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零三章 無需解釋

若用一句詩來形容,林延潮此時此刻的心情,那無疑是‘我本將心對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大多數人都是認爲自己是正確,自己的決定是對的,自己會是一個好人,但換了常人與自己理解不同,就認爲是錯誤的,你就是壞人。

這一點讀書人尤甚,認死理。

所以對於林延潮而言,真是壞官難相處,但好官更難相處啊!特別是付知遠這樣的純儒。

當然林延潮認爲付知遠是一名好官,當然林延潮也不認爲自己是一名壞官,所以對付知遠心底是敬佩的。

但付知遠呢?有沒有把林延潮當作同道,同樣當作一樣的好官?

顯然沒有,從至歸德來擔任知府後,付知遠始終對林延潮是防着一手。

付知遠不僅清廉,而且不好糊弄,稱得上明察秋毫。

所以付知遠心底不認爲林延潮是一名清官,所以暗中調查。現在林延潮捫心自問,好官這一點他確實談不上。

自己從農商錢莊獲利頗多不說,譬如之前在府衙裡安插自己的親信,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付知遠要拿這幾件事來指責林延潮,林延潮也就是認了,不僅不會生氣,反而會笑着與付知遠打太極。

但是付知遠提及淤田的事,指責林延潮。林延潮則是真的怒,爲什麼?付知遠在冤枉他,他根本沒有幹過。

那幾百頃淤田確實不是他貪墨了,他林延潮是給領導背黑鍋的。

但是從馬玉,辜明已,連現在的付知遠都認爲是林延潮貪墨了,把自己當作大貪官來幹!可是林延潮真心沒有貪,簡直是冤枉。

這個事,林延潮偏偏又不能解釋。

當初他可以將此事告訴辜明已,因爲辜明已不會替自己說好話,他反而會樂意,讓自己一直揹負着貪污淤田的名聲。

可是告訴老付不行!真的不行。

但是面對付知遠方纔的質問,林延潮真是有頭腦一熱,將真相說出去的衝動。

當付知遠知道那淤田是皇上的時候,那等錯愕的表情,那等打臉的舒坦感覺。

哼哼!冤枉我?

但是……這衝動只是片刻,話到了林延潮嘴邊,又吞了回去。

付知遠見林延潮不說,不由追問道:“到底是何人?”

林延潮大怒後反而平靜,笑了笑聲:“府臺,你死心吧,不會告訴你的。你大可學那十幾個御史以及辜明已那般去彈劾我好了。”

“你……”付知遠勃然作色,然後踱步沉思道,“林司馬竟如此維護此人,看來他對你不是有恩,就是權勢極重?”

林延潮笑了笑道:“天下間有天下的規矩,官場上也有官場上的規矩。”

付知遠嘆道:“司馬你貪墨幾百傾淤田,對得起河南百姓嗎?他們可是上萬民書於聖上那保你,他們在心底都認爲是爲民請命的好官啊。”

“知道現在官場上於你如何評價嗎?馬玉查到了你貪污的把柄,而你不得不殺之。沒有人說你殺馬玉是出於公義,而出於私心。貪污幾百餘傾淤田,揹負上如此污名,你如同斷絕了於清流仕途。汝當初爲民請命上諫天子,負天下時望,但淤田之事,將你所積攢的大好名聲都毀於一旦。”

“天下老百姓如何看你?天下讀書人如何看你?他們會說你林延潮是言行不一的卑鄙小人!”

林延潮明白了付知遠,也是有一片好意在其中,當下道:“謝過府臺了,不過只要你知道這幾百傾不是林某貪墨的就行。”

付知遠攤手道:“你將幾百頃淤田拿去賄進,與自己貪墨了有什麼不同?就算付某知道你爲了殺馬玉,故而拿這淤田爲籌碼來籌謀,但付某這麼與外人解釋,誰相信?如同泥巴丟到褲襠裡,解釋不清。”

“所以治本之道,唯有將淤田真相說出去對嗎?”林延潮反問。

付知遠道:“不錯,爲了歸德百姓,爲了你林三元的名聲,唯有這麼辦!否則就算你過了這一關,朝廷不降罪,但也難逃千夫所指。”

“那就千夫所指好了!”林延潮乾脆地道。

“林司馬……”付知遠正要斥責,就見林延潮打斷道:“府臺,林某做的事,不求萬民敬仰,不求後世推崇,只要吾所知吾所行所爲,對得起天地,對得起自己良心就行,林某一生行事俯仰無愧,無需與外人解釋!”

說完林延潮袖袍一拂,昂然而去,留着付知遠一人留在室內。

付知遠默然許久,終才嘆道:“豎子不知今日有如此名聲,天下幾人可及,天下讀書人哪個不羨之?但卻如此不知珍惜,實在是糊塗!”

歸德府終於在一場大雪中,迎來了萬曆十二年。

萬曆十二年,當今天子御極第十二個年頭。

新年伊始,就傳來好消息,大明入雲南的援軍,在劉綎、鄧子龍指揮下連戰連捷,最後與緬軍決戰。

緬王莽應裡親自率軍圍困孟密,結果被明軍一名把總高國春,以五百人敗緬軍數萬人,連破六陣。

緬軍大敗,其大將猛勺投降,漢奸嶽鳳父子被擒,各土司重新歸順大明,雲南全境收復。

雲南巡撫,布政使,沐國公派官兵舉露布向朝廷報捷。

露布所過,沿途百姓得知明軍大勝的消息,歡聲鼓舞有之,但大多數人還是平常視之。

在官員,百姓眼底小小的西南邊患,不足以挑戰強大的大明,反而有些勝之不武的感覺,甚至有些讀書人以爲朝廷王師遠征蠻荒,勞師耗餉勝之無用,反而敗了會有損國力,而且也不符合教化四夷的仁道。

但天子會知道枉死於屠刀下的十數萬百姓,侵略者會知道什麼叫雖遠必誅,朝廷會表彰劉綎、鄧子龍的赫赫戰功,對高國春五百破數萬之事,也會告知天下,並載入史冊,名著後世。

至於朝廷在開戰前,從內庫派至的百萬軍餉,大家都談論的很少,認爲這是朝廷的份內之事,至於林延潮奉上的二十萬兩銀子,更是無一所知。

就這樣在雲南一場大勝之中,大明迎來了萬曆十二年。

對於馬玉案後續,以及潞王就藩的事,朝廷裡也馬上要議出結果了。

這時候一道朝廷聖旨抵至歸德府。

ps:晚上還有更新。

一千兩百四十五章 海漕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退意五百五十四章 耍賴五百四十一章 舊日同僚第六章 離家求學九百零八章 皇帝的密旨第兩百八十七章 爲政不難,不罪巨室七百五十章 罪在朕躬第三百六十四章 日講官(第一更)一千兩百零五章 禮約法約第三百零二章 閱卷第一百九十九章 把名聲借給你九百九十二章 詞林大僚第一百四十章 一頭之地第二章 家有悍婦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開海八百零九章 爲民做主五百一十五章 一個小目標五百四十三章 進講八百九十一章 貪財好貨六百三十三章 以經術定國策一千八十三章 粉絲第一百二十四章 陳知府的心思(一更)第一百二十二章 我來一試第三百四十章 御街誇官(第一更)九百零四章 榜樣八百五十八章 背景強大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人走茶涼九百一十七章 河堤六百七十三章 約見第兩百五十章 有驚無險第一百四十七章 你書讀得不夠深啊(二更)四百七十二章 京察第六十章 道統第三百二十二章 張居正的決定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同受彈劾第四百三十一章 我給首輔提意見第兩百一十二章 可列經魁一千兩百七十三章 緣由第四十八章 不早點告訴我第二十章 蜆子湯第兩百一十六章 京報連登黃甲五百零三章 鼎邊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激勵(新年好)七百七十三章 親民官(第二更)第兩百零四章 充場儒生第一百四十六章 狂生(一更)一千兩百零五章 禮約法約第一百四十八章 不忮不求(一更)第三百七十八章 力諫張居正四百七十一章 ********八百五十二章 桃李天下八百四十一章 大網(第一更)五百零八章 相爺這唱得是哪一齣九百六十三章 考語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回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會試大熱第三百九十六章 入直文淵閣第三百零九章 盼登第九百零二章 又來一個第四百三十五章 揀官九百零六章 大德大功七百六十二章 力諫一千兩百四十章 正氣第四百四十二章 郊祭九百九十八章 儒學正宗一千兩百章 真有這一天一千兩百六十九章 方略第一百九十七章 繼絕學五百二十一章 處置八百九十章 投書一千兩百零八章 又見廷推第四百二十六章 部費九百三十一章 坐而論道第一百七十二章 林淺淺的着急(二更)六百四十九章 縣試放榜六百五十七章 看座一千兩百六十一章 偉器第三百三十三章 折服一千六十二章 出缺了一千兩百二十章 事故九百四十章 爲官難易第兩百七十六章 會館第兩百三十五章 申時行(二更)六百八十五章 黨爭九百六十八章 舊屬第四百一十七章 造化不小第兩百二十二章 洛陽紙貴(第二更)一千兩百七十二章 經略之位第一百四十九章 趕上好時候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貢院一千兩百六十三章 登頂一千兩百六十七章 宣麻拜相五百六十一章 朵顏使節一千一百八十章 教書匠感謝書友們第一百零三章 赴考(第二更)第二十八章 民意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明日談判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