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六十章 鹽政

明朝鹽法多弊病,這並非一日一時之功,而是多年的積累。

眼下林延潮正隨歸德知府付知遠視察河堤。

現在黃河的河水已是沒過了河堤的堤肩。

幾日前黃河漲起大水,歸德府沿河各縣全線動員,組織了民役去堤上搶修。

黃越等河工署的官員,在河上呆了一夜,他們組織民役河工,提着燈巡視河堤,以及堵管涌等忙碌了一夜。

一直到了次日日頭升起時,河面上方纔褪了水。

雖說聽起來有些驚險,但實際上這在黃河汛期時,卻是如家常便飯一般的事。

大水稍稍退卻,付知遠與林延潮在堤上視察河工。

知府巡視,那是何等大事。

但付知遠沒說太多話,全程就是林延潮引着他,看堤上民役河工如何修補河堤,並吩咐交代堤上官吏一些話,然後又去堤棚裡看看州縣供給的粥飯,是否周到。

付知遠也是很懂得分寸,畢竟是林延潮直接管河的官員,在這上面他給了林延潮足夠的尊重,沒有越過他對河工的事上指手畫腳,向衆官員表示一副我將河工之事完全交託給司馬的態度。

所以付知遠只是認真聽着,然後對陪同的官吏們說幾句鼓勵的話而已。

視察了一通後,付知遠方與林延潮來至堤下草棚。

商丘縣知縣立即命人給二人送來午飯,付知遠見這六菜兩湯的席面,不由眉頭一皺。但他沒有拒絕,而是商丘縣知縣道:“將這一桌宴席給堤上黃府經送去,他們昨夜在堤上忙了一夜,現在還沒有一口熱飯吃了,我與林司馬不過來這裡順路看看,怎麼能吃這麼好的飯菜呢?”

商丘縣知縣滿臉忐忑問道:“那府臺,司馬總要吃飯吧!”

付知遠道:“堤上民役吃什麼,我們就吃什麼?”

商丘縣知縣不敢怠慢,立即送來。

草棚裡甚是簡單。

付知遠四五十歲的人了,與林延潮一併坐在拼搭的木桌上吃着大餅。

這大餅放得久了,難免有些發硬,二人就端着麪湯,拿起大餅沾着麪湯吃。

林延潮不由心想,若是有報紙的話,這一幕倒可以拍下來,拿去好好宣傳宣傳,可惜人家付知府沒有這個想法,完全沒有做秀給老百姓看的心思。

二人囫圇吃了一些,付知遠就對林延潮問詢起河工之事,待吩咐了幾句再謹慎也不爲過的話,然後突然話鋒一轉,提及了朝廷有意將半個河南鹽政歸於潞王的事,問林延潮的看法。

林延潮聽到潞王的事,很謹慎當下打馬虎道:“下官只知河工,於鹽政之事不甚瞭解,還請府臺示下。”

付知遠以爲林延潮是真不懂,所以就道:“老夫任過三處知府,於國朝鹽政之弊所知頗深。此事乍看來,歸德百姓從此以後有長蘆鹽可食,如此就不必去買私鹽或又貴又苦的河東鹽,看起來似利於百姓之舉,但對本府卻是不利。”

林延潮繼續裝糊塗問道:“還請府臺說得再明白些。”

付知遠以爲林延潮仍不明白,十分耐心地道:“林司馬也知道,鹽商之困弊在於守支。以往朝廷給各府各縣之引鹽,從沒有足額過,商人守支時長已是抱怨。若半省鹽政歸於一處,那麼誰先支誰後支,就不好說了。”

“而對本府而言,鹽商可以不持鹽引從府裡鹽倉支取,就少了鹽課所得,朝廷平白少了這一筆稅賦。”

林延潮露出恍然的神色道:“下官明白了,不知府臺與下官說此事,有什麼要吩咐下官的?”

付知遠點點頭道:“不錯,此事本官以爲不妥,本官打算向藩司上申此事,再奏報朝廷,故而想勞請司馬一番。”

林延潮問道:“府臺莫非打算本府百姓繼續用解鹽不成?”

“下官以爲解鹽行鹽于山西,陝西各府可以,但至河南就路程太遠了。而且解鹽乃是天鹽,以往就歲額不足,眼下朝廷連兩淮的正鹽都無法按時支取,又何況解鹽?”

所謂天鹽就是靠天吃飯,海鹽可以通過認爲煎熬烹煮而得,但解鹽就是人爲劃出地來,引水灌之,待南風起時,方纔結顆粒。

若不起南風,那麼就經常出現解鹽不夠官府押往行鹽地分銷的情況。

付知遠笑着道:“不然,本府百姓苦解鹽久矣,但蘆鹽又要看潞王臉色。所以本官打算兩個都不要,直接奏請朝廷,請戶部山東清吏司,將本府鹽政歸於山東或兩淮。你以爲如何?”

林延潮聞言大喜道:“山東與本府不過一河之隔,若是山東,那是最好不過了。”

付知遠點點頭道:“是啊,不過淮鹽也不錯,淮鹽產鹽居天下三分之一,而且南直隸,江西,湖廣,本省河南,汝寧,南陽三府皆是淮鹽行鹽之地,兩淮鹽商又遍佈天下,商貿往來,絕不會令百姓有缺鹽之苦。”

林延潮聞言對付知遠佩服的是五體投地。

這纔是好官啊!

在這鹽政的問題上就看出,如果繼續用河東鹽,老百姓是繼續受苦,但用長蘆鹽,那麼府裡的鹽課就沒有,官府少了一筆稅收,拿去平白便宜了潞王。

所以付知遠心想與其百姓受苦,便宜潞王,倒不如將本府鹽政索性歸於山東,兩淮好了。

付知遠道:“潞王要將長蘆鹽歸於義和店之事。開封府,懷慶府也是極不贊成。本官這幾日致信兩位知府,打算與本府聯名向藩司上奏。”

“所以本府想請林司馬替本府去開封走一趟,向撫臺,藩臺詳敘此事,本府在此拜託了。”

林延潮當下道:“府臺吩咐,下官自當聽從吩咐,只是眼下正值汛期,河工之事下官不能放手。”

付知遠點點頭道:“此事也不能操切,不妨等了汛期過後再去。”

林延潮這才放心,然後向付知遠一口答允下來。

事實上今年河汛,遠不如去年迅猛,河堤一般是有驚無險,但林延潮還是河工之事爲重,至於鹽政不在他份內,就當幫一幫付知遠,當然若是能噁心一把潞王也是好的。

六百三十八章 荔枝肉一千四十章 交換九百一十三章 宰相之才第一百九十章 賢良方正(二更)第三百零二章 閱卷一千一百二十章 水至清則無魚第三百九十一章 君子之爭一千三十一章 林神醫九百八十六章 治水之功第兩百七十九章 初次見面第三百九十七章 拜見閣臣一千兩百七十章 經事五百七十六章 經筵講官一千二十四章 恩榮宴四百六十七章 世兄第一百一十二章 老俞有請(第二更)第三百八十八章 當仁不讓了一千八十七章 諡號之爭第四百三十七章 這就是帝王師啊第七十六章 撕破臉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火耗歸公第兩百七十九章 初次見面九百六十五章 運作第兩百一十八章 諸生的心情五百七十七章 儒臣辯經一千三百零六章 碧蹄館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朝中有人好做官六百八十四章 世間再無張江陵五百二十五章 同學少年都不賤第一百一十六章 戲弄(第一更)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貢道一千一十九章 金榜題名四百六十三章 解衣衣我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深宮之夜五百八十五章 辯經勝負第三百二十一章 奸計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詩書滿腹氣自華一千兩百三十八章 拒收八百九十二章 淤田哪裡去了?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高深莫測四百九十三章 陸翁第一百二十四章 陳知府的心思(一更)第八十二章 岳丈來了第五百章 天網恢恢九百四十章 爲官難易第四百一十一章 你就是太小心謹慎了第一百九十四章 小夥伴的進步一千兩百五十三章 烽火第四百二十六章 部費七百五十四章 首輔(謝豪豬tyz書友盟主)六百八十六章 上座一千七十四章 平步青雲八百三十二章 陰謀第六十二章 本經(第二更)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貢道六百四十九章 縣試放榜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招考(第二更)第兩百八十一章 連中三元的期望第兩百六十三章 仗勢欺人第三百零二章 閱卷第一百七十七章 翻案(一更)六百八十二章 以威福還主上第兩百一十三章 場場第一第一百六十三章 游泮采芹第九十三章 買房拉(第二更)七百四十六章 慷慨陳詞第十五章 胡提學的考校八百三十九章 請動漕督的面子一千兩百一十七章 執意八百五十六章 一粒米都不給你八百一十四章 視察河工第兩百六十一章 故人重逢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開海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太平盛世五百六十二章 四夷館第五十五章 月課(第一更)第三百五十六章 拍馬屁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書院招考第一百一十四章 府試前的特訓第兩百五十二章 相求六百四十六章 官復原職(求推薦票)七百四十七章 千古奇冤八百四十九章 板子與戥子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八百里加急第一章 少年和媳婦第一百九十三章 給我吊起來(一更)第一百六十二章 這怎麼可能(一更)一千一十九章 金榜題名第四百一十九章 東廠聽記第一百四十七章 你書讀得不夠深啊(二更)五百二十五章 同學少年都不賤一千六十三章 幫你活動一千兩百四十七章 爲商利民八百零八章 威壓一府一千兩百三十八章 拒收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雄壯第一百九十五章 澹臺滅明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七百八十五章 關照第兩百八十九章 會試之日七百零一章 林府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