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總是會成長的,建文皇帝朱允文也不例外。
他是皇帝,但他同時也是個人,一個平凡人,和大家一樣,要吃喝拉撒睡,同時,也得打嗝放屁。
所以,就是普通人裡面的高個子。
除了最開始繼位的時候犯了糊塗,做了一些錯事以外,現在的他可以說是非常的強大了。
官員們有忌憚他的,百姓也有責罵他的,可偏偏就沒有人說他是個昏君的。
也就是說,這麼多年以來,皇帝的名聲基本上沒有被敗壞過。
他是獲得認可的。
大明的皇帝。
方中愈在下面看着這一位皇帝。
看着他認真處理政事的樣子。
如今,歲月已經在他的臉上留下了印記。
方中愈不得不承認,國事就算是有別人承擔,依然耗費了他不少的精力。
臉上已經出現的皺紋,證明了這一切。
縱然前世的他只做了不到四年的皇帝。
那四年,最後還被無情的抹掉。
燕王朱棣讓早就爛在墳墓裡的太祖高皇帝又重新出來執政了四年。
但他留下的故事,卻一直都吸引着無數的明粉,在探索。
找到真相,或許不會改變什麼,只是,那會給很多人一個交代。
因爲,那是一個故事。
也許,也是一個傳奇。
有人認爲當初他已經逃離了宮城,在太祖高皇帝留下的後手之中。
有人也認爲他早就被燕王朱棣給誅殺了,暗地裡動手的人就是後來東廠的老人們。
皇帝派人尋找的所做出那一份動向,只不過是爲了掩人耳目,欺騙天下人罷了。
只是,六百年的事情誰也說不清楚。
是的,本就說不清楚。
方中愈,這個後世來的年輕人。
很清楚。
改變了自己的思緒,在這個時代他不會再讓以前的事情發生,現在他已經做到了。
他要讓建文皇帝朱允炆成爲歷史上真正的千古一帝。
這也是一直奮進的目標。
現如今的大明,是建文皇帝朱允炆的,也是無數的大臣,只是這些人現在都以皇帝爲首。
皇帝沒有操弄大臣的習慣,所以相對來說還是相處的愉快。
“怎麼這樣看着朕?”
朱允炆在批閱完手上的奏摺的時候,看見方中愈盯着他看,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建文皇帝朱允炆在問話,方中愈似乎卻沒有聽見。
所以建文皇帝朱允炆起了小性子,從自己的龍椅上站了起來。
走向了方中愈,仔細的看了一下,才發現方中愈剛剛並不是在看他的,反而有一些神遊天外。
建文皇帝朱允炆搖了搖頭,拍了拍他。
“咋啦,有些魂不守舍?”
方中愈立馬反應了過來,看見皇帝站在自己的身邊,又仔細的回想了一下,原來是自己剛剛出神了。
雖然頭腦裡想法很多,但是也只不過是一瞬間的事情。
“陛下,臣失儀。”
方中愈連忙告罪一聲,畢竟這個時候在皇帝跟他說話的時候,他沒有反應過來,多少是有些不太妥當的。
“說這些做什麼,朕又不會怪罪於你。說說吧,剛剛在想些什麼。”
方中愈之前在見皇帝面前從來不會出現這樣的狀況。
因爲在之前他所有的事情都是提前做好準備的,就算是一些突發事件他也能夠很快的處理好,而不是像今天一樣,皇帝在與他談話的時候。
建文皇帝終於問出了這樣的話,方中愈自然也不會隱瞞,畢竟他們君臣之間如果太過客套反而不太好,可是什麼事都不說的話也會引起大的紛爭。
“回陛下,臣只是在想接下來臣要做哪些事情,雖然還有很多事情,只是感覺到現在這些人他們都能夠按照之前的政策做下去,朝廷現在也有一整套的體系來衡量這些事。
突然覺得不知道要做什麼好?”
方中愈自然不會說他剛剛是在想建文皇帝朱允炆上輩子的事情。
以前他不會解釋他的來歷,現在自然也不會想。
建文皇帝朱允炆聽了之後反而一陣詫異,他沒有想到方中愈現在還在想着自己所做的事兒。
確實啊,這纔是忠臣的模樣,畢竟什麼時候都在考慮自己的事兒。
“你年紀還不大,考慮這些做什麼。
你要是真沒啥事的話,先把成親的事兒做了。
這些天已經有不少的大臣上摺子,讓朕早日督促你完婚,畢竟當初朕可是給了你們旨意的。”
建文皇帝朱允炆已經很久沒有這樣做了。
畢竟身爲皇帝要去督促一個臣子結婚,還是一而再再而三做這樣的事,連他自己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可是偏偏這個人又確確實實對大明帝國的統治作出了貢獻,他也不得不抓緊時間多考慮。
不能別人不急,他就不急,這是不對的。
畢竟太后娘娘那裡,他也得給個交代。
牽扯的人多了,又是人倫大禮,他也不會違反,畢竟這也是帝國統治的基礎。
方中愈一聽,皇帝又提到自己的婚事,不禁一陣頭大。
那沒辦法,大家都在關心,由不得他自己。
算了算了,怎麼就這麼難呢,只不過想拖一拖。
雖然自己也確實沒有其他的事情,可是也不想就這麼着急忙慌的做了這樣的事兒。
“陛下,陛下,您就別說這個了,臣,臣會,會抓緊時間的。”
方中愈也不得不表態,畢竟這是他自己的事情。
“哈,哈哈,哈哈哈。”
建文皇帝朱允炆看到方中愈這幅囧破的樣子,哈哈大笑起來。
聲音都傳了出去,這倒是讓外面的太監們一陣詫異,皇爺怎麼突然這麼高興了。
小方大人到底做了啥?
人人好奇,但是卻不會去追究。
因爲,知道了沒啥好處。
他可是從來沒有像這樣感覺到高興過,畢竟方中愈之前總是一副啥事兒都與自己無關的態度處理着與他相關的事情,現在這種感覺看起來真爽。
建文皇帝朱允炆是真的高興,畢竟只有方中愈這個樣子,能讓他有一陣陣快意。
方中愈也有一些無奈,皇帝老是拿這件事情來說,他又不能反駁。
如果是其他的事情,他都得辯駁一番,把皇帝說的個啞口無言。
可是現在,沒轍。
畢竟自己確實做得不好,這件事情很早很早之前就已經說好了。
現在他定了之後又不做,總是讓人不知道他到底在想些什麼。
畢竟,參與的人多,知道的就更多了。
魏國公徐輝祖每次從前線來信的時候,也會說這些事情,話裡話外的意思都是在提醒他,該成親了。
畢竟當初他們是答應了的。
更重要的是要是一拖再拖,最後兩個人的年紀都大了,小郡主這麼晚還不出閣,總是會有一些流言蜚語的。
百姓們不一定真有什麼壞心思,可是看看小方大人吃癟,探討探討他的八卦也是不錯的。
“好了,不說這個了,今天朕找你來是有其他的事情要討論,你來拿個主意,畢竟都是與你有關。
大明北洲的事情一出來,其實也有不少的風聲傳了出去,不少的人都認爲現在機會來了,都想上來撈一把。
再加上之前你所提出來的那些方法,隱隱約約有一些風聲出去,倒也是正常的。
畢竟能夠看到這些東西的人不少,就算朕不說他們也能猜到。”
建文皇帝朱允炆龍行虎步的走回去,從御案上拿了一份奏摺過來。
“朕知道,開化民智是一件好的事情,力度還得加,範圍還得廣,但是如今這些人都是越來越精明瞭,這讓朕不知道是好是壞。
在酒樓裡,吃個飯,都能把朕的意圖分析的差不多,再加上有着各種報紙的宣傳,小道消息的解說。
大明報又爲他們站臺,如今已經有不少人知道了這些事情,甚至比之前更加的詳細。”
建文皇帝朱允炆看着方中愈,也就是在告訴他。
你看當初你所做的這些事情,現在影響有多大,當初隨隨便便搞出來的東西,現在已經成爲了老百姓們討論時政重要的物質。
而且,朝廷還得支持他,不然,老百姓能把宣傳部噴死。
“陛下,遲早都是可以讓他們知道,現在有這樣的結果也是很正常的。
畢竟大明南洲的潛力擺在那裡,大家都想爲自己謀一個好的前程,好東西誰都想要。
只不過咱們現在沒有具體的章程出來,讓他們多一些遐想罷了。
陛下,臣,確實在第一時間就得到了消息,沒有加以阻止,是因爲讓他們討論,說不定還能幫助朝廷更加有力的政策,畢竟只有他們自己才確定想要什麼。
這個方法,用好了也可以一直用下去的,人多力量大嘛。
倒是省了朝廷官員要操的心。”
方中愈一邊翻看奏摺,一邊說道。
他回答的是建文皇帝朱允炆剛剛所說的那些事,奏摺上寫的卻是另外一個人的事情。
“朕,知道你們的意思,朕也懂,咱們朝廷的統治,統治的是百姓,如果什麼事情不去問主要的人,百姓,那這些政策做出來也就沒什麼用。
朕記得,前宋仁宗一朝,很多百姓吃不飽肚子,成爲了流民。
所以那些得到消息的宰輔們,就想方設法的把他們編爲廂軍,派遣到全國各地的駐所去。
然後由朝廷花錢養着,生怕漏掉了一個人。
他們口口聲聲說那是怕百姓造反,危害到大宋的江山社稷,嘴裡喊着那是祖宗留下來的成法,不能改變,誰改誰就是對祖宗不敬。
後來,也就沒人敢提了,而且只要一出事兒就這樣做。
到後來人是越來越多,朝廷的支出也越來越多,全國賦稅的一大半都在養着那些人,但是卻起不到什麼作用,大宋的武備還是一如既往的差。
差到連邊防都沒有辦法完全防治住。
其實大家心裡都清楚,那根本就不是皇帝害怕他們造反,而是他們自己害怕百姓們造反。
前宋太祖,就是因爲造反才當上帝王的皇帝,哪裡會害怕。
又怎麼會害怕手無寸鐵的百姓呢?
可偏偏這些人把這些事情說的特別嚴重,把皇帝都忽悠的,只相信他們,根本就不知道百姓們到底在想什麼。
朕知道這些,所以現在纔會更加相信你,更加認可你說的那些話,纔會更多的把精力花費到民生上來。
希望朕所做的能夠幫助更多的人,當然,得有你的幫助。”
方中愈一臉正色的回答道,倒也不是拍馬屁,是真的感嘆。
“陛下仁慈,百姓有福,臣替大明百姓謝過陛下了。”
方中愈聽了之後也不得不感嘆,像剛剛建文皇帝朱允炆所說的這些東西,都是後世無數人的結晶,是大多數歷史學家經過論證之後才能得出的結論。
就算是方中愈,也不過是後來在論壇上看到的相關的東西,他記得還不一定有這麼清楚呢。
建文皇帝朱允炆,熟讀了這些史書,就得出了這樣的結論,確確實實超過了,幾乎大多數的人。
畢竟,換了其他人,可能根本就不會想到這些東西。
“可是,朕也知道,關注百姓太多,朝堂就會出問題,君王和臣子天生就是對立面的,朕做的越好,就會顯得他們越無能,這些人哪裡會允許這些。
別看現在他們都似乎很聽朕的話,甚至是對於朕的旨意都不反抗,可是朕知道有些人還是很在意的,不然也不會想方設法的做這些事情。”
方中愈知道這是建文皇帝朱允炆在這一段時間內感到了危機,畢竟他的功勞越大,甚至是在他授意下所做的事情,得到更多的認可,那麼對於朝廷的大臣們來說就是一種無能的表現。
因爲之前他們沒有做到這些,太祖高皇帝在的時候他們也沒有做到這些。
無能的名號不是誰都願意承擔的,就算是皇帝,他也不願意擔任這個名號,大臣們就更加不願意了,有功是大臣的,有過是皇帝的。
“陛下,功與過,自有世人評說,今人哪能定論,還是留待後人評說吧。”
方中愈的建議非常中肯,他也知道越是在局中就越是不能明白這件事情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