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六十八章 出入承明

對於燕京時報的盈利之事,林延潮心底不甚看重,所以他更沒有一家獨大,不給他人分享的意思。

林延潮的志向是在朝堂上,至於之所以要創辦事功刊,燕京時報,既有服務大衆,振興文教的公心,也有揚己名聲,培養黨羽,以及個人輿論工具的私心。

既是志在朝堂上,那麼林延潮不可能分出那麼多精力來辦報刊,眼下事功刊由徐火勃,陶望齡替自己打理,沒牽扯自己太多精力。

那麼燕京時報,他也是不打算親力親爲,能夠貫徹自己理念就好,然後再交出去也沒什麼,若可以託付一個自己值得信任的人,那麼再好不過了。

這盧萬嘉無疑是一個好人選。

林延潮與盧萬嘉相聊幾句,他沒有如陶望齡那等才情,但勝在世代經商,熟悉商務,在燕京地頭也有人脈,那麼在經營這燕京時報上,至少比陶望齡他們強。

於是林延潮當場允了盧萬嘉之請,也定下了燕京時報的框架。

由湯顯祖領主筆,郭正域輔之,再由盧萬嘉總務會計之事,屈橫江輔之,燕京時報的骨幹終於搭建起來。林延潮也可以當甩手大掌櫃了。

衆人又議了下,燕京時報的初版就爭取在數日裡排出。

大家都很有信心,林延潮更有信心。林延潮的信心在於燕京時報一反主流書籍,畢竟大部分的人,在大部分時間裡是很難安安靜靜坐下來讀一本書的,但若要看一天的報紙卻是隨隨便便。

當年的報紙就如同今天的微博,微信那樣開啓了全民碎片化閱讀的先河。

必須承認深閱讀肯定比淺閱讀優良,但淺閱讀總比不閱讀好。有了京師推廣國民教育下,京師百姓的識字率提高,再輔以報紙,時刊這樣的新媒體,一步一步開啓民智,如此文教大業可期。

這就是林延潮的規劃。

次日,廷議的票擬出來了,張居正建議擴招生員以及興辦義學並行。張居正的意思,擴招生員之事,可至全國推行,正好清丈田畝很有成效,這清理出的土地,正可以分給新增的生員。

而興辦義學,則是打了個折扣,從兩京試點,改爲先京師試點,至於戶部批的十萬兩,張居正也以國庫艱難之名,認爲再議一議。

儘管打了折扣,但林延潮已是覺得可以接受。同樣小皇帝也是滿意,畢竟是自己的主張第一次得到通過。

若換了以往小皇帝會很高興,但是這一次小皇帝卻高興不起來,因爲張居正寫完票擬後,就病倒了。

張居正病倒後,朝堂何去何從,不說百官,連皇帝本人也是六神無主。而從這一天起,林延潮也補入起居官之職,正式成爲天子的顧問大臣。

不過雖是顧問大臣,但起居官本值工作也是要辦好。

皇帝起居注有內外之分,皇帝入後三宮時,由女官,也就是彤史,掌記宮闈起居之事。比如這一次小皇帝私下臨幸恭妃,若不是彤史記錄之下,小皇帝還要賴賬。

而林延潮就是外起居注,則跟隨皇帝出入前三殿,以及文華,武英殿等,只是原則上是不允許跨過乾清門的。除了不允許跨過乾清門,那其餘的地方是皇帝到哪裡自己就跟到哪裡,就算人家上茅廁,也要跟着在旁遞紙,真是妥妥的天子側近。

這一天天還沒亮,林延潮就早早來到起居館。

起居館就位於講官值廬的隔壁,起居館有主事,筆帖式等吏員,他們早知道林延潮補入起居官的消息,見了面都是一併向林延潮見禮。

主事,筆帖式等吏員也明白林延潮眼下是天子的心腹大臣,當下即獻起殷勤來。

起居館主事笑着道:“林先生,侍從陛下左右,以筆札司記載,出入承明,堪稱華選,將來出途優越,不次升遷,出入尚書,閣老易如反掌。我等先在此道賀了。”

林延潮聽了不由一笑,古代天子所居稱爲明堂,而明堂的左右路寢稱承明,意爲承接於明堂之後,出入承明與螭頭載筆一般,也是用於稱起居官的。

主事說完,衆筆帖式也是紛紛說些奉承話,其中巴結的意思,十分明顯。

說來起居官沒有實權,但因皇帝起居注因其事甚秘,非日講官不得參與記注。因此擔任起居官都是內閣,皇帝一致信任的重要大臣。

確實如這主事所說,起居官將來可不依官場規矩升遷。所以這些主事,筆帖式當初削尖了腦袋,想要進起居館,也是爲了能巴結到一二的日講起居官,得之賞識。

這個與林延潮任日講官,在天子身旁露臉的初衷一般無二。

因爲天子的小弟,與天子小弟的小弟,都是很牛逼的存在。

衆吏員當場各種獻媚,連林延潮都有些吃不住:“慚愧,出入尚書,閣老,這話可當不起,不過還是謝過諸位了。”

林延潮說完,衆吏員仍是奉承個不停,這時門外腳步聲起,但見王家屏步入起居館,衆吏員們都是換了另一等巴結的表情:“見過王先生。”

林延潮也是道:“見過王前輩。”

王家屏掃了一眼就明白了,當下板起臉:“宗海,與這些人分說作什麼,今日你第一次當值,不可遲了,爾等還不快將起居冊呈來。”

王家屏這麼說,衆吏員不僅沒有絲毫生氣,立即給二人呈上起居冊。

林延潮一看這起居冊是空白的。

王家屏解釋道:“此起居冊不過草本,我等身爲起居注官,所職在於記錄天子言行及編撰輪注起居冊。每日退值之後你將所見所聞,盡錄稿上,並簽署自己姓名及年月日,然後置入館中的鐵櫃裡。”

“到了次年,自會有翰林將自己所書的草本,譽寫爲正本,再交翰林學士看定,此方爲正冊。”

林延潮恍然。

一旁吏員交給林延潮與王家屏二冊。

王家屏又與林延潮吩咐道:“古之人君,左史記事,右史記言,所以防過失,而示后王。今日你我當值,以後你記言,我記事,如此不會有分岔。”

林延潮立即稱是。

二人取了冊子與筆後,一併前往乾清門等待小皇帝的御駕。

五百五十六章 中道而行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兄長立功了六百八十一章 有一根刺第四百二十一章 御前七百三十二章 給錢八百八十五章 官員與百姓一千五十八章 送客一千一百章 出山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教化一千兩百三十九章 陳矩五百三十七章 攤上事了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林學五子八百三十二章 陰謀第兩百四十一章 整合資源(二更)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火紅第十四章 討厭的縣令一千九十六章 實踐出真知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洪塘一千一百八十章 教書匠七百三十六章 悔不聽宗海之言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風流員外郎一千兩百九十七章 書肆第兩百七十一章 這是碰瓷啊!第兩百零八章 飽暖思考試五百二十五章 同學少年都不賤九百八十六章 治水之功一千兩百六十三章 登頂六百三十八章 荔枝肉第兩百九十七章 五篇策問一千兩百八十七章 皇長子講官六百零三章 書生議論一千兩百五十三章 烽火第一百一十章 取中(第二更)六百六十九章 撰起居注一千六十四章 計策一千二十五章 萬曆十四年的幾件事六百六十四章 直起居一千四十章 交換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房官人選八百一十三章 東邊不亮西邊亮五百二十八章 獻殷情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重新廷推第一百八十一章 又是一年縣試時(一更)四百五十九章 家和萬事興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換個惡人來第一百七十六章 明察秋毫(二更)五百八十八章 兩名書生一千兩百零八章 又見廷推第三百八十八章 當仁不讓了一千兩百三十三章 從道不從君第三百五十三章 真千里駒四百八十章 潘季馴相求四百四十九章 滿分的逼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腰間黃金已退藏第兩百八十三章 教誨第兩百二十二章 洛陽紙貴(第二更)第一百三十五章 傑出弟子一千九十五章 林學南傳五百四十五章 講官福利一千五十章 水到渠成一千三百三十章 皇商的好處第七十四章 心靈雞湯六百九十九章 重回禁中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大功?八百六十四章 民得其惠六百七十五章 請求致仕第三百四十二章 不會是閹黨吧四百九十二章 養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創辦書院一千兩百零九章 支持與反對一千兩百五十六章 頂撞八百九十六章 龍顏大怒(第二更)六百六十九章 撰起居注第一百七十一章 求田問舍(一更)第七十一章 書到今生讀已遲八百八十九章 萬民書(二合一)六百七十七章 插一腳第三百六十一章 大明會典六百五十八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一更)一千五十五章 飛魚服六百四十七章 得隴望蜀六百二十五章 林學六百九十五章 時報初刊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海禁第一百六十一章 入學(二更)七百二十一章 轉變第四百一十一章 你就是太小心謹慎了第兩百六十章 自問第二十章 蜆子湯五百五十六章 中道而行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是我第三百二十六章 內聖外王七百一十五章 青天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推舉一千兩百六十九章 方略第六章 離家求學六百九十四章 難望項背七百四十二章 君臣九百七十九章 面聖五百五十七章 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