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

朱厚煌說道:“王大人請起。”

王源和起身說道:“臣這裡正好有一件急務,要請教殿下。”

“哦,什麼事情?”朱厚煌有一點好奇。

王源和說道:“此處不是說話的地方,殿下請。”

這裡的確不是說話的地方,左右都密密麻麻的士卒。朱厚煌也就跟着王源和走進鎮中軍大帳之中。

說是中軍大帳,其實是原木壘成的房子,外面連原木的皮都沒有去,一看就是臨時建築。只是地方還挺寬敞的。

朱厚煌在主位上坐下來,問道:“說吧,到底是什麼事情?”

王源和對朱厚煌說道:“殿下,南邊有人來,想投奔殿下。”

朱厚煌不由的皺起了眉頭,說道:“就這個事情嗎?”

不是朱厚煌不看中,實際上這一段時間之內,不管什麼原因散居在東雍島上面的漢民,都絡繹不絕的向大員這裡而來。朱厚煌早已經見慣這樣的事情,見怪不怪了。

“殿下,這一次不一樣,這一次投奔殿下的是一族之長,南邊邵族族長。”王源和鄭重其事的說道。

“邵族?”朱厚煌看向了戚景通,卻見戚景通微微皺眉,顯然是不知道這一件事情,對王源和的印象不由的差了幾分。越級上告,不管在什麼時候,都是大忌。

“這個邵族到底有多少實力?”朱厚煌問道。

王源和說道:“臣查過這個邵族,有數千壯丁,在戚氏之南,也算是一個大族。這一次也是他族中長老,親自過來。”

朱厚煌眼睛瞄過戚景通,卻見他手死死的揣在一起,手指咯嘣咯嘣做響。

朱厚煌那裡不知道,王源和已經將戚景通得罪死了。朱厚煌一聽這事情,就知道王源和蓄謀已久。單單瞞着戚景通一個人。

是戚景通一人從北方過來,沒有人幫託,能依靠的只有身邊十幾個親兵。故而做事謹小慎微。但並不是說戚景通沒有膽破了。他恨不得現在抽刀一刀將王源和斬了。

朱厚煌心中暗道:“如果這個邵族歸順於我,容易達成。我便饒了王源和,讓他換一個地方爲官。如果不能,就收拾了王源和給戚景通出氣。”

朱厚煌說道:“去將邵族長老帶上來。”

不多時,一個頭發花白的人走上來,上前行禮說道:“草民邵翁,拜見雍王殿下。”

“你姓邵,可是漢人?”朱厚煌問道。

“草民乃邵氏博陵堂之後。”老翁說道。

“博陵堂?”朱厚煌有些弄不清楚是怎麼一回事?

王源和上前在朱厚煌耳邊耳語道:“邵氏兩大脈,分別是博陵堂,與安樂堂。”

朱厚煌微微點頭明白是怎麼一回事了?他心中暗道:“邵氏內部劃分,我都不知道,而眼前此人自稱自己是博陵堂的,應該不是假的。”忽然他又想道:“即便是假的又怎麼樣?”

“老丈請起。”朱厚煌傳話道:“來人,給老丈搬一個椅子。”

片刻之後,賓主落定。朱厚煌還沒有開口,邵翁就已經先開口了,說道:“殿下開擴東雍,乃是東雍之福。草民雖然是前宋遺民,盼殿下之來,亦如嬰兒之望父母。還請殿下憐惜域外之民,心向中華之念,寬宥成全。”

“邵翁何出此言,孤乃大明所封之雍王,東雍之地,都是孤之子民,孤豈有不納之禮。”朱厚煌朗聲說道。

邵翁聽了朱厚煌這話,又要下跪。朱厚煌連忙勸住。邵翁才說道:“殿下之恩,邵家深銘五內,只是有一件事情,還請殿下恩准。”

“何事?”朱厚煌客氣的問道。

“我邵家在東雍紮根數百年,說來慚愧,入蠻夷則蠻夷之,這麼多年,與四周蠻夷通婚,再加上家中文脈斷絕,再過兩三代人,恐怕我邵家連一個識字的人也找不到了。我邵家姻親不少,也有來歸附殿下之意,只是唯恐殿下將來,”說到這裡,邵翁微微一頓,不再說話了。

朱厚煌看的明白,那裡是邵家姻親不能自安,分明是邵家不能自安。不過是假借姻親之名說出來而已。

朱厚煌淡淡一笑,說道:“邵翁但講無妨。有什麼條件直說便是。孤不怪罪。”

這一段時間,朱厚煌也漸漸的習慣了孤這個自稱。

邵翁說道:“邵家有一女,乃老翁孫女,向來視爲掌上明珠,希望能侍殿下枕蓆,是我邵家莫大的榮幸。”

朱厚煌心中忍不住反感,無他對政治聯姻本質感到不舒服。但是他很明白。這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但是一時還是下不了決心。

王源和說道:“邵翁,殿下還沒有成親。此事此刻談還爲時過早,”王源和說過邵翁之後。話頭一轉,說道:“殿下。太后剛剛到東雍,難免有些寂寞,是不是讓邵翁先將孫女送到太后那裡,陪陪太后。”

朱厚煌本想拖延一下,但是王源和這一句話,卻讓他不知道怎麼說。他開口拒絕不要緊,恐怕邵族與邵族聯繫緊密的土人,從此就離心離德了。

“好。”朱厚煌臉色微微有一點僵直,將這一件事情定了下來。

一時間氣氛有一點尷尬,朱厚煌調整心情,將邵翁打發出去,立即冷下臉來說道:“王源和,什麼事都是你能亂說話的嗎?”

王源和跪倒在地,說道:“臣不知道殿下所言何事?”

朱厚煌說道:“孤要不要納邵氏女,是你能越俎代庖的嗎?”

“殿下。”王源和聲音一下子高昂起來,說道:“殿下想將雍國化爲漢土,不得不重當地土人,東雍廣大,縱然殿下竭力移民能移過來多少人,決不能單單靠移民,必須化夷爲漢。臣在戚氏與當他土人交流,東雍非無人也,以東雍之大,土人在十萬之上,有這十萬丁口,殿下大事又能更近一步。然殿下在東雍,威已立,恩未施。以大肚王這樣大部落,自然是堅決打擊,但是對散居的百人,千人的小部落,卻要以懷柔爲主。邵氏雖然自稱漢人,以臣觀之,早已入蠻夷而蠻夷之,土人視之爲自己人,納邵氏女,則收土人之心,殿下不思冼夫人乎?”

朱厚煌怎麼不知道冼夫人啊?

冼夫人被成爲嶺南聖母,家中世代是南越首領,嫁給了馮寶。經歷三朝,維護國家統一。而大唐雙龍傳之中的宋閥的原型,應該就是冼夫人所在馮家。

這麼有名的人物,朱厚煌怎麼能不知道啊?

如果他不知道聯姻的好處,早就一口回絕。此刻王源和振振有詞,朱厚煌立即大怒,說道:“此乃孤之私事。”

王源和毫不猶疑的頂過去,說道:“天子尚無私事,大王何曾有私事。”

朱厚煌一時間被頂得啞口無言,一把抓住了佩劍。此刻他真想一劍捅了王源和。

其實朱厚煌生氣,雖然有一點是聯姻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王源和擅自替他做主,這種目中無人的態度,讓朱厚煌怎麼能忍受。

朱厚煌心中這才感受到,文官士大夫的猖狂。他們用一副爲國家的話的態度,毫不猶豫的來壓制主君。並且一副道德楷模的樣子。實在讓朱厚煌恨得牙癢癢,但是朱厚煌卻不敢動手。

對,是不敢動手。

朱厚煌敢肯定,他要是殺了王源和,他手下本來好不容易整合好的文官,絕對會跑的一個也沒有,連楊慎估計也不會留下來。

即便是皇帝也做不得快意之事,更何況是朱厚煌區區一個藩王。

第六百九十章 夜襲第四百一十八章 麥哲倫東雍遊記第五百六十六章 張璁二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上追逐第二百五十九章 萬銳之死第一百二十一章 科學的種子第二百六十七章 火燒贛江四第八百四十九章 福建四第十九章 經緯【2】第七百零七章 後宮瑣事一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藤江四第一百一十四章 楊廷和的安排第五百零九章 帝崩十一第五百六十章東雍近況第七百六十四章 土司制度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軍制第八百八十六章 勝負手完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襲第一百九十六章 許棟的行動第三百三十六章 琉球尚氏第一百零五章 太醫令第八百五十四章 仇華守福寧四第二百五十三章 出兵第五百零七章 帝崩九第四百十五章 追捕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八百五十六章 下溫州第七百一十一章 休養生息第四百三十三章 古晉府二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二百九十一章 許鬆在馬六甲第二百五十九章 萬銳之死第四十九章 耀兵第六百二十八章 整軍計劃二第八十六章 勾心鬥角第五百五十二章 雨中的激戰第五百五十五章 瘟疫三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八第五百九十八章 升龍城圍城戰三第三百六十八章 白藤江六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三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三百六十九章 安南水寨第六百六十九章 大內的對策第七百二十九章 楊廷和之死三第四百八十三章 攻城二第六百一十七章 如何善後五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二百四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十八第一百一十二章 雍國吏試第三百三十六章 琉球尚氏第四百七十八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二第七百五十五章 楊一清督師第三百三十二章 占城王的野望第七百九十六章 對淡目國的作戰準備第九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山追逐二第四百六十八章 火燒泉州第六十五章 唐伯虎【二】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第四百七十三章 廈門灣之戰三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師與商船的區分第八百七十三章 勝負手八第八百四十六章 福建第五百二十六章 京畿鏖戰八第七百九十四章 亞齊的覆滅四第七百六十五章 屠殺與招撫第二百零一章 徐和尚第六百八十六章 長崎初戰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祿六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四百三十九章前哨戰二第八十五章 汪家的選擇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二百七十二章 爭功三第三百四十章 東雍與大明第一百五十一章 和平與財富第四百一十章 政治潔癖?第二十五章 曆法第六百零三章 升龍圍城戰八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煙第三十九章 決勝【二】第二百六十九章 收尾第六百五十五章 海上運兵二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三百七十七章 奪升龍二第五十六章 楊慎相助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第七十五章 平亂【二】第七百零八章 後宮瑣事二第二百一十六章 寧王之亂第十三章 狩獵第二百三十章 安慶攻防戰五第四百八十九章 鑄炮問題第四百五十四章 決心與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