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六十二章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聽到林延潮提及天子聖諭,官員們同時垂肅容。天籟小說

方纔反對林延潮的官員,此刻都是不見。

要麼點頭,要麼深思,要麼認真,各等夾起尾巴的神情姿態,要多恭敬有多恭敬。

林延潮回顧左右道:“……不謀一國者,不足謀一城,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振興文教之事,乃百年之事,樹人之事,終身之計,必始於足下。”

衆官員心底吐槽,這什麼聖諭,有說等於沒說嘛。

林延潮輕咳一聲繼續道:“時臣對曰,孟子有言,行之而不着焉,習矣而不察焉,終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衆也。中庸亦言,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也。臣以爲民性皆善,故可使由。民性不皆明,有智在中人以下者,故有不可使知者。故孔子所道,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林延潮奏對這話,什麼意思?

是引述中庸和孟子裡的話,老百姓們(天下大多數的人)都是每天日用,忙忙碌碌耕耘,聽命而服從,不會深思爲何而耕耘,爲何而做事,只是當作理所當然。

林延潮下一句則道,正因爲老百姓大多數都是善良的,故而可以使由之,但老百姓中不少人智商都在中人以下,若要告訴他們做事其中的道理,倒不如不告訴。

所以孔子才說,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聽到這裡,衆官員都是點頭心道,方纔禮部官員只會照本宣科,講‘民可使知之,不可使由之‘的話。

但林延潮能講出其中道理,並活學活用,這就是他的本事了。

難怪林延潮能成爲天子的日講官,這君前奏對,以及釋經的本事,當朝真沒幾個大臣能比得上他的。

“當時陛下問臣,民可使由之,亦可使知之強與?還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強與?臣下答曰,陛下聞一而知十,當然是民可使由之,亦可使知之強。陛下問那如何由之,亦知之?是否開啓民智,下官對曰然也。”

聽到這裡衆官員都是恍然,林延潮的意思,是民智未開,那當然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知之反而更亂。

若是民智已開,那就是民可使由之,亦可使知之了。這就是林延潮所言‘學以仁德,開啓民智‘的由來。

幾名官員都是後怕,原來這是天子的意思,林延潮好奸猾,一開始不說是天子的意思,故意引我等批駁,這是挖坑讓我們去跳啊,太卑鄙了。

張四維在一旁問道:“陛下所言極是,故而林中允當時是否向陛下建言舉國興辦義學,讓百姓都能以孔孟教化,開啓民智。”

林延潮點點頭道:“確實,吾以爲先令百姓先用三年習以語言文字算術,再用三年習以孔孟之道,若天下童子人人如此,那民智可謂初開。”

聽完這話,潘晟,張四維都是笑,下面衆官員也都是笑。

林延潮從他們的笑容,讀懂了什麼叫‘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

潘晟笑着笑着,卻是唏噓道:“林中允一片拳拳報國之心,令本部堂欽佩,與你說一句掏心窩的話,你此建言若是在洪武年時所倡,猶有可爲,今日難矣。”

林延潮知道潘晟的意思,舉國普及義學,實行義務教育,這是多麼大的工程,方纔那禮部員外郎只是提議每個府設立幾個義學,已是被抨擊爲不靠譜,更何況林延潮的倡議。

林延潮還提議全國實行義務教育,這要在洪武年,朱元璋在時,那時候太祖爺一句話下,令行禁止。

天下官員哪個敢不照辦的,不照辦就是殺頭,故而絲毫不敢給你打折扣。到了今天這大明官場上,嘿嘿,就是費十倍的力氣,恐怕也辦不到當初五成的事。

潘晟說得是大實話。

而反觀西方,當初馬丁路德實行義務教育,是藉助宗教力量的推動,政府開始時沒花什麼氣力。

日本的寺子屋,也是通過寺廟來辦的。

至於大明朝雖沒有宗教基礎,但大一統下的國家組織,本比歐洲的王國公國,日本的幕府更有行政效率,但到了現在反而成了推行的阻力。

舉國興辦義學是不靠譜的。

林延潮嘆道:“當時下官也是與陛下如此奏對的,但吾所言此法,可能難以一蹴而就。陛下卻面諭下官,有法爲之……”

衆官員心道,什麼皇帝有辦法?你林延潮不是在忽悠我?

林延潮道:“陛下面諭,既是舉國無法普及,那麼可否從一省一府一縣先行,比如朕這天子腳下,順天府,或者是南京,應天府。”

聽了天子的話,衆大臣都是心道,這個辦法可以有啊。

大明朝現在問題,就是國家組織執行力薄弱,但有兩個地方卻是例外,一個爲京師,一個則是南京。

一個天子腳下,一個則爲朝廷直轄,而且兩座城市人口都過百萬之衆,百姓普遍富裕,論及讀書人,官員也是天底下比例最高的地方。

林延潮接着道:“下官淺見,敢問各位大人,若是在兩府興以義學,以兩京禮部直轄義學之事,讓無論官宦貴戚之後,還是在機平民百姓家,以及兩京京官家人,一併入義學讀書,此法可行否?”

“若是本城百姓不允家中適齡童子,前往義學就學,朝廷可立即關押逮捕,此法可行否?”

“若是京師,南京實行,是否可推及天下?先十三省省城,次天下各府府城,再至各縣縣城?令普天之下適齡童子皆可蒙以養正,是否爲聖人之功?”

衆官員心道,這辦法林延潮說是皇帝所思,但恐怕是林延潮所提,但無論如何都是天子肯的。

這辦法可是比之前禮部員外郎提出全國興辦義學的辦法,無疑更勝一籌。

在京城推行義學,普及教育,比全國推行當然是更容易。朝廷每一項的撥款用度,可就近監察,這由禮部直轄,不必一層一層由地方經手,可以有效杜絕官員上下其手。

另外就效用而言,兩京老百姓有兩百多萬,適齡童子少年就有三五十萬,若能普及義學,建功也是相當快的。

而且官員家屬子侄都在京師,能免費普及教育,對於在座京官都有好處,所以不少官員都是意動了。

第一百六十五章 中流擊水(一更)七百五十九章 你們這是在逼朕(二合一)第三百九十八章 爲官之道第三十九章 買書第十章 趕出社學一千零七章 軒然大波一千一十七章 三道策問八百六十一章 說話不算話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火耗歸公九百一十七章 河堤一千兩百五十八章 時機四百七十二章 京察五百九十九章 彈劾之事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以文御武第三百二十三章 人不求人一般高第一百七十六章 明察秋毫(二更)六百五十九章 初衷(第二更)答書友問第四百零二章 鬧事九百九十六章 好處八百零九章 爲民做主九百八十章 於無聲處聽驚雷(二合一)六百五十八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一更)一千一百四十章 聽君一席話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經略高見第兩百六十五章 本官就是驢脾氣四百八十九章 白紙第兩百四十六章 初衷第三十四章 林高着當官(第一更)一千兩百五十五章 議論人選一千二十六章 秋夜讀書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交換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柳成龍一千四十六章 儲端第一百六十三章 游泮采芹一千三百零八章 宰一刀七百九十九章 甩鍋第四百二十八章 會揖第三百六十六章 修典第一百八十七章 歲試八百四十七章 官吏奸滑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造勢第兩百七十八章 拜見申時行第一百六十一章 入學(二更)一千兩百五十三章 烽火第三百八十四章 遼東大捷第兩百零三章 鄉試總裁是王世貞五百六十二章 四夷館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創辦書院第四百零五章 邀功來了五百六十四章 佩服第三百三十二章 定三鼎甲第三百一十六章 衆口鑠金第五十五章 月課(第一更)九百二十八章 重逢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不識真人九百二十三章 榮升知府一千兩百零四章 明治善治第三百七十六章 相府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逆鱗五百八十章 脣槍舌劍五百六十七章 宣表六百三十六章 呆貨一個第三百一十五章 最少二甲前五第一百五十一章 老夫看好你第一千兩百二十四章 誰可入閣輔政五百三十一章 湯顯祖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分國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長城一千五十二章 未來方向第四百零三章 圍門八百四十五章 渡口第三百八十八章 當仁不讓了第兩百四十四章 何心隱(一更)第一百二十五章 又蒙對題了(二更)第四百二十八章 會揖五百零三章 鼎邊一千九十四章 新任尚書的手段(第二更)七百二十八章 萬事不難(第二更,求月票)七百零五章 託付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祖制第五百二十四章 朱薯的名聲五百七十一章 鬥牛服第二十九章 送信第一百六十七章 學風如此(一更)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不負少年時第一百零七章 發案(第一更)七百零六章 出謀劃策(第二更)第兩百九十六章 第二場九百四十六章 府臺英明九百七十五章 申府第一百九十七章 繼絕學九百一十三章 宰相之才八百一十四章 視察河工第三百一十八章 張居正是地域黑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大戰序幕(恭喜孤鴻夜飛版主成爲盟主)九百四十五章 穩操勝券七百一十章 奏對(第二更)第兩百一十六章 京報連登黃甲第兩百二十五章 鎮場詩(第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