要想着去拖高黨的後腿,因此高拱在觀察一段時間之後,反而重用了樑夢龍。

此後高拱去世,郭樸輔政,再到高務實入仕收復安南,樑夢龍一直乾得很穩,隨後便和外任遼東的高務實結了盟,眼下他已經算是實學派的人了。

張學顏倒是遲疑了一下,道:“沈仲化學問自是不錯,但他一直在翰林院和詹事府打轉,既未外放地方,也未做過堂官,乍一下便來做大司徒……會不會難以適應?”

難以適應顯然是比較客氣的說法,張學顏的意思其實很明白:沈鯉一直在做翰林學官,根本沒有實際處理過庶務,而現在正是在改革的過程中,突然讓他來當雜事最多、最細也最煩的戶部尚書,他幹得來麼?

高務實嘆了口氣,道:“心齋公擔憂得是,元輔其實也有此慮,只是若不用沈仲化,一時卻也沒有更合適的人選。”

張學顏愣了愣,仔細一想,還真是這樣。其他外放的人,就算資歷和沈鯉差不多,但幾乎現在的職務級別都還差了點,入中樞的話頂多給個侍郎實職。

而倘若不在外放官裡選,翰林學官裡頭又沒有比沈鯉更適合的。包括陳經邦在內,雖然是沈鯉同年,但年紀比沈鯉要小,而且也同樣沒有操持庶務的經歷,選他還不如選沈鯉。

這就尷尬了,還真的應了當年的擔憂,有點青黃不接的意思。

張學顏思索了半天,果然沒有更好的人選,不由得也說不出話來。

三人都沒有考慮推薦實學派以外的人來做這個戶部尚書,因爲大家都清楚,戶部不同於禮部、刑部甚至工部這種衙門,它是直接關係到改革成敗的,必須掌握在自己人手裡才行。

黨同伐異麼?也許是,但改革這種事,沒有實權、沒有財權那是絕對不行的,何況現在的任何一項改革幾乎都離不開戶部的支持。

沈鯉雖然很可能在能力上不是戶部尚書最合適的人選,但至少在忠誠上沒有什麼問題,他不僅是高拱的學生,而且還是河南虞城人,可以說連跳反的機會都沒有。

張學顏也無話可說了,只好問道:“元輔既然決定了,下官自然也同意,但不知許閣老那邊怎麼說?還有,潘閣老此番可願支持我等?”

高務實道:“許閣老此時應該正在元輔府上,想必元輔能夠與他達成一致。至於潘閣老麼……學生已經派人聯絡了,想必問題不大。”

潘晟麼,這人本身能進內閣就是因爲實學派幫忙,加上他本人性格和善,一般不會拒絕“有恩於他”的高務實。再加上……高務實還送了一句口信,許了他原價兌換手中的滇戰寶鈔——這老爺子上次不聲不響的買了四萬兩銀子的滇戰寶鈔。

隨着高務實這句話,僅此一項就白賺了幾千兩,而他要付出的僅僅是表態支持一下元輔的推薦,簡直是天上掉下來的銀子,爲何不拿?

一番議論之後,張學顏和吳兌都認爲沒有問題了,這才向高務實告辭,帶上斗笠,從後門悄然離去。

----------

感謝書友“曹面子”、“霜之寶瓶”、“玄遊冥”的月票支持,謝謝!

第103章 高文正公(中)第078章 太子伴讀(上)第067章 倒高風波(七)第148章 一個好機會第075章 每臨大事有靜氣第093章 博碩克圖的野望第103章 全面攻勢第131章 御前閣議(下)第151章 枕邊風(下)第178章 宰賽臺吉(二合一)第041章 議編衛隊(上)第205章 高思棠當重賞!第180章 請獻戶籍於聖使第126章 你困了,睡吧第068章 輿論造勢(上)第141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第279章 王儲之死第272章 孝陵衛司香第130章 故事第265章 私會白玉樓第123章 千鈞一髮(4更破萬)第004章 京營第137章 李成樑的驚、怒、急第032章 少年劉綎(下)第233章 謙之不讓第044章 心焦創收第211章 目標第216章 準備第118章 太子出閣(下)第146章 閣老相商(下)第040章 必有隱情(上)第031章 務實被擄(下)第051章 議定出兵第120章 己卯鄉試(下)第108章 隱情(上)第030章 勇父悍子(上)第125章 高務實的開平城第050章 四方會談(上)第059章 索命之人第096章 馮保倒臺(一)第4更!第044章 人才不少(上)第056章 漠南之戰(二)第025章 河運海運(上)第003章 徽州異相(上)第084章 降三世明王?第085章 讓麻貴跟我走第065章 無恥之極(4更1W1)第012章 母子談商(下)第050章 皇帝暈倒第200章 立威之戰第008章 翰林面面觀第088章 戊辰羣星(上)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第013章 五伯高才(下)第124章 雨寺二姝(上)第125章 可戰方和(二)第115章 務實回京(下)第032章 京師潛流(上)第176章 佈置南下決戰第070章 逐保倒張(一)第084章 降三世明王?第202章 西班牙並不無敵第118章 真是世事難料第074章 文華召對(上)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三)第043章 繞開祖制第189章 安南太上皇(4更破萬)第070章 逐保倒張(八)第083章 宮外反應(下)第092章 流彈兇猛(下)第172章 安南捷報喜與憂第158章 庚辰春闈(二)第193章 要打得先問錢(4更破萬)第187章 葉赫女婿第071章 影帝隆慶(下)第149章 不急第129章 回鄉之前(下)第085章 官場百態(上)第039章 恰臺吉的底線第002章 翰林清貴(下)第071章 晴天霹靂啊第088章 戊辰羣星(上)第103章 好,朕信你第010章 新鄭高氏(下)第076章 “驕傲的孔雀”第145章 主考何人第151章 絃歌雅意[第4更]第093章 命案發酵第219章 汝契兄,別來無恙?第084章 務實回府(下)第177章 生擒炒花(完)第084章 務實回府(下)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五)第203章 誰取葉赫第053章 布日哈圖之策(2更破萬)第122章 蒙疆風雲(五)第038章 盛名之下第103章 高文正公(下)第192章 戴罪立功(二合一)第119章 遠慮,近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