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一章 正旦大朝五

吳行之的拳頭鬆了又緊,緊了又鬆。

其中吳行之的壓力最大。

因爲吳行之是出面,要拆分少府的主力。

不是吳行之與少府有仇,而是吳行之發現,丞相府根本付不清楚少府的欠債。而且吳行之也不覺得這是欠債。

在中國這樣的體系下,君王的私庫與國庫有多少區別嗎?

私庫幾乎是就是特殊的國庫。想用的時候多一道手序而已。

而且吳行之作爲東雍財政上的大管家,而少府作爲東雍最大財源,偏偏不在自己的管轄範圍,這讓吳行之非常不舒服,非常不舒服。

當然,少府之中,的確有很多問題。

朱厚煌咳嗽兩聲,說道:“許卿,如今經營南都,還需要少府多多出力。”

其實許鬆還沒有說完,不過,朱厚煌這一插嘴,他立即知道不能多說了。

許鬆的壓力很大。

這股壓力更多來自許鬆內心之中的矛盾。

怎麼說啊,許鬆雖然沒有什麼功名,但也是讀書人出身,平時也號一聲儒商。所以他對丞相府的要求也理解。

他覺得農本商末,少府的地位絕對不能超過丞相府,如果超過了豈不是綱常紊亂,不過少府又是許鬆的心血所致。讓他平白損失自己的利益,他也不願意。

所以他用表面的囂張,掩飾自己的心虛。

朱厚煌安撫了少府的時候,吳行之幾乎要跳出來,與許鬆打擂臺了。不過,吳行之知道今日場合不對。

幾乎東雍所有的高官,不如文武都在這裡,這樣的重大場合。擅自行動,吳行之知道即便朱厚煌要饒了他,文武百官也饒不了。

吳行之強制按下心中的躁動,暗道:“等大朝會過去之後,我非要去找殿下說說這一件事情不可。”

“繡衣衛指揮使,吳鳳儀上前敘功。”

是繡衣衛,不是錦衣衛。

這一次大朝會有很多方面的調整,比如錦衣衛的名字,雖然吳鳳儀所部都是從錦衣衛之中出來的,對錦衣衛還是很有感情的。

但是雍國在這一次大朝會之後,已經變成一個完整的國家了。

有人上奏,很簡單是去大明化。

很多時候,就是這樣,朱厚煌有自立之心,而且東雍與北京的關係太差,甚至有人覺得朱厚煌改名南都就是與對應北京兩個字。

朱厚煌與大明對立之心,對很多人來說都不用揣摩。

凡是從獨立國家都會想辦法消除宗主國的印記,後世東南亞各國的去中國化,就是這樣的。

朱厚煌其實也在努力做,比如努力自己培養人才,代替大明過來的人才。他用的體制,不是大明的體制。

只是下面人有些太偏激,甚至要朱厚煌立國,去雍王號,自稱皇帝。朱厚煌雖然有這個心思,卻沒有這行動計劃,至少現在沒有,全部給打回去了。

不過,東雍錦衣衛與大明錦衣衛最近已經在暗中交手了,朱厚煌總覺得還叫錦衣衛有些彆扭,也就給錦衣衛改名爲繡衣衛。語出漢武帝的繡衣直指。

吳鳳儀上前之後,開始敘功。

也許是剛剛少府令許鬆弄的不好收場,而吳鳳儀的敘功就平淡了許多。

這也是吳鳳儀的工作的特點,他總不能說,他在北京安插了多少釘子,最成功的釘子到了什麼位置上吧。

吳鳳儀自己都不大相信這個大殿裡面沒有嘉靖的眼線。

比起吳鳳儀往大明安插眼線,大明給東雍安插眼線容易的多,誰叫朱厚煌人才匱乏,求賢如渴啊。

吳鳳儀坐在少府令許鬆的對面。兩人相對而坐。

朱厚煌說道:“監察御史王九川,上前敘功。”

所有人都一陣騷動。

他們知道朱厚煌命王九川組建御史衙門,但是御史衙門組建之後,一直以來靜悄悄的,好像什麼也沒有辦,剛剛開始會吸引人們注意,但是時間一長,他們也都不在意了,就當多了一個閒散衙門。

說起來在朱厚煌以身作則之下,整個東雍沒有一個衙門沒事做,也算是一個奇蹟了,這就是所謂開國氣象。

但是一個閒散衙門,上來敘什麼功啊?

王陽明更是心中咯噔一聲,有一種不好的預感。

王九川心潮澎湃。

他是在王陽明,戚景通,黃士龍,許鬆,吳鳳儀,之後發言,代表他已經處於東雍最核心的一羣人之中了。

當然並不是他在東雍的地位真的到了第六位,不說別的,單單李良欽的位置,就比他高。

只不過李良欽一直在朱厚煌身後站立,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連座位都沒有,但是並不代表他們不重要。

王九川短短數年之內,有一位海外商賈之子,變成了一國重臣。甚至有生之年,有望宰相之位,王九川對朱厚煌的知遇之恩,心存感激。

越發不敢浪費今天的機會。他深吸一口氣,說道:“臣受命以來,六月有餘,一心想還諸臣清白,但是今日不得不,臣彈劾丞相府,戶部侍郎,工部尚書,------”

王九川一口氣,開出一個十幾人的名單,凡是提到的人全部在大殿之上。這些人或貪贓枉法,或濫用職權,或着懈政殆政。

王陽明忽然鬆了一口氣,有些事情,懸而未決的時候,是最難辦的,當事情真正落下來的,王陽明反而不在乎了。

王九川的名單之中,就有好幾個人都是王陽明的弟子。

王陽明也知道他們的本性,早已警告過他們了,但是如果警告有用的話,就沒有那麼多人前仆後繼的去死了。

朱厚煌說說道:“拿下。”

本來在兩邊當雕像的殿前武士,一個個將提到名單的人拉了下去。

一時間,這些人什麼樣子都有,有的渾身瑟瑟發抖,一言不發,似乎忘記了該怎麼說話了,有的人大喊大叫,說是冤枉。有的要想掙扎,但是哪裡是這些精挑細選的殿前武士的對手,不過一會功夫,大殿之上就清淨了。

朱厚煌站起來說道:“孤自東雍開國以來,就節儉太祖之弊,以高薪-養廉之策,不管財政多困難,也沒有少過你們一份一耗,爾等生住官邸,穿官衣,病則太醫,唯獨死後自己安葬,而孤每年少則數百兩,多則萬兩之銀,不夠你們養家小,營墓葬,置產業嗎?如果爾等一心爲錢而來,就不必來當官。可以去經商,未必沒有富甲一方之時,而當官,就人有責任,爾等也是讀聖賢書出身的,難道沒有一點治國平天下之念。東雍俸祿之高,已經免去爾等後顧之憂。如果再有情弊,就不要怪孤不客氣了。”

“臣治下不嚴,還請殿下恕罪。”王陽明說道。

朱厚煌說道:“王先生日理萬機,何罪之有,不過從今之後,刑部司職轉到御史衙門吧。”

王陽明心中暗暗一嘆,刑部在六部之中,也算是有實權的衙門了,如此轉到御史衙門之後,丞相府的權力減少了不少。

不過,王陽明也沒有辦法。不過他關注的地方不大一樣,暗道:“如此刑名大權,監督大權都在御史衙門,御史衙門權力太重,或許將來會有情弊。”

御史衙門就是公檢法的集合體,自己抓人,自己審判,還自己稽查。王陽明敏感的感受到其中的不妥當的地方。

對丞相府權力消弱,王陽明早有準備了。

因爲王陽明看來之前的丞相府權力太大,甚至到了可以架空皇權的地步上。如果出一個軟弱的君主,恐怕篡位不是不可能的。

第五百五十一章 雨季的到來第五十二章 愈演愈烈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門海峽之戰第八百八十章 勝負手十五第六百四十八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二第六十八章 許棟【二】第五百六十章東雍近況第五百六十三章 東雍近況四第八十四章 臺灣第四百六十六章 第二次澎湖之戰第四百四十八章 接戰七第八百六十九章 勝負手四第四百三十八章 前哨戰第四百八十五章 日耗千金第四百零八章 戚繼光出場第八百七十一章 勝負手六第二百一十九章 寧王之亂四第十章 長史第四百二十章 古晉之變二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六百六十九章 大內的對策第十四章 地圖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十一第七百四十三章 出使二第八百五十六章 下溫州第二百四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十四章 地圖第六百三十章 經年之後第五百六十五章 收尾第三百八十六章 沙場列陣二第五百八十四章 浮橋之戰三第二百零四章 海盜羣聚第二百七十二章 爭功三第三百二十四章 吏試第十四章 地圖第十二章 託梅-皮雷斯第八十三章 媽祖廟前之約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八第三百一十九章 蘇祿七第八百零四章 奴隸貿易二第五百五十五章 瘟疫三第五百六十章 瘟疫八第五百八十章 再戰升龍三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士龍第三百四十九章 賞功罰過第三百三十六章 升龍之變第八百七十五章 勝負手十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方雲動第八百九十七章 南京城三第一百六十六章 掃平礦區第四十五章 英雄第七百八十四章 金洲戰事六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三百五十章 軍法司第四百零三章 梟雄莫登庸第二百零一章 徐和尚第五百三十一章 君臣第七百四十四章 出使三第四百三十一章 南征影響四第五十九章 離別第一百二十七章 雍國兵制第五百五十二章 雨中的激戰第三百九十一章 升龍會戰五第八百三十七章 東雍之戰十一第 八百零六章 東雍的政策調整第六百二十三章 馬六甲城下第八百一十三章 椰城之戰四第二百九十七章 安南三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之前第六百零六章 升龍圍城戰十一第三百三十四章 小皇帝的恐懼第三百七十六章 奪升龍第五百五十七章 瘟疫五第六百八十九章 開炮第二百一十六章 寧王之亂第七百九十一章 亞齊的覆滅一第八百二十八章 東雍之戰二第五百九十二章 浮橋之戰十一第二百五十五章 樟樹鎮之戰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軍二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巡序幕第七百七十二章 大海戰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祿六第九十二章 雍王相唐寅第八百九十六章 南京城二第五百三十九章 準備出征第一百八十六章 徵蠻五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平洋航線第四百六十二章 香料羣島之戰三第五百八十一章 再戰升龍四第五百五十九章 治瘟第五百六十三章 東雍近況四第四百六十二章 香料羣島之戰三第五百五十六章 瘟疫四第四百五十章 接戰九第八百二十六章 對策四第五百零三章 破城二第八章 練兵第六百七十章 大內的對策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