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六章 對策四

“爪哇退兵。”朱厚煌嘆息一聲,說道:“孤知道了。”

朱厚煌知道了樞密院的全面計劃,雖然聽起來沒有楊慎那種用南洋換中國的決絕,但是朱厚煌還是聽明瞭,想要不捨棄什麼,而打贏這一場靖難之役,簡直是不可能的。所以重現武裝安南,從爪哇撤軍,放棄南洋很多地方的利益,也就是必然的事情了。

朱厚煌再不願意也必須如此。

他一邊心中狠狠的想到:“我一定會回來的。”一邊給俞大猷寫信,將這裡的情況告訴俞大猷,聽聽俞大猷的意見。

這樣的書信不是一封,還有兩個人得到這樣的書信,一個是鄭綏,另一個就是安南相,這都是東雍的方面之任,如此大事,不能不詢問他們的意見。

做完這一切,朱厚煌心中長嘆一聲,暗道:“以往都覺得大明不過是一個龐然大物,戰鬥力並不強大,但是真正動手的時候,才知道大明是怎麼樣的龐然大物,絕對不能輕辱的存在,如果我不是大明雍王,有一分大義在,在大明百姓看來,不過是大明內部戰爭,否則東雍的實力再大一兩倍,我也不敢起心入侵大明的心思,只是現在騎虎難下,不得不爲之了。”

這一封書信很快就來到了俞大猷的手中了。

俞大猷接到書信之後,將所有的事務都推開,開始靜靜的思索。要怎麼收拾,爪哇這個爛攤子。

其實爪哇說不少是一個爛攤子。

椰城之戰後,淡目國收縮了防禦,雍軍在爪哇島站穩腳跟,因爲椰城大火,萬丹人改變了支持者,當然如果沒有雍軍的大勝,即便是因爲椰城大火,萬丹人也未必會改變方向。椰城大火幾乎將萬丹所有上層貴族統統給燒死了,即便沒有死在大火之中的,也死在變亂之中,如果兩者都沒有問題,就是淡目人的鐵桿,跟着淡目人一起離開了。

沒有了這些礙手礙腳的人之後。俞大猷就大刀闊斧的重建當地政府,當然是的心向東雍的政府,當地華人的的地位立即提高,成爲介於東雍佔領軍,與土著之見的階層,有本地華人在,萬丹一地的統治,還算是穩固。

有了穩固的基地之後,剩下的戰鬥只要按部就班,就能消滅的淡目國。

甚至不用消滅,淡目國治下很多地方,都已經有離心了,比如泗水,三寶壟,單單看名字,就知道華人在這幾個城市之中的影響力。

俞大猷很明白,越是如此,就越不能着急,只要徐徐經營大勢,步步進逼,淡目國土崩瓦解的日子不遠了,但是如果現在猛攻猛打,很可能大勝,但也很可能大敗,畢竟雍軍只是外來者,並不是太瞭解這裡的地理。戰爭是一個很嚴謹的東西,任何一點疏忽,都能事情變樣。

所以俞大猷想求穩,而按照東雍的情報,根本沒有時間讓他調整方略了。

距離大規模撤軍,已經爲期不遠。

畢竟雍軍在椰城之戰的損失也不少,撤回去,整軍,擴軍,還有一系列的事情要做,時間崩的很緊。但是要讓俞大猷放棄自己的勝利果實的話,他也不願意。

俞大猷猶豫再三說道:“叫張翰過來。”、

很快張翰就過來,張翰規規矩矩的行禮說道:“拜見將軍。”

俞大猷說道:“坐吧。”

“是。”張翰坐下,心中有一點忐忑。

俞大猷說道:“這一次,你部幾乎全軍覆沒,雖然你立有大功,但是回到南都之後,恐怕你還是會閒置的。”

這正是張翰擔心的事情。

張翰是一個有才能的人,只是因爲家中變故,性情大變,變得有一點點嗜血了。不被很多人喜歡,這一次失利,可以說是雍軍有史以來最大的失利。張翰的下場,他自己預計的很不好,如果不是後面立下不少功勞,削職爲民的可能都有。

即便如此,他想翻身也不大容易。只是他也是一個人精,一聽俞大猷如此說,哪裡聽不懂俞大猷暗示。

“請大人指點迷津。”張翰說道。

“好,我這裡有一個任務,持續數年,九死一生,你只能答應了,我保你前事一筆勾銷,甚至攢下大量的功勞,從此之後升遷神速。你願不願意啊?”俞大猷緩緩的說道。

張翰微微猶豫了一會兒,就立即答應下來說道:“末將願意。”

對於張翰來說,他沒有選擇,如果讓他下半輩子閒置,還不如就這麼死了算了。而且他也沒有拒絕的可能,他的處罰本來是懸而未決的,可輕可重,但是拒絕自己頂頭上司的任務,想來本來該輕判,也都變成重判了。他怎麼能拒絕,又怎麼敢拒絕啊。

俞大猷說道:“好。如果朝廷對我們動手了,殿下命我們撤軍,但是椰城這裡是我軍奮戰的結果,我不想放棄,我想讓你鎮守椰城。直到大軍從北邊撤下來。”

張翰忽然覺得渾身一冷,這個人任務,一聽就是一個九死一生的任務。東雍戰略轉向,他留下抵擋淡目國的反撲。成爲衆的之矢。說的輕鬆,但是絕對不是那麼好辦的事情。

俞大猷想這樣做,也是想了很久了。

撤軍是好撤軍,反正淡目國這邊絕對沒有實力攔截雍軍撤退,甚至他們還巴不得的,但是撤軍之後大軍北上之後,淡目國會安分守己嗎?

用腳趾頭想也是不會的。

朱厚煌不想放棄南洋,俞大猷也是不想。所以他必須給淡目國找一點事情做,而留張翰鎮守椰城,就是用來限制淡目國,不拔出椰城的話,淡目國根本不能也不敢去騷擾東雍,所以,張翰就是用來牽制淡目的一顆棋子,但是這一顆棋子,到底能牽制淡目國多長時間,給東雍爭取多長時間,並不是俞大猷所關心的。

當然了俞大猷覺得越長越好。

“大人,我能得到那些支持。”張翰深吸一口氣,將所有事情都壓在心底,反正無法改變的事情,就竭力去做吧。

“椰城一地,萬丹一國,所有財力物力,只能你能掌握住,全部歸你指揮。我會向殿下給你請封,你就是萬丹總督。”俞大猷說道。

張翰卻知道,這不過是空話而已。這片土地又帶不走,不留給他,還能留給誰,而且萬丹這一帶的土著現在信服東雍,是因爲東雍的實力強大,而如果東雍撤軍了,誰還認一個區區的萬丹總督,根本就是一個空銜。

張翰問道:“大人,能給我留下幾個營?”

俞大猷搖搖頭說道:“一個營都沒有,最多將跟着你衝出來的舊部給你。”

張翰營是損失最大的營,而跟着張翰出來的人不過幾百人而已。這幾百人在數萬人的大戰之中,根本沒有什麼用處。張翰的臉色一下子變白了,嘴脣上下動動,卻什麼也說不出來了。

俞大猷也覺得強人所難,但是他也是沒有辦法。東雍馬上會迎來大擴軍,這個時候每一個原雍軍骨幹都是非常重要的,沒有這一批骨幹,根本無法支撐龐大的擴軍計劃。所以這些精兵,俞大猷一點也不想留給他,但是他也覺得區區不足千人,有一點太強人所難了。說道:“好吧,你營殘部全部給你,並且授命可以就地補充,召集民軍,你還有號令那些海盜的權力。並且我也會與殿下商議,讓殿下給你準備後援,至少舊港,南都一帶的兵力還是可以支援你一點的。”

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移民浪潮第二百零一章 徐和尚第七百六十三章 善後第六百七十一章 對馬島之戰一第八百零九章 上兵伐交第四百八十八章 東雍紙鈔第六百二十四章 馬六甲城下二第七十五章 平亂【二】第七百五十一章 亞齊的興起第七百八十章 金洲戰事二第二百三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十三第一百五十章 和議第一百九十六章 許棟的行動第七十一章 銀子第九十三章 雍制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崩四第七百二十一章 正旦大朝五第六十八章 許棟【二】第四百七十五章 廈門灣之戰五第五百三十六章 麥哲倫的遭遇第一百七十一章 善後收心第五百五十九章 治瘟第五百章 帝崩六第七章 楊廷和的關注第八百四十九章 福建四第二百四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八十五章 汪家的選擇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三百三十七章第四百一十三章 雍王世子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八百一十二章 椰城之戰三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軍二第五百八十八章 浮橋之戰七第六百六十九章 大內的對策第二百一十七章 寧王之亂二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燒贛江第三百五十九章 安南消息第六百零二章 升龍圍城戰七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會議二第一百八十章 大王愛我 陸公殺我第一百八十三章 徵蠻二第二百二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三第六百零一章 升龍圍城戰六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一百五十八章 禮物第五十三章 臺灣計劃第一百一十四章 楊廷和的安排第二百八十三章 東雍漁業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山追逐二第五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港之役下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第七百七十章 與淡目國的交涉第一章 元宵宴第三百六十五章 白藤江三第五百六十八章 張璁四第八百六十三章 迫降第四百四十八章 接戰七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靜的時光第四百二十七章 麥哲倫顧問二第八百零九章 上兵伐交第一百八十二章 徵蠻第五百一十六章 帝崩十八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六百五十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四第六百二十七章 整軍計劃第三百八十六章 沙場列陣二第一百六十七章 掃平礦區二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三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師爺奇遇記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歸來第四百一十八章 麥哲倫東雍遊記第八百二十四章 對策二第五百五十九章 治瘟第五百二十六章 京畿鏖戰八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八十二章 下澎湖第六百四十九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三第四百五十三章 猶如此案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六百零四章 升龍圍城戰九第五百三十六章 麥哲倫的遭遇第七百三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五百四十四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五第三百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九百章 影響第四百三十三章 古晉府二第八百三十九章 沈希儀之死第四百六十一章 香料羣島之戰二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楊慎時代的來臨第四章 豹房第六百六十七章 到朝鮮第三十二章 應州之戰之達延汗第二十一章 經緯【4】第三百二十七章 吏試二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三百三十章 作假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征影響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