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昌城下

傳說之中,攻城有十三法。具體那一種法不知道。但是內應一定是最爲古老而實用的攻城方法。

萬銳對守城非常盡職盡責,不過在他看來的盡職盡責,也就是天天衣不解帶,在城牆上巡視,不管白天還是黑夜,都將各個城門巡查一遍又一遍,對每一處城牆都非常重視。也不管外面是情況,死活都不派兵出城,並且召集城中的壯丁,上城助守。

並且對各種守城的器具非常之重視,滾石擂木,火炮等等。甚至對城中的糧食儲備十分重視,雖然還沒有到刮地三尺,但也控制讓守軍吃上一年的糧食。當然了城中百姓沒有被他看在眼裡面。

不過萬銳卻忽視了,守城最重要的並不是這些。

這些雖然也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人心。

就在萬銳剛剛巡查過的地方,立即有一根長長的繩索墜到下面,一個人偷偷摸摸的墜到城下了。

“小人,乃城中大戶聯合派出來的,寧王起兵謀反,簡直是天理不容,之前,寧王勢大,我們不得不與寧王虛以委蛇,今日天兵兵臨城下。我等願意獻城於大人,請王大人作保,免除我等附逆之罪。”一個人跪倒在地面上,磕頭如搗蒜。

王陽明坐在主位之上,手指輕輕的點在桌子上,說道:“就這些嗎?”

“正是。還請王大人寬宏大量。”這個人說道。

王陽明輕輕一笑,說道:“你走吧。”

“大人,大人。”這個人大聲掙扎,不想離開,但是自然有士卒將他拉下去。

劉守緒從後面轉過來,說道:“王大人,他們獻城不是正合我等的心思。怎麼拒之千里之外?”

王陽明說道:“自古受降如受敵。戰場之上什麼事情都可以發生,什麼受降,倒戈之類,說得好聽,但是事情做出來之前,都不可以輕信。”

“大人,你認爲他們有詐?”劉守緒問道,他剛剛在後面觀察,並沒有感覺這個人有什麼不對勁的地方。

王陽明說道:“我沒有感覺他有詐,但還需要試一試。反正,我得到最新消息,雍王千里赴援安慶,安慶城已經守住了。所以現在急得不是我們,而是城中大戶。”

劉守緒先是大喜,說道:“真的嗎?安慶城守住了。”安慶城只要守住了,寧王大勢已去,已經成爲困龍之勢,不足爲慮了。

隨即他又有些迷惑了,說道:“爲什麼南昌城中的大戶要比我們着急?”

王陽明說道:“我與寧王有過一面之緣,現在寧王頓兵于堅城之下,有兩種選擇,一是破釜沉舟,進攻南京。但是寧王沒有這個魄力。而且他知道我們在南昌城下,定然回坐不住,一定回援的,到時候,南昌就是最後的戰場,你說這些大戶願意接受這個結果嗎?”

明軍的軍紀如何?王陽明知道,劉守緒也知道。

很多都是潛規則,即便是他們知道,也不好太過責怪,就一般來說,王陽明的部下還算好。倒是京營也算是虎狼之師,軍紀上更是如狼似虎啊。

如果寧軍與官軍最後決戰的地方是南昌,先不說戰爭帶來的破壞,單單是大戰之後的劫掠。就讓南昌城中的大戶承受不住,輕一點,還能借財消災,但是如果重一點,就算是將南昌洗城白地也說不定啊。

劉守緒緩緩的點了點頭,算是明白了這一點。

王陽明接着說道:“你可以將這一點,告訴他們。”

劉守緒眼睛一亮緩緩的點了點頭。

不多久這樣的消息,就傳到了城中。

城中所有大戶都集中起來,聽到了這個消息,簡直是面如土色,不知道該怎麼辦好了。

最後一個白鬍子老頭一錘定音說道:“我們必須採取行動了。與王陽明約定好,就明天夜裡子時,進賢門。”

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命都督朱文正增拓舊城,西城牆往內縮移三十步,城周長二百七十多丈,高二丈九尺多,廢去了五個城門,留七個東爲永和門,即宋時的壇頭門,或雲門內有春秋時賢人澹臺滅明墓,稱澹臺門;2,東南爲順化門,即宋時的琉璃門。南爲進賢門,即宋時的撫州門,又稱望仙門;4、南偏西爲惠民門,即宋時的寺步門。西南爲廣潤門,即宋時之柴步門,又名橋步門;西爲章江門,即漢安之昌門,宋時之稱章江門;北爲德勝門,爲紀念名將趙德勝得名,即宋時之望雲門。此門在南宋紹興年間,由李綱所築,又名新城門。

而所謂的進賢門就是南門。

這一次,他們與王陽明商議的條件簡直是完全被動。

什麼舉火爲號,什麼裡應外合統統沒有。他們必須從裡面攻下進賢門,王陽明纔會派大軍入城。

進賢門三更天,

城內咚咚的打更之聲傳來,本來應該有僧人高喊:“天乾物燥,小心火燭。”不過王陽明圍城以來,這樣的差事都歸了南昌守軍負責。

шшш☢тt kдn☢CΟ

正在打更的人,猛地被人撲倒在地。一陣陣嗚嗚之聲,隨即沒有了聲息。立即有人裝成大更的人繼續敲更,數百黑衣人匆匆忙忙的從街道上走過。

這些人都是城中大戶的家丁,這些人大戶,面子上都和藹可親,但是底下里誰沒有一點打手之類。

這些人是城中所有大戶的家丁打手,有近千人之多了。

在城門之處,還有四五個人接應。

即便是寧王很厲害,但是現在明眼人都看出來寧王不能成事,自然有人想從寧王這艘要沉的船上跳下來,這些大戶如果分散開來,在南昌城中的影響力,自然不如寧王。但是全部聯合起來,寧王也壓不下來他們。

此刻他們集體發難,一時間根本沒有人能擋得住。

等這些人殺到了城頭上之後,才被發現。有人大喊道:“什麼人?”

“殺。”這些人的由偷襲變城了強攻。

“噹噹”的敲擊之聲,在黑暗之中遠遠的傳了出來。

王陽明在進賢門外,揚起頭來,看正進賢門城樓上的火光,不由的微微一笑,下令道:“打起火把。”

一排排火把打起來,從進賢門到贛江之間,好像都是火把,從進賢門城頭看去,幾乎是一片火海,正在抵抗的人,看到這樣的情形,瞬間沒有了力氣,要麼束手就擒,要麼都逃走了。

聽見聲音的人並不只是早已準備好的王陽明。還有萬銳。

萬銳這一段時間,爲了守住南昌城東奔西走。有些累了,在北門上休息,當德勝門休息,只是他是練武之人,反應最爲靈敏,這邊報警的鐘聲一響,他立即驚醒了。

他往南邊一看,心中大驚,他看見進賢門上火光閃動,更是看見進賢門外,一面通紅的火光。。一顆心頓時沉到了深淵。

他立即大聲呼喝,將北門上的士卒全部叫起來,他帶着穿過整個南昌城向進賢門衝過去。但是時間上卻已經來不及了。

就在他向進賢門狂奔的時候,進賢門的沉重的木門,被緩緩的推開,沉重的大門發出了咯吱咯吱的響聲。無數在大門之內,等大門一開,統統跪倒在地,說道:“我等恭迎王大人。”

王陽明沒有說話,給劉守緒使了一個眼色。劉守緒明白,他走了出來,大聲說道:“所有人統統出城,在城外列隊。”

受降如受敵,自古以來詐降就是以弱勝強的妙招。王陽明可不想在最後關頭,栽了跟頭。

第四百六十一章 香料羣島之戰二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軍制第二十三章 張欽第四百一十八章 麥哲倫東雍遊記第二百一十三章 水師學院第四百八十三章 攻城二第三百三十章 作假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視戚氏第三百一十九章 蘇祿七第二百一十六章 寧王之亂第六百零三章 升龍圍城戰八第三百三十七章 幕後何人?第二百一十六章 寧王之亂第三十六章 應州之戰之桑乾河前第七百四十一章 楊慎入東雍第五百六十一章東雍近況二第三百二十一章 呂宋許家第三百二十六章 擴軍二第一百零八章 吳氏出京第四百六十五章 挺進馬六甲第八百八十四章 勝負手十九第七百二十七章 楊廷和之死第六百零五章 升龍圍城戰十第十九章 經緯【2】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氣象二第七百三十二章 楊慎的行動第一百一十八章 大肚使者第一百七十章 夜襲下第八百四十三章 鄭綏第三百三十三章 錦衣衛在行動第五百八十八章 浮橋之戰七第三十三章 應州之戰 王勳【一】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昌城下第八百六十七章 勝負手二第五百三十三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第五百九十一章 浮橋之戰十第四百七十章 月港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戰升龍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雍之戰五第八章 練兵第一百三十四章 北港之役中第五百三十一章 君臣第一百三十章 邵縣第七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的遺產二第八百二十九章 東雍之戰三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七百一十章 微服私訪第八百五十二章 仇華守福寧二第四百一十章 政治潔癖?第八十二章 下澎湖第八百四十一章 善後第三百八十六章 沙場列陣二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八百四十一章 善後第三百五十六章 雲海關下四第七百零五章 再申海禁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三第一百三十二章 理順水師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盜會盟二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氣象二第一百六十章 王哲遺書第四百三十九章前哨戰二第八百九十三章 嘉靖的怒火第八百九十六章 南京城二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四百一十八章 麥哲倫東雍遊記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三百二十章 南洋艦隊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祿四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八百三十七章 東雍之戰十一第十四章 地圖第四百四十五章 接戰四第七百五十二章 亞齊的興起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臺灣海戰第二十九章 谷大用第七百六十二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三第七百六十五章 屠殺與招撫第五百零六章 帝崩八第三百七十一章 莫登庸歸來第九十六章 雨停了第二百八十章 東雍瑣事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抄家第四百五十章 接戰九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三百三十三章 錦衣衛在行動第七百七十八章 海戰餘波二第八百零九章 上兵伐交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六百八十三章 關門海峽之戰二第五百六十一章 瘟疫九第三百七十六章 奪升龍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八百一十五章 椰城之戰六第八百九十九章 準備第九十八章 受潮的火藥第四百章 善後第二百一十一章 鐵炮是怎麼樣煉成的第一百三十八章 吳家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