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一章 固執

日講官值廬裡。

值吏給林延潮,海瑞二人端上茶。

那值吏平素還好,但聽聞對方就是名聲赫赫的海青天時,端茶的手,也是一直在顫抖。

海瑞從頭到尾拘着臉將茶水喝完,看都不看對方一眼,但儘管如此那值吏仍是顫慄不止。

喝完茶海瑞一副公事公辦地樣子與林延潮道:“既有聖命,我們也不寒暄了,老朽開門見山了,直言之處請宗海見諒。”

林延潮道:“豈敢,前輩以爲興辦義學,當從何而起呢?”

“吏治不整治,興辦義學不可談,”海瑞一句定下了基調,“天子一日未恢復太祖時嚴刑峻法,興辦義學之事就暫且擱置。”

林延潮心道天子是讓我們來談興辦義學的,你海瑞卻關心吏治之事。小皇帝現在分明沒有整頓吏治的決心,你這麼說,他豈會聽得進去?

林延潮道:“晚輩以爲現在吏治難以根治,需以教化爲先,再徐徐圖之。”

海瑞搖了搖頭道:“宗海,你爲政經驗尚淺,吏治爲根,事功爲實,根若腐朽,什麼果子也結不出來。你切不可貪圖一時功績,爲求升官,反而更令老百姓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前輩……”林延潮剛要開口解釋,海瑞卻沒有想讓自己說的意思,打斷林延潮繼續道。

“老朽曾向世宗上書,言革新吏治,不過是一振作間而已。二十餘年轉眼已過,世宗未辦之事,令天下吏治癒壞,再不圖刷新吏治,大明就亡了。”

“如一繩索,打了繩節,初時尚可解,但此後不去理他,繩節反是越絞越緊,你已無力解時,如何處之?唯有一刀切開,如此繩索也是斷了!老朽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海瑞做勢用手一斬,將道理說完,卻根本不給林延潮解釋的餘地。

林延潮調整了下思緒道:“前輩所言確比晚輩深入,但這一次陛下命前輩與晚輩所商只是興辦義學之事,至於整頓吏治,晚輩願與前輩一併上書,懇請陛下另請大臣整治,你看如此行嗎?”

林延潮話說得委婉,但實際上意思是咱們幹咱們該乾的事,其他的就不要瞎操心了。

海瑞道:“老朽進京非爲興辦義學,而是蒙陛下召見,要諫言革除吏治之弊,之後天下大事方有可圖。吏治不清,無事能有作爲,又何況興辦義學?”

林延潮問道:“若是陛下不答允呢?”

“唯有死諫。”海瑞朝北拱手,神色從容。

林延潮眼皮一跳,袖子下的雙拳卻已早早攥緊。

海瑞看了林延潮一眼道:“此事宗海不要參合了,進諫的條陳老朽會單獨向天子上稟,若有什麼事,老朽一力當之就是。”

什麼叫一力當之?

海瑞是林延潮向天子舉薦的,若是海瑞觸怒的天子,不是他一個人的事,自己也要跟着背鍋。王家屏說得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於是林延潮與海瑞不歡而散,來到外間,但見王家屏,朱賡都在。

林延潮向二人搖了搖頭,將與海瑞所談之事,與二人說了一番。

王家屏,朱賡對視一眼,一副我早料到如此的表情。

朱賡對林延潮道:“宗海,君子之道,唯有忠恕二字。忠者無二心,恕者了人了己。”

“海剛峰不了己也不了人,旁人都需順着他意思來,甚至連天子不合其意就要死諫,這樣的大臣如何能居廟堂之上呢?”

王家屏負手道:“先前在殿中,我觀陛下也有後悔之意。他用海剛峰一是欣賞他的清廉,二也是從於天下輿情,但今日海剛峰諫陛下不許沉迷女色,以及養馬馳射時,你當場也看到陛下臉色有多難看。”

朱賡亦道:“以往陛下在中極殿面試在野大臣,若合聖意都會當殿立即授官,聽宮裡說,陛下連禮部侍郎的位子都給海剛峰留好了,一旦應對合意,就當殿授官。”

“但這一次陛下卻令海剛峰迴去與你商議條陳再奏,顯然是對海剛峰十分不滿,故而有保留之意。若海剛峰還是如此執拗,陛下必不會重用他,唯有外放,到眼不見心爲淨的地方,讓他折騰。”

林延潮搖了搖頭道:“兩位兄臺之言,宗海都知道,只是興辦義學之事非海剛峰不可。”

王家屏,朱賡聽了都是不能理解。

朱賡進前一步道:“宗海,都到這地步,你還在想着讓海剛峰辦此事來?這不是把自己也往坑裡帶嗎?聽爲兄一句,趁着海剛峰徹底得罪天子之前,你立即想辦法與他撇清干係。”

王家屏斜了一眼朱賡道:“你這怎麼說的,現在撇清干係來得及嗎?再說懼上意而絕交也非君子所爲。可是宗海你要知道海剛峰已是觸怒天子,陛下念在以往之情,於海剛峰之事上不遷怒於你已是萬幸,可你現在切不可再執着此事,更不可因舉薦海剛峰之事頂撞了陛下。”

朱賡對林延潮道:“宗海聽忠伯的話吧,你我乃侍直天子近臣,若陛下垂詢,參贊樞務是可以,但切不可指手畫腳,分寸在哪裡,你一定要清楚。”

林延潮看向王家屏,朱賡知二人都是一番好意,於是點點頭道:“多謝兩位了,既然如此我唯有另謀其他了。”

說完林延潮離開了日講官值廬。

王家屏,朱賡看着林延潮離去的背影。

王家屏向朱賡問道:“你覺得他聽進我們的話麼?”

朱賡搖了搖頭道:“難,宗海之執拗不遜於海剛峰啊!”

次日文華殿上。

小皇帝將一奏疏狠狠擲於地上,在殿內道:“這海瑞好不識擡舉,朕本有意重用他,但他自己呢,就是如此報答朕的知遇之恩的嗎?”

張鯨在一旁道:“陛下,你息怒啊,當年海剛峰可是連世宗爺爺都頂撞過的人啊。這人就是不知好歹,若不是輿情護着,早不知掉多少次腦袋了。”

小皇帝哼了一聲道:“朕終於明白了,爲何當年太嶽先生不用海瑞,朕也看出來了。不過朕要做聖明之君,不可與海瑞計較,要有容人之量。但海瑞此人朕不想用他!”

一千兩百八十四章 高調的李三才八百七十一章 哪裡來的錢(二合一)一千兩百三十九章 陳矩一千兩百六十章 雜學四百六十七章 世兄第七十九章 逐出書院一千兩百六十二章 題目七百七十章 念起好來八百四十六章 修河(第二更)八百零八章 威壓一府第六十六章 燕可伐與六百一十三章 告御狀第一百一十四章 府試前的特訓第三百一十三章 座師與門生第一章 少年和媳婦第十七章 成爲弟子了(第一更)第四百一十七章 造化不小第三百八十五章 硬道理第兩百一十二章 可列經魁五百四十七章 拐彎抹角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招考(第二更)第三十二章 好處(第一更)第一百二十六章 好文章啊(一更)第兩百四十九章 錦衣衛九百八十四章 彈劾終於到了一千兩百零二章 提名八百八十八章 圈套第四百二十六章 部費一千兩百二十一章 懟皇貴妃九百五十八章 拜賀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富春江上第兩百二十五章 鎮場詩(第一更)一千三十一章 林神醫第三百九十七章 拜見閣臣五百七十四章 工於謀身第一百一十三章 總兵府第一百七十五章 上控(一更)七百零三章 封妻廕子(第二更)五百四十九章 單獨召見八百一十三章 東邊不亮西邊亮一千一百零二章 重逢第三百九十六章 入直文淵閣七百五十章 罪在朕躬六百八十八章 張四維動手六百三十三章 以經術定國策一千三十五章 國有諍臣八百章 微服私訪的欽差八百零一章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七百九十六章 下城來談九百五十四章 誰也不怕啊第三百四十章 御街誇官(第一更)第四百一十六章 衝動六百章 自陳表九百三十七章 府臺高明第一百一十八章 門路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商量第兩百九十七章 五篇策問四百九十六章 失蹤之事七百三十二章 給錢一千七十五章 賀客第四十九章 神童第四十二章 先生是案首第四百一十五章 審問六百七十八章 再諫張居正(兩更合一更)第三百五十九章 牙牌和官袍一千兩百二十九章 申時行的謀劃第三百八十五章 硬道理一千兩百三十二章 倚重一千兩百七十五章 海貿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背景第兩百六十七章 寄以厚望第一百九十三章 給我吊起來(一更)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俘虜四百四十六章 宮廷盛宴第兩百四十四章 何心隱(一更)七百七十七章 入宮覲見(二合一)第一百四十三章 建陽書坊第三十五章 錢沒了(第二更)五百一十八章 利在千秋第一百四十八章 不忮不求(一更)一千兩百零二章 提名第一百二十二章 我來一試六百六十七章 衆人來助第四十章 狀元公的勸諫第四百章 不收禮一千兩百七十一章 賽馬相馬八百四十三章 上奏八百六十章 鹽政四百五十章 名揚藩邦一千五十八章 送客一千兩百五十七章 告誡一千二十一章 暗訪五百零五章 就是怕錦衣夜行啊第一百零九章 反擊流言(第一更)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分國第三百九十二章 如願以償一千三百章 大興縣試第一百一十四章 府試前的特訓四百八十六章 湖上文會第三百零一章 林世璧發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