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民心

林延潮走時,陳楠身爲一府之尊竟是親自將林延潮送出門外。

次日,倭寇大舉進攻五虎門,官兵堅守不出,只敢放炮擊之,倭寇隨之肆掠鄉里,燒殺劫掠。

無數鄉紳的請願的書信,如雪片般遞入福建撫按,府縣各司衙門,百姓們擁堵在衙門外,上萬百姓上書請願,請求讓待罪之中的俞大猷出城擊敵。

鄉紳和百姓上書,文武官吏毫無對策,於是百姓怒了,巡城兵卒稟告說在城隍廟發現一泥塑的下跪之人,背後書着‘李兵憲堪比秦檜’幾個大字。接着兵備道衙門前,也遭到了,不明百姓的投石。

兵備道衙門頓時怒了,當下四處抓人,最後只是拿到幾名半大的少年。

民怨沸騰,官紳們已是琢磨着法子上控了,福州巡撫劉堯誨也是坐不住了,再這樣下去,他也要完蛋了,他也有俞大猷戴罪立功的想法,遭到了這邊兵備道一致反對,甚至科道官員還威脅要拿此事參上一本。

可是劉堯誨也不敢,貿然下令鎮守總兵下的一營二游出戰,他雖讀了很多兵書,但也是紙上談兵,手下沒有得力將領,何況軍心也是不穩。

劉堯誨只能什麼都不做,耐心地等着陳楠的摺子,終於陳楠就林延潮寫的詳文,呈報給巡撫衙門。

劉堯誨看到詳文後,臉上的陰霾盡掃,不由撫掌大笑,對巡撫下屬官吏,以及諸幕僚道:“陳知府,對我有救命之恩啊。”

福州左布政司隔岸觀火的萬思謙,知道後冷哼一聲,繼續陪同鎮守中官看戲。

而在建寧府避着劉堯誨不出的李兵憲,則是摔了一地東西,恨恨地道,便宜這俞蠻子了。

至於福州鎮守總兵府,俞大猷接到劉堯誨給的信函後,左右大將都是大喜向俞大猷賀喜道:“恭喜大帥,賀喜大帥,此必官復原職!”

滿頭白髮的俞大猷站起身來揹負着雙手道:“區區總兵,不在我的眼底,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

“大帥,這話不是戚總兵說的?”

俞大猷淡淡地道:“難道本帥不能借來用一用。”

衆將官們聞言都是道:“當然,當然。”

俞大猷將頭兜戴上,滿是殺氣地道:“傳令下去,三軍將士明日出兵,殺倭!

天明一亮,郡城中街上,馬蹄聲踢踢踏踏地響起,佛朗機炮被馬車拉拽着前行,包鐵的木輪碾過街道上的石板道時發出金鐵迸響。

俞字的大旗招展,白髮老將獨騎在前,大明官兵赳赳而行。

“是咱們兒郎,出城殺倭了!”

郡城中街時,市井裡的百姓們見了都是放下手中的活計,奔來相送。

百姓們都是喜極而泣,立在百姓之中的林延潮,三叔看着這一幕,耳旁是別人談論的話。

“看那不是俞大帥嗎?”

“是啊,那白髮老將,就是他老人家!”

“太好了,朝廷終於用他了。”

“聽聞是撫臺老爺的意思啊。”

“沒錯,沒錯,我衙門裡的二舅說,聽說他力壓衆人,保舉了俞大帥啊。”

“啊,二舅,你上次不是說在衙門裡當差是你大舅嗎?”

“唉,細節不要追究嘛,總而言之,朝廷裡還是有好官的。”

“沒錯,俞大帥一出馬,倭寇都是聞風喪膽。”

“我們百姓有救了。”

“別說了,看俞大帥來了。”

但見俞大猷騎馬經過,百姓們一片默然,無人出聲。這時候一個聲音從百姓深處喊起道:“俞家軍威武!”

“威武!”

不少聲音跟着喊起來:“威武!”

“威武!”

一旁的百姓也不知爲何自己跟着喊起來。

“威武!”

“俞家軍威武!”

百姓們一個個跟着高呼起來,震動着右臂。百姓們的聲音,彷彿有序的調子,如水紋般在街上上空散開,一圈又一圈。臨街的百姓都是打開了門窗,不少百姓也是紛紛從遠出趕來。

白髮老將俞大猷有幾分措手不及,於馬上抱拳迴應道:“多謝諸位鄉親。”

“多謝。”

呼聲一起,百姓們是再也停不住了。

“俞大帥庇佑我八閩百姓!”

“俞大帥公侯萬代!”

俞大猷忍不住有幾分熱淚盈眶道:“百姓對俞某如此厚重,俞某唯有以死報之!本帥寧死不辜,百姓們之託付!”

人羣之中,三叔忙拉住林延潮道:“延潮你剛剛帶頭亂喊什麼,我就怕你被治一個喧譁,擾亂行伍之罪!”

林延潮嘻嘻一笑道:“怕什麼!不是沒事,三叔你方纔不是也喊得很大聲嗎?”

三叔嘆道:“是啊,百姓們心底有槓秤,誰是好官誰是壞官,分得清的。俞大帥就是好官啊!”

嗯,林延潮點點頭,擡頭看去,但見俞大猷威風凜凜的起在戰馬之上,心道我能做得也只有這麼多了。

這老將棄筆從戎,由文入武,爲國奔波一生,但是卻因不善於與文官相處,臨到最後,因爲一點點小小的失誤,被罷去了軍職,最後的歲月只能回憶起昔日的戎馬生涯。

而眼下,俞大猷的命運會不會因爲自己的努力,比歷史上爲大明多守幾年江山?對於這位與戚繼光媲美的民族英雄,最好的結果,應是在戰場上馬革裹屍,而不是終老於病榻之上吧。

百姓們歡呼聲不止,俞家軍昂然出城。

俞家軍一出,林鳳即得到消息,不敢接戰望風遠揚。但俞大猷沒有縱敵逃跑,而是追上接連三戰,打得倭寇潰不成軍。

閩地倭寇初平,福建巡撫劉堯誨八百里加急向京師報功,首功福建鎮守總兵俞大猷,次推福州知府陳楠。

福州大捷的消息,傳至京師,頓時滿朝震動。保舉劉堯誨出任福建巡撫的,首輔張居正,也因知人,受年僅十一歲的天子嘉獎,加上去年戚繼光擒獲兀良哈朵顏部酋長董狐狸之功。

張居正被賜予坐蟒、白金、彩幣。

隨即張居正公佈考成法,澄肅吏治,並下令福建巡撫劉堯誨拭行一條鞭法。

倭寇平定後數日,閩地入春後的雨水,一直不斷。

林延潮聽着雨水沙沙地打着瓦片的聲音,這樣的雨不小也不大,下得剛剛好。

透出窗外看去,檐前的細雨滴滴嗒嗒,匯聚成串,流淌而去。縣衙旁的安泰河水應是漲滿了吧,竟是透着幾分喧囂沸騰起來。

這場的場景臨軒讀書倒是有幾分意境。

林延潮這幾日在館裡研習功課,覺得很有長進,這邊盤算着書院幾時開學。

砰!

門一開,大伯和三叔二人拿着雨具走了進來。林延潮走到桌案上給二人倒茶問道:“家裡如何,有沒有遭了倭害?咱們鄉親有沒有事?”

三叔唉地一聲道:“遭是遭了倭害,不過總算老天保佑,沒死人,只是村長他們在山上倒是餓了好幾天纔下來,幸虧咱們來城裡。”

大伯也是摸了一把臉上的雨珠道:“大家,保住命就不錯了,要不是俞大帥,倭寇還沒這麼早退去呢,只是到底要耽誤些功夫,誤了農時,今年收成恐怕沒那麼好了。過幾日你回家有的忙了。”

“回家?萬一倭寇再來怎麼辦?”三叔連忙道。

大伯臉一沉道:“你這怎麼說了,難道怕倭寇,就不要種地了,白吃白喝了?誰養活你?當初你還說想買田呢。”

三叔這幾日與林延潮閒聊,以前是隻在地裡幹活,沒出過村子,但見識了省城裡的繁華,不由有點新的念頭了。

林延潮開口道:“大伯咱們不要買田了,家裡十五畝田夠了,再買田咱們家反而不划算。”

“怎麼不划算?給咱們家多囤點田地的怎麼不好了?”大伯反問道。

林延潮掰着指頭和大伯數道:“大伯你還不是衙門裡經制吏,無法讓家人免役。而爺爺可以啊,他雖未入流,但依照朝廷律令,未入流的官吏可免役一人,免糧一石,這個你知道吧?”

ps:明天國慶在家碼字,一定會兩更,在這裡誠意求三江票和推薦票!

大家幫幫忙嘛,就隨手投一下拉!

第一百三十一章 鄉飲酒禮(一更)五百九十章 林府親事第七百一十一章 固執九百一十五章 送信一千兩百零八章 又見廷推四百八十章 潘季馴相求第三百三十七章 君前奏對第兩百二十一章 至公堂上八百一十五章 技術官員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人走茶涼九百零三章 無需解釋六百三十一章 道統論第三百六十八章 官俸第一百九十八章 指點文章第四百一十六章 衝動一千六十七章 堪任資格第一百八十章 賜字第一百五十二章 贈詩(一更)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蘆花蕩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定策之功一千一百零九章 東廠五百三十三章 引薦第三百零五章 朱衣點額第三百四十二章 不會是閹黨吧六百六十六章 執筆八百六十一章 說話不算話八百二十一章 新青苗法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主持廷議八百三十七章 排衙五百一十四章 故人之事九百五十二章 林延潮設宴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點撥六百零八章 咱們當面羞辱一下一千一百三十章 牙行第三百四十六章 顏面掃地的何翰林六百四十六章 官復原職(求推薦票)五百三十七章 攤上事了第三十章 奇才一千九十八章 彈劾之事五百二十八章 獻殷情七百二十九章 箭在弦上七百六十七章 有愧一千一十七章 三道策問一千兩百六十二章 題目第九十七章 讀書真費錢六百零二章 實應爲御史第一百八十四章 我中了(二更)第六十九章 君子之爭第兩百一十九章 老師和同窗(一更)一千兩百四十三章 義氣六百四十七章 得隴望蜀一千一百章 出山九百八十五章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六百四十七章 得隴望蜀六百七十章 一鳴驚人一千二十六章 秋夜讀書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首席九百三十七章 府臺高明第四十一章 師之道五百四十三章 進講九百六十八章 舊屬九百四十六章 府臺英明第一百三十七章 閒草集八百六十七章 算計五百三十六章 三個問題七百七十七章 入宮覲見(二合一)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告誡告慰第三百七十章 申時行的第六感七百三十四章 軟硬兼施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衆望所歸一千兩百零一章 下馬威九百九十七章 歸宗一千一百五十章 修身齊家第七十六章 撕破臉六百一十一章 利用六百八十八章 張四維動手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初見八百零七章 公堂之上罵貪官八百六十三章 觀點第一千兩百二十六章 閣權第兩百四十五章 拜師(二更)第三百四十五章 牛逼的翰林官六百八十四章 世間再無張江陵第一步第一百零五章 我取定了(第二更)第七十五章 府臺巡視九百八十五章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第一百六十章 大辦酒席(一更)第三百零六章 竟敢理直氣壯八百二十二章 十段錦法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海運九百九十章 儲相一千八十八章 青松翠柏六百八十四章 世間再無張江陵一千兩百七十五章 海貿第兩百四十二章 推舉(一更)九百四十九章 本府不樂意第三百八十二章 給機會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心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