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六章 壯士斷腕

到了今天這種地步倒也怪不得別人,皇上也掌控朝堂,自然要把旗主這種超脫地位的人架空,否則七位旗主聯合起來,豈不是能夠把皇上趕下龍椅了?

但是凡事皆有利弊,若是旗主得力,朝堂便會油潑不進,刀砍不破,但若是旗主不得力,那就容易影響皇上的權威。

所以自黃太吉以來,朝廷一直在可以壓制各個旗主的地位,誰知道到了這個時候,覺得真正靠譜的還是這些旗主,他們卻再也沒有說一不二的權力了。

不過眼下不是懊悔的時候,康熙嘆了一口氣:“朕覺得李光地的言論有些道理,咱們入關之後殺人太多,讓漢人心中生了警惕,如今竟然勢要把咱們趕出關外才互分勝負,咱們這關內不過是白白折損兵馬而已。”

“皇上,老臣有一句話可得問上一句,要是咱們退出了關內,他們還不依不饒該如何是好?眼看就是康熙十八年了,咱們入關不過三十六年,讓老臣上山射獵,老臣還能騎馬,但若是白白拱手讓人,成就了別人的天下,老臣寧肯戰死也不能答應的。”

康熙笑了一聲:“人人都說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這鷸蚌難道就看不到漁翁躲在暗處麼?只是眼前的利益撒不開手,白白便宜了別人而已。若是別的事情朕沒有把握,但前明和逆周本來就有不共戴天之仇,前明的皇帝可有不少都是吳三桂親自殺的,咱們退出了關內,單單一個北京城,就能讓他們爭個頭破血流了。”

有一個老臣嘆了口氣:“早知如此,何必將錢糧全都撒在了山東,如今白白爲了別人做了嫁衣裳。”

康熙臉色一紅:“都是朕考慮不周,原本覺得逆周拿下了南直隸,肯定會與前明起了齷齪,到時候咱們三足鼎立,慢慢收拾他們也就是了,誰知道他們兩家竟然不爲所動,看起來怕是對咱們朝廷忌憚很深啊。”

有一位大臣開了口:“皇上不要太過自責,咱們又不是神仙,哪能預判事情的發展,既然吃了虧,下次長教訓了便是,沒必要爲了前事懊惱。”

“朕這次來也想問問諸位旗主的意見,若是退回遼東,你們願意麼?”

“皇上,別的不說,只要是對大清國好的事情,別說是退回遼東,就是退到山上去我們也毫無怨言,陛下放心,雖然我們權勢不如往昔,但是半旗的人總是指揮得動,這北京城太過安逸,咱們的子弟本來都是馬上的勇士,來到了這裡倒有一多半扎進了溫柔鄉之中起不來了,所以確實有必要讓他們上山上過過苦日子,也知道祖宗江山打得不容易。”

“這件事不可走漏風聲,過了年出了正月,你們便以祭祖爲名要回遼東,到那個時候朕會對你們大加貶斥,讓那些不可靠的人全都留在京師,朕還要做一個圈套留給前明和逆周,這北京不是他們功成名就的地方,必將是他們的埋骨場!”

可以說這個退回遼東的計策十分大膽,也就是年輕的康熙有這種魄力,分析清楚了利弊之後立刻做出了決定,若是換到另外的人頭上,怕是絕不肯讓出北京的。

秦失其鹿,天下逐之,在康熙看來,現在滿清依然是六國面前的強秦,而對面的兩個國家顯然不是沒有見識的六國,一直再把大清當成他們最大的對手,如此一來除了耗費國力,慢慢被他們拖到亡國滅族,他實在想不出還有別的結局,只有退回了遼東,纔算是把這隻鹿放回天下,到時候不論他們是楚是漢,必定要爭個你死我活,滿清恢復幾年元氣,再入關大小通吃便是了。

當然這個決定肯定是不會得到朝堂大部分人的同意,他們的家族都安插在了北京,他們的根都留在了北京,況且滿清入關之後所有降臣全都謀取了高位,到這個時候自然想要效仿前事了。

當然這些人也殺不得,板蕩識忠臣,現在哪裡辨得清誰是一心爲國,誰是一心爲家?只能把可靠的人先行移走,剩下的人就給這大清的北京陪葬便是,那樣無論是前明還是逆周都不可能懷疑他還準備東山再起,到時候自己成了番邦蠻夷,再認輸服軟,想必他們就開始自行爭鬥不息,沒工夫管關外的事情了。

只是這個決定確實不是說的這麼輕鬆,就像是壯士斷腕,聽起來豪邁無比,事後說起來也是英雄氣概,但是隻有當時做的時候,心如刀割。大清入關三十六年,先祖們費了無數的力氣纔拿下這花花江山,如今便要喪在康熙手中了。

他從登基那年開始便立志要做千古一帝,如今成了亡國之君,心中之痛又有誰可知,當初撤藩一步走錯,便成千古之恨,若是換個心胸不寬的,這個時候死的心怕是都有了,但是他只是嚥下這大把的屈辱,甚至他都能想得到一旦撤出京師,多少人會辱罵他丟了祖宗的基業,不過這也沒關係,劉邦在九戰九敗的時候誰能想到他會成爲後世傳揚的漢高祖,只要有機會他一定能夠再把這如畫江山奪回來。

程孝廉可沒想到康熙竟然如此果斷,他如今正在成都安排開春之後的戰事,如今兵源越來越多,幸虧是兩年豐收,要不然糧食可要捉襟見肘了,不過就算是豐收也不能大意,一旦碰上了天災,斷了糧食就斷了大軍的命脈,於是一個個軍屯建立了起來,許多地方過了一年的免稅期限也開始納糧。

爲了高薪養廉,大把的銀子花了出去,要不是從緬甸帶回來的家底與張獻忠的遺產託着,現在大明估計已經吃不消了,內陸到底比不上沿海,這銀子來的卻是有些慢了。

可惜程孝廉後世也沒有學過經濟,對於賺銀子的法子一竅不通,以前看小說的時候看到一個個主人公打造商業帝國,都是心中佩服不已,卻想不明白人家的運行模式,現在只能白白懊惱當時沒有研究過經濟規則,要不然單憑做生意的手段,就能讓滿清和大周的銀子神不知鬼不覺跑到大明。

第六十二章 楊有財第一百七十四章 仙人指路第一百零四章 進攻第九十六章 吳字旗第四百六十七章 仁慈或殘忍第五百七十一章 後宮佳麗三千人第二百四十八章 質問第一百零七章 夜探第二百九十九章 福叔的麻煩第六百三十三章 噶爾丹第二百零九章 吳儂軟語第二百四十一章 奔跑吧士卒第一百四十四章 刀刀見血第四百零六章 殺不殺第二百五十三章 決戰(五)第八百一十八章 胡國柱大勝第五百八十八章 潼關第六百八十三章 入江陵第二百六十五章 一家人第七百三十七章 上賊船第二百一十二章 阿瓦出兵第五百八十三章 寬厚第三百一十九章 南鎮府司第七十一章 開門紅第四百二十七章 摻沙子第七百六十章 花酒第一百一十章 再戰第四百四十六章 相面第九百一十三章 學以致用第五百四十八章 大婚(二)第六章 倒夜香第三百二十章 人人皆有書讀第七百四十五章 黑熊成精第四百八十五章 刁難第二百一十一章 公道在人心第五百零九章 反思第一百九十九章 爾虞我詐第六百一十一章 以和爲貴第二百七十七章 吳三桂的顧慮第四百三十二章 以牙還牙第三百六十四章 鐵索橫江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婚(一)第一百二十九章 良禽第五百四十二章 臨洮兵動第五百四十六章 誰也不易第五百九十八章 投名狀第六百二十六章 鳴金第六百一十六章 偏關第四百四十一章 齋教派第八百四十九章 驅虎吞狼第五百三十章 夜來騎兵第六百五十章 刮地三尺第三百七十六章 鬥爭第七百五十八章 兄弟第三百八十一章 身份第四百一十九章 討武檄文第八百零七章 地龍炮第三百二十四章 燈下黑影第二百五十六章 王輔臣第一百五十八章 犯衝第七百六十七章 汝州決戰(五)第八百三十一章 前明與逆周第三百八十章 石牛對石鼓第三百二十七章 拆穿第八百三十六章 退出關內第七百四十八章 大戟第七百八十八章 蒙古叩邊第六百六十五章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第二百章 各有安排第八百二十一章 傳播文明傳播愛第一百六十八章 平亂第七百一十八章 引頸受戮第九十一章 夜襲第三百一十八章 論功行賞第六百五十七章 刺殺第七百三十三章 籌糧第二百九十九章 福叔的麻煩第七百三十一章 步步算計第一百六十章 留下殺雞第二百二十三章 終身大事第六百六十九章 前仇舊怨第七百一十八章 引頸受戮第六百九十九章 拒見第四百三十九章 殺心已起第三百四十六章 反目第六百一十九章 分權第五百九十二章 無力抽身第六百二十章 穆佔第五百八十九章 請戰第三百二十九章 苦肉計第三百三十五章 四川火鍋第五百六十四章 胡大刀第二百四十九章 決戰(一)第五百五十九章 調整第八百一十九章 早有準備第二百八十八章 過路上司第八百八十一章 天下文運集孔府第七百六十四章 汝州決戰(二)第五百一十四章 步步緊逼第六百一十五章 成吉思汗的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