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

至少朱厚煌現在的威望還是無人可及的。

朱厚煌既然斬釘截鐵的說了,下面很多人都不敢反對。而且有一些人心中未必真的有反對的心思。

分封之策對國家,如何先並不去說,但是有一點卻是肯定的,那就是對他們是有好處的。

本來封爵之策,已經惹得不知道多少人關心注意,現在更是出現如此誘人的封爵政策,更是引得無數人,人心澎湃。

符合他們的利益,他們雖然明面上支持的話,有一點吃相太難看了,但也不會強硬的反對。

朱厚煌見沒有人反對,衝老太監點點頭。

老太監將聖旨放下,立即有一個小太監端着一個托盤托住,起身離開。然後又有一個小太監,將另外的一封聖旨呈上。

第一個被封爵的不是別人,是許棟。

許棟以從老之功,開拓之功,建立水師之功,戰勝佛郎機之功,救駕之功,封爲山陰公,爲功臣第一。許襲三代,三代後降階繼承。到男爵爲止。

下面的功臣都是這樣的規定,降到男爵爲止,東雍後世稱這一批,已經朱厚煌在世封的三批貴族,爲開國爵,就是因爲到男爵爲止的規定,而後世封爵卻是沒有。

以許棟的功勞,山陰公有一點過了。不過再加上許棟本身就是外戚,而且已經是死人了,所有也沒有說什麼了。

一般來說,封侯也是很有講究的,比如祖上的郡望,籍貫,以及封地名,而許棟就是因籍貫而封的,許家雖然是徽商,但是居住在山陰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了。雖然他們長時間在寧波的,但是祖墳還是在山陰的。

朱厚煌聽許棟的功勞,微微一嘆,曾經被自己忌憚的那個人死了,現在卻讓人覺得,似乎沒有了他,對水師就不大放心了。想來他雖然忌憚許棟在水師之中的威望,甚至不得不以聯姻拉攏,但是本質上還是信任他在水戰的能力。

只是那個人已經死了,這是對他蓋棺論定。所以朱厚煌就給高一點,這一點貫徹了第一次封侯,凡是死國之人,都會高封一點。而活着的人都要壓上一壓。

“臣代二弟謝殿下大恩。”許鬆跪倒在地。

朱厚煌說道:“許卿請起,如果許二哥還活着,將來封王可期,惜哉,天不假年。”

這裡只是宣讀封爵之令,真正的封爵大典,還有等上一陣子,畢竟現在禮部都不明白這種封藩建國之典,該怎麼辦,該怎麼裂土封茅。

第二被封爵之人,是唐寅。

唐寅以從龍開拓之功,救駕之功,封晉昌侯。

唐寅祖上有人封過晉昌郡公。所以才封侯晉昌侯。

晉昌是唐寅祖上的封爵,唐寅祖先唐褒皆封爲晉昌公。所以,朱厚煌才封他爲晉昌侯。

唐寅也是因爲他已經死了,死的慘烈。

如果唐寅活下來,絕對封不到侯,頂多是一個伯。

“臣代妻弟唐兆之,謝過殿下隆恩。”禮部官員之中,有一人出列跪倒在地。

這個人朱厚煌還真知道,就是唐寅的女婿。王陽。

王陽父親是一個書法家,雖然說是一個書法家,但是出身商賈,沒有什麼威望,王陽更不堪了。在書法上有些造詣,不過是庸碌之才而已。

可惜朱厚煌要的不是書法家,而是能臣幹吏。

唐寅沒有兒子,所謂唐兆之是唐寅過繼過來的兒子,而且是死後辦的,無非是覺得唐寅在東雍的產業不能落到外姓手中。

朱厚煌其實想讓唐寅的女兒繼承唐寅的一切的,但是這明顯與宗法做對,即便唐寅的女兒也不願意。朱厚煌只好作罷。

朱厚煌決定培養王陽,讓王陽繼承唐寅政治上的遺產。畢竟唐寅雖然不是什麼能臣,但是有救駕之功,與東雍的老臣都很熟悉,有交情,如果王陽有才能的,朱厚煌提拔的府縣官員之中,王陽早就上去了。

只是王陽是一個不爭氣的。朱厚煌無可奈何,就將他留在中樞丞相府之中了,在中樞升官快。但是已經絕了在政治獨擋一面可能。

朱厚煌說道:“唐卿救孤一命,孤豈能忘記。”

第三個封侯的不是別人,是陸完。

陸完以開拓之功,屯田之功,水利之功,封長洲侯。

陸完已經病死數年了,不過陸完死後,大明與東雍的關係急劇惡化,所以陸家站在大明一方了,甚至陸完晚年也後悔過在東雍任職。

不過不管怎麼說,陸完都是爲東雍立下了大功,沒有陸完,東雍開發根本沒有那麼快。而且陸完也當過東雍長史這個位置。

朱厚煌已經決定爲東雍建立一個政治潛規則,就是丞相必封爵。

朱厚煌設計的規定之中,東雍的丞相是有任期的,也不會經常更換。只要這丞相併不因爲犯罪下臺,朱厚煌都會給一個體面。封一個爵位。

但是這個爵位高低,就要看這個丞相在任期間的功勞如何了。

不過,有一任東雍長史卻錯過了,就是楊慎。

朱厚煌一想起楊慎,還是滿心怒火無處發泄,又怎麼會爲楊慎封爵,更何況,楊慎也絕對不會來領這爵位的,豈不是更加丟臉嗎?

陸完的爵位沒有人來謝恩。

第四個封爵的是王陽明。

王陽明,以教化之功,平定安南之功,開創紙鈔之功,等數功封爲新建公。

本來朱厚煌絕對,以王陽明的功績雖然高,但是不應該封公,應該封侯就行了。畢竟東雍的封爵與大明不同,大明封出的是虛的,而東雍封去的是實打實的土地。

所以朱厚煌對封爵卡的很緊,而且王陽明不比之前那些人,王陽明還活着,一旦王陽明再建大功,該怎麼辦,是封王嗎?

最少朱厚煌還沒有封王的想法。

但是誰教王陽明與別人不同啊。王陽明是東雍除卻朱厚煌之外,唯一有大明爵位的人,新建伯,有這個新建伯打底。朱厚煌封爵不能太低的,最少不能單單封伯,不僅僅封伯不行,連封侯也都有些小氣了。

朱厚煌猶豫的時候,忽然想起劉邦與項羽,劉邦爲什麼能得天下,就是因爲他出手大方,幾乎將除卻關中洛陽之外所有的土地都封給功臣了。

才讓功臣爲他拼命。

朱厚煌暗道:“孤要打下一片大大疆土,如果能得償所願,封出幾個王,又如何啊?”

封藩建國恐怕是東雍將來吸引人才的重要籌碼。一想到這裡,朱厚煌一咬牙。批下了一個公,甚至做好了,將來爲王陽明封王的準備。

“就讓王陽明當馬骨,希望能引來千里馬,即便沒有千里馬,也要引來一羣馬纔是。”朱厚煌想到。

東雍人才匱乏的狀態,從來沒有解決過,隨着東雍的發展一直伴隨着朱厚煌。

“臣謝殿下隆恩,然臣之微功,當不得殿下之重賞。”王陽明出來推辭。

朱厚煌說道:“王先生國士無雙,天下人誰不知曉,不比推讓了。”

即便如此,王陽明三辭三讓之後,纔算是退回原位。

朱厚煌心中暗道:“讀書人太麻煩了一點。”

王陽明之後,是戚景通。

戚景通以安慶守城之功,練兵之攻,運籌帷幄之功,坐鎮後方之功。封爲定遠伯。

戚景通戚家如果往上數的話,是太祖從龍時的老班底,所以是南直隸定遠人,而且定遠這個名字也吉利。

朱厚煌本想封戚景通高一點,但是數數戚景通的功勞,的確有一點單薄,只好封一個伯了,

朱厚煌暗道:“好在,你有一個好兒子,將來你戚家的功業,就建立在兒子身上了。”

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三百一十二章 蘇祿情況第六百三十四章 日本貿易現狀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第一百四十三章 轉向大員第四十章 決勝【三】第四百零三章 梟雄莫登庸第五百七十一章 再到安南第三百五十四章 雲海關下二第四百五十二章 許棟之死第三百九十章 升龍會戰四第一百四十三章 轉向大員第六百五十二章 倭亂之加劇二第五百七十三章 沈希儀的準備第二百七十七章 垂涎王陽明二第三百五十七章 雲海關下五第六章 不服第八百零四章 奴隸貿易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許藍與許鬆第四百八十章 亞伯奎的意志第七百二十四章 正旦大朝八第八百三十六章 東雍之戰十第六百四十八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二第二十七章 秋風起第二百一十六章 寧王之亂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三百七十八章 奪升龍三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軍二第三百四十章 東雍與大明第七百二十八章 楊廷和之死二第二百九十六章 安南二第七百五十三章 王陽明的遺產第六百四十四章 東雍與大明五第六百二十一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戰六第八百七十五章 勝負手十第一百九十八章 雍國水師出動第一百六十五章 打黑第五百一十三章 帝崩十五第一百八十二章 徵蠻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士龍第三百四十八章 雙城戰記四第一百七十五章 楊慎走馬薦陸完第三百五十三章 雲海關下第三百五十九章 安南消息第八百七十五章 勝負手十第一百二十二章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祿六第二百三十章 安慶攻防戰五第六十章 土盤算法第三百三十七章 幕後何人?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楊慎時代的來臨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歸來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六百八十七章 毛利就元第二百七十四章 賤民第三百四十七章 雙城戰記三第一百四十章 金鈴鐺第四百三十九章前哨戰二第八百九十四章 鎮江第 八百零六章 東雍的政策調整第八百八十章 勝負手十五第一百二十六章 北港戰略第七百四十三章 出使二第二百五十章 鎖城法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一百零七章 正德之心第三百三十七章 幕後何人?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破莫軍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門海峽之戰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四百五十五章 遠航的準備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三第四百九十七章 帝崩三第四百六十五章 挺進馬六甲第一百六十五章 打黑第二百二十三章 寧王之亂之聖旨到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第五百零五章 帝崩七第一百零二章 神醫薛已第五百九十八章 升龍城圍城戰三第二百八十二章 東雍現狀第二百四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六百章 升龍圍城戰五第五百三十一章 君臣第六百九十章 夜襲第五百零五章 帝崩七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第七百零七章 後宮瑣事一第三百五十一章 雜事第七百五十九章 亞齊人在行動二第二百三十章 安慶攻防戰五第五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下第二百三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十三第六百八十章 炮轟長崎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七百五十六章 應對第八百三十四章 東雍之戰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