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八章 勝負手三

匆匆一日過去了,這個人是誰,終於有了答案。

原來是伏羌伯毛銳。

張經有幾分瞭然。

這位伏羌伯毛銳也許就是大明勳貴之中,唯一幾個可以上陣殺敵,領兵打仗之人。顯然這爲伏羌伯也不是他一個人來的。或許應羌伯的到來還是上面那位的意思。

伏羌伯張經是第二代伏羌伯。

第一代伏羌伯毛忠,也算是老將了,屢立戰功,到了年老的時候,算是積功封伯,對朝廷來說這爵位並不是多想給毛忠的。

還公文來往,打過好幾個嘴仗,最後纔算是定下來伏羌伯了,就伏羌來字來說,也不是美稱。

因爲毛家祖上也不是漢人,毛家祖上叫做哈刺歹,哪裡有漢人的樣子。

不過,不管伏羌伯是不是漢人,但是他們都對得起大明朝的爵位。

毛忠剛剛封爵之後,就在固原之戰之中而死。子孫從死者不少,可以稱得上滿門忠烈。

而毛銳是毛忠的兒子,也算是一個能打仗的,與正德並不是太親近的將領。

毛銳打仗之能或許比不上自己父親,但是也是從弘治年間一起鎮守四方,平定叛亂,不過,在劉六劉七之亂之中,打過敗仗,被正德罷免了。

毛銳終正德一朝不受待見的原因,就是毛銳在劉瑾案之中的表現。

劉瑾想要誣陷劉大夏,毛銳被劉瑾弄進去百般拷問,毛銳支撐不住,最後,給劉瑾賄賂,被放出來當漕運總督。

不過,這個毛銳的運氣不好,他剛剛花費大力量擺平了劉瑾。劉瑾就倒臺了。毛銳被牽扯進去,被立即免職。

不過,嘉靖想要平定東雍,所以就找一些與正德關係不好,但是能打仗的武將,而伏羌伯毛銳便是。

他本來被嘉靖授命鎮守湖廣。

只是東雍之戰失敗,嘉靖就不放心,立即派毛銳去支援楊一清。當然了還有毛銳在湖廣訓練的數千楚兵。

即便楊一清對來分權的伏羌伯有幾分不爽,但是不得不承認,伏羌伯毛銳的到來是他很大的助力。

比如現在,楊一清就放心,毛銳去執行與雍軍決戰的任務。楊一清自己也知道,真正的臨陣指揮,自己未必能比得上,家學淵源的毛銳。

不過以楊一清的計劃,真正先開始開打的並不是毛銳,而是張經。

張經大軍東出,包圍了姚江北岸的雍軍軍營。

張經的部下大部分都是民夫出身,訓練不行,守城還可以,指望他們野戰,就差遠了。張經就從楊一清那邊要過來數千精兵壓陣。

在這數千精兵壓陣之下,張經不知道拆了多少木頭,將什麼馬車,烏篷船,大門,等等全部改成了盾車。

而雍軍的營寨並沒有什麼護城河,只有一道壕溝圍着。

隨着張經一聲令下,他們開始進攻了。

張經將從嘉興跟隨自己的家丁派了下去,負責各隊民夫,成爲各隊民夫的頭領,不過這民夫之中,也有敢打的人。

大概有數千人。

他們都是張經收刮的敢戰之士。

全部被分配張經能弄到手的最好的兵器,民夫推着盾車走,而這些精銳敢戰之士,就在盾車後面,隨時準備出擊。

盾車移動很慢,好像一隻只蝸牛,一步步堅定的向營寨而來。

黎子云一手拍在一根旗杆。說道:“都準備好嗎?”

“都準備好了。”下面的人說道。

北岸只有黎子云一個營。

朱厚煌雖然沒有退,但是在朱厚煌的作戰思想之中,帶着濃重的拖時間的想法。

北岸本來是雍軍大舉登陸的橋頭堡。

如何進攻寧波,朱厚煌也召集所有人想過。

他們有兩個完整的構思。

第一個就是從西北方向進攻。

因爲護城河的原因。

寧波東邊與南邊的護城河都是依託於天然河流,最少有五十米寬。

五十米看上去並不寬,但是對於攻城來說,是一個令人絕望的距離。而護城河西北方向的護城河都是人工挖掘出來的,寬度與深度都有限,從這裡進攻,容易得手。

第二個方案,就是學習陳友諒故計。

陳友諒當初打南昌的時候的,就是大船逼近城牆,讓船舷甚至比南昌城牆還要高出一頭,然後讓士卒居高臨下,想城頭上射擊。壓制城頭。

這個辦法,也有很多需要解決的東西。

第一點就是姚江並不是鄱陽湖。姚江水域遠遠沒有贛江,鄱陽湖水域那麼寬廣。而且雍軍一方,也不是太瞭解這一片水域的情況,再加上雍軍水師大多都是海船,平地的沙船也不多,一不小心,就會擱淺。

所以就必須從長計議。

當然不是沒有人提出其他意見,比如水淹寧波。

但是這個想法立即被朱厚煌否決了,因爲寧波這地方,雖然地勢不算太高,但是排水方便,要有姚江江水淹沒寧波城,是一個花費極大的水利工程。先不說能不能成功,單單說這工程,非要數月不行。

所以,朱厚煌當時決定學陳友諒大船壓上,直接攻城牆。進攻方向就選定了南城牆,因爲寧波南城牆外的水域是最寬廣的。

不過,駐守東邊,也算是分散寧波注意力的辦法。如果不俞大猷所部西去,朱厚煌一定讓雍軍將寧波給圍個差不多,就準備進攻。

但是情況一變,姚江北岸就成爲朱厚煌釘在北岸的一根釘子。

黎子云來之前,被朱厚煌叮囑過,要他死守此處,這裡只要烽煙一起,南岸的水師就還來相助,並送來援軍。

黎子云說道:“點燃烽煙。準備接戰。”

一道烽煙升起,在無風的天空之中,好像是一根頂天立地的煙柱。

“進攻。”張經看到這一道煙柱說道。

“咚咚咚”的鼓聲隆隆的想起。

張經來不及訓練更多,只能教了金鼓而已。他身後數千浙軍壓陣,列在後面,全部刀槍出鞘,看上去鋒芒四射,鋒銳無比。

不過,他們去是用來督戰,殺自己的人。

正在推車緩緩前進的盾車瞬息一頓。無數士卒衝盾車之中,衝了出來,向柵欄衝過去。

“開炮。”不知道誰高喊一聲,“轟。”的一聲,一枚炮彈打了出去。

柵欄之後,數十門火炮頓時射擊。

這些火炮雖然都是佛郎機炮,但是射程還是可以的。在火炮的射擊之下,無數士卒仆倒在地,然後一排排火槍透出槍口,在柵欄之後,紛紛開槍,無數鉛彈爆射而出。

成片成片的士卒死在柵欄外面三四十米的距離之內。

因爲這麼多,正好是火器發揮作用最好範圍。

慈不掌兵。

張經好像什麼都沒有看見一樣。不管有多少人死在他面前,他的臉色都不會有一絲的變化,連眉頭也不會挑一下。

當然有忍受不住的的士卒崩潰,向後面逃走。

這些士卒之前不過是一些百姓而已,縱然是被稱爲有勇力者,但是在城市之中有勇力的人是什麼人,就是傳說之中,有活力的社會組織。

他們可沒有什麼勇氣戰鬥到最後,但是張經怎麼能忍受他們退下來,在身後督戰的浙江紛紛出手,不一會兒,幾十顆人頭被掛在竹竿之上了。

有這樣的震懾,戰場上的所有人都不敢逃走,但是他們更不敢進攻,一時間就僵持在戰場之上,所有人都躲在盾車之後,幸好張經準備了足夠多的盾車,否則根本擋不住這一場大崩潰。

不過,這個狀況對張經來說,就已經足夠了。他看着頭上的烽煙,心中暗道:“應該差不多了。南邊應該有動靜了。”

第六十五章 唐伯虎【二】第三百六十八章 白藤江六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盜會盟二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五百五十二章 雨中的激戰第三百五十五章 雲海關下三第五百二十五章 京畿鏖戰七第三百六十五章 白藤江三第三百三十六章 升龍之變第三百五十九章 安南消息第八百九十一章 杭州會議第五百七十九章 再戰升龍二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六百九十二章 夜襲完第二百二十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第七百五十九章 亞齊人在行動二第六十八章 許棟【二】第二百九十六章 安南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三百六十七章 白藤江五第四百一十一章 託梅的宏願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三百四十章 升龍之變五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第七十九章 福州三衛第七十九章 福州三衛第九十六章 雨停了第八百八十二章 勝負十七第八百三十四章 東雍之戰八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八百六十七章 勝負手二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一百零八章 吳氏出京第四百五十五章 遠航的準備第四百二十八章 南征第十三章 狩獵第八百七十四章 勝負手九第三十章 宣府第五百四十八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九第八百四十八章 福建三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五百五十四章 瘟疫二第六百一十二章 升龍城破二第六百五十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四第一百一十五章 楊慎到來第四百五十八章 水陸之間的交鋒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洲戰事四第八十三章 媽祖廟前之約第六百七十一章 對馬島之戰一第七百三十七章 江上追逐三第三百八十二章 休戰二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龍之變七第一百三十八章 吳家寶藏第四百七十三章 廈門灣之戰三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祿五第五百八十四章 浮橋之戰三第五百九十一章 浮橋之戰十第七百九十五章 亞齊的覆滅五第五百九十五章 浮橋之戰終第五百二十八章 城下之盟第四百五十章 接戰九第八百二十六章 對策四第八百八十一章 勝負手十六第八十六章 勾心鬥角第六百一十三章 如何善後?第五百五十六章 瘟疫四第二百零六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二第三百八十二章 休戰二第十六章 先北後南第四百三十九章前哨戰二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次安南之戰四第三百三十九章第三百一十九章 蘇祿七第二百四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三百三十三章 錦衣衛在行動第八百九十三章 嘉靖的怒火第五百七十一章 再到安南第二十二章 練兵【3】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雍之戰五第二百八十八章 開源節流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五百三十一章 君臣第八百五十一章 仇華守福寧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二第五百一十五章 帝崩十七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歸來第六百六十五章 宗設之死第九百零七章 兵臨城下第八百五十四章 仇華守福寧四第一百六十章 王哲遺書第三百七十一章 莫登庸歸來第二百一十章 鐵作與炮場第八百三十四章 東雍之戰八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之前第四百三十九章前哨戰二第六百二十七章 整軍計劃第七百一十五章 路聲寒的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