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

就在施家覺得大勢已去,已經沒有救的時候,俞大猷現在才顯露出自己的名將風采。

其實就俞大猷本來說道,他並不想出這麼的風頭。

無他,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在他看來,對付這些藩國小賊,根本不用什麼妙策,只需鼓足勇氣,硬推過去便是了。

但是現在不得不讓他動用底牌了。

這還是因爲事先的準備不夠,不夠了解這裡的氣候。不過,俞大猷並不是沒有準備的。

就在大雨傾盆之時,瓢潑的雨聲壓制了所有聲音,與視線,本來數萬人的戰場,俞大猷用千里鏡還能掌握,但是此刻卻一點也看不清楚了。

不過,這還難不倒俞大猷。

俞大猷一聲令下。

無數尖銳的哨聲在俞大猷身邊響起。

這鐵哨是少府專門打造的軍器,吃起來聲音尖銳,穿透力很強,不過,似乎軍中習慣了用旗鼓之類的中國傳統指揮手法,鐵哨並不被多看中。不過是朱厚煌本人看中,所有在軍中也流傳下來了。

如果按俞大猷原本的意思,他絕對不想,遇見這和這樣的大雨,但是剛剛到舊港,不熟悉本地的氣候,激戰之中遇見暴雨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這並不是俞大猷就沒有預案。

此刻俞大猷就翻出了自己的預案。

雍軍的火槍大多是火繩槍。

並不是朱厚煌不想用燧發槍,而是價錢太高了,性價比不行,朱厚煌要裝備全軍的火槍,不是一萬兩萬支,而是十萬支二十萬支,甚至更多。所以燧發槍不能中選。

在這一場大雨之下,所有遂發槍都變成了燒火棍了,連火炮也不能發射了。

不過,還好大雨的影響是兩面的,在這樣的大雨之下,行軍也變成了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區區數裡之地,大軍衝上來也需要一段時間。

這一段時間足夠雍軍調整了。

“咚咚。”雨聲壓着住其他聲音,好像是重物落地的聲音。

此刻就是雍軍的火槍手全部的將火槍扔在地上,拔出了腰間的雁翎刀。

東雍的鐵質不好,或者說東雍的冶鐵技術有限的很,火槍沉重,根本不能用來拼殺,單單是舉槍射擊,對火槍兵來說,就是一件費力氣的事情。

也許以後插上刺刀,拼刺刀會成爲主流,但是現在每一個火槍兵身上都配有副武器。在俞大猷一聲令下。棄槍拔刀,又拿出另外的東西,就是手-榴彈。

手榴-彈。屢次立下大功,已經成爲東雍比較實用的武器了,當然了,這傢伙的威力並不是太大。朱厚煌並不滿意,一直在改進之中。

而現在俞大猷現在裝備的這一款就是改進過的。

做的改進並不多,不過是將用火點燃火線,改成了拉弦,其中暗藏火藥,只有一擦,就能點起火來。

在大雨之中投出去,發火率也算不得多高,大概在六七成而已。

不過,對於現在的情況就夠了。

大約半刻鐘之後,兇猛的大雨微微緩和了一點。

暴雨都是這樣,是一陣陣的。淡目士卒也衝到了雍軍陣前。

“殺。”領頭的軍官猛地一抹臉,清除自己臉上的雨水,不讓他阻擋住視線。猛地衝了出去,手中從油紙包之中,拿出一枚手-榴彈。抓住拉環,猛地扔了出去。

進跟在這個軍官身後的士卒,紛紛扔出手-榴彈,有好像都砸在淡目士卒身上。還有一些砸在水坑之中。

掉在水坑之中的,註定炸不了了。

畢竟東雍的防水措施,還沒有到滴水不漏的地步,那些落在地面上,沒有整個淹進水裡的手-榴彈,纔有爆炸的可能。

不得不說,這個俞大猷之前估計的不一樣。

俞大猷得到的少府的報告,在雨天有六七成發火率,但是真正在戰場上用出來,這發火率遠遠達不到這個比例。

不過,其中到底是什麼原因,恐怕一時間也說不清楚,也無法說清楚。

只是這對今日一戰,就足夠了,不管有幾成的發火率,只要能爆炸就是勝利。

“轟轟。”無數爆炸在雨中響起,甚至一度壓過雷聲。將所有淡目士卒給炸的暈頭轉向。

一時間他們無法適從,不是已經說了,他們的火器全部失效來了嗎?

不過,他們來不起想這個,已經有大批的雍軍,乘着他們爆炸之後衝了過來。

這種用手-榴彈在前開路,士卒在後面猛衝的戰術,已經成爲東雍的幾個慣用的戰術之一了。俞大猷更是對自己的手下嚴格訓練。

在大雨之中,一切遠程武器都被限制住了。對火槍兵也有好處,因爲他們不用冒着箭雨向前衝了。

雙方猛地撞在一起,淡目士卒明顯承受不住,立即節節敗退。

朱厚煌在日本之戰後,決定加強軍中的肉搏能力,這個決定可不是白做,朱厚煌做出增決定已經近兩年了。

對東雍軍中的影響特別大,不要看他們是火槍手,但是一手刀術演練的非常精熟,畢竟雍軍的訓練強度是非常之大,幾乎是每年三百天,日日訓練。就是一個笨蛋扔進去,也會訓練出連夢裡都會出刀。

這些淡目士卒驚魂未定的時候,雍軍猛地衝過去,他們如何能抵擋的了啊。

一陣大雨過去,似乎一起都過去了,雨過天晴,除卻地面上的積水,好像什麼都沒有發生過,這些積水在高溫的作用之下,一兩個時辰就乾的差不多了。到那個時候,你就看不出來剛剛下雨的情況了。

當然了那是平時。今日不一樣。

大片大片的積水全部變成了紅色,都是被血水染紅的。

不僅僅是雍軍,還有安南軍也將對面殺的節節敗退。安南軍發揮出來的實力,比雍軍更驚人,這一場大雨對雍軍影響很大,對安南士卒並沒有什麼影響,如果硬要說有影響的話,那也是好的影響。

畢竟這些安南士卒頂盔摜甲,恨不得中暑。一場大雨下來,可讓他們解了暑氣。

沒有了大雨的影響了。雍軍的戰鬥力陡然提升。

無他,在大雨之中軍隊根本無法指揮,只能按照先前俞大猷佈置的預案來做,一打起來,更是散了架了,也只有最底層的伍什還保持着最基本的建制,再次之上,統統失去了指揮。

當大雨一起,這些組織立即開始恢復了。

這也是東雍軍隊訓練的重點。當數年全訓軍隊是吃素的啊。而對面的淡目士卒遠遠沒有這個素質了。

他們在大雨之中出擊,本就是出奇,只能指一個大概方向,又如何能有更細緻的指揮,即便現在想恢復,但是處於下風的他們,更多的心思恐怕是怎麼活命了。

隨着雍軍組織的恢復,他們不再與淡目士卒簡單玩刀子了。立即恢復之前的動作,先扔手-榴彈,然後衝一波,然後再扔,再衝一波,周而復始。

很多戰術,不怕簡單,不怕重複,只要有用便是。日本軍隊也就那兩三個套路,照樣很厲害。

面對雍軍的套路,淡目士卒剛剛還能硬頂着,但是這樣來個三四回,他們的士氣就崩潰了,再也堅持不下去。

瞬間崩潰了。

而比他們崩潰更快的是,與安南營搏殺的淡目士卒。

其實安南營並沒有雍軍訓練刻骨,但是安南營本就是精挑細選出來的安南老卒,是安南內戰剩下的精華。又有雍軍配給的精良武器,再給予嚴苛的訓練,在肉搏廝殺之中,是當世第一流的,誰他們都敢一戰。

第三百四十三章 鄭綏東征第一百零一章 許棟歸來第三百四十四章 戰前商議第八十八章 唐寅的魔法第二十一章 經緯【4】第二百一十八章 寧王之亂三第五百三十七章 麥哲倫的遭遇二第三百六十五章 白藤江三第二百五十章 鎖城法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畿鏖戰五第七百零七章 後宮瑣事一第五百一十六章 帝崩十八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戰八第一百九十一章第五百八十七章 浮橋之戰六第二百四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四百二十五章 後宮第六十一章 吳行之第七百六十一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二第七百零五章 再申海禁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煙第二百四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五百九十八章 升龍城圍城戰三第五章 演武第三百七十七章 奪升龍二第八百七十二章 勝負手七第六百六十八章 與朝鮮官僚的接觸第七百七十二章 大海戰第五百九十一章 浮橋之戰十第五百八十四章 浮橋之戰三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淵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下二第六百三十三章 經年之後四第三百四十一章 升龍之變六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征影響二第二百三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十三第五百七十七章 升龍城下四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六百七十章 大內的對策二第五百七十一章 再到安南第八百八十五章 勝負手二十第二百一十九章 寧王之亂四第六百六十二章 日本局勢第十九章 經緯【2】第一百八十二章 徵蠻第六百八十七章 毛利就元第一百九十一章第八百三十四章 東雍之戰八第十章 長史第一百七十五章 楊慎走馬薦陸完第一百七十七章 陽春三月第四十三章 白登山下第七百三十二章 楊慎的行動第五百二十五章 京畿鏖戰七第八百九十章 青山白鐵忠骨二第五百一十章 帝崩十二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祿五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歸來第二百四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五百五十七章 瘟疫五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上追逐第二百五十章 鎖城法第八十一章 出海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港之役第五十二章 愈演愈烈第四百八十一章 談判破裂第七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的遺產二第四百七十七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第三百二十七章 吏試二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八百三十九章 沈希儀之死第一百二十三章第三百六十三章 白藤江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臣羣集二第七百七十一章 失子失先第一百七十九章 陸完的計劃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四百五十六章 古晉會議第七百四十章 東雍新印象三第四百三十六章 決裂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四百五十四章 決心與準備第四百零二章 善後三第八百六十一章 寧波在望第三百三十八章 爭貢之爭第五百一十六章 帝崩十八第七百九十章 宋丘府第三百二十六章 擴軍二第六百七十九章 出兵長崎第一百二十一章 科學的種子第四百六十七章 亞伯奎的行動方案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方雲動第八百七十八章 勝負手十三第三百六十一章 分一杯羹第二百四十章 安慶攻防戰十五第五百八十一章 再戰升龍四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婚二第四百六十六章 第二次澎湖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