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60章 御前會議的安靜

屋子裡很是靜寂,沒有人說話,年輕的建文帝還在思索着要如何應對可能出現的叛逃,或是暗中的手腳,各位大臣也在翻看着其他與之相關的題本。

方孝孺看完後,也遞給了身邊的其他大臣,依次傳閱,對於這種事情,自己首先發言反而不美,讓大家先開口,也給大家參與的機會,這並不是做做樣子。

方孝孺現在也意識到了,有些事情,還是要做了才知道,不自己實際做做,光憑腦袋想是不行的,多給別人機會,讓別人也有存在感,這會減少許多的矛盾,他也知道,入京三年來,自己以前的做法,就像是傻子,得罪人,還費力不討好。

禮部尚書程迪,這位老大人,思索了片刻後,站起來率先開了口:“陛下,希直如今所做之事,若是做得好的話,確實是爲大明儒學增添了新的可以宣講的內容。

若是集衆人之力,大家解說,討論,到以後讓全國的學子學習,甚至是在科舉中體現出來,爲朝廷選拔能幹實事的官員,保朝廷穩定,實爲良議。

既然已有士子建議大辦特辦,那就在宮外舉辦,藉此機會,讓衆多的人蔘與進來,也能檢驗是否能夠得到大家的認可,能否爲朝廷所用,一段時間內也能看出來了。”

禮部尚書是主管朝廷中的禮儀、祭祀、宴餐、學校、科舉和外事活動的大臣,明代爲正二品,相當於現在的中央宣傳部部長兼外交、教育、文化部長。

總結來說,封建王朝中最核心的科舉制度就是由禮部負責的,主要職責是:全國科舉的舉行、禮儀祭祀的各項準備、外交事宜的交接,辭令、對沒有先例的典禮進行禮儀制定,所以說,能在這個位置上乾的人,都不會是簡單的人,更不會是什麼都不懂的外行。

陳迪以前在地方上任職,最早的時候爲山東左參政,在任期間做了很多好事,出了不少惠政,名聲很好。《明史》中有記載說:丁內艱,起復,除雲南右布政使,普定、曲靖、烏撒、烏蒙諸蠻煽亂,迪率士兵擊破之,賜金幣。

建文初,徵爲禮部尚書(正二品)。時更修制度,沿革損益,迪議爲多。會以水旱詔百官集議,迪請清刑獄,招流民,凡二十餘事,皆從之。

由此可以看出,陳迪是一位在民政,軍事,禮儀,外交等事宜上都有經驗的官員,今日,他說出這一番話,衆人是沒有異議的,畢竟眼光毒辣,辦事果斷是這位大人一向以來得到的評價。

再者說他們就算是有其他的想法,也不得不承認陳大人說得有理,因爲對大家沒有什麼損失,頂多是方孝孺獲得了更大的名聲,至少目前,他們沒有發現,這會觸動他們手裡握住的東西,既然沒有那些事情,那就沒什麼問題了,支持一下也沒什麼影響,還能獲得方先生的交情,還是很划算的。

“陛下,微臣支持陳大人的意見,雖說希直先生有意創新,對現有儒家思想加以昇華,如今也做了不少工作,但以目前的情況來說,難度還是很大的,畢竟大明疆域萬萬裡,人數衆多,很多地方還不能接受完整的教育,甚至不通王化。

既然已經選擇採用辯論演講模式,那就乾脆做的穩妥些,學子們有這麼個想法,那就依照他們的意思,在應天府內,另外選擇地點,要更多的人去看看,人多,傳播的就快,能不能成,那就很快就有結果了。”

這是兵部尚書齊泰的發言,他站起來想陛下行禮後,開始了自己的評述,其實對他來說,他還是看的很清楚的,方孝孺的理論,恐怕大都與方中愈有關,所以,他可以說是在支持方中愈,對於這個年輕人,他一直看到的就是驚喜,是的,他一次又一次的給了不少驚喜給他,所以他想看看,這個年輕人到底還能走多遠。

黃子澄和另一位兵部尚書茹瑺,工部尚書鄭賜,看了看發言的兩位大人,又彼此看了一眼,最終選擇了沉默,是的,他們並不想在這件事情上做過多的事情,京師裡發生的事情,他們也大都有所耳聞,對於大明報,遜志報的宣傳,他們也看過,覺得那些思想過於張揚,或者是說目前不太合適,不過不得不說,大明報這樣的廣告的宣傳工作確實是很好,聽說連蘇州,鎮江這樣的城市裡,他們的分部也做得很好了,都可以同時發佈了。

雖說大家都是學習的程朱理學,朝廷也就程朱理學做了規範,可是並沒有要求大家不能有自己的理解,不能做出闡釋,可是,修儒意味着門牆,當不能立新時,守舊就是唯一的選擇,著書講學,教化萬民,誰都想做,但是真正有膽子,有勇氣做這事的人很少,至少他們幾個就不敢。

最最重要的是,這,很可能發展成爲黨爭,所以那就暫時不發言吧,先看看。

吏部尚書張大人,沒有說話,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一言不發,臉上也看不出什麼表情,似乎在醞釀着什麼。

建文帝似乎也明白衆人的擔心,看了看諸位大人,扭頭對張大人說道:“張卿,不知此事,你有什麼看法?朕,想想聽聽你的意見。”建文皇帝的態度很是平靜,現在的他,除了上次聽聞父親的死有貓膩後憤怒了以外,平時還是會很仁善的。

額,張大人似乎是剛睡醒,晃晃悠悠的站起來,拱了拱手,“陛下,恕老臣直言,希直若是有意開拓,傳播思想,教化萬民,老臣是支持的,只是,還是希望陛下與諸位大臣多考慮考慮,多準備準備。

民間不比宮裡,人數一多,安全怎樣保證,出了事情責任誰來擔,可能隨便有人起鬨,人多了,就是個大麻煩。

朝廷科舉命題行文皆有定製,若希直的思潮深入人心,影響頗大,朝廷是否有能力控制思潮的爆發帶來的影響,是否會影響朝廷的統治,對於這大明的江山社稷,是禍是福,都難以把控,所以老臣建議,還是慎重些好。”

這,老成之言啊。

第1134章 非好習慣的習慣第0783章 建文皇帝的轉變第0426章 燕王需要場勝利第0166章 一身兩面傳聲筒第1098章 懶以生存的基礎第0998章混亂起皇族更換第0387章 大明權臣的雛形第1086章 移民大佬的困惑第0303章 這是意思意思嗎第0032章 兵部遭賊了第1055章 收穫頗豐的商人第1170章 事情衆多錦衣忙第0122章 能否畫女裝第1209章 連鎖反應的起來第1180章 宣傳部的口子大第1085章 發展之後的問題第1057章 泡腳上癮的皇帝第1083章 貪婪人性之惡否第1000章 有些事出乎意料第0632章 天下第一等難活第0370章 晉藩不看好燕王第0300章 父子之間的約定第0077章 阿拉伯數字(求評論)第0793章 新事物的大起點第0043章 鄭家有舊聞(第二更)第0289章 執行力初次體現第1014章後知後覺的孔家第1101章 消息真回京來了第1182章 要不撒手不管了第0992章這一點事情繁雜第0442章 梅駙馬爺的擔心第0719章 活命真的好難啊第0738章 孤要做真正的王第1187章 朝廷百姓的關係第1053章 大山南北有牧場第0476章 燕王朱棣的籌謀第1049章 在位久天下有礙第1178章 咱們就管好自己第0773章 朝中風向衛所制第1146章 宣傳口的大能量第1215章 面臨現實的慘景第0771章 離開京師向西行第1165章 到底是誰的意思第0493章 心軟還是爲大將第1061章 交趾故地的發展第0457章 拋頭顱與灑熱血第1180章 活着比什麼都強第1073章 一波未平一波起第1114章 花錢買一個機會第0060章 朕幫你拔刺(求收藏)第0672章 大明宣揚的力量第0461章 夾着尾巴逃跑了第0190章 死馬要當活馬醫第0689章 種刺拔刺皆是愛第1196章 迷茫人入局更深第0771章 離開京師向西行第0122章 能否畫女裝第1125章 還有家裡美嬌妻第0788章 藝術來源於生活第0134章 天上掉下文曲星第0658章 水軍都督的重擔第0844章 一網網住天下人第0257章 京師潛藏的秘密第0993章 帝國動亂的開始第1086章 移民大佬的困惑第1082章 終究是逃不過的第1086章 移民大佬的困惑第1169章 更多的人有想法第0736章結局開始就註定第0252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0564章 兵部茹瑺的心酸第1063章 南巡的細枝末節第1054章 終究逃不掉命運第1170章 朝廷能夠保持的第0157章 這是欺負女孩子第1028章您辜負我的敬意第0761章 八卦一下更好的第0358章 燕王的平靜對待第0588章 天下大同只是夢第1203章 活着總比死了好第1202章 朝廷的底氣所在第0059章 買賣後悔藥(求推薦)第1143章 這就是整個帝國第1045章 可謂高處不勝寒第1232章 最悠閒的大閒人第0688章 暗地飛來一支箭第1034章 暗藏的危機體現第0948章一紙空文大明律第0347章 最怕空氣突安靜第0015章 爭議年年有(求推薦)第0816章 點燃那一顆火星第1204章 離開最好的選擇第1008章 駙馬爺困惑之旅第0601章 團結一致向前看第0623章 悔恨沒有金手指第0496章開口勸降的技巧第0251章 刮目相看劉先生第1078章 從南到北的安慰第1154章 暫時離開是相聚第0876章 爲什麼他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