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六章 連坐法

胡國柱沒有去山東作戰,而且在他的運作之下,有五百軍中的心腹報成了傷兵留在軍營之中養傷,加上守衛南京的一萬兵馬,掌控的兵馬並不多。

當然這五百兵馬留下來已經是胡國柱的極限了,他現在想要做的便是利用這些兵馬迅速訓練出一支新的軍伍,山東戰場的軍伍打完了這一仗估計也剩不下太多,到時候他依然是軍中的掌控者。

一萬兵馬當然是挑選的最精銳的兵馬,就連高大節接手的時候,胡國柱也很硬氣:“南京乃是京都,本來只留下一萬兵馬已經是考慮到前線戰事緊急了,若是再留些老弱病殘,南京出了事,高將軍你可負責得起麼?”

事關皇上的事都是大事,高大節哪兒敢再爭辯什麼,不過也對胡國柱印象更差了一分,所有人都知道,鄭經的軍伍現在絕對是疥蘚之疾,而且未來三五年之內都未必能夠成就大事,因爲他們在福建、廣東鬧起來,已經危害到了那些大家族的利益,沒有那些大家族暗中支持,他們就是無根之木,註定沒法走遠,所以聲勢很大,但危害很小。

就算鄭經想要通過仁義收買人心,那些大家族還得多一層考慮,他們若是戰敗了可以上船跑回臺灣,這些大家族的根都在這裡,那可是沒辦法跑的,況且程孝廉拔掉孔府之後,這兩地的儒士對他也頗有微詞,所以想收買基本上是不可能了。

當初倭寇之所以能夠橫行,也是因爲陸地上有人策應他們,這才能夠全身而退,鄭經雖然在福建原本就有幾座縣城,但周朝的大軍過去之後已經給橫掃了一遍,現在也只能找些距離陸地不遠的小島作爲中轉站,能做的事情十分有限。

明眼人都看的出來,鄭經根本不可能殺到南京城下,除非是江浙的百姓親自給他領路,還得是大部分百姓都願意,現在看來肯定是沒有可能,胡國柱留下這一萬精兵強將純粹是爲了自己。

至於多出來的那五百人,大多數是軍中的隊正,這些人都是老兵,帶新兵很有一套,胡國柱留下他們也是爲了這一天,軍中另提拔了新的隊正,高大節剛剛接手那裡懂得這些貓膩,直到他帶着大軍走到山東的時候事情才露出了馬腳,但是已經不可能再回頭去找胡國柱了。

胡國柱這一番舉措倒是沒逃過夏國相的眼睛,不過夏國相併不擔憂,本來他和胡國柱一體的時候,高大節和兩個人交情都不錯,現在胡國柱惡了高大節,加深他的惡感也未嘗不可。至於軍中的那些小貓膩,也足以看出胡國柱此人大局觀十分一般,兩個派系的爭鬥,無論如何都不能傷了國本,他把所有的隊正抽調一空,差不多讓軍伍的戰鬥力減了三成,實在是擺不到檯面上。

夏國相可不是文人出身,他在軍中也有一定的根基,甚至衛戍南京的軍伍都是他的人,所以他早就準備好了一些低級軍官,讓他們快馬加鞭趕到山東,送到了高大節的帳下。

這些低級軍官若是一開始送未必有這麼好的效果,他是接了高大節給他發的八百里加急才送過去的,在高大節眼裡便是另一種感覺了,朝中的夏國相能夠頂得住事,關鍵時候還能解自己的燃眉之急,他與夏國相的關係也就更密切了幾分。

當然這些基本不會誤了戰事,山東現在局勢有些動盪,大明軍伍呈現防守的態勢這是人所共知的,只要高大節不發動攻勢,大明的軍伍絕不會主動出擊,否則現在已經到了南京城下了。

本來袁宗皓的軍伍一部分已經到了河南,準備應對葉爾羌汗國的陣勢,聽說沐小笛大勝之後,立刻回到了山東,山東明面上的局勢已經平緩了下來,只是暗地裡波濤洶涌,那些大頭兵可解決不了。

山東自古因爲孔聖人便被稱爲孔孟之鄉,如今有人要動孔聖人自然是有許多人不肯答應的,暗地之中錦衣衛已經拔掉了許多人,但是依舊有一股勢力還在蠢蠢欲動。

程孝廉因爲局勢所迫,從鄂中調來了周培公,緩解山東糜爛的局勢,他深知自己現在所處的地位,就像是當初的康熙一般,堅持撤藩,若是成功了,那就是千秋偉業,青史留名。若是失敗了,那就是亡國之君,朝政之事亂彈琴。

如今他若是能夠邁過這一關,大明便會走向新的篇章,邁不過去,便留下千古罵名,甚至周朝和清朝僞造的那些他是緬甸人的證據沒準也會被史書記錄在案,到時候他就是顛覆中原天下的陰謀者。

周培公臨危受命趕到了山東,對於這件事他倒是不覺得程孝廉做的不對,孔府這些年吃相確實難看了一些,以前那些世家門閥好歹還讓幾個兒子分屬不同陣營,誰贏了就能把家族傳遞下去,孔府倒是好,仗着自己祖宗好,直接就向勝利者投降,也不管那些失敗的政權在之前多麼厚待他們,別說是明知不可爲而爲之,就連一點士爲知己者死的精神都沒有,還談什麼孔孟後人,連村裡剛剛讀書識字的童子都比他們強。

幾乎所有人都看到了這一點,但是所有人都不願意站出來與千年的孔家作對,程孝廉敢站出來,就說明他是真的想做些對天下讀書人有益的事情,這在周培公看來已經是十分難得了。

既然程孝廉願意做這件事,那麼周培公自然是義不容辭要辦好,所以到了山東之後立刻施行了一項苛政,名爲連坐法,一村之中十戶爲一組,十組爲一保,這一百戶人家的性命都是牽連在一起的,若是有一家暗中替周朝辦事或是暗中謀害大明,其他人知情不報與之同罪,提前檢舉則全部無罪。

城中也是按照這種規矩,將城中按照街道劃分成爲各個陣營,亂世用重典,現在人心都亂了,若是不能迅速穩住他們,還不知道要出什麼亂子。

果然這項規矩一出,暗地裡罵聲一片,許多要做事的人卻老實了。

第九十七章 入緬第三百一十三章 車輪戰第五百九十五章 俞大猷之禍不遠矣第二百零八章 消失第九百零四章 扯皮第二十八章 打擊第五百六十九章 山賊囂張第六百章 伏殺第四百八十七章 跟蹤第二百一十一章 公道在人心第六百六十二章 改變主意第八百八十章 知其不可爲而爲之第四百四十章 讓她一生平安喜樂第六十二章 楊有財第七百六十五章 汝州決戰(三)第四百二十四章 託孤第三百零八章 抓鴿子第三百一十四章 把人逼死第三百六十二章 給他們加把料第二百四十四章 像太宗非太祖第一百五十二章 致仕第三十二章 招攬第八百二十二章 牽犬東門第八百八十三章 良善人家第八百八十六章 誤打誤撞第五百五十三章 互相算計第五百零八章 底牌很硬第八百一十三章 試探第一百九十七章 換命第四百六十三章 大勢第八百七十四章 綿延第一百八十四章 衛禁隊第六百零二章 非我族類第五十七章 首戰不利第六百五十四章 上有所好第六十一章 打劫第三百六十三章 屬驢的刁民第三百三十二章 遮掩第二百四十九章 決戰(一)第二百三十二章 算計第五百一十六章 滿飲此杯賀大明第七百九十九章 王見王第二百零四章 平安喜樂第四百一十三章 動我根基者死第七十三章 殺手第八百五十五章 北京攻防戰(五)第五百零五章 人心難調第二百八十五章 族長的兄弟第五十二章 入夥第八百四十六章 憑什麼第八百八十七章 祖宗保佑第二百一十六章 報血仇第三十五章 收拾第六百一十九章 分權第六百八十四章 鴻門宴第一百二十章 患難真情第四百四十五章 杜若第六百零一章 疾風識勁草第九百一十八章 海盜三代第六百九十三章 雙龍會(三)第七百一十二章 大勢第二百四十章 城主回來了第六百八十七章 儆猴之雞第一百二十三章 玉章第九十三章 激鬥第四百四十三章 命理第一百九十章 啓程第四百八十二章 背叛第二百五十三章 決戰(五)第五百四十五章 前倨後恭第四百九十一章 離開第七百四十二章 大軍將至第六百五十八章 奪城第七百六十四章 汝州決戰(二)第五百一十七章 幾家愁第七百一十四章 龍旗第五百九十六章 師生第八百九十五章 棋子第七百五十五章 麻翻第一百六十八章 平亂第八百二十一章 傳播文明傳播愛第一百七十三章 愛上一匹野馬第三百二十章 人人皆有書讀第三百九十五章 陝西來使第一百四十二章 大軍至第三百二十六章 請君入甕第三百五十八章 勢要破關第一百五十七章 物窮理第一百四十五章 伏象第七百八十四章 結爲兄弟之好第七百一十二章 大勢第七百五十二章 汝寧府第八十章 試探第一百二十三章 玉章第四十二章 造反第四十九章 朕要御駕親征第八百八十四章 甘肅急報第四十一章 詔書第三十九章 應變第三十八章 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