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楊慎相助

朱厚煌離開豹房之後,看着天空之中的太陽,深吸一口氣,心中暗道:“正德這一關算是過去了,剩下的也就是內閣那邊了,如果楊廷和點頭,我想封藩臺灣的想法,就算是達成了。”

能影響楊廷和的人,而朱厚煌又能接觸到的人,只有一個,那就是楊慎。

“將拜帖投給楊大學士府,說請楊小學士,出來一晤。”

夕陽西下,天色將晚,雍王府的一個涼亭之中,朱厚煌與楊慎相對而坐。

“你告訴我這些,是什麼意思?”楊慎手中捏着一個酒杯,說道。

朱厚煌說道:“請師傅助我一臂之力。”

楊慎沉默了,按道理來說,他不該多與朱厚煌交往了。畢竟藩王與大學子之子交通,不管是什麼原因都是大忌,對他父親楊大學士,還是朱厚煌自己都不是一個好事情。只是楊慎的確喜歡朱厚煌這個弟子,如果朱厚煌是普通人家,楊慎一定會將朱厚煌收爲弟子。因爲朱厚煌他自己那一套,看上去異想天開的奇思妙想。其中智慧的火花,最吸引楊慎。

對於一個博學的人,又是比更多的知識能吸引人啊?

只是身份如此,如果之前楊慎與朱厚煌的接觸,還有一點代父親考察朱厚煌的意味,但是這兩天朝廷上的變化,明確說了,在儲君之爭中,朱厚煌已經出局了。就算是今後正德無子,繼位的也絕對不是朱厚煌。因爲有了今日之事,誰知道,朱厚煌上位之後,會不會報復?

朱厚煌已經與皇位無緣了。

所以任何與藩王勾結的行爲,都是給自己父親增加風險。不過他還聽一聽朱厚煌的想法。說道:“你爲什麼一心想去大琉球這樣的窮鄉僻壤?你身爲藩王富貴已極,何必做這樣的事情?”

朱厚煌說道:“師傅,又何必讀書參加科舉,而奪得狀元。你身爲內閣首輔之子,富貴榮華不比我少,以楊大學士的能力,蔭一閒官,做富貴閒人,也不是不能的。你又何必寒窗苦讀,平白得一身污名。”

楊慎的狀元很遭人非議,士林之中,早有傳說,是託了他父親的關係,這個污名一直跟隨着楊慎。

“人生在世,總要有所作爲。而我想做的就是開發臺灣,數百年後,哪怕大明不在,青史上也寫得,琉球入版圖,自朱厚煌始,名字能與趙佗同列,我這一輩子也不算是虛度了。”

“好吧。”楊慎說道:“但願你言行一致,這一件事情,我幫你。”

楊大學士府。

書房之中,楊廷和正在等着楊慎,見楊慎進來,放下手中的文章,說道:“回來了。”

書桌之上,白紙黑字寫得正是朱厚煌與正德之間的對話。

楊慎行禮道:“見過父親大人。”

楊廷和說道:“聽說你去見雍王世子了。”

楊慎說道:“是雍王世子邀請我過去的。”

“以後少來往。”楊廷和叮囑了一聲,說道:“他找你,是不是想要封藩大琉球?”

楊慎說道:“正是。”

“你怎麼看?”楊廷和問道。

對於朱厚煌今日在正德面前的一番表現,刮目相看的不僅僅是正德,還有楊廷和。

他雖然對宗室藩王厭惡,是因爲這些宗室藩王不遵法紀,所做所爲,自然入不了楊廷和這樣的儒家君子的眼,不過卻沒有從制度上,高屋建瓴的指出宗室藩王對大明有害之處,如果這一篇文章不是出自朱厚煌之手,不管是出自誰的手,楊廷和定然大大提拔此人。

這番論題正好給楊廷和打擊藩王提供了理論依據。

當然了,什麼時候打擊藩王,楊廷和不着急,西漢之時,從賈誼提出削藩的理論,也過了不知道多少年了,不過這就好比一把利刃,拿在手裡,自然會有用處的。

至於朱厚煌封藩大琉球之事,楊廷和一時間還沒有拿定注意。也想聽聽楊慎的意見,這是政治家族的日長,楊廷和雖然不奢圖父子交替首輔之位,但也想楊家在政壇上長勝不衰。自然從一開始就竭力培養楊慎。

楊慎說道:“不如答應他。”

“爲什麼?”楊廷和不在乎楊慎說什麼,而是在乎楊慎所說的背後的依據。

“國朝賦稅有限,而宗室繁衍無限,總有一天到不堪重負的地步,而且這些宗室親貴,有天家血統,如果逼得太緊,又不大容易辦,不過如果雍王世子在大琉球可以開創一個不錯的局面,那麼我們也可以按照雍王世子的先例,將一些有志開擴的宗室,分封到偏遠之地,比如南洋一些荒島之上。”

楊廷和麪無表情,說道:“繼續。”

顯然楊廷和並不認可,這些理由。

的確楊廷和不得不承認,雍王世子在宗室之中算是一個異數,大多少宗室都好吃懶做,可以說國初還有一些宗室很有做爲,但是這麼多年以來,整個宗室羣體之中,都養廢了,除卻雍王世子,恐怕沒有幾個人會跑到荒野之地開擴,他的理由根本算不得什麼。

楊慎深吸一口氣。說道:“我主要想到一個問題,宗室人口繁衍,能讓朝廷不堪重負,而百餘年來,百姓人口繁衍是宗室繁衍的多少倍,什麼時候大明會不堪重負?”

楊廷和悚然而驚,是楊慎進來之後,臉色第一次有變化。

楊廷和爲首輔,向來講究腹有山河之險,胸有城府之嚴,一般消息,從來不會讓他這麼吃驚,只是楊慎的推斷太驚人,讓他一時間接受不了。

“前漢戶口最高是乃是元始二年有戶1236萬6470戶,人口5767萬1401人。後漢戶口最高乃是漢桓帝永壽三年,戶1067萬7960戶,人口5648萬6856人。李唐戶口最高是在唐玄宗天寶十四年891萬4709戶,人口達到5291萬9309人。前漢法度最嚴,而後漢法度較疏,由此可見,後漢人口最高時是超過前漢。人口繁衍固然是盛世之狀,但是不管是平帝元始年間,還是漢桓帝永壽年間,還是李唐天寶年間離天下大亂,都爲期不遠了。少時讀史,以爲是天下大亂,法度既亂,自然無從統計天下戶口,但是此時想來,卻別有味道,到底是人口極盛,導致天下大亂,還是天下大亂,導致無法統計戶口,這兩者有沒有關係?”

“前宋多偏安,不足以爲本朝之論。而如今天下戶口幾何?父親心中也是有數的。故而自永樂年1141萬5829戶,6659萬8337人之外,戶口數目多在5500萬人上下徘徊,但是永樂至今天下雖有小亂,但卻稱得上天下承平,豈有戶口不增反減的道理。其中鬼蜮伎倆,父親大人也是明白的。如今大明人數幾何?有萬萬數否?孩兒並不清楚,但是大抵相去不遠。”

“漢唐之時,民多在北,如今南方戶口遠朝北方,漢唐戶口最高,都在5000萬至6000萬之間,其中有沒有因果。我大明繁榮遠超漢唐,只是戶口之多,也遠超漢唐。只是不是到了盛極而衰的時候。”

楊廷和手腳冰涼,他作爲文官領袖,得正德的特別信任,足以壓制百官,成爲大明整個政府的實際領導者,只是他一直忙於瑣事,從來沒有從歷史的角度看問題,如今一看,只覺得心中一震,對楊慎所說的話特別憂心,更不要說,正德年間剛剛有過一場,大規模的民變,就是劉六劉七之亂,山東幾位白地。

難道這是漢之綠林赤眉黃巾之先河?

一瞬間他將朱厚煌的事情都扔到一邊了。好像看到將來大明天下民亂四起。內庫燒爲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的場面,一時間喘不過氣來。

第二百二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第六百三十五章 海盜復起第二百五十六章 兵臨南昌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六十二章 兩萬兩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戰第三百三十七章 幕後何人?第二十九章 谷大用第九百零八章 嘉靖之死第九百零七章 兵臨城下第六百三十二章 經年之後三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八十章 先鋒第四百三十四章 出使馬六甲第五百九十九章 升龍圍城戰四第三十六章 應州之戰之桑乾河前第五百八十四章 浮橋之戰三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三百二十七章 吏試二第一百七十三章 許鬆歸來第二百七十二章 爭功三第七百三十章 楊廷和之死四第四百零三章 梟雄莫登庸第五百六十六章 沈希儀的野望第七百六十六章 屠殺與招撫二第三百五十四章 雲海關下二第四百零七章 科學是什麼二第三百八十六章 沙場列陣二第七百九十六章 對淡目國的作戰準備第七百六十二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三第二百四十九章 何去何從第三百七十一章 莫登庸歸來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四十八章 入城第八百四十一章 善後第四百七十章 月港第八百七十九章 勝負手十四第四百三十章 南征影響三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祿三第五百八十二章 浮橋之戰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七百四十九章 在南都三第四百八十八章 東雍紙鈔第七百二十四章 正旦大朝八第三百五十三章 雲海關下第八百四十八章 福建三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七百八十七章 談判之前第八百九十三章 嘉靖的怒火第一百一十章 母后來東雍第五百一十八章 脫離北京二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十一第八百五十三章 仇華守福寧三第三百三十四章 小皇帝的恐懼第八百二十七章 東雍之戰第五百七十三章 沈希儀的準備第四百一十章 政治潔癖?第二百零九章 過節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六百五十四章 海上運兵第七百一十七章 正旦大朝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士龍第六百六十二章 日本局勢第二百七十二章 爭功三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盜會盟二第四百四十章 前哨戰三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第一百零八章 吳氏出京第一百五十一章 和平與財富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六百章 升龍圍城戰五第七百七十六章 大破滿刺加第七百七十四章 大海戰三第四百三十章 南征影響三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臣羣集二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八第七百五十章 決議南征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內與細川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五百八十八章 浮橋之戰七第七百二十二章 正旦大朝六第七百三十章 楊廷和之死四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軍制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昌城下第二百一十章 鐵作與炮場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破莫軍第五百七十三章 沈希儀的準備第三百五十八章 雲海關下六第十章 長史第三百五十二章 行刑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四第三百三十八章第四百七十四章 廈門灣之戰四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第七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的遺產二第七百六十六章 屠殺與招撫二第七百七十二章 大海戰第八百二十六章 對策四第四百零九章 戚景通的希冀第一百八十三章 徵蠻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