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七章 議和

如今大明軍伍的戰鬥力讓張勇已經認不出來他們了,彷彿他們已經於曾經的那個大明完全的割裂開來了,而這個時候他又想起了身邊幕僚的話,若是大明真的能夠復國,他願意投靠大明麼?

他嘗試這樣地問自己,但是每一次的結果都不一樣,有的時候他內心的信念會告訴他,必須忠於大清,只要大清能夠扛得住這一次,就算他不幸戰死了,也註定青史留名,澤被後代。有的時候他內心真是的想法又會告訴他,不能吊死在一棵樹上,要是大明真的復國,他不光要遺臭萬年,連家裡的人都得死得乾乾淨淨。

兩種想法一直在心中糾纏,便到了現在這種場景,這個時候他重新找來了他的幕僚:“你說過想要讓我投奔大明朝廷是不是?”

“屬下不敢,屬下不敢,屬下那陣一時豬油蒙了心,現在早就沒了這種想法。”

張勇苦笑了一聲:“若是我想讓你有這種想法呢?”

幕僚猛地擡起頭來,試探性地問道:“大帥想通了?”

“暫時還沒有,所以纔要問問你的意見。”

幕僚整了整衣冠,站直了身子:“大帥,我勸說你投奔前明軍伍,有三點原因。這第一點,便是大明軍伍氣勢已成,當初在陝西之地作戰的時候,我從未勸說過大帥要投靠前明軍伍,因爲那個時候他們不過是所有勢力之中最小的一股勢力,無論是誰,擡擡手就能滅了他們,他那座小廟容不下咱們這尊大佛。但是自從他吞併了王~輔臣的勢力之後,情況已經大有不同了。”

說到這裡他伸手一指:“王~輔臣從來都沒有爭霸天下的實力,雖然他麾下的陝西軍實力強勢,但是陝西並不是成就王霸之業的地方,自從唐末以來他也失去了這種資格,所以陝西王家成了各家拉攏的對象,但是誰都沒有想到,王~輔臣這個老傢伙的臨終遺言竟然是讓他的兒子投奔了大明,這一下可就了不得了,不誇張的說,這個時候大明已經成爲三方勢力的一方了,就算他是最弱的一方,但是我們也不能忽略他的地位。”

“緊接着他們打下西安,佔領潼關,這一下算是徹底站穩了腳跟,剩下的不過是慢慢消化佔領的地方,然後一躍成爲三方霸主之一罷了。”

“這第二點原因便是甘肅已經沒有了抵抗的實力,這裡比不上江浙也比不上四川,咱們想要迅速恢復元氣很難,但是一旦放棄甘肅,盛怒之下的大清皇帝會做出什麼事情來,誰也說不準。到時候大帥你也不過是落一個庸才的罵名流傳後世。”

“這第三點原因便是在大帥你身上,你若是投靠了大明,大明絕對會以禮相待,而且咱們與他們沒有宿仇,不過是交戰而已,各爲其主也不會有人爲難大帥。而且大帥現在雖然勢微,但是在甘肅的影響力無人能比,就算那些大明軍伍能把那些泥腿子哄開心了,那些士紳他們玩得轉麼?到時候還不是得依靠大帥?”

張勇點點頭,拍了拍他的肩膀:“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我這幾日爲了此事憂慮,你去一趟大明的軍營吧。”

幕僚聽到這裡猛地點點頭:“絕不辱命。”

張勇可不是兩面三刀之人,若是大清朝真的還有一絲念想,他也絕對不會背叛大清朝,但是現在可以說是萬念俱灰,他想要以死報國,但是真的到了事上才知道,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選擇戰死沙場的。

所以這個時候,在他的守衛失利的時候他突然站了出來,因爲他的最高目標一直都是建功立業青史留名,絕對不是愚忠一個國家至死。

程孝廉正在營中和衆位將軍商議如何攻打張勇,這個時候一個士卒站在了營門口:“啓稟殿下,門口有張勇的使者求見。”

這個時候不光是程孝廉愣住了,連營中所有的人都愣住了,陳承安更是有些疑惑不解:“這個時候派來使者,就算是說得天花亂墜,咱們還能停手不成?”

程孝廉笑了一聲:“不管怎麼樣,咱們先把他弄進來看看怎麼回事再說。”

使者走進了屋子立刻躬身行禮:“甘肅提督座下於秋海拜見大明殿下。”

程孝廉呵呵笑了一聲:“不必多禮,你這個時候前來確實讓我有些迷糊,你是來做什麼的?”

“既然殿下快人快語,那我也不再拐彎抹角了,我家大帥想要投奔大明朝廷,不知道殿下願意開出什麼價碼來。”

程孝廉哼笑了一聲:“官職不變,繼續掌控甘肅,甚至手下的人我與不會給他調動。”

於秋海笑了一聲:“殿下可是有些不夠厚道了,自古以來,哪兒有投誠的將軍還如之前一般官職,不然我家將軍冒着天大的風險投奔你們,你們就讓他執掌甘肅,這樣合適麼?”

“我只知道,你家將軍若是再不歸順,那麼他的人頭可就離落地不遠了。”

於秋海面色一紅:“這便是大明殿下談話的態度麼?”

“是我的態度沒有錯,你要明白,現在不是去求着他投誠,是他因爲活不下去了被逼着投誠,我若是再給他升官,手下人會怎麼想,天下人又會怎麼想?”

幕僚伸手一揮:“我家大帥一片誠心,殿下如此決斷,難道不怕冷了天下人的心?”

“你若是再這麼廢話連篇那就不要說了,咱們直接開打便是了,張勇要不是被逼無奈了,纔不會命令讓你下來說什麼歸順的問題呢。”

於秋海面色一白:“但是這種結果我沒辦法向我們大帥交代,到時候就走直接魚死網破的老路吧。”

“我可以很明確地告訴你,若是張勇再不投降,他的命運便註定了,你就給他帶一句話吧,想要官職大,自己去憑藉本事換官職,要想憑藉這個要挾,門都沒有。而且張勇怎麼可能有這種哀求的語氣,是不是你小子在暗中搗的鬼?”

“我不敢搗鬼,我家將軍也是人,封得官職大一些自然也就安心一些,要不然投奔過來不還是提心吊膽麼?”

第六百三十二章 譬如遼東死第一章 程孝廉死亡事件第九十二章 夜襲(二)第八百四十二章 養虎第一百一十三章 傾軋第一百零五章 首勝第二百九十三章 攻防戰第三百七十五章 吏治第七百六十四章 汝州決戰(二)第二百章 各有安排第九百零二章 援手第六十章 兵書第一百四十五章 伏象第九章 轉機第四百八十三章 琵琶第四百六十一章 夜中一搏第五百零九章 反思第三百六十三章 屬驢的刁民第五百七十章 相遇第六百七十三章 產子第四百四十二章 合作貴在誠心第三百二十九章 苦肉計第八百零八章 援兵突至第四十四章 逃亡第七百三十五章 書生造反第七百九十四章 岳父登陸第七百七十章 汝州決戰(八)第二百四十八章 質問第三百七十五章 吏治第一百九十四章 去阿瓦第一百章 叩門第一百二十一章 突破口第三百章 打臉失敗第七百零八章 無心抵抗第七十五章 酒肆第一百五十七章 物窮理第一百二十五章 赴宴第二百三十三章 生死一線第三百六十一章 縱火燒船第二百九十九章 福叔的麻煩第六百三十二章 譬如遼東死第八百四十八章 割地挑撥第二十二章 明爭暗鬥第四百二十六章 報仇雪恨第七百五十二章 汝寧府第三百二十五章 刀疤臉第五百四十章 媒人第一百七十三章 愛上一匹野馬第四百二十八章 兄弟第六百九十一章 雙龍會第二百六十三章 談條件第十三章 胡國柱第二百四十五章 被拒第五百九十八章 投名狀第六十九章 金汁第八十八章 遊說第三百五十五章 “忠貞不二”尚可喜第五十一章 重見第六百一十六章 偏關第八百八十九章 毛家軍第四百零五章 馬鷂子一馬當先第八百八十五章 塞米爾第四百章 河西四漢將第五百四十一章 說媒第八百二十八章 偷師學藝第三百零三章 證明你的價值第三百一十八章 論功行賞第四百八十八章 小人第二百九十一章 大明旗第四百三十四章 滅火第六百二十一章 罷官免職第四百九十八章 矯令第五百九十六章 師生第四百一十二章 共富貴難第六百二十七章 向北第七百二十七章 交底第六百五十九章 挺起腰板的江陵第七百九十三章 埋下種子第五百五十五章 可否投誠第八百三十七章 大義第三百九十二章 冒雨廝殺第五百一十七章 幾家愁第四百六十三章 大勢第四百五十章 小虎第七百三十三章 籌糧第八百五十六章 北京攻防戰(六)第二百七十二章 七封信第三百六十二章 給他們加把料第八百九十四章 感悟第五百九十七章 人各有志第六百二十章 穆佔第七百七十一章 臺灣來使第二百七十一章 四川行都指揮使司第六百章 伏殺第一章 程孝廉死亡事件第三十六章 廚師長第五十二章 入夥第七百八十二章 相左第四百五十五章 不做花瓶第五百一十七章 幾家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