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三章 嘉靖的怒火

“楊一清,”嘉靖說道:“他還要想文襄?做夢吧,朕將江南交給他,他是怎麼回報的?文襄,他就叫,文戾吧。”

諡法雲:經緯天地曰文。成其道。道德博聞曰文。無不知。學勤好問曰文。不恥下問。慈惠愛民曰文。惠以成政。愍民惠禮曰文。惠而有禮。賜民爵位曰文。與同升。

不過,現在諡號爲文,並不是他真有這個德行,而是表明楊一清乃是正統文官出身的標誌。如此說起來,襄,纔是楊一清的諡號。

諡法雲:闢地有德曰襄。取之以義。甲冑有勞曰襄。亟征伐。這樣說楊一清倒也合適,如果沒有這一場大敗的話。

而戾是什麼意思?

諡法雲:不悔前過曰戾。知而不改。

不過,嘉靖如此說,並不是說楊一清並不悔前過,而是不贊同,楊一清美諡。而是想以惡諡,而戾,就是惡諡之中,畢竟有名氣的。

“陛下,萬萬不可啊?”張璁說道:“如今,雍王爲亂,江南動搖,正是要招攬人心的時候,不管楊大人有什麼錯,現在也不能加以惡諡。”

嘉靖努力平靜下來,但是還止不住內心的恐慌。

他內心之中,一直有一種恐慌之感,就是因爲正德當初的選擇。

不要看正德被人說的這個不好,那個不好,但是正德在嘉靖心中就是一座大山,沉甸甸的壓在心中。特別是被正德否定,已經成爲他的一塊心病。

嘉靖忍着說道:“好,這個文襄,朕認了。現在該怎麼辦?”

之前的事情,嘉靖都可以不算,但是現在該怎麼辦,必須好好算計了。

張璁說道:“唯今之計,必須讓邊軍南下了。”

大明的軍事重心都在九邊,內地本就空虛。不從九邊調兵,大明根本無法應對內地的變亂,從大明京營衰落之後,這已經成爲的慣例了。

“邊軍可靠嗎?”嘉靖說出他自己內心深處的恐慌,他一直默許文官消弱邊軍,就是來自於這裡。

“陛下,臣有肺腑之言,一直積鬱於心。”張璁說道。

“張先生請講。”嘉靖說道。

張璁說道:“陛下,您乃天下之主,登基已經六年有餘。陛下也非闇弱之主。是什麼讓陛下覺得九邊並非陛下之臣,如果陛下覺得誰非陛下之臣,臣請陛下誅之。如果沒有,請陛下信用之。如此陛下疑之,則九邊之臣知之,即便沒有二心,也會生出二心來。”

嘉靖說道:“朕知道了。調九邊南下之事,朕答應了。不過,這邊軍要誰爲帥。”

張璁所說的也是正理,即便嘉靖聽不進去,也知道說的對。

“臣以爲張永可以。”張璁說道。

嘉靖聽到張永的名字,心中覺得不是滋味之極。

張永是他登基的功臣,但是作爲正德叛臣。不,是背叛的宦官。

對於,太監來說,忠誠的要求更加重要。

所以嘉靖在坐穩位子之後,就開始慢慢的冷落張永,張永總督京營的權力,也慢慢的被北京的勳貴所侵佔。

張永也被掛了起來。

如今重新啓用張永,嘉靖還真有一點擔心。張永是絕對不會投靠雍王,因爲雍王的皇位是張永親手打落的。

張永是絕對不會投降雍王,雍王上位,張永絕對絕對沒有好下場的。如此說來,張永還是值得信任的。

只是,嘉靖擔心張永心中有心結。

但是嘉靖能指望誰,邊軍嗎?嘉靖斟酌再三,終於選擇張永。

“奴婢見過聖人,”張永痛苦流涕道:“能再見陛下天顏。實在是奴婢三生有幸。奴婢---,奴婢---,奴婢----”話沒有說完,張永的眼淚就流下來了。

對太監來說,皇帝就是陽光。沒有陽光,他們的太監根本不能生產。對於一般的小太監還行,但是經過這樣富貴的大太監。

嘉靖的態度對太監來說,最爲重要不過了,他這裡稍稍一表態,張永的處境立即惡劣不少,要不是張永畢竟是大太監,有能力有不人脈。別的太監早就被整死了。

嘉靖見張永如此,對張永的態度好多了。嘉靖說道:“如今雍王做亂,朕想讓你去九邊調兵,平定叛亂。你覺得如何?”

“有陛下洪恩保佑,臣自然能旗開得勝,不過,一時間恐怕湊不出大軍。”張永偷眼看着嘉靖。

嘉靖問道:“爲什麼?”

張永心中暗暗鬆了一口氣,說道:“之前,大軍出征,都是以京營爲主力,然後抽調邊軍輔助,如今京營不堪爲戰,只能抽調邊軍,但是如今蒙古人又有實力,九邊有一點吃緊,不能抽調太多,只能從各地抽調過來。如此一來大軍還需要整合,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嘉靖知道京營的戰鬥力就是他暗示之下,給弄沒有的。此刻用的時候。卻發現不能用了。只是邊軍調動如何需要這麼長的時間,恐怕南京那邊根本就無法堅持了。

嘉靖說道:“需要多少時間?”

張永說道:“三個月。”

嘉靖說道:“不可能,朕給你一個月。一個月之內,邊軍必須南下。”

嘉靖不去了解詳細情況,也不想去了解,他只要結果。

張永卻不得不斟酌再三。

不說別的,九邊兵力絕對不能從一地調遣,否將某一地給抽調空了。蒙古南下,那就大大不妙了。

所以張永必須從各處抽調,先不說各處軍隊磨合,單單說從各地抽調士卒在路上的時間,就很長,一個月,能不能將人調到北京還是一個問題。

首先限制了調兵的區域,甘肅陝西一帶的軍隊根本調不過來,能調到的兵力,只有遼東,宣府,大同三鎮。

不過,還好這個時代大明軍隊的精華,就在宣大。抽調宣大的兵力,也是最爲方便的。

張永心中暗道:“大不了在南下的時候,再慢慢的整合,先抽調大軍南下爲先。”他擡起頭來,說道:“既然陛下說一個月,那就一個月。”

張永在嘉靖面前下了軍令狀,再出宮就不一樣,他一身蟒袍,手中拿着一根拂塵,輕輕一甩,

十幾彪形大漢向着張永而去,說道:“公公,陛下怎麼說?”

張永也是有自己的班底,即便是這幾年備受打擊,他也沒有散了。就算他的家丁。

要知道領導一方大軍,需要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套班子。而這個班子在大明就體系在是將領的家丁,不過很快退化成了打手。

張永輕輕一笑,說道:“這天下還是需要雜家這樣的人來收拾。陛下少不了咱家。”

張永對嘉靖並非沒有怨念。只是心中一直在壓抑着。此刻揚眉吐氣的時候,才說了一句話。表露出非常複雜的心思。

張永心中一動,立即覺得不對,要知道這可是在宮門口,人多眼雜,說不定就被傳到陛下那邊,他張永就倒黴了。

張永立即轉換話題,說道:“你們都做好準備了嗎?立即給咱家去準備,今天我們就要出城,去宣大。”

張永一出城,就是一個月,從大同,宣府,遼東,三地抽調了騎兵萬餘,步卒四萬,共計五萬大軍。九邊雖然有百萬大軍,但是能夠野戰的精銳士卒,並不是太多了。能在三地抽調五六之多,這三地必須立即陷入只能防守,不能反擊的窘境。

張永不可能抽調更多了,否則情況只會更糟糕。

不過,當張永來到北京的時候,情況更加窘迫了。因爲東雍已經兵臨南京,情勢逼人之極,連一點空餘的時間都沒有了。

第七百七十八章 海戰餘波二第七百七十九章 金洲戰事一第二十八章 雲飛揚第五百八十四章 浮橋之戰三第四百一十章 政治潔癖?第六十章 土盤算法第五百六十一章東雍近況二第六百五十一章 倭亂之加劇第九百零五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五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雍之戰五第一百二十四章 火炮問題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一百六十五章 打黑第二百四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完第四百零七章 科學是什麼二第一章 元宵宴第六十一章 吳行之第一百七十一章 善後收心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會議二第六百零一章 升龍圍城戰六第二百二十一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第一百七十章 夜襲下第五十三章 臺灣計劃第四百三十三章 古晉府二第二百零六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二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龍之變七第八百一十八章 椰城之戰尾聲第一百五十一章 和平與財富第七百八十九章 南都和議二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巡序幕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三百一十九章 蘇祿七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楊慎時代的來臨第七百零七章 後宮瑣事一第一百九十三章第八百六十五章 會稽山之戰第一百三十七章 善後第一百四十章 金鈴鐺第六百三十四章 日本貿易現狀第二百三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十三第七百零五章 再申海禁第八百二十四章 對策二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之前第五百五十二章 雨中的激戰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港之役第五百五十四章 瘟疫二第五百一十六章 帝崩十八第一百一十二章 雍國吏試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靜的時光第八十四章 臺灣第六百八十四章 關門海峽之戰三第七十六章 李良欽第三十六章 應州之戰之桑乾河前第六百四十二章 東雍與大明三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六百零七章 升龍圍城戰十二第五百零二章 破城第三百八十章 皇城與外城之間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戰六第十三章 狩獵第六百七十二章 對馬島之戰二第三百四十四章 戰前商議第三百四十章 東雍與大明第七百五十九章 亞齊人在行動二第八百五十三章 仇華守福寧三第一百四十七章 訓子第十二章 託梅-皮雷斯第九百零三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三第一百九十二章 東雍根本策二第四十三章 白登山下第二百七十章 爭功第三百八十七章 升龍會戰第六百零四章 升龍圍城戰九第二百六十八章 君臨安慶第四百六十二章 香料羣島之戰三第一章 元宵宴第二百八十一章 東雍財政危機第四百八十一章 談判破裂第四百七十六章 廈門灣之戰尾聲第二十一章 經緯【4】第八百六十五章 會稽山之戰第一百六十三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八百五十三章 仇華守福寧三第二百九十七章 安南三第四百四十八章 接戰七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四百二十四章 決策二第三百六十九章 安南水寨第六百六十二章 日本局勢第一百三十章 邵縣第四百零七章 科學是什麼二第二百八十章 東雍瑣事第七百六十二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三第三百八十章 皇城與外城之間第七百六十七章 十二土司第二百四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 二十第一百零五章 太醫令第六百七十章 大內的對策二第五百九十五章 浮橋之戰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