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四十五章 渡口

歸德府府城以北三十里,黃河渡口。

渡口處帆影點點,大河渾黃如漿。

上游的桃花汛方過,但馬上伏秋大汛就要到了,官府組織民役加固堤防。

成千上萬的百姓搬運工料。他們面朝黃土,背扛土石,躬着身一寸一寸的挪動,將土石拉至渡口兩旁的堤上。

泥灘上留下一道道腳印,然後被河水沖刷。

渡口上,數艘滿載土方的料船,在縴夫的拉拽下登岸。

一輛破柴車在渡口停下,被致仕的丘橓下了車,耳邊盡是嘿呦‘,‘嘿呦‘的號子。

河邊一切井井有條,雖是忙碌,但民役們卻是有條不紊,何處堆放土方,何處堆放料石,規矩一點不亂。

丘橓看了半響道:“至少……至少林宗海還是個能吏。”

不過丘橓隨從聽了林延潮的名字,卻露出忿忿之色。

一名隨從道:“才能再好如何,德行不配,於百姓也是無益。”

“現在之林三元已被官場抹去棱角,再已不是當初那上‘天下爲公疏‘的林三元了。”

“只知和塵同光,早已暮氣沉沉,與朽官無二。”

丘橓負手而立,靜默不語,唯有河風吹蕩。

半響後一名隨從道:“老爺,渡船到了,我們該上船了。”

丘橓的腳踏上舢板時,回首凝望歸德的山川。

就在這時,渡口上有一隊官差行來,一頂官轎停在渡口邊,但見轎簾一掀,林延潮穿着一身常服從轎裡邁出。

見林延潮出現,丘橓隨從都沒什麼好臉色。

林延潮來至丘橓面前,見丘橓堂堂正二品大員致仕只坐一輛柴車歸裡,施禮道:“知丘老先生歸裡,林某特來相送。”

丘橓面無表情的道:“相送?哪裡敢有林三元大駕。”

林延潮被譏諷後,面色如常道:“下官對丘老先生之風骨,十分敬佩,此來相送。不知有什麼林某可以幫得上。”

“成王敗寇,老夫本與你沒什麼好說的。但既是臨別,借你之口贈申汝默一句,機關算盡太聰明,早晚必取其禍。”

丘橓當官幾十年了,當然知道自己這一次敗北,背後誰是始作俑者。

申時行藉着丘橓這一次上諫,打倒了言臺,還收攏了人心。而林延潮那一封奏章,更是足夠令河南一省上下的官員,感激涕零一輩子的,更不用說林延潮立此大功,更進一步深受申時行信任。

“朝綱憲律,竟成了申汝默,收買人心,市恩賈義之用,若老夫仍爲右都御史,必向天子彈劾此奸相。”

林延潮聞言正色道:“丘老先生錯了,你以爲就是沒有恩師出面求情,你也能扳倒這一省官員嗎?”

“爲何不能?洪武爺永樂爺在位時,何曾有今日貪官污吏橫行?若真有官員貪墨,一省官員不僅要抓,還要剝皮充草,嚴刑峻法下哪有人貪墨!你看看今日,這一次大案唯一處死的官員,還只是勒令自盡,如此如何以戒官員,難怪朝廷上下貪墨成風。”

林延潮道:“因爲此一時彼一時。武宗抄沒劉瑾家中時,見金銀珠寶不以爲意,唯見弓甲,心覺劉瑾欲造反方纔動怒。丘老先生以爲武宗不知劉瑾一直在貪污嗎?”

“世宗時,乾清宮窗隔一扇稍損欲修,估價至五千金,內官有嫌不足。其窗百倍於民間作價,難道丘老先生以爲世宗不知其中貓膩。“

”先帝欲嘗驢腸,內官言需殺一頭驢。先帝聞言於是再也不食驢腸。先帝年少不得寵愛,於民間買一驢腸食之不過數錢,但爲何當了皇帝反而要用一頭驢呢?“

丘橓聞言默然,林延潮話裡已是說的很含蓄了。

他借三位先帝來暗指當今天子。當今天子如何,自不用多說,若說出口,對林延潮而言,就並非是爲臣之道了。

林延潮聞言續道:“所以丘老先生要借河工之案,以弊絕風清,整肅河南官場,無論如何都不會成功。”

丘橓左右都無言以對。

丘橓聞言苦笑道:“老夫當了幾十年官,見事反不如小兒輩明白。看來此道是行不通了,不知我大明的將來又在哪裡?”

“老夫不是怕什麼,只是怕九泉之下,無顏去見先帝!”

丘橓說着白鬚顫顫,這一幕不勝悲涼。

“若是張江陵仍持相位就好了,他雖品行不正,但行事卻有魄力。反觀今日內閣樞臣,各個謹慎持身,反不似人臣。”

這還是在罵申時行,林延潮立即表明立場道:“丘老先生,這話在下就不認同了。”

丘橓看向林延潮道:“申汝默爲人如何?不用老夫多言,天下自有公論。只是老夫身在宦海,爲官幾十年,唯一不看透之人卻是你。”

林延潮一愕問道:“在下?丘老先生何出此言?”

丘橓道:“老夫未見你時,你上天下爲公疏,天下皆以爲你清直。申汝默這等油滑之人,也倚你爲心腹。”

“但你在歸德爲官,老夫只見你蠅營狗苟,與那清直的林三元差之勝遠,真可謂見面不如聞名。”

丘橓這話幾乎指着林延潮鼻子在罵了。

丘橓嘆道:“你既有這手鑽營本事,又得申汝默器重,遲早有入閣大拜之時。”

林延潮笑着道:“丘老先生,這官場上誰勝誰負,縱官居一品,也只付諸於後生輩的笑談中。這千載之下唯有爲國爲民的官員,方纔能留在世人心中。”

“譬如這歸德府這流水官,來來去去,老百姓能記得幾個,但是隻要幾十年後,這黃河岸邊的大堤仍在,老百姓們都會知道此乃我林延潮修的堤。”

“這就算我林延潮爲官的一點私心吧!”

丘橓聞言微笑道:“說得很好,但要奉而行之,卻很不容易。”

林延潮道:“學生也是一時感慨之言,讓老先生見笑了。”

丘橓停下腳步,看向林延潮道:“老夫卻知宗海非隨便說說。臨別之際能聽你肺腑之言,實也算不虛此行。可惜老夫已年已古稀,怕是不能見你成功一日,也就不說什麼拭目以待的話了。”

言畢丘橓登舟上船,林延潮目送離去。

半年後,丘橓病逝于山東老家,朝廷贈太子太保,諡簡肅。

一千兩百零四章 明治善治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一以貫之九百三十三章 是你要將臉湊上來的七百零四章 賞賜連連(第三更)第三百五十三章 真千里駒一千兩百三十五章 文章和爭執九百四十六章 府臺英明四百九十二章 養豬?九百六十八章 舊屬四百七十五章 決心第一百九十章 賢良方正(二更)發個單章第兩百八十一章 連中三元的期望一千六十二章 出缺了九百七十一章 徐州一千兩百四十章 正氣六百七十四章 未卜先知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治人治法一千兩百七十四章 張位第三十三章 落地還錢四百六十五章 上門送禮第四百一十六章 衝動五百六十八章 國書七百一十三章 調教皇帝五百六十七章 宣表第兩百一十八章 諸生的心情五百二十九章 藏之名山不是後記的後記第四百零三章 圍門一千六十四章 計策九百零七章 聖旨一千三百六十章 石星的彈劾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大功?八百九十七章 召集五百九十章 林府親事五百九十八章 事功之學(謝午後陽光書友的盟主)五百五十七章 關係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逆鱗七百四十三章 攔道四百九十五章 見聞五百四十七章 拐彎抹角八百八十章 證據(二合一)一千三百四十章 離間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吾來擔之四百五十七章 感激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惟精惟一七百八十九章 頂撞第兩百零二章 龔子楠的心思(一更)五百三十七章 攤上事了九百七十一章 徐州第兩百一十六章 京報連登黃甲第十八章 傳道授業(第二更)五百四十六章 御膳第六十八章 冬衣第四百三十一章 我給首輔提意見第三百八十四章 遼東大捷第四百零八章 求辦事七百二十六章 申時行的忠告五百三十六章 三個問題第四百三十四章 跑關係五百二十一章 處置六百三十章 講學第三十四章 林高着當官(第一更)九百三十三章 是你要將臉湊上來的第三百六十二章 度君子之腹八百二十四章 河道來人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一以貫之八百章 微服私訪的欽差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林學五子一千兩百七十六章 安插八百三十四章 這張臉怎如此之厚?第三百零三章 我是要磨礪你啊一千三百七十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九百一十八章 懟河督九百四十一章 主持府試第四百二十六章 部費第兩百三十八章 大宴賓客(一更)一千一十七章 三道策問四百六十一章 清丈田畝論第兩百二十四章 鹿鳴宴五百二十章 碑文之事第三百一十六章 衆口鑠金一千零三章 番薯好吃嗎?第兩百六十四章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八百二十四章 河道來人第兩百八十三章 教誨一千九十三章 浙黨(第一更)九百六十四章 內官外官九百五十五章 突擊檢查九百零三章 無需解釋九百一十四章 未得意先忘形第兩百九十八章 考完一遊七百一十五章 青天八百八十六章 局六百五十三章 兩家之好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激勵(新年好)第兩百二十七章 媒人上門一千三十五章 國有諍臣第二十章 蜆子湯八百七十八章 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