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24章 牽扯越多問題大

有的事情做了一次之後,別人基本上就會有經驗,所以做的次數越多,效果越差,但大家都會把這個當作一種經驗,習以爲常。

百姓們現在已經習慣了大明報所做的一切,不管是介紹還是通報,他們所代表的一切,基本上都代表着朝廷的意思,說的更簡單一點,代表的是皇帝朱允文的意思。

漸漸的,他們把這個稱作吹風會。

朝廷如果要有什麼大動作,或者有一些想要徵求意見的事情,基本上就會通過大明報宣傳出去,百姓們對於這種想法自然會多加關注的。

建文朝廷用了兩天的時間,把這個事情以京師爲中心向外快速的傳播。

各地反饋回來的消息也非常的不錯,方中愈在聽完彙報之後,終於癱倒在了桌子上,最後他就在北鎮撫司裡休息。

初步的彙總結果已經放在了皇帝朱允文的御案之上,當然更加詳細的報告,還是沒有出去的,畢竟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作一計算,這兩天他們都非常的忙,還沒有辦法把之前交上來的資料做一個統籌安排的分析。

對於這件事情,建文皇帝,朱允文還是能夠接受的,畢竟按照之前朝廷的辦事效率,這一切都不可能能做到,但是如今朝廷卻可以隱隱約約把控所有的事情,或者說依靠朝廷目前的力量,可以幫助他獲取很多有必要的信息。

建文皇帝朱允文這個時候還在思考要派遣哪一位勳貴前往大明南洲,跟着燕王和齊王兩個人一起去大名南洲鎮守。

對於他來說,這還是一個比較困難的選擇,畢竟太祖高皇帝當年所做的決定,確確實實讓大明的勳貴們損失了一大半,甚至更多。

而如今慣得上名字的勳貴就更加的不多了。

要麼是資格不夠,要麼是還沒有足夠的能力,可以承擔這樣的重任。

建文皇帝朱允文還是認爲這一項責任是非常重大的,所以還需要更多的人能夠做這樣的事情,對於他那樣講,現目前能夠安安穩穩的把手上的事情處理好,就已經非常的重要了。

燕王朱棣的辦事能力還是非常的快的,他的管家親自帶着燕王府的銀錢去找了大明報。

對於燕王朱棣的要求,其實他們都非常的理解,沒有感覺到絲毫的差異,因爲在之前,汪雨辰和王師兄都交代過他們,對於燕王朱棣或者是齊王可能存在的要求,他們都要幫忙。

之前他們還不理解,但是現如今他們知道了,朝廷已經下令敕封,燕王朱棣和齊王兩人鎮守南洲。

這個消息也在今天早上向外公佈了。

之前百姓們還只是猜測,燕王朱棣肯定是其中之一,至於另外一位王爺嘛,他們還不想決定,畢竟皇上的叔叔太多了,選擇哪一個似乎都在情理之中。

最後他們沒有想到,選擇的卻是齊王。

齊王的軍事能力是有的。

只是稍微有一些跋扈。

可是這並不能阻止他成爲大明外封的兩位王爺之一。

百姓們對此並不感興趣,他們只知道如今這樣的事情發生之後,對於他們是有幫助的,只需要記住這一點就可以了,因爲對於他們有幫助,他們就可以獲得更多的利益,甚至說可以獲得更多他們之前得不到的東西。

朝廷如今宣揚的就是這樣的,那就是多勞多得,所有你想獲得的,都必須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得到。

所以燕王朱棣要在大明報上進行宣傳,甚至是招兵買馬的事情,並沒受到太大的阻攔,就把消息發出去了。

如今大明報和宣傳部還有皇明報業集團下屬的各個報紙都在廣泛的宣傳,加班加點,他們如今得到的命令就是快速的將所有的消息向外傳遞着,一段時間,加班的補休的都挪到後面去,銀錢照發。

那些官員和下面的工人都非常的高興,畢竟一年也輪不到幾次這樣有好福利的機會,所以這一次都非常的高興。

那就是預算做得好,畢竟他們之前所做的事情就是在考慮這些,如今可以完完整整的把這些事情做好,對於他們每一個人來講都是非常的好的。

“老爺,少爺那邊傳來消息,今天他就在北鎮撫司休息了,不回來了。”

管家方福這樣向方孝孺回覆到之前,方孝孺也第一時間得到了消息,外面鬧哄哄的他早就知道了,只是沒有想到自己的兒子如今不聲不響,竟然又幹成了一件大事。

“那也派一個人過去守着,就說我找他有事,中愈要是空閒了就趕快回來,說着說送一些最近的消息,回來也行。”

他是真的着急了,畢竟中愈,如今,鼓勵朝廷外封,是他之前都知道的,但是沒有想到如今竟然一下子就攛掇出了,去了兩位王爺和一位勳貴。

這件事情說大不大,但絕說不上小,畢竟朝堂現如今牽扯的人本來就多,方中愈這樣做的話完全是沒有辦法把自己摘身事外的。

朝廷還有這麼多王爺了,要是真把他們逼急了,引起下一場動亂就不好了。

方中愈看到的自然是更遠的未來,但是方孝孺還得考慮他們的方家一族的利益。

消息傳遞出去的時候,方家的,之前的那些人也參與了進來,甚至是已經在準備了,跟隨勳貴一同前往大明南洲。

他也是後來才知道的,這讓他隱約覺得自己的兒子現如今已經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了,超出了他的預想,但這種預想恰恰是讓他感覺到危機的來源,畢竟如果什麼事情都不清楚,那麼很有可能會觸犯朝廷的利益,甚至是帝王的禁忌。

建文皇帝朱允文是非常的仁慈,或者說很開明,但那只是對方中愈一個人的,對於中愈有牽扯的,其他人和其他價格,現在是說不準的。

也就是說,方中愈現在所做的一切事情都見你的,他能夠把這件事情做完,但是如果他做不了這件事情的話,對於其他人來說,這就是一場壓力,甚至是一場破壞。

“是,老爺,凡是有最新的消息都會送過來,現如今基本上已經確認朝廷敕封燕王和齊王兩人離開大明國境,另一位勳貴還沒有確定,燕王朱棣已經在大明報上公開的招兵買馬了,不僅是工匠,文學人士,教師,甚至是如今只要是用得上的人才都在招募,他還許諾了,如果有大戶人家的人馬願意跟着去,可以跑馬圈地。”

“什麼?跑馬圈地,嚴重還沒有離開京師,竟然已經有土皇帝的想法了嗎?”

方孝孺是非常的驚訝的,沒有想到燕王朱棣已經把這個想法都明目張膽的說出來了,這到底是因爲什麼呢。

“老爺聽說,聽說是陛下允許的。”

管家方福這樣說的,他也發現了,老爺似乎在這件事情上看得特別的重,不過也能理解,雖然老爺這幾年來一直安安心心的讀書,甚至是研發新的理論,但是從來沒有放棄過對朝廷律法,還有禮儀的研究。

“跟中愈有關係嗎?”

方孝孺聽了之後,連忙問道,由不得他不擔心啊,畢竟如果中愈牽扯的更深的話,這完全就更說不清楚了。

現如今因爲有皇帝朱允文的支持,所以不管方中愈做什麼都是沒錯的,可是以後呢,要是皇帝突然變卦,或者說太子長大登基爲皇,那個時候大臣們要是有更多的想法,方中愈又該何去何從了,由不得他不擔心。

“這個這個倒是沒有聽說,陛下那邊似乎是直接跟燕王和齊王兩人交代的,所以現如今燕王這樣做的話,要麼就是爲了試探朝廷的心意,要麼就真是有那種想法,不過王爺畢竟已經起兵反叛過一次了,現在表明這個態度似乎也沒有太大的作用。”

管家方福也是見過大世面的人,況且這幾年來跟着方孝孺處理的事情越來越多,參與的事情也很多,那麼跟他們就有關係了,所以對於這一切還是能夠猜測到一些的。

“中愈沒有參與就好,沒有參與就好,你現在立馬去,讓人告訴中愈,這些事情以後能不能跟我商量一下,在這樣突然的做決定恐怕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而且有些事情不是他想的那麼簡單,我現在算是發現了,中愈這小子一點都不像我,哪有做事這麼冒冒失失,天家的是有簡單的嗎?”

“是,老爺,我立馬派人去。”

“其實燕王朱棣這樣做還是有作用的,除了你剛剛所說的那些,最大的作用無非就是能夠幫助他儘快的積聚力量,齊王如今還沒有動作,那麼燕王朱棣現在所做的一切,就代表着朝廷最新的動向,而且他既然已經這樣許諾了,那以後就要實現這個承諾,所以爲了他自己和他以後離開大明國之後的前途,他就必須保證這件事情能夠完完整整的做下去,也就是說,對於這些大門大戶們來講,如果真的做了,決定,幫助了燕王朱棣,到那個時候燕王就想要反悔,也就做不到了。”

方孝儒不得不感嘆朝廷有朝廷的想法,燕王朱棣有燕王朱棣的算計,這個時候可能最鬱悶的要數齊王了吧,雖然他一直遲遲沒有動作,可並不代表他就不想這樣做。

“老爺,仔細一想,您說得有道理,那我現在就去提醒少爺,畢竟少爺這兩天非常的忙碌,說不定一些事情他可能就真的忘記了。”

“快去吧,快去吧。”

方孝孺停下來,又想了想,接着在自己的桌子上寫道,對於他來講,現在很多的事情都需要他自己做,寫寫畫畫也是正常的。

現在他考慮的事情越來越多了,必須要保證現如今方家的利益不受損,方家族人的命運要保住之前,方中愈跟他商量過之後,扶持了不少的方家的族人在做的事情,各行各業,只要他們能夠參與的基本上都有,甚至是那些人也因爲方中愈和方孝孺的存在,如今生活改觀了不少。

按照方孝孺的想法,只要方家的人沒有做出什麼,違背朝廷利益,甚至是違背道德的事情,現如今,對於他們來講都不是很重要。

也就是說方孝孺如今考慮的是怎樣把自己的理論完善,然後用這一套理論貫穿到整個大明朝廷的施政之中,對於其他的事情,只要不參與太多的道德批判,如今已經影響不到他了,這與他之前是非常的不一樣的。

如今最鬱悶的是齊王,最快活的也是齊王。

鬱悶的是,從離開皇宮之後,他就想着如何把自己手中這一次的東西快速的發展出去,然後獲取自己的人馬。

畢竟他跟燕王朱棣不一樣,燕王朱棣,那個時候手上已經積攢了一批營養,甚至起兵造反,差點打進京師,就算是後期朝廷不斷的追剿,也還是有不少人手落在外面的,再加上最近的兩年,朝廷和錦衣衛都對燕王朱棣手下的人馬寬大處理,所以還是有不少人,這一次肯定會追隨燕王朱棣離開大明國境的,但是他可不一樣,當初雖然他也做了不少準備,可畢竟沒有正式起兵,所以手底下的人馬早就算了,甚至是那些能人異士,如今也不一定賣他的面子。

誰曾想到,燕王朱棣如今已經提前利用大明報做起了宣傳,也就是說大明報如今關於大明南洲的消息傳到哪,燕王朱棣招兵買馬,招收人才的消息就會傳到哪裡,這對於他來說是非常不利的,因爲他沒有燕王朱棣這麼大的號召力。

所以對於他來講,現在還得想別的方法,當然最快活的也是他,因爲這個時候相比於其他的王爺來說,他已經很好了,可以離開大明京師,可以有自己的封地人馬。

燕王朱棣,不管怎麼做,頭上都會揹着叛逆的罪名,但是他要輕得多。

所以對於他來講,現在所做的一切都還是比較輕鬆的。

輕鬆的問題就更加的大,輕鬆就意味着要付出更多。

第0258章 藉助百姓的力量第0841章 勳貴們的新想法第0074章 少爺是神仙第0529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1132章 皇帝的宣傳之道第1227章 百姓的異常反應第0189章 欲戴王冠必承重第0181章 誰告訴你它存在第0269章 行家等你看街景第0225章 夢只遺落在天上第0019章 詩名傳京師(求收藏)第0175章 洗洗刷刷好乾淨第0717章 宮裡到底要做啥第0803章 規矩還是得立的第0971章做大蛋糕分着吃第0640章 帝國風雲將再起第1236章 不好朕就會拿走第0769章 野心勃勃的麻煩第0809章 回家的感覺真好第1085章 有野心是會變的第0592章 大明危亡心思辨第0872章 心酸的戶部侍郎第0572章 耿家子二級權限第0550章 不問鬼神問蒼天第0692章 年輕那就是資本第1055章 臨別贈言闢入裡第0226章 狼趴在狽身上跑第1116章 大明太平盛世否第0345章 大明的末日狂歡第0795章 生活習慣的改變第0902章 用心推測故事多第0505章 大明沒有養豬場第1074章 懸在頭上的陰影第1008章 駙馬爺困惑之旅第1128章 做工是要給錢的第0245章 大明王朝要續命第0685章 後輩末學向前看第1171章 駙馬的內心世界第1068章 小事情的大偉大第0607章 無奈帝王的心酸第0459章 真的兵敗如山倒第0754章 千里之堤潰於蟻第0230章 一場宿醉一場夢第1168章 破而後立選出來第0231章 先生忍得好辛苦第1198章 精神信仰不能斷第0321章 一切盡在掌握中第0195章 低調高調的選擇第1069章 討要兩個好物件第0019章 詩名傳京師(求收藏)第1036章 交趾故地的鋒芒第0644章 軍中忙碌話家常第0270章 車裡伸出一隻手第0679章 家中又來不速客第0279章 大家都挺不易的第0358章 燕王的平靜對待第1165章 到底是誰的意思第0489章 最後決戰到天亮第0815章 小建議與大道理第0299章 潘多拉的小匣子第0497章 北平城破旦夕間第0015章 爭議年年有(求推薦)第0561章 國子監復興計劃第0804章 來自皇帝的善意第0756章 建文年間的變革第0573章 燕王朱棣套路王第0715章 建功立業好地方第1136章 怎麼說都有些難第0698章 祠堂一跪抵過往第0335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0712章 維賢者可封王爺第1085章 發展之後的問題第0454章 戰爭局勢的變化第0359章 燕王與先帝養子第1117章 陛下臣不願放權第0851章 方家人底氣所在第1042章 解決問題的本質第1137章 內心深處的孤寂第0007章 北方有流民第0818章 驕傲促使人進步第1137章 起伏的人生變化第1064章 小心思的大想法第0714章 人逢喜事精神爽第0904章 時間不會管破事第0921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1131章 賈家很大也很小第0524章 巧遇錦衣衛密探第0956章 洞房昨夜停紅燭第1175章 秘密到底是什麼第1217章高速發展的後患第0359章 燕王與先帝養子第0340章 朱棣是個早產兒第0335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0945章霸着爵位有臉嗎第1101章 消息真回京來了第0103章 要教武學生第0792章 經濟僅僅是手段第1134章 非好習慣的習慣第1116章 大明太平盛世否第0299章 潘多拉的小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