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敵疲我打

高思廉出城作戰發起的時間,一路急行軍北上的莽應裡已經抵達彪關。

彪關這地方在五十年前時,就是當時還比較弱小的東籲王朝用以防備南方勃固王朝的最主要關口。

不過主要歸主要,由於當時的東籲王朝並不強大,這彪關也沒雄偉到哪去。好在這座山石砌成的關隘總算還堅固,在守護王朝的過程中還是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然而這一切都已經成爲歷史,這座關隘現在已經以一攤廢墟的形象呈現在莽應裡面前,別說城樓早已蕩然無存,甚至再也看不見一堵完整的牆。

Wшw_ тт kǎn_ C 〇

殘垣斷壁,碎石凌亂,一片廢墟的旁邊不遠處則是一座焚屍堆。

焚屍自然是明軍的作爲,目的倒不是凌辱死者或者震懾敵軍,只是單純的爲了避免瘟疫,畢竟在緬甸作戰可不同於秋冬的蒙古、遼東,這裡的氣溫太高了,大批屍體不加處理很容易出現瘟疫蔓延的情況。

但這一大堆遺骸顯然刺激了心高氣傲的金樓白象王,所有人都能看得出大王強行壓抑着的憤怒。沒有人敢在此時多說半句話,大羣貴族、將領全都噤若寒蟬,甚至包括雷迪隊長這種特殊人物都不願意胡亂開口觸莽應裡的黴頭。

然而,可能是莽應裡近來迭遭打擊的緣故,他這一次竟然罕見的沒有發火,或者說罕見的壓住了自己的脾氣,在滿臉鐵青地看了一會兒之後,他只是冷冷地道:“連夜行軍。”

這可要了命了。

緬軍此行本就是以急行軍而來,莽應裡和一干王族、貴族、將領倒還有大象作爲坐騎,低級一些的軍官和普通士卒就慘了,全靠兩條腿跟着。從南下開始算起,直到北返,他們攜帶的草鞋都穿爛了,現在也沒時間新編新制,只能打着赤腳行軍。

赤腳也算了,好歹這一路是緬南平原(屬於伊洛瓦底江三角洲),但夜間行軍最大的問題在於蚊蟲無可避免。

緬甸的發展水平如果放在大明來看,比雲南廣西還要差一截,雖然他們也有傳統的避蚊驅蟲秘藥,但卻不可能發放到普通士卒手中,因此一旦夜間行軍,可見這幾萬士卒要餵飽一路上不知多少蚊蟲。

緬甸的蚊蟲之毒,較之廣西、安南也是絲毫不差的,盡是些小兒巴掌大的巨蚊,一口叮下去就是一個大包,癢得能讓人把皮抓破,鮮血密沁。

但在緬甸嚴苛的等級制度之下,一旦上頭的貴族將領們不敢勸說莽應裡,底層的士卒根本沒有說話的餘地,只能被迫聽令,整個大軍愁容慘淡、腹誹心怨。

莽應裡不在乎這些,他那白象之上的金樓是特殊構造的,精美繁複的鏤雕之中暗藏着多種秘藥,蚊蟲蛇蠍都不會靠近,離老遠就會繞着走。

至於士兵們走夜路辛苦,這可不在他堂堂金樓白象王的考慮之中,他只想要在明天清晨之前趕到東籲城南三十里處的小城奧敦。

按照莽應裡的想法,明軍既然在大舉強攻東籲城,那麼按理來說,其探馬最多放個十里二十里。自己搶先趕到奧敦,休息一個上午,到中午大軍吃了午飯出發,下午正好能趕上一場大戰,爲東籲城解圍——如果戰局順利,東籲城中或許還會派兵出城,裡外合擊明軍,那就更妙了!這樣的情況下,一場大勝豈不就唾手可得?

於是在這種想法的支撐下,六萬緬軍主力只能徹夜不停,一路往北而行。不少士兵雖然累極,但被蚊蟲咬得厲害,也根本興不起什麼睏意,只是強打精神前進,同時大量透支着所剩無幾的精力。

或許是由於此前的急行軍本就讓緬軍疲憊不堪,又或許是初夏的蚊蟲實在太過歹毒,總之這一夜的行軍速度沒有達到莽應裡的期望。儘管他前後發了兩次脾氣,甚至下令軍官拿鞭子抽打走得慢的士卒,但最終效果也不是很明顯。

到了黎明前最黑暗的那段時間,緬軍纔算勉強進入奧敦地界,但奧敦小城仍然離他們有十幾裡地。

莽應裡再次強行下令,讓士兵們打起最後的精神,趕到奧敦了再睡。此時天色終於開始有了些矇矇亮,士卒們或許也是在這最後的夜色中看見了遠處的小城,終於振奮了一些,盡發餘力,想快點趕到奧敦,然後好好睡上一覺——此時的他們已經累得連早飯都懶得吃了。

又走了一會兒,路邊開始出現連綿的小山丘。這些平原地區的小山丘並不高聳,山上也只有些矮小的樹木,不過在白象金樓中睡了幾個時辰的莽應裡終究比常人清醒一些,忽然意識到周圍的情況有些不對勁。

此時,緬甸東籲王朝的第二號人物、莽應裡的長子和王儲莽機撾也憂心忡忡地讓象奴牽着他的白象過來了,剛剛接近莽應裡的金樓便提醒道:“父王,這地方有些不對勁——大軍經過樹林,爲何沒有驚動鳥羣?此地怕是有埋伏!”

莽應裡被王儲這一提醒,陡然驚醒過來:難怪我覺得不對,原來是沒有宿鳥驚飛的緣故!

他突然深吸一口氣,不顧金樓白象王的神秘和尊貴,高聲喊道:“急令!全軍警惕,結陣防禦!”

然而他這一聲大吼也提醒了早就埋伏在小山丘一側的明軍,同樣隨着黃芷汀一聲令下,在黃豹的怒喝聲中,作爲攻堅主力的黃家狼兵猛然出現在小山山頭。

狼兵們現在的裝備要比以前更加精良一些了,除了開始配備明軍常見的罩甲(東南亞穿棉甲太熱),左手前臂上還有一塊固定牢的木質覆鋼小盾,至於武器倒是沒有變化,依舊是狼兵特製的鋼頭竹矛。

其實原本高務實因爲鋼鐵產量充足,是打算幫狼兵們換掉這竹矛的,但黃芷汀和岑凌都表示沒有必要,因爲竹矛既便宜又好用,有部分“內家槍”的風格和招式可用,換做鐵矛並無必要。(注:傳統武學界所謂的內家槍一般指岳飛開創的槍法流派,即後世電影中常見的槍身有韌性的那種,而不是更早以前的各種純硬槍身。)

狼兵們的陡然出現,若是換做平時,緬軍應該會在一定的慌亂中迅速整隊結陣,但此時的緬軍早已疲憊不堪,很是愣了愣才慌慌忙忙開始找自己該站的位置,列陣速度比平時慢了一倍不止。

莽應裡一下子就急得額頭冒汗了,他一時沒空去想正在圍城的明軍爲何會在此設伏的,只是陡然想到前次緬北迴撤之時被劉綎伏擊的場景。

又被伏擊了!明軍怎麼總能伏擊!

其實這就是缺馬地區軍隊的一種通病了,即下意識把對方的探馬範圍和探馬能力想象得跟自己差不多,從而在戰場情報方面永遠處於吃虧狀態。早年間蒙古軍滅緬甸蒲甘王朝的戰爭中,蒲甘王朝也經常吃這個虧。當然話說回來,那個時期的蒙古軍就算硬打,蒲甘王朝也肯定打不過就是了。

莽應裡這邊精神一恍惚,莽機撾頓時便知道大事不妙,也顧不得父王平時的嚴厲,果斷從象奴手中奪過趕象的器具,親自駕着戰象衝上前一些,衝着軍官和士兵們高聲叫喊,勉力維持指揮體系。

但狼兵豈是這種臨時拉扯出來的防線能擋得住的!黃豹雖然不及其兄黃虎勇冠狼兵,但也同樣兇悍,親自提着一根反覆秘製的鋼頭竹矛衝在前方。

他也是典型的狼兵式作戰,並不騎馬,而是步行率軍衝鋒,擋在他身前的緬軍原本就不是他這種從小專修殺人技的悍將對手,加上此時又困又累,反應還比平時更遲鈍不少,哪裡是他的一合之將,刷刷刷幾槍下去就刺死了好幾人,緬軍的臨時防線頓時一亂。

“卑繆候,攔住那人!”莽機撾衝着一名剛剛趕到的緬軍金甲大將喊道。

東南亞這些信奉佛教的國家特別喜歡金色,這種金色盔甲在高級將領中幾乎是標配。不過盔甲當然不能是純金的,那太軟了,實際上都是用色澤極其類似黃金的熟銅打造出無數片小小的銅箔,然後製作爲魚鱗甲制式的盔甲。至於他們的身份如何區分,首先盔甲樣式上會有些微不同,但更重要的是看頭盔,一個最簡單的分辨方法就是:頭盔頂上的翎羽越高,其主人地位就越高。

被莽機撾叫來的這名將領年紀也不小,看起來有五十多歲,論氣力肯定不能和黃豹這種年富力強的將領相比。然而他此刻對黃豹而言有一個巨大的優勢,那就是……他騎着戰象。

即便是強如劉綎,也只能在胯下有一匹烏珠穆沁馬的情況下,靠着自己天生神力的優勢空手入白刃,直接把敵將從戰象上強行挑飛。而如今黃豹是個步將,他顯然用不了那一招。

眼看着對方抓着一丈多長的特製象矛衝過來,黃豹不敢硬來,猛然讓開,下意識朝那已經衝過去大半個身子的大象捅了一矛。

然而這一矛並沒有他想象中的效果,雖然從手感上來說,他覺得自己已經捅進去了不少,但實際上那象似乎連血都沒流。

黃豹飛快的打量了一下,這才知道自己這一矛其實只捅進去了兩三寸,搞不好只捅破象皮,連肉都沒傷到。

黃豹在廣西也是見過象的,但看來緬甸的象不僅體型更大一點,連皮都更厚,這可不是什麼好消息。

他知道拿下此人有些困難了,下意識朝緬軍的背後望了一眼。

這一眼望去時間正好,緬軍背後忽然響起了聲聲炮響,同時還有一大波火箭齊射而來,緬軍後軍原本就談不上齊整的陣容一下子變得更加混亂不堪起來。

莽應裡這時候已經回過神來,眼見得側面是伏兵,後面也有伏兵,而另一側又是錫當河,乾脆大吼道:“全軍向前殺,衝回東籲城去!”

莽機撾大吃一驚,正要趕緊去勸他父王,誰知道剛纔那位卑繆候已經棄了黃豹,開始聽命回撤,準備向東籲城逃命。

他路過莽機撾的白色戰象時順手用象矛的矛竿拍了拍它,讓它也開始轉向,同時朝莽機撾大聲道:“殿下,明軍早有準備,此戰他們以逸待勞,我軍已無勝算,還是先撤回東籲城再作計較!”

“不行,明軍必然還……”莽機撾正要反駁,那卑繆候已然壓低聲音打斷道:“殿下慎言,此乃大王的決斷!”

莽機撾凜然一驚。

他自己的老子是什麼樣的人,他這做兒子還能不清楚?沒有誰能夠質疑他這位金樓白象王的決斷,尤其是在局面不利的情況下,誰敢質疑他,都是在求死。

然而問題是,莽機撾覺得明軍既然設伏得如此之準,既有從側面殺出的這支強軍,又有背後的伏擊,那沒理由前方就沒有伏兵了啊!

莽機撾深知東籲王朝內部其實一直暗流洶涌,父王一定不能出現什麼意外,因此在知道無法勸說的情況下只能趕緊駕着戰象趕到莽應裡身邊,道:“父王,明軍在我側翼和後軍設伏,兒臣恐怕他們在前軍也有伏兵,兒臣請命探路。”

莽應裡先是一驚,繼而微微眯眼打量了自己這位長子一眼,呵呵一笑,道:“我兒孝心可嘉,那你且去探路。不過你要記住,到了城外不要立刻進城,須得有個王儲模樣,伴駕於金樓白象之旁才能進城,你明白嗎?”

“是,兒臣明白。”莽機撾心裡當然明白,他這父王疑心病極重,剛纔這個說法看似是提醒自己身爲王儲,身份貴重,其實是怕自己先進了東籲城——如今他這大王還在城外,城外又有明朝大軍,關鍵是眼下還是個戰況不利的局面,要是自己進了城之後不放他這位金樓白象王進來……

但莽機撾沒空想那麼多了,匆匆領命,隨意集中了萬把人的前軍就去開路了。

莽應裡也不肯在這種遇伏的地方多待,匆匆下達全軍突圍的命令之後就開啓了跑路模式,也不管這些又困又累的緬軍根本跑不過狼兵,被殺得屍橫遍野。

黃芷汀此時並未站在狼兵衝殺出來的小山丘上,而是被一大羣阮鬆的部下簇擁着在後軍的位置——原來剛纔放了一輪炮和幾輪火箭的軍隊不是高家的警備軍,而是阮鬆所部。

阮松本人匆匆從前方策馬跑了回來,老遠就一臉喜色地大聲報告道:“都統料事如神,莽賊果然向前突圍,往東籲城而去了。”

黃芷汀面上沉穩之極,心裡卻大鬆了一口氣,因爲她其實也是在賭,賭的就是莽應裡在離東籲城如此近的距離被伏擊,第一個想到的必然是向城中逃命,逃回自己的老巢。

然而一心想要取得大勝的黃芷汀等的就是這一幕!

因爲此刻在前方埋伏着的,是遠征軍中火力最強,且已經列好陣勢的金港警備軍!

----------

感謝書友“曹面子”的打賞支持,謝謝!

第049章 三寸之舌(下)第068章 萬曆一式威天下第089章 吾家寶駒(下)第058章 老師法眼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四)第011章 奉駕祭陵(第4更)第162章 廷爭狀元第127章 高拱出題第018章 甥舅論隱憂第071章 影帝隆慶(上)第012章 母子談商(上)第213章 李家的反應第134章 萬事開頭難第088章 御駕親臨第001章 高拱起復第022章 日講官上任啦(3更破萬)第049章 誰種的蠱?(四更破萬)第133章 癱倒當場第106章 春遊踏青(上)第036章 散財童子第084章 務實回府(上)第126章 所爲何來(下)第042章 護衛定製(下)第051章 賊酋叩首(上)第033章 宅心仁厚(上)第065章 多管齊下高務實第057章 隆慶教子(上)第096章 興趣培養(上)第068章 輿論造勢(下)第028章 永定河患(下)第030章 立威(上)第125章 重陽大會(下)第053章 最後一課(下)第114章 暗流再起第123章 俺答封貢(二)第086章 蛇打七寸(上)第147章 斷然不信第019章 高黨的底蘊!第149章 建設遼南(中)第061章 挑唆居正(下)第146章 朕來救你第067章 小姑娘,好忽悠第270章 你的時間不多了第137章 我即高黨第013章 五伯高才(下)第030章 立威(上)第067章 決戰沙城(三)第050章 四方會談(下)第113章 高戚之會(三)第093章 口蜜腹劍(下)第067章 倒高風波(三)第199章 變生肘腋第051章 議定出兵第143章 聖眷無雙[第4更]第205章 政策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四)第020章 世界局勢第040章 本欽差等他來參見(3更破萬)第084章 務實回府(上)第116章 推辭第148章 謗君案(上)第141章 誰的雷霆第153章 太順利了!(4更破萬)第047章 夜會劉顯(下)第295章 成婚嘍!第065章 派系之爭(上)第069章 戰略與降溫第093章 撲朔迷離(4更破萬)第244章 千帆覆海(上)第067章 決戰沙城(九)第078章 兩道命令第103章 高文正公(下)第134章 朝局變化(下)第105章 慈寧宮的哭聲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五)第054章 挖角應節(上)第009章 安陽之行(八)第196章 高陌彙報第083章 活佛的智慧第038章 盛名之下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二)第272章 孝陵衛司香第057章 戚李出兵第114章 長公主的決斷第134章 朝局變化(下)第218章 再臨東昌堡第100章 胡鬧!第057章 隆慶教子(上)第122章 蒙疆風雲(五)第132章 遇刺!第037章 誰說服誰(3更破萬)第096章 馮保倒臺(四)第265章 私會白玉樓第031章 務實被擄(上)第063章 布日哈圖說圖們(下)第084章 務實回府(下)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一)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七)第011章 材料價格(上)第002章 王者歸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