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一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二

鄭綏呵呵一笑,說道:“本官失眼了,我想知道,我如果將順化獻給殿下,不知道殿下會如何對我?”

俞大猷爲之一愣,不知道該怎麼說是好。

順化是安南的西都,雖然在重要性上遠遠比不上升龍府,但是也是安南境內,首屈一指的大城了。俞大猷萬萬沒有想到,鄭綏會如此做,與此同時,鄭綏的話也給他帶來一個巨大的難題。那就是該怎麼給鄭綏答覆?俞大猷可沒有這個權限。

俞大猷沉吟一會兒,還是老老實實的說道:“茲事體大,需要稟報殿下。不過殿下這四五日之間,就還來海防。等殿下到了才做計較。”

鄭綏說道:“那麼外臣可否去海防拜見殿下。”

俞大猷說道:“再好不過了。”

俞大猷正在爲朱厚煌招降納叛,並將安南國內僅次於莫登庸的鄭綏收入囊中的時候,莫登庸也在做最後的準備。

自從莫登庸打下升龍之後,就沒有一日休息。

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莫登庸非常清楚。雍王不會放任安南局面失控而無動於衷的。所以,莫登庸立即拼命穩固自己的根基,將整個安南北方都控制在自己的手中,拼命的增加自己的實力,另一方面就是在白藤江天險上設防。莫登庸徹底不要白藤江水道了,日夜趕工,讓片船也不能通過。

東雍在海防雖然有一些力量,但是現在絲毫也動彈不得,無他,莫登庸的一部分海陽兵就陳兵於海防之南。

莫登庸大勝鄭氏之後,立即派出一支軍隊駐紮在海防附近,這一支軍隊,大概有萬人左右。

即便是莫登庸再追擊鄭懷興的時候,最少的時候,他身邊只有三千餘人,他都沒有生出調這一支軍隊的心思。他們的任務就是看緊海防。

另一方面,就是向大明哀求,希望大明約束東雍的舉動。安南願意年年納貢,歲歲來朝,只求大明約束東雍不得侵犯安南。甚至莫登庸還撤除了大明與安南邊境的兵力,並且向廣西請援軍。

不得不說,莫登庸這一手做的好。

朱厚煌在東雍還沒有出發的時候,就已經感受到其中的威力。

“啪。”的一聲,一卷聖旨重重的砸在地面之上。聖旨瞬間滾開。朱厚煌怒氣勃發,說道:“作爲大明的皇帝,不爲東雍着想,反而去幫外人,像話嗎?”

聖旨上並沒有說別的,就是要求東雍與安南各守本分。不得互相攻伐。

在朱厚煌心中,即便現在東雍與北京的皇帝有了矛盾,但是在朱厚煌心中,東雍依舊是大明的一部分,但是嘉靖作爲大明皇帝卻幫助安南說話。但是在嘉靖心中,安南嗎?依舊有幾百年了,對嘉靖的皇位沒有一點威脅了。而東雍卻日益發展壯大,如此一來,將來雍王會不會有靖難的一天。

所以能限制東雍的事情,嘉靖都會做。而且這一封聖旨,不是中旨。很顯然,內閣也是這個意見。因爲大禮儀之爭,朝堂之上,早已亂成一鍋粥了,楊廷和與嘉靖之間爭鋒相對。而文武百官大部分都站在楊廷和這邊上書勸諫。但是涉及在東雍事務,兩人之間,還是有着驚人的默契。

聖旨被王陽明伸手撿起來,再次卷好,放在一邊的香案之上。

朱厚煌怒氣衝出的說道:“王師,你覺得孤該怎麼做?”

王陽明明白朱厚煌已經有了決定,他問自己,並不是想從這裡得到什麼答案,而是得到支持。王陽明說道:“陛下與楊閣老正在爭論大禮儀,如果大禮儀之事不結束,根本沒有心思管外藩事務,所以殿下將這一封聖旨束之高閣,應該也沒有問題。不過,北京現在有問題,並不意味着今後一直有問題。一旦大禮儀風波平靜下來,殿下如此抗旨不尊。恐怕朝廷立即將目標放在東雍身上,還請殿下三思而後行。”

朱厚煌說道:“孤如此在東雍坐以待斃,等嘉靖什麼時候騰出手來,孤就死定了,區區東雍之地,是萬萬不能與大明相抗衡的。只有在北京騰出手之間,掌握讓北京不敢輕舉妄動的實力,這纔是自保之道。”

現在的王陽明對朱厚煌的事情,也算是盡心盡責。無他,現在的王陽明身上早已釘死了自己雍王的標籤。不過就王陽明的本心,他還是不想大明與東雍開戰的。

王陽明沉吟了一會兒,說道:“臣以爲,殿下如此之想,此去安南當以滅安南爲要。”

朱厚煌說道:“王師請講。孤洗耳恭聽。”、

王陽明說道:“殿下,想要對抗大明,單單東雍不足爲用,殿下想要遷都南洋,以避鋒芒。固然是一個好辦法,但是南洋各地都有南洋土著,殿下想在南洋重新打造一處根本要地,臣以爲太過艱難了。”

朱厚煌忍不住點點頭。

是好。用了三四年的時間,東雍才漸漸從純粹的賠錢貨。變成了東雍直接控制的糧食產地。在南洋想要重複東雍的建設,卻不是一樣容易的事情。先不說其他的,單單說人口。即便嘉靖再傻,也不會不知道人口是天下根本。所以朱厚煌想要找移民,越來越難了。

很多東西雖然寫在合約之上,但是並沒有什麼用處。只要上位者心念一動,就能修改。雖然這一段時間,因爲財政上的問題,東雍沒有敞開肚皮吸納移民,但是也感受到了移民數量迅速減少。雖然大明朝廷並沒有禁止對東雍的移民,但是大明官員難道不知道揣摩上意。不管是皇帝陛下,還是內閣大佬一直表現出對東雍的厭惡,他們該怎麼做都不用。

沒有足夠移民,再南洋打造出一處基地來,根本就是一件不大可能的事情。人才是所有資源之中最難得到的,如果非要在上面加一個限制的話,就是與自己一心的人。

南洋這一帶並不缺少人,但是朱厚煌對這些人懷有深深的戒心。必須讓漢人成爲主流,朱厚煌才願意在投入大量資金建設。

王陽明接着說道:“安南原本就是中國版圖,本朝成祖年間,也想收安南爲版圖,惜哉未成,安南之民久沐漢風。升龍一帶,有紅河之利,山河險阻足以立國,如果殿下得安南,則安南與東雍一西一東,再取南洋貿易之勢,足以立國以抗大明。安南大亂數十年之久,百姓喪亂。民心思定。殿下只需剪除英雄,平定豪強,臨民以仁,足以讓安南之民爲陛下所用。安南國雖然少,但至少有生民數百萬之衆,足以開拓南洋。以漢人爲骨幹,以安南爲血肉,以南洋之民爲枝葉。加以教化,足以爲殿下所用。”

王陽明指出朱厚煌一個錯誤。或許不是錯誤,只是算得上是問題。

朱厚煌一心從國內移民,卻不想將當地的百姓轉化爲漢人。就是儒家所謂的教化。 其實王陽明並不贊成朱厚煌對異族的殘酷手段。現在東雍出現大量的人力缺口。只能從王陽明的思路上找解決辦法了。

之前,朱厚煌攻打安南,不過是爲了維持自己對安南的控制。並沒有想過攻佔安南。

因爲安南非常難以征服,成祖之事,數十萬大軍在安南折騰了十幾年,最後還不是灰溜溜來的離開了嗎?朱厚煌對自己的力量有着清晰的認識。並不覺得現在東雍的力量比當初成祖之時強大多少。

第八百六十六章 勝負手第三百四十八章 雙城戰記四第六十二章 兩萬兩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山追逐二第六百三十二章 經年之後三第八百四十二章 善後二第八百九十一章 杭州會議第八百二十章 大明vs東雍二第五百七十七章 升龍城下四第四百零三章 梟雄莫登庸第三百八十七章 升龍會戰第七百七十二章 大海戰第一百五十二章 澎湖協議第三百九十五章 升龍會戰九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十一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洲戰事四第七十章 兵變第二百六十二章 定計第一百五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昌城下第六百零九章 升龍圍城戰十四第三百四十四章 戰前商議第二百四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 二十第五百五十八章 鄭綏的選擇第三百四十四章 戰前商議第二百七十二章 爭功三第七百五十章 決議南征第一百七十五章 楊慎走馬薦陸完第二百四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五百五十五章 瘟疫三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方雲動二第六百二十四章 馬六甲城下二第六百八十四章 關門海峽之戰三第七百三十二章 楊慎的行動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上追逐第三百四十三章 鄭綏東征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五百零二章 破城第四百零八章 戚繼光出場第四百八十九章 鑄炮問題第一百三十一章 迫在眉睫的婚事第六百零五章 升龍圍城戰十第八百九十章 青山白鐵忠骨二第九百零九章 千頭萬緒第九百章 影響第六百七十二章 對馬島之戰二第五百三十九章 準備出征第八百三十九章 沈希儀之死第二百三十章 安慶攻防戰五第一百七十七章 陽春三月第四百八十一章 談判破裂第九十二章 雍王相唐寅第一百一十一章 婚事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八百零三章 奴隸貿易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戰八第四百六十三章 香料羣島之戰四第二百五十九章 萬銳之死第一百九十九章 奪島之戰一第八百四十四章 西路軍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襲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戰八第五百三十二章 該元嘉靖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一百四十三章 轉向大員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戰升龍第三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內第八百四十章 沈希儀之死二第六百五十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四第三百五十六章 雲海關下四第四百零三章 梟雄莫登庸第九百章 影響第七百八十章 金洲戰事二第九百零四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四第八百一十九章 大明vs東雍第六十二章 兩萬兩第四百十五章 追捕第六百九十八章 尾聲第四百一十三章 雍王世子第四百二十八章 南征第二百四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十一第二百一十四章 水師學院二第七百五十八章 亞齊人在行動第一百六十七章 掃平礦區二第三十九章 決勝【二】第五百六十五章 收尾第八百三十章 東雍之戰四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歸來第一百五十六章 許藍與許鬆第七百一十一二章 吳行之vs許鬆第五百六十一章 瘟疫九第二十四章 死諫第五百七十一章 再到安南第二十九章 谷大用第六百六十九章 大內的對策第五百零五章 帝崩七第八百八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五百六十一章 瘟疫九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蠻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