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07章 新時代姍姍來遲

人與人之間還是要通過交流來解決問題,至少暴力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可有的時候暴力可以減輕很多的麻煩,就好像錢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但卻可以解決大部分的問題。

現如今朝廷就處於這樣一個狀態,很多人都在依靠着朝廷的政策,開始做一些事情。

這些政策有好有壞,有強有弱,當然更多的是爲了方便百姓和商人們開始做他們自己的事情。

皇權和朝廷的權力越大,也就意味着動員百姓會更方便,甚至可以說要求他們做很多事情還是可以做到的,畢竟在這個國度縱然不能隨便殺人,但是朝廷對於百姓來說還是一個比較強大的壓迫性的。

在之前百姓們可能不懂得反抗,或者說還會反抗,但是如今朝廷儘可能採取比較溫和的方式讓他們去做一些事情,也就讓他們更多的願意跟朝廷一起做很多很多的事情。

江浙一代朝廷已經開始在普及桑田,甚至是採用新的織布及技術,當然這些都是在不斷的改善的,那些種植大戶如今也不得不採用朝廷的新式技術,畢竟最好的方式是和朝廷成立的支部局進行合作,而不是依靠自己單獨的力量,甚至可以說他們完全沒有能力去做那樣的事情。

跟朝廷作對,如今還沒有多少人有這樣的本事,甚至是開國年間那位富可敵國的沈大爺也不得不在最後捐錢幫助太祖高皇帝修建京師,更何況如今這些只不過是在一方做壟斷生意的人呢。

他們的地位提高這並不假,甚至可以說朝廷還在不斷的推動這樣的政策來刺激那些商人們,讓他們覺得自己還能夠往更高的方面走。

但越是能力強大,越是目光長遠的就會知道,只有他們自己的牌子還在纔是最強大的,畢竟成了朝廷的附屬,最終強大的還是朝廷。

徐家是寧波府赫赫有名的紡織大家,他們家出產的絲綢在民間影響力很大,甚至還有一部分產品是皇家御用的,當然如今這樣的東西越來越少,畢竟皇家自己都開始生產絲綢了。

老百姓們現在也希望那些絲綢能夠成爲他們所用的系統,畢竟之前他們只能穿麻布衣服,但是如今大家手裡都有錢了,更何況朝廷倡導品牌作用,他們也知道自己不僅要做高端的產品,還要做一些普通的產品,也就是說要是和那些老百姓能穿,畢竟大家都想過好日子。

徐家家主最開始就是看中了這些,所以立馬纔會和朝廷合作將自己的作坊直接分出來一半,尋與朝廷,換得朝廷的知識,最後朝廷那邊幫助他們收繳百姓手中的產檢,然後他們織出來的布又賣往百姓甚至是其他地方的商人。

這樣一進一出,薛家可以說是享受到了更多的便利,財富比之前更多。

當然他們並不是目光短淺的人,知道這一切都來源於超體,所以在朝廷開發海洋貿易之後,他們又依靠着寧波府,進行着快速對外的貿易,這一切都在他們的進行當中,畢竟從海陸上運輸要比陸路上運輸方便得多,徐家的船隊也依靠這和朝廷水師良好的關係,平凡的江南北往的貨物進行快速轉移。

總的來說徐家這艘大船靠向了朝鮮,那麼就意味着他們就更加的開始擴張自己的事業,商業帝國的形式也在慢慢形成。

馬太效應其實是很顯著的,畢竟他們有着充足的資本,朝廷也會不斷的給予他們優惠的政策,再加上民間借貸,這樣的方式一直都是存在的,朝鮮雖然沒有能力,或者說還不能牽扯到這裡面來,但是可以給予他們一定的方便,當然還是要關注的。

不然要是真的出了什麼問題,那纔是對他們整個帝國的損失了。

經過兩天的長時間的討論和辯論,大明帝國最新一次的機構改革開始了。

總的來說大致可分爲兩部分,一部分是皇帝朱允文親自擔任的,一部分是由其他的臣子擔任的。

比如鴻臚寺升級爲鴻臚部,主官正二品,和之前六部平級,工部拆分爲三個部分,工業部,主管工業體系發展,交通部,主管天下交通,不管是道路還是水路,海路,都在他們的管轄範圍之內,建設部,主管整個天下的道路建設和各種交通要塞的設計與建設,具體劃分由工部尚書鄭賜直接開始討論,領導他們經歷過這幾年的變化,其實主要調整已經分解的很清楚了,至於內部怎麼分化,也要儘快的拿出條陳來來。

戶部,拆分爲國民部和財務部,監管天下百姓和稅務。

新組建帝國軍部。

由建文皇帝朱允炆擔任最高軍事主官,大元帥。

之前的五軍都督府正副都督各司其職,內部調整總後勤部,總裝備部,掌管天下兵馬。

其他部門也都做了具體的拆分和集合,比如說新組建的宣傳部,如今正式成爲朝廷的大部門之一,主官升任正二品。

各個部門的主官有升有降,但最後一集讓整個部門開始出現了一個條理化的安排,那就是所有人都在各自的部門,你能夠調整到合適的職位。

國子監一分爲二,首先國子監大學成立,成爲第一個培養帝國官員的場所,在這裡學習的學生不僅僅有那些之前在國子學的學生,還有個地府的官員,隔一段時間他們就必須來到京師,參與政治的學習與相同的官員進行交流,甚至是聽從朝廷大佬們的講課。

國子監的另外一部分分爲帝國教育部,開始主管天下教育,陳老大人親自擔任部長。

接下來的時間他們將會以最短的時間最快的速度整理好各自部門的事情,其實這樣分割的方案還是有一部分人反對的,不過大部分官員是同意的,畢竟增加的部門越多,成爲部門大佬的機會也就大大增大了,也就是說他們以前可能熬到死纔可能熬一個正三品,甚至是廉政飾品都熬不到,但是如今將了這麼多的部門,就需要更多的主官。

那麼越來越多的人就有機會參與整個職位的競爭。

這些對於那些並不在官場上有所作爲的人來說並不是什麼大消息,但是對於那些一心想要往上爬的人來說,那就是一個大消息了。

朝廷官員們褒貶各異,但最終還是選擇了接受,畢竟如今有着大明律作爲保障,就算他們真的做了一些什麼事情,還得依靠大美女來處置,皇帝如今也在不斷的強化大明律的作用,至少建文皇帝朱允炆已經在考慮了,如果以後他不注意這些是不是會成爲昏君,所以更多的希望有一套行爲準則來嚴格要求自己。

方中愈並沒有直接的參與這一場大辯論,因爲她知道有些事情不適合他出面,建文皇帝朱允炆心裡也清楚,這是一場從上到下的變革,那麼只能由他自己親自來推動,而不是由其他人來做。

各大都督府的人對於這一切其實是心知肚明的,皇帝之前擔任皇家軍事學院院長並且親自授課,已經表明了這個意思,如今收歸軍權到中央。

他們反而是更快的執行這樣的命令,畢竟北方邊境的事情已經明確的表示出了,北方大營所採取的一系列操作都是有益於整個軍隊向前發展的,所以各地方開始接受整編。

所致,在大城市的整編開始了,至於那些小地方的猥瑣,如今還處於衛所和徵兵兩個不同的渠道進行着,畢竟朝廷還不可能把餅攤得這麼大,還需要時間來完善這一切。

最開始還有人擔心,如果是這一番改動太過龐大的話,恐怕會引起一系列的變化,甚至是動亂都有可能,但是執行起來的時候卻發現下面的人更有動靜了,道理非常的簡單這樣的改革部門越來越多,也就意味着需要的崗位也就越多,或者說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在原先部位上需要三個人,那樣的崗位恐怕就只需要一個人就能完成的,這樣大家也不會互相扯皮甚至推諉責任,反而從另外一個角度上來講,這樣纔是能夠更好的精簡人員的。

增加部門是爲了讓更多的人能夠做專業的事,所以各個部門再加上已經有了將近五年的改革時間,每個部門都已經習慣了他們更加直接快速的領導,而不是像之前還不不得不去揣摩上司的意見,然後再去做事情。

更重要的因素是朝廷的官員們他們現在已經看到了,結果跟以前不一樣了,如今就算是他們在朝廷的主要部門幹不了太多,還可以離開朝廷前往各地的封地。

如今朝廷和地方土司之間的關係越來越融洽,當然更多的原因是因爲大明越來越強大,軍隊的戰鬥力越來越強,威懾之下那些同事們就算有一些其他的想法也不得不認了,所以這些官員們只要出去和那些土司打一番交道,在地方上任職1到2年,回來就是一番大大的資歷,可以做很多的事情。

再不濟可以申請參與探索隊去處理那些未知的事情,或者說去嚴進的三國前往做使者,甚至說如果以後朝廷佔領了那些地方,他們還可以在那裡擔任地方官教授那裡的華僑血脈學習重點與文化,傳播炎黃之時。

甚至是去大明南洲去兩位王爺,一位侯爺的府上擔任組員,也能夠讓他們在地方獲得財富與地位,畢竟那裡地廣人稀,是需要更多的官員參與治理的。

如今淘金熱已經開始興起了,至少在大明南洲有金礦,大量的金礦可以揀到金礦,這樣的消息傳來之後,有越來越多的人願意離開大明南洲,所以各地的船廠開始在大量的建造與明船,至少讓他們能夠在各地遠航,甚至說沿線的那些島礁上也開始出現了大明水師的身影,他們將在那裡建造導航塔。

因爲那纔是可以指引他們前進的方向。

如果之前是無人的,如今那裡都被大明水師佔領,如果有海盜的就狠狠的打擊,反正那裡都會出現在大明帝國的地圖之上,向全國的百姓宣揚,那裡將會是帝國的土地。

大明混一圖如今更新的越來越快,因爲幾乎每一天都將會有一處地方成爲大明的國土。

有些手段不太光明,可只要錦衣衛還在做,那就意味着這些事情是不會被其他人查出來的,所以有些不足還是很快的投靠了大明王朝,將各自的土地與牛羊貢獻出來,成爲大明帝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這樣的事情不斷的在邊境沿線發生,不管是北方還是南方,甚至是東北那一帶都開始有百姓向大明同志的衛所投降,畢竟他們之前已經感受到了大明的繁華聯濱江這裡都開始在大力的建造烽火臺。

草原上綿延向北的地方,如今出現了另外一道長城,這是工部經過仔細計算之後開始的浩大工程。

除了第一條長城開始源源不斷的修建之外,第二條長城也已經開始動工了,他們必須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將帝國的國土鞏固下來,這也是他們之前付出那一場血與火的戰鬥,最後得出來的結論。

沒有誰想把這些東西放棄,更何況是有更多的人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所以當帝國在開始獎賞那些有功戰士的時候也不忘給那些戰死在戰場上的將士們一絲安慰,那就是帝國英雄紀念塔。

建文皇帝朱允炆每逢重大節日都會去祭奠一番,京師的百姓們也會在那一天慎重的表示哀悼。

對於軍人的尊重在他們心中是非常的關注的,甚至說大明報和宣傳報也在不斷的宣揚這樣的知識,每一個孩子開始學習之後都會學習關於整個帝國軍人的報道,他們被國家塑造成爲了英雄,當然更多的是要求他們成爲真正的英雄。

帝國夢帝國精神迴盪在每一個大明帝國百姓的心中,這是他們永遠將要爲之奮鬥的。

也許在以前大明軍人恐怕在百姓間的名聲不好,甚至說每一個戰鬥力彪悍經濟嚴明的軍隊,在某些情況下都會成爲殺人惡魔,這是可能存在的,但如今他們卻在嚴格要求着自己,因爲他們是帝國的軍人,要遵守帝國的紀律,保護好身後的百姓。

沒有人敢說他們錯,也沒有人會去怪罪他們,反而如今他們真正的受到尊重,也讓那些年輕的小夥子們知道他們在做一件非常偉大的事情,不再像以前這樣,只知道吃喝嫖賭欺-百姓,那是爲人不齒的。

第0644章 軍中忙碌話家常第1190章 活着都挺不容易第0631章 好壞皆有大可能第0831章 戰爭販子的渴望第1131章 賈家很大也很小第1028章您辜負我的敬意第0150章 河水東流入大海第1078章 從南到北的安慰第0198章 背鍋我是認真的第1067章 沉思之後的故事第0129章 翻版陳橋驛第0522章 外遊豆腐回京師第0943章 乖乖的合作就好第0060章 朕幫你拔刺(求收藏)第1207章 皇帝所知道的事第0340章 朱棣是個早產兒第0840章 暴發戶誘人姿態第1128章 做工是要給錢的第1130章 真相不只有一個第0618章 忠心耿耿老鍾叔第0462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1044章 巨佬的府中會面第0760章 平靜之中的大明第1212章 角逐力量的開始第0920章大明的人才最貴第1080章 總覺得差些什麼第0930章 弱化皇權的本事第0717章 宮裡到底要做啥第0896章 爲父也不是傻子(大年初三不斷更)第0179章 得來全不費工夫第0259章 借雞生蛋的本事第0685章 後輩末學向前看第1079章 帝國的擴張戰略第0126章 皇帝的癖好第1059章大明海軍的改變第0928章 家裡有母心擔憂第0376章 黎明之前靜悄悄第0865章 秦淮河畔熱鬧多第0490章 運沙填滿護城河第0863章 孤獨的建文皇帝第0409章 大明國運賭一把第0473章 遼東總兵官初現第0637章 你吃肉來我喝湯第0028章 大明混一圖(求推薦)第0758章 皇帝吃了霸王餐第1099章 海軍的最後使命第0755章 自動與被動解散第0646章 大勢所趨逃不掉第1206章 大家都會害怕的第0859章 機會留給你了啊第0462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1164章 永遠強大的後盾第1026章百姓之樂我無關第1210章 好兄弟來莫回頭第0764章 後世子孫後世福第0049章 還是個姑娘(第二更)第1145章 保護色太重是害人(新年快樂)第1076章 中樞權力的交接第1133章 太子努力的程度第0249章 不作死就不會死第0150章 河水東流入大海第0141章 多條朋友多條路第0752章 君權神授的思潮第0276章 大明的雙面間諜第1080章 總覺得差些什麼第0982章第0944章自古慈母多敗兒第0171章 小幼苗也要呵護第0154章 做您身邊的女人第0480章 大黎明前的黑暗第0759章 刷碗刷出的道理第0350章 徐大都督的憂慮第0575章 可嘆天命不在孤第1128章 集權朝廷的益處第1220章 能人輩出幫幫忙第0204章 京師刮過一陣風第1225章 犧牲就徹底一些第1069章 翻山越嶺的康石第0558章 強漢之後有強明第1139章 拋棄權力的遊戲第0554章 籌謀害人終害己第1072章 有問題但是無解第0569章 長刀漫漫權勢多第1210章 好兄弟來莫回頭第0659章 隨緣風雨便同舟第0041章 奔跑吧大明(求收藏)第0251章 刮目相看劉先生第1058章 修書立傳方希直第0316章 身份心態的轉換第0806章 填飽肚子填腦子第0883章 消息的轟動效應第0374章 給晉王打預防針第0589章 先定一個小目標第1101章 消息真回京來了第1131章 北方的緊急情況第0745章 五件大事的解決第0275章 漸漸露出的真相第0213章 你是郭靖郭大俠第0610章 老驥伏櫪志高遠第0403章 送你一頂高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