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 爭貢之爭二

如果將茶業種在山上如何?

雖然大部分茶業都長在山上。但是東雍的山地並不太平。雖然東雍不再興兵討伐那些野人了,但並不是說那些野人,就不存在了,他們之是被從平原之中逼到了山裡而已,即便如此臨近大山的幾個縣,還時不時的聽到了有野人下山搶東西的傳說。

不過大多都被打跑。

如果朱厚煌想開發茶業,恐怕又是一輪殺戮,將很多丘陵地帶清洗一遍才行。

不過,朱厚煌現在不想動兵了。至少不想去山中與這些野人追逐,簡直是得不償失。

朱厚煌岔開茶業的問題,對身邊的侍衛來說道:“拿幾塊糖來。”

“是。”立即有人答應下來。

隨即有一端着一個托盤,托盤上有幾個小碟子,而小碟子上面,卻有幾塊好像是冰塊一樣的東西,這東西當然是冰糖。

朱厚煌對榨糖的環節並不是太清楚,但是隻要他指出方向,雍王府之中,就有足夠的人才,將一份設想變成現實。朱厚煌只記得,明代發明了什麼黃泥製糖法,讓糖產量的大增,而明末清初嗎,成爲國際上的拳頭產品。朱厚煌就從黃泥這個角度來提醒工匠,這才做出這個。

朱厚煌說道:“這是冰糖,還請諸位品鑑。”

糖在大明並不是什麼稀罕物件,畢竟中國從唐代就有糖了,被稱作石蜜。只是因爲產量問題,一直沒有進入百姓之家,但是在座各位都是東雍重臣,誰也不能被稱爲百姓,百姓沒有吃過糖,但是他們誰沒有吃過,味道沒有什麼,只是覺得顏色比尋常的糖好。

朱厚煌生起生產糖,並不是一日兩日了。

朱厚煌問麥哲倫,說道:“麥先生,這糖不錯吧。”

麥哲倫說道:“不錯,這是上帝的味道。”

朱厚煌說道:“那麼,如果大量向西方輸入這個東西,你覺得有人買嗎?”

麥哲倫說道:“一定會有人,因爲誰都拒絕不了,這是上帝的味道。

朱厚煌說道:“南洋比大明更適合甘蔗種植,所以,我準備在呂宋推行大規模種植甘蔗。用甘蔗來製糖,用來代替大明短缺的貨物。”

麥哲倫說道:“殿下,只要你有足夠的糖,一定會給殿下帶來巨大的財富的。”

看着麥哲倫一提到糖,就眉飛色舞的,好像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糖一樣。

朱厚煌長出一口氣,心中暗道:“雖然看上去問題解決了,但是從種甘蔗,還有收穫甘蔗,然後榨糖,都需要時間,特別是開闢出足夠數量的甘蔗院,更需要時間。只是,希望變化沒有那麼快。”

朝廷的反應是比東雍慢一點。

當東雍這邊剛剛確定該怎麼辦的時候,消息也傳到了嘉靖的手中。

嘉靖一看,先是皺起了眉頭,隨即哈哈大笑,說道:“將這個消息傳出去,看看百官的反應。”

大明朝廷的決斷,沒有東雍這樣明快,東雍只需要朱厚煌點頭就可以了,但是在大明卻需要一定的流程,不可省略。

所以嘉靖先將消息放出去,因爲嘉靖的得到的消息,是東廠錦衣衛的消息。官方正式消息,要比錦衣衛的消息來的更晚一些。

數日之後,羣臣議論紛紛,嘉靖乘機召見楊廷和,詢問楊廷和此事的意見。

楊廷和說道:“日本來使,無視天朝,在寧波大大出手,累及百姓,念日本爲太祖不徵之國,故而臣以爲當與日本絕貢。”

嘉靖說道:“單單是絕貢,就行了?”

楊廷和自然能聽出嘉靖有話要說,那就聽着,“陛下以爲?”

嘉靖說道:“民間走私猖狂,朕想重申禁海之策,並派御史巡視海疆,重申海禁之令。請楊先生派出幾個鐵腕人物。”

楊廷和是一等一的聰明人。

東雍的財政運轉內部是怎麼樣的,他已經通過了各種情報瞭解了不少,所以他很明白,貿易就是東雍的死穴所在,而禁海令推行的種種疏漏,他也一清二楚,哪裡不知道嘉靖如此做,根本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乎東雍。

但是楊廷和要拒絕嗎?

他片刻之間,就做出決定。當然是不會拒絕了。

他覺得大舉用兵,特別是在東南大舉用兵,耗資太多,而且沒有勝算,特別是東南沿海早就爛成了一團漿糊。所以楊廷和不同意對東雍用兵,並不是楊廷和對東雍就有什麼好感了。嘉靖如此對付,楊廷和是樂見其成的。

楊廷和說道:“陛下英明。臣這就按陛下所說的辦。”

嘉靖說道:“朕認爲,非要日本國王來大明謝罪不可。”

楊廷和心中有些莫名其妙,日本國王不是傻子,他怎麼會乖乖的來大明謝罪。大明對很多藩國失去控制能力,這已然是事實了。當然面子上說萬國來朝,實際上卻是另一回事,但是當政者如果真以爲是這樣,就是太傻了。

嘉靖說道:“雍王是大明賢王,讓日本國王來朝之事,就交給雍王來做吧。”

楊廷和這才明白,嘉靖的意思。嘉靖分明是想爲難爲難東雍。

一方面是在財政上給東雍下絆子,另一方面給東雍樹敵。現在明眼人都知道東雍與大明之間,矛盾重重。但是雙方都還沒有撕破臉。雍王是大明親王,嘉靖給他下令是天經地義的,如果他不從,將來出兵討伐,就是天經地義。而且嘉靖也不怕朱厚煌對日本怎麼樣。

因爲海禁一出,東雍恐怕自顧不暇。

但是楊廷和卻不想這樣做,楊廷和說道:“先帝授雍王南海征伐之權,如今又放東雍入東海,恐怕將來雍王勢大難治。”

嘉靖說道:“朕即便不這樣做,他已經在東海了,琉球那一支水師到底是怎麼回事?楊先生不明白。朕就是要爲東雍找一點事做。”

其實楊廷和明白,東雍已經是勢大難治了。所以楊廷和對東雍的處理方案越來越消極,有一種任他自生自滅的感覺。但是嘉靖與楊廷和不一樣,嘉靖看雍王與楊廷和不一樣,楊廷和覺得東雍勢大難治了,楊廷和就改變路線,不再去想辦法平定雍王,試圖冷處理。不去管雍王,反正雍王也在海外,無關大局。

但是嘉靖不一樣,嘉靖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自己,他的皇位是從雍王手中搶來的,雍王不死,他心難安。

所以,雍王的勢力越大,嘉靖心中越不安,對待楊廷和的態度也就越厭惡。特別是楊廷和對雍王的態度,與他相左的時候。

嘉靖絕對不願意看着雍王的勢力一點一點的擴張。但是即便是作爲皇帝也做不得快意事,特別是有一個強勢首輔的時候,更是如此。

對嘉靖來說,寧波之亂,來的正是時候,嘉靖借題發揮,用來對付東雍。

楊廷和也知道東雍的勢力在琉球的存在,一時間也不好反駁。不過,楊廷和對雍王的看法,覺得這區區小事,難不到雍王,只是見嘉靖興致勃勃的樣子,他不好反駁了。

時間一天一天過去,嘉靖在朝中站穩了腳跟,就輪到楊廷和難過了。畢竟大明制度在皇帝一方。楊廷和的權力被一步步剝奪,爲此楊廷和與嘉靖明爭暗鬥好多次,楊廷和都落於下風。所以楊廷和決定不在觸怒皇帝了,這件事情即便不成,也沒有什麼害結果。反正楊廷和已經決定放棄對東雍用武的打算了。讓陛下見識一下東雍的實力也好。

楊廷和說道:“臣遵旨。”

第二百二十五章 寧王之亂之安慶第三百四十章 升龍之變五第七百零八章 後宮瑣事二第六十五章 唐伯虎【二】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三百四十九章 賞功罰過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士龍第五百二十一章 京畿鏖戰三第一百九十七章 交易第三百零六章 暹羅二第八百九十六章 南京城二第六百三十四章 日本貿易現狀第六百零二章 升龍圍城戰七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洲戰事七第四百一十七章 臨時和議第一百七十三章 許鬆歸來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一百七十章 夜襲下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七百零八章 後宮瑣事二第五百六十六章 沈希儀的野望第七百九十一章 亞齊的覆滅一第五百一十九章 京畿鏖戰第一百四十五章 臺灣海戰下第六百一十一章 升龍城破第四百九十四章 正德北歸五第三百五十三章 雲海關下第四百四十一章 總結成敗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軍?第四百零七章 科學是什麼二第五百三十九章 準備出征第三百三十四章 小皇帝的恐懼第七百四十八章 在南都二第二十七章 秋風起第二百零一章 徐和尚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第四十章 決勝【三】第三百二十章 南洋艦隊第八百七十二章 勝負手七第七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的遺產二第八百五十四章 仇華守福寧四第三百六十四章 白藤江二第四百八十七章許鬆的解決辦法第一百三十四章 北港之役中第六百二十七章 整軍計劃第八十一章 出海第一百八十章 大王愛我 陸公殺我第六百一十三章 如何善後?第一百九十六章 許棟的行動第六百九十一章 夜襲二第一百零四章 天不絕我第八百六十九章 勝負手四第八百一十二章 椰城之戰三第八十八章 唐寅的魔法第二百四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完第八百三十三章 東雍之戰七第一百七十二章 金礦生產第四百零二章 善後三第六百零二章 升龍圍城戰七第三百零四章 真臘第四百六十三章 香料羣島之戰四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三百零四章 真臘第二章 比劍第一百三十九章 到達戰場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七十章 兵變第七百九十四章 亞齊的覆滅四第五百三十五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三第二百九十九章 安南五第二百八十章 東雍瑣事第七百六十七章 十二土司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三百一十四章 蘇祿二第七章 楊廷和的關注第二十八章 雲飛揚第一百零七章 正德之心第八百四十五章 西路軍二第一百章 傷寒第二百七十四章 賤民第八百七十九章 勝負手十四第四十三章 白登山下第六十八章 許棟【二】第四百零九章 戚景通的希冀第二百零七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三第二百七十九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二第八百三十六章 東雍之戰十第七百二十二章 正旦大朝六第九十六章 雨停了第二百四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 二十第五百四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第四百零八章 戚繼光出場第四百六十七章 亞伯奎的行動方案第七百五十二章 亞齊的興起二第一百零二章 神醫薛已第五百八十章 再戰升龍三第一百七十三章 許鬆歸來第三百八十一章 休戰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鮮倭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