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二十四章 幫忙

方進命人取來兩件官袍,這兩件官袍一件是公服,常服。

公服就是公事接待,常朝時所穿,常服可以當作官員外出,至民間視察時所穿。

兩件官袍都是嶄新。

方進說這是自己當初去湖廣任按察使副使時,準備用的。

當時接到任命,方進立即就命人作了兩件,但沒料到還沒有到任上,朝廷就下旨讓他去河南擔任參政。

按察使副使與知府一樣都是正四品。

如林延潮年少時見過的胡提學,當時他覺得多麼高不可攀,而今與他一樣都是正四品而已。

同時這官服還有一個好兆頭,剛做好官服就升遷。

林延潮當然是欣然謝過,仔細打量,這四品公服是緞織的圓領衫,與以往穿五品公服差不多,不同的是,服色從青色換成了大紅,也就是緋色。

然後就是四品公服的腰帶上以金荔枝爲紋飾,而五品的紋飾爲烏角。

一品官員的腰帶上是嵌玉的。

當年張居正在參加科舉時,主考官就曾贊張居正可持腰玉,說的是張居正將來可以當一品。

方進所贈腰帶上的金荔枝,當然是足金,價值不菲。

至於常服,也是不同,除了服色,就是官袍前的補子,但見緋色袍服上繡的是雲雁,而並非是原先青袍上的白鷳。

文官飛禽,武官走獸,天子賜服則爲蟒。

這就是官員明尊卑的方法。

補子上飛禽走獸,就是官員和老百姓辨別官位高低的辦法,這個方法雖說土了一點,但也算明瞭,總比官袍上直接寫着-一品-,-二品-,-三品-如此的字樣來的含蓄。

這兩件官袍總共要好幾十兩銀子,林延潮從方進那邊笑納了。

這方進突然送自己厚禮,不知有什麼意思。

果真方進下面嘆了口氣道:“宗海,你是榮升了,但眼下老哥我卻是有一件難事,已是愁的幾天幾夜沒睡好覺。”

林延潮一副我早知如此的表情,上一次丘橓彈劾河南官員,方進就名列其中。

上一次的罪名若是坐實,方進少說也要貶至邊遠山區或是煙瘴之地。

林延潮實際上已是幫了他一次。

林延潮道:“大參,不妨說一說,看看小弟是否能幫的上忙。”

方進點點頭道:“實不相瞞,老弟剛剛榮升知府,不應該拿這些事相妨,但眼下卻是有難處。我剛剛接到消息,戶部馬上就要派出給事中,至河南巡倉。”

林延潮心底大罵,果真不給自己省事。他問道:“去年巡按御史曾大人不是剛巡過倉嗎?怎麼又來人了?”

方進點點頭道:“是啊,朝廷有體制,巡按御史三年一盤倉,去年盤倉,我是東挪西湊,總算才應對過去。但是怎知今年戶部不嫌事少,又派了給事中來地方巡倉,兩京十三省,戶部就抽中河南,山東兩省。哼,青黃不接的時候來巡倉,真是亂彈琴。”

方進是分守道。

分守道的職責是什麼,協助布政使掌理該地區錢穀,督課農桑,考覈官吏,簡軍實,固封守。

說白了最主要就是了解地方錢穀,然後督課,將地方的稅賦收上來,充軍實。

在明朝對於官倉倉儲極度重視,要知道明太祖朱元璋如何得天下,靠的就是這九個字。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所以分守道就是協助布政司將錢穀都給收上來,然後充以軍實,至於下面的考覈官吏,固封邊疆都是次之。

方進身爲分守大梁,主要負責就是將開封,歸德兩府的稅賦收上來,然後入衛所倉。

這衛所倉,就是是由布政司直轄的官倉。

在大梁道,開封府有軍儲倉,禹州有廣積倉,陳州有永積倉。

歸德府有廣盈倉,而在大梁道衙門駐地睢州,則有廣豐倉。

這五個倉設有倉大使,歸布政司管理,從各府縣收上來的錢穀就存儲在這五個倉裡。

軍隊的軍糧,官員的俸祿等等都從這裡支出。

現在好了,你方進跟我說,倉里拉了虧空,這罪名足夠方進殺頭的。林延潮很想立馬轉身就走,當作從來沒認識過你這個人。

當然話是這麼說,林延潮想了想,卻發現自己不能這麼拂袖就走。

這兩件官袍是無足輕重,但方進是什麼人,與林延潮一樣都是申時行一黨,大家都是自己人,雖說你是豬隊友,但是林延潮若見死不救,大佬會生氣的。

林延潮道:“眼下賈魯河還沒開通,整個河南都在鬧糧荒,這時候哪裡給你找糧來。”

方進笑了笑道:“不妨,就差個兩萬石,對於賢弟你不過是舉手之勞。”

林延潮聽了神色緩了緩,還好,自己不是幫不上。

他現在剛剛接管知府,大事小事都是一把抓,不用如以往還要商量。

而且監督的同知不在,所以林延潮從倉平倉,預備倉裡撥個兩萬石給方進還是可以辦到的。

但林延潮轉念又想,不對啊,這兩萬石雖說不少,但以方進藩司大員的面子,向開封糧商借兩萬石應是不難,總好過向自己開口。

林延潮心底懷疑,面上卻笑了笑道:“那,能不能拖至夏糧收上來的時候?”

方進道:“科臣下個月就到。”

“若是隻缺兩萬石,那麼與科臣好好說一說,未必不能過。這科臣是何人?當年在內閣辦事時,六科的同僚也是有不少相熟。”

方進面露訝色笑着道:“這倒是不敢勞煩宗海。”

林延潮見此心底有數道:“方大參,開封是本省錢糧第一大府,僅說開封的軍儲倉儲糧,我們歸德府所有的官倉加在一起,都不到其兩成的。”

“方大參爲何不在開封借糧,反而到我歸德這小府借糧。”

方進問言默然道:“這……”

林延潮搖了搖頭直接問道:“方大參,你若不說實話,請恕……好,現在情況有多糟,五成有嗎?”

方進道:“不到。”

“三成?”

方進又是搖了搖頭。

林延潮恨不得拿茶碗砸在方進頭上,問道:“總不能連一成都沒有吧!”

方進惱羞成怒道:“這怎麼可能!”

“一成與五成,有什麼區別?”

林延潮也是生氣了,這方進果真是在騙自己。

方進一上來就不說自己拉下這麼大虧空,而是說我就差個一兩萬石就可以過關,你幫我一把就行。

這就和人借錢買房子一樣,首付幾十萬,說自己欠個幾十萬首付買房子,向你借個一兩萬,誰都不會借。

若是說我就欠個一兩萬,然後如此一個個借過去,大部分人若交情可以,都會考慮一二的。

所以少個兩萬石,林延潮說不準咬咬牙給他墊了,但是一下子少了這麼多。

林延潮把糧借給他,就好比一個窮人借錢給馬上要破產的億萬富翁一樣。

方進一樣完蛋,林延潮借出去的兩萬石,也是要不回來了,自己也得跟着遭殃。

這方進實在不厚道,爲了自己活命,還要拉自己也下水。

林延潮很生氣,也不管客氣不客氣了,你這方進完蛋定了,你要死自己去死,來禍害我幹什麼。

“宗海,你不能見死不救啊!我現在也是沒辦法了,”方進放下架子道,“你現在是知府了,從府縣下面的預備倉,常平倉裡撥個幾萬石給愚兄救命,若是過了這一關,愚兄於你的大恩大德,感激不盡啊!”

林延潮咬着牙道:“預備倉,常平倉是朝廷用以賑濟災荒的。朝廷有明令,府預備倉積萬石,州預備倉積五千石,縣預備倉三千石,若發現不足,官員一律裁革!”

“若是我把府裡縣裡的糧借給你,萬一出現災荒,預備倉裡沒糧,我不是成了本府百姓的罪人。就算今年沒有災荒,但這件事被人知道,或者省裡派官員下來查倉,那麼我豈非要把烏紗帽給你賠進去。”

“就算退一萬步說,這幾件事都沒有發生,但府縣裡的預備倉也沒有多少存糧了,你拉下這麼大的虧空,借給你也是杯水車薪。”

林延潮一番話說完,但見方進臉上青一陣白一陣,似很生氣,就在爆發的邊緣。

林延潮生起提防之心,人到了絕望,什麼事都會發生。

卻見方進如此半響,然後苦笑一聲,身子往椅背上一靠,頹然道:“十年寒窗功名,我這求的是什麼?當的是什麼官啊?早知如此,還不如聽憨山大師的話,在家修禪,出仕惹這一身紅塵俗事作什麼?”

“我的仕途,看來就完在這參政任上。”

方進所言憨山大師是有名的高僧,王世貞,甚至李太后都對他推崇備至,在士大夫裡很有名望。

林延潮見方進如此樣子,有些不忍。兩人畢竟又有些情分,但林延潮不可能爲了這情分將自己賠進去。

不過林延潮倒是想到一個救方進的辦法,只是方纔他剛剛坑了自己,自己要不要說呢?

現在見方進如此,林延潮終於道:“你能不能拖過兩個月?”

“兩個月?”

“不錯,賈魯河一疏通,蘇鬆,湖廣來的糧船就可以抵達開封,到時糧價必然大跌。”

方進道:“兩個月疏通賈魯河,難。科臣下個月就到河南了,還有中官陪同,想要讓他們放我一馬,更難。”

方進又頹然道:“宗海,我知你也是死馬當活馬醫。沒錯,我現在手裡有大把的銀子,但是糧價這麼高,怎麼買啊。”

林延潮道:“不是不能,除非有人肯按幾個月後的糧價,先把糧賣給你。”

方進一愕道:“不錯,但是我問過了,本地糧商哪個肯吃這樣的大虧。”

林延潮聞言不語。

方進訝道:“宗海,可有這樣的糧商引薦給我?”

林延潮半響後道:“思來想去,確實有。不過……”

方進立即振作精神道:“條件無妨,如何苛刻,我也是答允。只要能幫我過了這一關。”

林延潮道:“此言當真?”

方進道:“當真,當真!”

林延潮道:“那好,方大參。你可知道去年我修堤,是問誰借的錢嗎?”

“民間錢莊?”

林延潮道:“不錯,那錢莊是農商錢莊,農商錢莊的兩個大掌櫃,你方纔也見過了。”

方進不由身子一直,滿臉警惕地道:“你們說他們倆,我知道去年他們到睢州來拜會過我幾次,但我不知底細,就沒有見。”

“難道這農商錢莊?”

林延潮道:“這兩位大掌櫃是我的好朋友。我很信任他們,想必方大參也是可以。”

“那宗海,可以說動他們幫我?”

林延潮點點頭道:“正是,眼下思來想去,這河南地界,也只有農商錢莊肯幫你了。不過是有條件的。”

“什麼條件?”

“將你手下幾個庫的庫銀都存在農商錢莊。”

方進拂然道:“這不行,朝廷的錢穀倉庫,怎能由商賈代執?”

“萬一出了問題,誰擔當的起?還有這是觸犯朝廷律令的。”

“另外官員入股放貸,朝廷也是明令禁止的。你在我治下,我不會說出去,難保別人。”

林延潮看向方進一副很驚訝的樣子道:“方大參,難道將衛所倉裡的儲糧私下高賣低買,就不觸犯朝廷律令嗎?”

方進聽了連忙解釋道:“胡說八道,我這是替朝廷平抑民間糧價,所以……所以不惜此身。”

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林延潮很想果斷地罵出這句話,但是他還是忍住了。

於是林延潮拔腿就……

“賢弟,幫兄弟我這一次……”

林延潮重新坐下道:“高價賣,低價買,這均輸之法,去年我在歸德府也有推行,正是農商錢莊替府裡爲之。效果很好,不從官府經手,官吏沒有從中貪污一文,而老百姓盡得其惠,錢莊也是收入不菲。”

方進捏須道:“本參也知道這是良法,但是此事不經官府,假手於人,一旦久了,朝廷必會得知,到時追究下來,烏紗不保。”

林延潮點了點頭道:“說的對,但是若朝廷不追究,你辦不辦呢?”

“不追究,這怎麼可能?”

林延潮笑着道:“去年我將五萬兩河工銀通過農商錢莊,作爲青苗錢借給府裡窮困的老百姓,此法成效卓著。”

“後來巡按御史曾大人聞知此事後,來追究我的責任。他是想扳倒我,再以此板倒恩師,但是他卻不知我早就通過丘橓,將此事稟告給了天子。”

“天子下諭旨說此爲良法,不妨先試試。所以我說的,大參明白了嗎?”

方進了思考了一陣,然後道:“你的意思,是讓本參將庫銀都借給農商錢莊,要用錢時就從錢莊支取,待到年末還能收一筆利錢。”

“不僅如此,還能解決方大參的燃眉之急啊!”

林延潮語重心長地道。

幫人從來沒有白幫的道理,我給你方大參渡過難關,你也總要回報我纔是。

大家各得其利,合作雙贏纔是王道。

林延潮見方進猶猶豫豫下不定決心,當下道:“農商錢莊的陳行貴,張豪遠就在門外,他們是現在唯一能幫上大參的人。只要世叔你一句話,我就叫他們進來,如此危急自解。”

方進左思右想猶豫了半天,最後方道:“好吧,就先見一見,至於答允不答允再說。”

林延潮見方進這麼說,不由一笑,他心知事情有了七成了。

當下林延潮請陳行貴,張豪遠入內與方進相談。

有林延潮的授意下,陳行貴也是拍了板子,願意出十萬石糧,幫助方進渡過這難關。

就是更多,陳行貴也是拿的出來。

當然爲了渡過難關,陳行貴也沒少提要求,爲了能將生意從貧瘠的歸德府進入繁華的開封府,他必須努力,當然方進免不了也是要宰一刀的。

見此之下,方進終於下了決心,約了二人明日在睢州官廳再見。

京師。

文華殿裡,天子正手持硃筆批閱着奏章。

這時他拿起一份奏章,對一旁的陳矩道:“近來有一些大臣,總是勸諫朕說什麼,於百姓施以恩惠,輕徭薄賦,切勿與民爭利。”

“可是這些大臣想過沒有,朕輕徭薄賦,沒有錢,河工怎麼辦?漕運怎麼辦?邊事怎麼辦?陳矩,你來說。”

陳矩道:“內臣以爲,輕徭薄賦,確實乃仁政所爲,尋常人家,得利而喜,失利則怒。天子身爲治理萬民,以社稷爲重,得得失失豈能與民論哉。”

天子龍顏大悅,稱許道:“正是這個道理。有些大臣們以義理自守,整日只知打坐修禪,不通經世之學,這些人朕實在懶得搭理。”

說到這裡,天子拿起一份奏章道:“這一次林延潮上奏章說,要讓歸德三年裡大治,口氣甚大。朕拿了他奏章給大臣們討論了,大臣們聽了都是笑,卻礙着朕的面子,卻不敢說話。但是朕卻偏偏升了他一個知府,他們是不是都覺得朕喜歡聽大話,用講大話的人。”

說到這裡,天子微笑:“陳矩,你在朕面前贊林延潮有管仲之才,你覺得如何?他能辦得到嗎?”

陳矩道:“內臣看是難,三年已過了一年半,還剩一年半。但他即誇下海口,那麼到時,陛下治他欺君之罪就是。”

天子道:“欺君之罪倒是不必,真治了以後每人給朕辦事。到時林延潮辦不成,朕把奏章糊在他臉上就是。陳矩,你將這奏章,好得給朕好好收起來。”

說完天子拍着奏章,笑了起來。

七百零五章 託付大結局上篇一千三百零五章 智囊四百五十三章 給足面子七百二十二章 危身奉上謂之忠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買賣第兩百五十四章 朝堂之變一千章 經史並重第十一章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七百二十二章 危身奉上謂之忠一千兩百七十二章 經略之位第兩百三十五章 申時行(二更)九百五十八章 拜賀第一百六十六章 這也行第兩百四十六章 初衷單章七百二十八章 萬事不難(第二更,求月票)四百九十五章 見聞六百零三章 書生議論第四十章 狀元公的勸諫第一百一十七章 府試報名(第二更)第五十章 爲何讀書一千兩百八十六章 坑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勝歌第五百一十二章 帝王師第三百一十五章 最少二甲前五六百零二章 實應爲御史第兩百二十五章 鎮場詩(第一更)四百五十七章 感激八百八十章 證據(二合一)七百零八章 懸魚(第二更)六百四十四章 道可御器八百七十二章 林司馬之功一千兩百六十七章 宣麻拜相四百八十四章 袁宏道第一百八十九章 名列一等(一更)一千兩百六十二章 題目六百四十四章 道可御器七百三十八章 破局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雄壯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驛站五百一十七章 一家人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高深莫測六百三十六章 呆貨一個六百五十六章 露了一手五百九十一章 甩鍋一千兩百九十七章 書肆第七十三章 講會第三百四十八章 碑林題名四百五十九章 家和萬事興第三百一十五章 最少二甲前五九百七十五章 申府一千七十章 正推五百三十七章 攤上事了第八一十八章 河工大計第三百九十八章 爲官之道六百六十章 我有一點淺見第三百零四章 蹊蹺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衆望所歸五百一十四章 故人之事第四百二十章 立威六百二十八章 門生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得意樓第四百一十五章 審問第三百四十四章 成人之美七百四十九章 乃左中允林延潮(兩更合一更)一千二十二章 自己人一千三百章 大興縣試第三百八十六章 勾心鬥角第三百六十七章 畫風不對八百一十章 林延潮審案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太平盛世八百五十二章 苦心人天不負七百七十二章 轉機(第一更)九百三十五章 可使爲宰相一千兩百三十三章 從道不從君一千兩百四十八章 喜怒難測五百五十八章 書肆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一品八百八十章 證據(二合一)第四百二十章 立威八百一十章 林延潮審案一千九十二章 託付(第二更)第八十一章 公門之中好修行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參聽朝政八百零八章 威壓一府八百三十六章 請託四百八十四章 袁宏道第兩百零六章 貢院四百五十六章 堂兄來京九百七十八章 京中輿論六百七十四章 未卜先知一千兩百零五章 禮約法約五百七十三章 向天子推薦七百八十七章 座次一千二十三章 顏值即正義單章兼請假一千八十四章 密議七百五十九章 你們這是在逼朕(二合一)四百八十六章 湖上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