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生擒炒花(下)

平心而論,麻承恩剛纔的這一波攻勢的確頗爲巧妙,不過炒花臺吉畢竟是蒙古將領,這樣的取巧手段在他面前施展,是可一而不可二的。

方纔這一波主要是麻承恩利用炒花在此情此景之下急於求勝的心態,先假意要和他對衝一陣,然後臨時帶領騎兵劃出一道彎彎的弧線,利用馬勢帶動斬馬刀,形成“鋸齒”。

這個戰術並非麻承恩的臨時創造,甚至不能算是麻家的原創,蒙古人早在兩百年前就有類似的戰術,包括前次恰臺吉也曾經使用過類似的打法。

但正所謂兵無常勢,水無常形,用兵之道必須與當時所處的環境、身負的任務相符合,恰臺吉上次的情況就與今日有別,當時他是單純的襲擾,所以只是帶兵劃過弧線卻並不仗着馬勢拼刀。

既然是蒙古人固有的戰術之一,炒花臺吉回過神之後,麻承恩當然不能再來一次,畢竟炒花部只要有防備,這一手又不是不能破解。譬如在明軍“左轉弧線”形成之前,炒花臺吉既可以同樣劃一道左轉弧線(他自己相左)避開,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衝陣方向偏右——直接截斷明軍的左轉弧線。

前一種應對,就是大家各自跑開重新來過,後一種應對則相當於比“誰能截斷誰”,也就成了拼兵力。

麻承恩顯然不肯拼兵力,他雖然很想立功,但卻不至於忘了自己的任務。

馬棟此時已經準備好了第二波次的襲擾,帶着人馬再一次靠近過來,他剛纔轉過身來看見麻承恩的舉動之時曾經大吃一驚,還以爲這傢伙真要衝陣,一邊心裡着急,一邊連聲呼號,要求麾下立刻重新聚攏準備救援。

好在這是一場虛驚,他現在放下心來,依舊按照預定計劃來,目的就是使炒花臺吉始終不能好好整合隊伍並且沒法休息。

接下去的局勢沒有特別值得一提之處,馬棟、麻承恩又各自連續發動了四波襲擾,相當於炒花部一會兒向左,一會兒向右,包括之前的一波在內,前前後後接戰十次。

鐵打的人也經不起這樣玩,畢竟馬棟和麻承恩可以打一波休息一會兒,而炒花卻是一直在打。

好在這段時間熬過去之後,氣喘吁吁地炒花臺吉發現自己麾下已經聚集得差不多——反正這麼久還沒聚集起來的那些人基本上已經可以當做死人看了。

他不敢再猶豫,命身邊的一名親衛吹響小號角,帶着人馬走了個不規則的S型,避開馬棟和麻承恩的這一波攻勢,直接衝南面的包圍圈口子而去。

馬棟此刻渾身是汗,盔甲上還沾染了不少血跡,好在看起來並非他自己負傷。他雖然也累,但精神頗佳,見炒花終於帶兵南下,不僅沒有急急忙忙追趕,反而下令後撤一些,背靠大遼河,放出探馬監視炒花動向,主力則下馬原地修整。

麻承恩也跑了過來,並且下達了同樣的命令。他身上的血跡比馬棟還多,整個人都散發着刺鼻的血腥味。

麻承恩見馬棟脫了頭盔在吹着河風,不由得勸道:“參戎,深秋河風刺骨,小心卸甲風,咱們打完了再休息不遲。”

馬棟知道麻承恩的父親麻富就是死於大戰之後的卸甲風,很能理解他的心態,但還是笑道:“我倒不脫盔甲,只是剛纔汗太多,這頭盔都快帶不穩了,取下來透透氣就帶上。”說着還怕麻承恩不信,看了看頭盔,順手又扣回了頭上繫好。

麻承恩身上汗水血水夾雜其實比馬棟還厲害,但他心繫炒花的腦袋,現在卻不想休息,只是問道:“張三錫那邊的步卒能頂住吧?咱們什麼時候回去給炒花最後一擊?”

張萬邦不算南線的總指揮,南部防線的臨時總指揮是蒲元毅,因爲那邊三個指揮使裡頭他帶來的兵力最多。

不過,張萬邦麾下不僅有他的三百家丁,還有高務實交給他的一千多步丁,乃是南線最精銳的部隊,因此被安排在一處最適合騎兵突破的地帶——這不是高務實遠在百里之外能知道的,而是馬棟判斷出來的。

馬棟認爲蒙古人在經過自己和麻承恩的數次襲擾之後肯定不會仔細思考,必然是直接衝着最適合騎兵突破的地帶發動衝擊,意圖衝出包圍圈,因此把張萬邦放在那裡,希望張萬邦能發揮出漠南大戰時硬抗辛愛猛攻的實力,將蒙古人死死堵住。

此時麻承恩這般一問,馬棟就笑道:“莫急,張三錫現在號稱鐵壁,讓他在南線多磨一磨炒花的銳氣,咱們待會兒也好省些力氣……你聽,這不就是炮響了麼?”

原來此時正好有南線傳來的大炮齊鳴之聲,顯然是張萬邦那邊已經和炒花交上手了。

張萬邦的步丁可不光是有火槍,他還有高務實專門加強給他的一批火炮,這批火炮沒有重炮,全是小口徑的京華制彷彿郎機炮和大明舊式的虎蹲炮。

前者是高家步丁原本就庫存配備的,後者是從遼南各處調集而來的。

所謂“庫存配備”,是高務實搞出來的一個名堂,因爲他的家丁本來沒有理由配備火炮,因此平時並不直接裝備,但卻會在家丁駐紮的地區建立倉庫,就近儲存一批火炮,對外宣稱是爲了賣給當地軍隊……

這是大明邊臣邊將們一個很神奇的權限,他們都可以自行購買武器用於本處軍隊,只需要事前或者事後給兵部發文報備一下就行。

當然,兵部通常是不會給錢的,最多隻會覆文表示知道了,然後順手記個檔。

眼下張萬邦手底下一共有七十七門炮,其中二十四門爲京華制的彷彿郎機炮,乃是此戰的主力火炮。

馬棟和麻承恩此時聽到的炮響,便是由這批射程較遠的佛郎機炮發出的。

六七裡之外的南線戰場,張萬邦站在一處小山丘之上,面無表情地看着炒花部騎兵滾滾而來,絲毫沒有緊張的意思,只是冷冷地關注着炮彈的落點,以及一條寬約一丈左右的“無草帶”——那是被人爲燒掉了上面的雜草而形成的隔離帶。

當炒花部騎兵踏過這條隔離帶之後,張萬邦便冷然喝道:“佛郎機炮射角降低一分,繼續開炮;虎蹲炮開始齊射!”

----------

感謝書友“8655”的月票支持,謝謝!

看來上中下三章不夠生擒炒花的,還得來一章“補”。

第035章 根源何在第124章 奉旨觀政(七)第273章 倒臺第107章 努爾哈赤出兵第253章 賊首可曾備好?第007章 朕有內幕消息第042章 護衛定製(下)第018章 甥舅論隱憂第010章 新鄭高氏(下)第119章 《黃芷汀條約》第103章 高文正公(上)第033章 宅心仁厚(下)第162章 二段擊第023章 華亭舊事(下)第198章 三鎮總領第199章 變生肘腋第096章 馮保倒臺(六)第061章 謎底揭曉【爲盟主單騎照碧心加更第二章】第053章 善後安排(下)第044章 人才不少(上)第099章 夜入皇宮第119章 殺我還是殺你第036章 麻錦慌得一批第064章 曹淦歸來(下)第290章 蒲州急報第161章 殿試金榜(中)第089章 吾家寶駒(上)第043章 誰是奸商第170章 他們的船有妖術!第068章 隆慶託孤(一)第189章 安南太上皇(4更破萬)第143章 新鄭新政(上)第015章 切蛋糕第065章 派系之爭(下)第026章 官升兩級第215章 大燈泡第053章 布日哈圖之策(2更破萬)第052章 又面聖第149章 建設遼南(上)第077章 說方陣第068章 隆慶託孤(二)第014章 務實讀書(上)第096章 地雷陣第155章 馬家父子到蓋州第146章 陛下,出大事了!第063章 海瑞調職(下)第129章 回鄉之前(中)第152章 一小步,一大步第152章 三請高司徒第131章 謝公氣度[第4更]第047章 有詔第211章 目標第100章 忽悠第144章 工匠學堂第004章 捉拿訟棍(下)第071章 影帝隆慶(下)第275章 勃固會戰(下)第094章 貴妃相召(下)第227章 舊黨爭,新疑雲第067章 倒高風波(九)第067章 倒高風波(五)第002章 翰林清貴(下)第202章 西班牙並不無敵第221章 抵京第147章 皇帝妙策第018章 香皂廠址(下)第130章 跋扈尚書(下)第141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第067章 倒高風波(七)第075章 追擊第214章 提前規劃第027章 朱翊鈞的“足疾”第283章 皇上,切蛋糕了第063章 誰讓我是男人呢第121章 首席特聘顧問第001章 輕車簡從(上)第156章 馬氏昆仲能救第141章 誰的雷霆第033章 國士以待第192章 戴罪立功(二合一)第161章 張守戎遇敵(下)第161章 殿試金榜(下)第043章 步丁耗費第120章 新的任命第136章 兵來將擋第048章 多事之秋第042章 料人如神(上)第106章 春遊踏青(上)第206章 弒嶽(上)第116章 陽謀!第037章 高忽悠再次上線第201章 吹,盡情的吹!第003章 這是唱哪出?第107章 國士香皂(下)第042章 護衛定製(上)第078章 太子伴讀(下)第084章 土司威風第119章 務必重視(下)第083章 活佛的智慧第041章 議編衛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