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四章 江陵

江陵,屬荊州府治下,南臨長江,北依漢水,西控巴蜀,南通湘粵,被譽爲“七省通衢”。

明崇禎十六年,張獻忠陷江陵,將江陵城牆拆毀。清順治三年,沿用舊基重建,纔有了程孝廉看到過的江陵城。

“我聽聞當初張居正被人稱作張江陵,便是這座江陵城了吧。”

“少爺博聞強識,就是這座江陵城。”拍馬屁的自然就是楊有財了,程孝廉聽到這話苦笑了一聲:“你幹什麼都忘不了拍馬屁。”

既然江陵城被稱作七省通衢,當然是耿精忠和尚之信重點看管的地方了,城裡的兵馬就有五千,耿精忠還特意派出了自己的兒子耿顯祚,史書記載,耿精忠的夫人是肅親王豪格之女,成親之後耿精忠被封爲和碩額駙。後來三藩平定之後,耿精忠的兒子和部將,被康熙殺得一乾二淨,罪過大的凌遲,罪過輕的斬首。

當然現在的耿顯祚還是春分得意,他和耿精忠的大將曾養性鎮守江陵,手下有兵有將,江陵又不是兩軍交界的地方,沒什麼危險,也沒有別的勢力能夠鬥得過他,稱爲地方一霸都不爲過。

耿精忠這個人從就藩福建的那天起就有了不臣的心思,還曾經派人傳出過讖緯,說什麼“天子分身火耳“的謠言,吳三桂起兵之後他順勢而起,想要分一杯羹。

但是他雖然繼承了他祖父耿仲明給他的靖南王的王爵,天賦也算勉強及格,只是當初是他們家帶着人從北殺到南,口號就是反清者殺無赦,一路上不知道宰殺了多少人,現在他們搖頭一變又開始反清,就算是那些反清的人,也跟他們家有血海深仇,不找他報仇就不錯了,哪兒還會投靠他,所以耿精忠的兵鋒比起吳三桂可差得遠了。

就這麼越打越吃力,要不是吳三桂幫着他們,只怕早就被人給滅了,後來用了福建的封地換了這麼一塊棲身之所,耿家纔算是過上了獨霸一方的好日子,滿清沒有精力管他們,吳三桂也懶得管他們,他們儼然成了湖廣西北的土皇帝,幸好還有一個尚之信時刻提醒他們,要不然耿精忠根本就不想攻打川蜀了。

尚之信作爲尚家的一條分支,身上揹負的不過是傳承家族榮耀的使命,要是滿清亡了,留在廣東的尚家也就完了。要是滿清沒完,尚之信或是隱姓埋名,或是送上大好的人頭,也算是全了家族之名。

所以尚之信比耿精忠要着急,若是不能拿下川蜀,他尚家根本難以保障榮光,當耿精忠把部將派到了武昌府和漢陽府那些湖廣心腹位置的時候,尚之信的部將全都聚集在了夔門附近。

誠然尚之信的天賦比起耿精忠要差得遠,但是要論努力的程度,這個人絕對可以頂得上三個耿精忠。兩家的家風不同,也就造就了不同的結局。清史稿記載耿精忠身邊的親信、兒子並磔於市。尚之信只以身死,而且是賜死,家屬皆赦免。

這可就有說服了,耿精忠被凌遲於市,也就是滿清根本不拿他當人看了,而尚之信還是滿清的自己人,所以要顧及顏面,只是在府中賜死,家族之中未曾有過牽連。

所以耿精忠在湖廣樂不思蜀,尚之信卻在緊鑼密鼓,在夔門的外面的江灘上佈滿了大炮,就等着有一天能夠攻入川蜀。

程孝廉他們還沒有進城便碰上附近村子裡的百姓:“各位是不是要去這江陵城做生意?”

“對啊。”

“去不得,去不得啊,這江陵城可不是以前的江陵城了,現在就是土匪窩一般的地方,你們去了之後輕則血本無歸,重則要被害了性命。”

程孝廉臉上露出了半信半疑的神色:“這位老丈,我一年前剛剛來過這江陵城,可沒你說的這回事啊。”

老丈一看程孝廉懷疑他說的事情,立刻站住了腳步,好要跟程孝廉理論一下,這十里八鄉誰不說他李玉發是個百事通,如今竟然被人懷疑,簡直就是是可忍孰不可忍,叔叔能忍得了,嬸嬸也忍不了!

“我說你這個後生,你去這十里八鄉打聽打聽,我李玉發什麼時候說過假話,我好心好意勸你們,這江陵城如今不是大明的江陵城,也不是大清的江陵城了,哪怕是那。。。。。。”說到這裡的時候他太特意向周圍看了一眼:“哪怕是那吳三桂治下,大家好歹也有條活路,現在都恨不得上山落草啦!”

程孝廉露出了大吃一驚的表情了:“這江陵城怎麼了?難不成鬧瘟疫了不成?”

“不是天災,是人禍!那個造了大孽的耿家,自從進了江陵城,百姓可是一天安生日子都沒有,先是要徵收大船小船,把漁民的船全都收走了,一人就給了一斗米,說是嘉獎他們貢獻船隻,我呸!一條船少說也值個三五十兩銀子,在江上討生活的人,這輩子就指望着這條船,還得傳給子孫後代拿這個吃飯呢,他們倒好,一句話不說就把船給拉走了。就給了一斗米。”

程孝廉趕緊問:“那些漁民就沒有找官府說理麼?”

“哎,還說什麼理,官府都是人家開的,這還罷了,又要跟我們徵收什麼收復川蜀的銀子,你來評評理,他們要收復川蜀,跟我們有什麼關係,哪怕他們打下了川蜀,一文錢都不會給我們,況且要我看大明比他們強多了,他們未必打得下來。”

程孝廉倒是笑了:“老丈,你如何得出了這個結論?”

“哎,這年頭隨處聊聊就知道了,人家都說現在四川都是天府之國,去了就能分着地中,還能一年不交賦稅,可惜老頭子我年紀大了,要不然我早就帶着全家跑了。現在可倒好,要收這幫兵匪的禍害。”

“他們要收多少銀子?”

“嗬,說出來不怕嚇死你們,普通百姓一家十兩,地主一家一萬兩起步,至於到底拿多少銀子,得看你家有多少地。”

程孝廉瞪大了眼睛:“你說什麼?一家十兩?普通的百姓誰家能湊出來十兩銀子?”

第五百七十三章 淡出中心第五百九十二章 無力抽身第三百三十五章 四川火鍋第一百一十二章 潛逃第五百八十九章 請戰第五百八十七章 訓練新兵第三百二十七章 拆穿第四百四十三章 命理第四百一十八章 大帥想把陝西讓與殿下第一百零五章 首勝第六百九十三章 雙龍會(三)第五百九十五章 俞大猷之禍不遠矣第七百三十三章 籌糧第三百七十一章 攻心第四百四十八章 環縣第六百七十七章 稱帝第八百七十八章 山東大捷第三百二十一章 皇商被劫第七十五章 酒肆第六百九十章 家家有個熊孩子第六百六十四章 專心切土豆第五十二章 入夥第八百四十八章 割地挑撥第六十四章 入夥第六百一十四章 長刀欺人第一百一十一章 搏命第二百零一章 釣魚執法第二百三十七章 救援第六百六十八章 十里坡第四百零八章 軍陣衝殺第六百二十一章 罷官免職第七百七十八章 打探第一百九十三章 孟密爲餌第八百三十六章 退出關內第八百二十三章 養虎成患第八百五十章 守城名將第六百七十一章 還債第三百六十九章 徵集民壯第七百二十六章 騙糧第八百零七章 地龍炮第三百章 打臉失敗第五百一十六章 滿飲此杯賀大明第七百五十六章 得手第二百二十八章 神經大條第三百八十七章 投毒第三百八十四章 小王爺第九百零三章 受賄之道第二百一十五章 大事化小第六百四十五章 破廟第五百零五章 人心難調第五百六十二章 不安分第五百七十二章 有喜第六百九十七章 斷絕第八十二章 激鬥第五百六十六章 商榷第五百九十二章 無力抽身第七百六十四章 汝州決戰(二)第四百八十一章 魚在網中第七百二十一章 迷惑第八百二十一章 傳播文明傳播愛第五百九十五章 俞大猷之禍不遠矣第四百二十五章 各懷鬼胎第一百一十四章 內亂第八百章 王見王(二)第二百四十三章 以靜待變第四百九十章 一條路走到黑第二百零三章 氣數已盡第一百六十七章 野心第七百一十一章 備戰第五百一十章 前程還是蒼生第五百章 沒有開掛第三百一十二章 掌心雷第六百七十章 信口開河第二百九十五章 何必錦上添花第三百六十章 鐵索何在第七百一十一章 備戰第八百七十六章 進退無門第六百六十四章 專心切土豆第二百七十章 挖坑第三百三十三章 理清第三十章 攔截第五百四十章 媒人第三百一十八章 論功行賞第八百四十章 聖旨第八百五十章 守城名將第三百七十一章 攻心第六百六十四章 專心切土豆第三百二十三章 韓家莊第六百零三章 杯酒釋兵權第六百二十九章 丟了腦袋第三十九章 應變第一百三十八章 滿清第七百二十章 苦肉計第九百章 主動出擊第五百三十九章 順應天時人望第七百三十七章 上賊船第六百零八章 己巳之變第六百五十四章 上有所好第二百七十七章 吳三桂的顧慮第二百八十四章 拍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