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四章 離開馬六甲

攻城不克,進入了圍城的節奏。

朱厚煌想盡辦法,不能強攻法摩沙城,否則雍軍在法摩沙城下的兩萬大軍看似數量衆多,還不夠填。

朱厚煌也沒有想過用南洋土著的人命去填法摩沙城的意思。

並不是朱厚煌對南洋土著有什麼同情心,而朱厚煌覺得東雍在南洋立足未穩,不可輕易得罪了南洋諸國。而且除非死上數萬人,否則攻不下這城池。

如果是一條兩條人命,朱厚煌也不在乎,但是數量升級到數萬條人命,朱厚煌卻下不了這個決心了。

而且東雍事務紛雜,讓朱厚煌也不能長時間滯留在外面。

朱厚煌就將事情全部交給了汪直,以汪直爲總兵,管轄四個營,將雍軍水師劉老刀部,以劉老刀爲副總兵。總管圍攻法摩沙城,並抵禦佛郎機人的事宜,而羅軒也另爲任用。朱厚煌從來沒有想過將凌牙門這一塊寶地讓給滿刺加國的意思,他乾脆任命羅軒爲星城知府,所掌管的也就新加坡這一塊地方。

至於具體的劃分,要看羅軒自己的能力。

並且將張翰從古晉調過來,成爲星城府衛,組建屬於東雍的軍事力量。

其實對羅軒朱厚煌並不是多信任。但是不信任是一回事,要用又是另一回事情了。朱厚煌大敗佛郎機,奪得了南洋的霸權。

如果說霸權也不是多對,因爲佛郎機現在還沒有南洋的霸權,佛郎機在南洋擁有的只是通商的權力。對南洋諸國來說,佛郎機並不如大明那麼可怕。

大明固然在南洋各國積威甚重,大家都願意給大明面子,那麼大明實力強大,又離得遠,對插手他們的紛爭沒有興趣,纔有這樣的局面。

而朱厚煌前次在南海繞了一圈,南洋諸國還沒有什麼感覺,但是這一次復來,一口氣將渤泥給吞併了,又從驅趕了佛郎機人,在滿刺加國的領土之上,割下一塊肉。這樣咄咄逼人的氣勢,已經讓很多國家不安了。

他們現在還沒有反應,只是這個時代信息傳遞的慢,他們還沒有對東雍的進行充分的瞭解。但是朱厚煌不覺得,他們對東雍有多大的好感。

所以。隨着東雍步步擴張,南洋各國的敵對,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過朱厚煌希望這一件事情,要來得晚一些。

所以羅軒,就是朱厚煌舉起來的招牌,讓南洋諸國看,讓他們知道東雍對南洋諸國的人才,並沒有歧視。那麼之前是一國太子,只要有才能,將來能擁有比渤泥一國更大的權力。

只是到底有沒有效,朱厚煌就不知道了。

爲了防範羅軒,朱厚煌就安插一個張翰。

張翰與羅軒之間的恩恩怨怨,可以寫一部狗血電視劇了。不過朱厚煌相信,張翰與羅軒之間,再也回不到之前的親密了。

父母之仇,家國之恨,有幾個人能拿得起放得下啊。

而且朱厚煌在星城也不是沒有其他人手,即便朱厚煌不說,吳鳳儀也會安排的妥妥當當的。吳鳳儀麾下的錦衣衛每年吞那麼多銀子,當然不是白吃飯的。

另外,朱厚煌與滿刺加國王也商談一番。朱厚煌對這個能在佛郎機打擊之下,東山再起的滿刺加國王,高看一眼。所以也沒有怎麼爲難他,只是讓滿刺加國儘量供應大軍糧草。

在南洋其他的東西可能缺乏,但是糧食從來不缺的,與其從東雍轉運糧草,還不如從當地採購糧草來的快。

當然了朱厚煌也沒有什麼國際主義精神,他順手將採購糧草的負擔讓滿刺加國承擔,反正,朱厚煌現在是爲滿刺加復國。

當然了,給一巴掌也要給一個甜棗。朱厚煌告訴滿刺加國王,他會上書正德,正式給他冊封。

要知道,北京還有一個滿刺加國王的。

朱厚煌覺得他所做所爲,並不算太苛刻。但是他沒有發現,一口答應下來的滿刺加國王,阿拉沙加丁的眼睛之中閃過一絲怨毒之光。

在阿拉沙加丁看來,他有資格埋怨。因爲朱厚煌將滿刺加國的領土精華部分全部佔爲己有了。

滿刺加國之前的統治,就如同渤泥國一樣,分爲大大小小的部落,屬於王室直轄的地盤其實並不大。

也都是在馬六甲附近。

在他看來,朱厚煌的行爲並不比佛郎機人的行爲高尚多少。他甚至心中生出了與佛郎機聯合一起對付東雍的想法

不過因爲大明的赫赫威名,再加上佛郎機現在的情況,只有一兩千坐困孤城。根本不能起什麼大作用。

朱厚煌並不知道,他在南洋親手埋下一顆反叛的種子。

朱厚煌料理了這一切之後,立即從馬六甲乘船先到了古晉。

一到古晉先看見的並不是別人,正是要出發的麥哲倫。

遠航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縱然麥哲倫航海經驗豐富,這一趟走的,也是走過一次的航道,但他已經小心翼翼,一一檢查,唯恐出什麼紕漏,到的茫茫大海之上,才知道其中不堆積的地方,那可真是叫天不應,叫地不靈了。

不過,麥哲倫耽擱時間到現在,不僅僅是因爲準備問題,還有前一段時間的亞伯奎大軍北上。雖然沒有在古晉久留,但是騷擾着東雍的後勤線一踏糊塗。王陽明立即叫停了麥哲倫的準備,隨時準備將這幾艘船補充到運輸航線之中。當廈門灣大捷之後。

纔再次準備起來,經過一個多月的準備。麥哲倫準備差不多了。他的出發港是東雍,不過,他要先從古晉出發到東雍,在東雍採購貨物,也是試驗航行磨合水手,然後去香料羣島,帶足夠的香料,然後出發,橫渡整個太平洋。繞過麥哲倫海峽,回到西班牙去。

朱厚煌簡約了麥哲倫。

他並沒有什麼能指點麥哲倫的,在航海之上,朱厚煌與麥哲倫提鞋的資格都沒有,不過他專門問了一下朱裕的經緯度測量問題。

麥哲倫說道:“朱先生是一個大智慧者,他開創的經緯度體系,爲航海探險的插上了一雙翅膀。”

朱厚煌聽着麥哲倫恭維的話,心中暗暗高興,覺得這是他改變世界的第一個舉動,算是成功了吧。朱厚煌隨手翻閱手中的兩本書,一本是《月球星表》,另一本是《經緯度測量》。

這是朱裕心學結晶,朱裕在東雍三年,總結列代天文文獻,並在大員觀星三年的成果。

朱厚煌說道:“麥先生,不要妄自菲薄,此去西洋,記得給孤帶了一些西洋智者書籍。”

麥哲倫說道:“我不會忘記的。”

麥哲倫心中暗暗升起一種比較之心。他剛剛來到東雍的時候,將東雍當成了野蠻人的國度,現在這個念頭自然消除了,但卻不由的生出一絲比較之心,基於文明的自信心,不想自己的國家不能勝過東雍。所以他下定決心,一定要帶回來一些精華的書籍。即便是能勝過東方的智慧,也不能相差太大。

朱厚煌對麥哲倫也覺得沒有什麼好說了,固然是人才,但是不會留在東雍的人才。能用一時是一時吧。但是朱厚煌還是本能的拉着麥哲倫的手說道:“先生在東雍,孤受益良多。本不想放先生走,不過事已如此無可奈何。只望先生能記得遠東有你這個老朋友。”

朱厚煌不指望麥哲倫能讀懂,朱厚煌這種東方式禮賢下士的手段,反正很多時候,朱厚煌已經習慣這樣做了。

第二百一十四章 水師學院二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方雲動第二百七十六章 垂涎王陽明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七百零二章 第一波倭亂的平息四第七百五十五章 楊一清督師第四十七章禮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雍之戰五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的日子第六百八十七章 毛利就元第五百八十七章 浮橋之戰六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破莫軍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鮮倭亂第六百三十二章 經年之後三第四百五十四章 決心與準備第十七章 練兵2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二百九十章 捕魚第七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的遺產二第五百五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一第四百二十二章 古晉之變四第八百五十六章 下溫州第一百九十三章第五百五十三章 瘟疫第六百一十章 升龍圍城戰十五第二百一十六章 寧王之亂第八百二十七章 東雍之戰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三百六十九章 安南水寨第四百九十三章 正德北歸四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洲戰事七第四百九十六章 帝崩二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海戰二第六章 不服第五百六十一章 瘟疫九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八第二百七十九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二第三百九十六章 升龍會戰十第二百三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十二第八百八十九章 青山白鐵忠骨第六百二十四章 馬六甲城下二第三章 侍衛第八百四十四章 西路軍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婚二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方雲動第六十一章 吳行之第七百五十三章 王陽明的遺產第六百八十四章 關門海峽之戰三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臣羣集二第六百零二章 升龍圍城戰七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七百九十章 宋丘府第三十一章 小王子來了第八百二十二章 大明vs東雍四第二百九十章 捕魚第八百七十九章 勝負手十四第九百零七章 兵臨城下第八百八十九章 青山白鐵忠骨第三十二章 應州之戰之達延汗第六十七章 許棟第三百三十八章第六百一十六章 如何善後四第三百六十二章 海防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祿六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一百零二章 神醫薛已第五百八十四章 浮橋之戰三第六百六十五章 宗設之死第八百六十一章 寧波在望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征影響二第六十七章 許棟第五百九十章 浮橋之戰九第八百九十六章 南京城二第四百十五章 追捕第六百八十章 炮轟長崎第六百三十五章 海盜復起第二百零八章 少府第六百八十六章 長崎初戰第八百章 餘波第二百一十八章 寧王之亂三第八百六十三章 迫降第六百零五章 升龍圍城戰十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之前第八百六十六章 勝負手第二百九十六章 安南二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平洋航線第一百章 傷寒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二百三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第七百六十六章 屠殺與招撫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港之役下第五十八章 東雍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五第八百一十八章 椰城之戰尾聲第三百五十八章 雲海關下六第三百二十六章 擴軍二第六百二十一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