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七十九章 怒懟(二合一)

府佐貳官,甚至還有州縣官被請上二堂。

這有二十餘人,因堂上椅子已經坐滿,他們沒有位子坐,故而就站在各自知府的身後,垂手而立。

而巡撫衙門二堂裡,唯一坐着的府佐貳官就是林延潮了。

因爲歸德府正印官付知遠負傷在押,林延潮代表歸德府坐在這堂上,因爲官位稍低,所以只能陪坐末席。

二堂上現在倒有五十餘名官員。

衆人齊至,楊一魁正要說話,馬玉忽說出恭,當即從二堂離去,又過了好一陣方纔回到二堂。

早不出恭,晚不出恭偏偏在這時候出恭,衆官員都知道馬玉是刻意擺譜。

馬玉來開封府近一個月都是如此折辱文官,甚至還打傷了歸德府知府,大家也是默認了他如此。何況巡撫,按察使也沒有二話。

馬玉入座後,楊一魁平和地問道:“馬公公,可以開始了嗎?”

馬玉笑了笑道:“當然,不過咱家要先說兩句,不知可否?”

楊一魁道:“當然,我等洗耳恭聽。”

馬玉點點頭道:“諸位大人,當年太祖爺大封宗籓,令世世皆食歲祿,不授職任事,親親之誼甚厚……”

馬玉說到這裡有些卡殼,衆官員們心想這幾句話,說的絲毫不見抑揚頓挫,好似照本宣科,肯定是有人給他抓刀的,否則馬玉也說不出這等文縐縐的話。

“以後永爲祖制……祖制,世代相傳,故而宗室與國同體,天子與宗室,同休等戚,禍福共之……”

“故而璐王之事,就是天子之事,若是怠慢璐王之事,就是怠慢天子,這些話咱家說在前頭,爾等放在心頭好好掂量掂量,拾掇拾掇,一會議事前,想想你們今時今日之地位,好好念念君恩。”

最後這幾句話,就是馬玉脫稿發揮了。他甚是滿意,覺得說出了一種淡淡的霸氣來。

他看向衆官員們的反應,卻是十分冷清。

辜明已見冷場,立即出聲道:“公公說得極是,我等爲官自是當思君所思,憂君所憂。定爲聖上將璐王就藩的事辦妥。”

馬玉點點頭,見楊一魁等沒有表態,他不由在心底輕哼了一聲,然後他看向一向十分好說話的龔大器問道:“龔方伯以爲如何?”

左布政使龔大器點點頭道:“當然,天子高居廟堂,老百姓身處江湖,我們官員夾在中央。”

“天子有命,我們做官是能辦就辦,不能辦也要想辦法辦。老百姓有民情,我們也是能忍就忍,能瞞就瞞。若是兩邊夾來,實在不行了,我們就算委屈了老百姓,也不能委屈了皇上就是。”

馬玉一愕,龔大器說的話,好像是這個道理,但又好像不是,他聽不明白,只能乾笑道:“龔方伯這話說的有意思。”

這時候,付知遠與林延潮的頂頭上司,分守大梁道參政方進出聲道:“馬公公,不是我等不爲皇上辦事,爲聖上分憂。但我們河南省年年受災,實在是窮啊。”

“這一段爲了就藩之事籌措銀兩,省裡向各府追討積欠的庫銀,結果省裡向府裡要錢,府裡向縣裡要錢,縣裡向老百姓要錢,此令一下不知多少老百姓家破人亡,賣兒賣女,有的地方官吏連老百姓備春荒的糧食,以及青苗種子都拉走了,來年尚不知多少老百姓餓死。但就算如此,積欠還是要不齊……”

馬玉怒道:“這是你們官員無能,爲何只向窮人要,不向大戶去要,這一次咱家到地方向大戶採辦,他們沒一個敢推諉的。”

“稅收不上來,是你們官員責任,只知拿話推諉,辜負聖恩。”

下面官員聽了這話,心底都是作怒。

這時候下首一名官員大笑道:“公公,說得好。公公的意思,諸位聽明白了沒有?無論我們河南餓死多少人,死了一萬,五萬,十萬,幾十萬百姓都無所謂,甚至激起民變也沒什麼,總而言之王府一定要建,銀子不能短了一錢。哈哈,諸位我說得對不對?”

馬玉大怒,他不識這官員問道:“何人說話?”

林延潮身旁一名立着的官員,此人朗聲道:“在下彰德府治下知縣李素敏。”

馬玉見是一名知縣,懶得與他說話。他向楊一魁道:“撫臺,看來今日之集議,難以繼續下去了,不如改日再議。咱家是不怕費功夫,只怕天子那等不起。”

楊一魁默然,他有意無意看了林延潮一眼。

不少官員也偷偷目視林延潮。林延潮當初犯龍顏上諫,已經得罪過天子,璐王了。所以在場要論哪個官員不怕當干係,敢出聲秉直而言,當屬林延潮有這個膽子了。

林延潮如果不出頭,其他哪個官員敢出頭。若是他出聲相抗,衆官員是必然站在他的一邊的。

但是從始至終,林延潮只是坐着,除了偶爾端起茶盅喝茶之外,一言不發。

衆官員見此,也是心道,莫非林延潮不過虛有其名?還是真如傳聞中那般所言,林延潮有把柄抓在馬玉手中。

現在壓力來到了楊一魁身上,他不似林延潮。林延潮不過是佐貳官,他出聲不過是個人觀點,怎麼說都無所謂。但若是楊一魁或者其他大僚反對,以封疆大吏的身份,那麼就是代表河南一省對抗聖意了。

當然林延潮不說話也沒辦法,他可以明哲保身,當初被貶至河南後,可能被磨平棱角了。

楊一魁當下道:“諸位同僚,本撫知各位難處。馬公公,省裡的官員,也不是推諉,只是想璐王就藩,茲事體大,以河南一省之力,恐怕無法承擔。是否稟明天子勻一勻,讓其他各省也分攤一些?”

馬玉還未出聲,一旁璐王府左長史蕭生光出言道:“巡臺有所不知,當年太祖遺訓,親王就藩,吳越不以封,以其膏腴,閩廣滇棘不以封,以其險遠。”

“天下可封之地不過河南,湖廣,山東數省,若璐王就藩河南,撫臺就求助於湖廣,山東,那麼將來其他親王就藩湖廣,山東,是否也可求助於河南呢?”

蕭生光這麼說,馬玉大喜道:“不錯,不錯,正是這個道理。”

楊一魁見一名區區五品王府長史也敢嗆聲他,大怒道:“這是司裡集議,區區王府屬官,哪裡有你說話的地方。”

面對封疆大吏的氣場,蕭生光求助地看向馬玉,辜明已。

辜明已當下打圓場道:“聽聞王府修建的工料多取自湖廣,公公是不是請湖廣那邊,將工料錢免去一些,如何我們河南的百姓,也是感念公公大恩大德了。”

馬玉點點頭道:“這咱家可以向聖上稟明。”

楊一魁有了臺階下,當下點了點頭,示意集議開始。

布政使龔大器出聲道:“修建璐王府之預算,一共是六十七萬七千八百兩,藩庫可以支三十萬兩,還有三十七萬七千八百兩,司裡打算讓各府均攤。”

楊一魁道:“人有十指長短不一,各府也是窮富之分。各府打算出多少?是自己報,能者多勞,還是司裡由攤派。”

下面官員都是叫苦,之前爲了填補藩庫的積欠,他們已是掛地三尺了,現在又來要錢。

辜明已道:“啓稟撫臺,下官以爲,應以各府在籍戶數多寡均分。本省一共五百一十九萬戶,而我開封府有一百九十萬戶。”

“故而本府可以出十三萬五千兩,以分君憂。”

衆官員聽了心底大罵,辜明已看似公平,其實很不公平,因爲開封府不僅是大府,還是一省錢糧所在,省裡的有錢人都在開封府。所以辜明已拿出這筆錢不難,甚至讓府裡大戶認捐都行。

馬玉則大喜道:“辜知府果真是上體君心,咱家回京後,必在聖上,太后面前給你表功。”

好人都給辜明已做了。

辜明已則是十分平淡地道:“回稟公公,爲朝廷盡職,乃本官之本分,實不敢居功。”

“當的,當的,”馬玉看向其他官員道,“既是首府都慷慨解囊了,其他各府可有難處?”

各府知府臉色都很難看,但是心想先混過這一關就是,於是都是道:“沒有難處。”

馬玉,辜明已都是看向林延潮,但見林延潮也是點了點頭,沒有出聲反對。

見此一幕,馬玉,辜明已心底是又喜又是失望。

林延潮此舉分明是認慫了,若不是淤田的把柄被他們拿住。以林延潮當初敢上諫天子的膽量,他這時候怎麼會不站出來說話呢?

連李素敏這小小知縣都開口了,你林三元還在裝死?

衆讀書人會心想,林延潮當初爲翰林時,並非言官,卻敢爲了璐王大婚六百萬兩隻事,上諫反對天子。但到了地方爲親民官,眼下河南一省百姓,就要慘遭盤剝搜刮,職責所在時卻作了縮頭烏龜,這不是打自己的臉嗎?

不過馬玉他們失望的是,林延潮若此時不站出來反對,他們精心準備等等其貪腐的罪證,就不好往林延潮頭上套了。如此起不到殺雞儆猴的作用,其他的官員繼續墨跡下去怎麼辦?

這修建王府只是開始,這些官員都如此呱噪了,下面還有鹽課,鹽課後,還有藩田,藩田後還有藩莊,藩莊後還有藩店,藩店後還有……

這就好比劈竹子,如果一開始刀子不快,那麼就不能形成勢如破竹之勢。

辜明已當下道:“之前本官催繳藩庫積欠時,與各府官員說過,繳納稅賦乃份內之事,而拖欠當罰。這句話不知歸德府的林司馬可還記得?”

什麼叫富裕者,給的更多,貧窮者,連你有的也要奪去。

有的人慾息事寧人,但越是這樣旁人會放過他,這臨面一刀,早晚就會揮下的。林延潮眼下就是如此境地。

在場衆官員也是心知馬玉,辜明已是要拿林延潮開刀了。

一切猶如辜明已,馬玉預期的那樣進行了,否則付知遠堂堂知府被打傷,就這麼算了?賬本不是白查了?戶部裡的關係不是白用了?

避是絕對避不過的。

衆目睽睽下,林延潮正按着脖子,原因無他,坐久了有些發酸而已。

待聽辜明已問到自己時,林延潮愣了片刻,然後笑了笑道:“是,是,當初府臺有這麼一說。”

又是這樣!又是這樣!怎麼又是這樣。

辜明已此刻的感覺,彷彿吃了一大團屎,不說林延潮身背嫌疑,就說這各府官員,一省大員齊聚,又說得是璐王就藩這麼大的事。

你林延潮居然在這麼重要的集議上……走神。

辜明已是很注重官員氣度的官員,平日那套面上雲淡風輕,裡面暗流涌動官場作風,現在都給他去他媽的。

辜明已一副很不願意,但又不得不搭理你的口吻對林延潮道:“當初林司馬將多年積欠一清而空,實在令本官佩……佩服。這一次修建王府,歸德府是不是多出一些,爲其他各府分憂一二。”

辜明已此舉等於離間了林延潮與其他知府的關係。

好比你是有錢人,是不是可以拿出一點錢來接濟一下沒錢的親戚啊。至少大家吃飯的時候,你給我去把飯錢結了。

這令林延潮答允不是,不答允也不是。

但見林延潮皺眉道:“這有些不好辦。”

辜明已冷笑道:“怎麼不好辦,難道府裡沒錢?還是有錢,故意說沒錢?”

“不是有錢,沒錢,而是此事應是付知府定奪,下官身爲佐貳官做不主。”

馬玉差點又把口裡的茶噴出,辜明已的咳嗽又犯了。

林延潮雙手一攤:“不如你請付府臺來,讓他來說話?下官實在是官卑言輕啊。”

馬玉拂然道:“付知遠負罪已是在押,眼下歸德府的事,由你暫署。”

林延潮道:“可是省裡沒有下令,讓本官暫署府事,本官還是沒辦法做主,此非職責所在。本官看還是請付府臺回來再定奪,就算他在押,至少府裡有錢沒錢,也是可以知道的,公公與其問本官,倒不如問付府臺。”

馬玉氣道:“付知遠已是負傷,如何能來此說話?”

馬玉話音一落,辜明已不由在心底大罵其愚蠢。

這時林延潮目光陡然一厲,全然不是剛纔那打太極的歸德府同知,而是當年在金鑾殿上死諫那個林三元。

堂中衆官員,只見林延潮拍案而起,怒懟道:“付府臺受傷了?如何受傷?是何人打傷的?請公公給在場所有官員們一個交代!”

四百七十五章 決心第兩百七十四章 漕弊第兩百六十一章 故人重逢第三百四十五章 牛逼的翰林官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商稅第兩百九十四章 南北卷四百七十四章 說與不說六百三十九章 鰣魚一千一十八章 鑽空子一千兩百三十八章 拒收一千三百零四章 門生長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人情六百六十九章 撰起居注九百三十三章 是你要將臉湊上來的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危城第兩百六十八章 進京趕考六百一十四章 算計六百六十九章 撰起居注第三百六十一章 大明會典第一百二十六章 好文章啊(一更)第一百四十五章 新任提學第六十七章 有人辭官歸故里一千兩百五十三章 烽火第三百四十八章 碑林題名七百五十章 罪在朕躬九百七十七章 申時行的用意七百六十八章 救人(二合一)六百九十六章 行賄一千六十三章 幫你活動第八十五章 措手不及四百七十一章 ********一千三百一十章 提條件?四百七十四章 說與不說九百八十六章 治水之功四百八十六章 湖上文會八百零九章 爲民做主一千三百零七章 休勸大度第一百零四章 縣試(第一更)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貢道第二場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惟精惟一第兩百八十六章 文動京華七百八十四章 官場處處皆人情(求推薦票)五百四十四章 文華殿上第八百八十三章 附議第二十四章 進省城第兩百四十二章 推舉(一更)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書院招考九佰七十六章 先公後私五百七十五章 升遷侍講一千四十二章 出乎意料第一百六十九章 日課(一更)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退意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洪塘第兩百五十九章 求仁第兩百七十二章 功名在身五百三十三章 引薦第一千兩百二十五章 推舉第四百二十三章 感到放心九百四十五章 穩操勝券第兩百一十四章 放榜了(一更)八百四十一章 大網(第一更)九百九十七章 歸宗一千四十四章 改換門庭第三百九十八章 爲官之道一千兩百六十六章 問詢四百七十九章 放爆仗第四百三十二章 吾有所得五百二十三章 談心六百八十六章 上座單章兼請假第一百二十九章 案首的風光(一更)九百二十六章 視察拓縣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同受彈劾七百五十五章 救與不救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一石二鳥第一百九十五章 澹臺滅明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集義七百三十四章 軟硬兼施一千八十一章 高攀不起一千兩百二十九章 申時行的謀劃第兩百二十七章 媒人上門六百零九章 報復第兩百九十一章 衆望一千二十一章 暗訪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用人一千四十一章 上下九百八十八章 上殿一千一十七章 三道策問七百九十一章 圍攻府城一千一百零九章 東廠第一百二十九章 案首的風光(一更)六百七十四章 未卜先知一千兩百七十七章 名將五百零五章 就是怕錦衣夜行啊五百八十四章 我不是針對誰七百三十六章 悔不聽宗海之言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運籌帷幄一千七十五章 賀客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