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零二章 實應爲御史

臣聞言必可行也然後言之,行必可言也然後行之。苟利社稷,死生以之。此臣之言,臣之行也,願跡此生平,無愧此語。

臣聽聞,說到能做到的話,然後才能說,可光明正大告訴別人的事,然後才能做。有利於的社稷之事,不惜生死而爲之。這是臣的話,也是臣要做的事,願一生所爲,無愧此語。

這樣感情真摯,剖明心跡的言語,怎能不令人動容,不觸動,不落淚。

乾清宮裡,小皇帝反覆念着這兩句,眼眶已是溼潤。

小皇帝將林延潮的這自陳表,不由是讀了一遍又一遍。

林延潮這番耿耿報國之志,拳拳之心,一股儒生的正直之氣,溢於奏章之上。小皇帝不由在心底道,國家有這樣的大臣,幸甚,朕有這樣的大臣輔佐,幸甚。

天子的表情,乾清宮裡的太監都看在眼底,此刻他們作何感想,唯有一個念頭,林三元前途真不可限量啊!

小皇帝終於將奏章放下,對張誠等左右親信太監言道,朕何其有幸,能有張先生,林中允這樣的大臣輔助,此乃祖宗庇佑,要昌盛我皇明!

小皇帝金口一出。

張誠以下太監都是一併道:“臣等恭喜陛下,賀喜陛下得此輔弼之臣。”

小皇帝見乾清宮裡的太監宮女跪了一地,點了點頭,龍顏上神采飛揚。

林延潮奏章擺上御案的一刻,此刻也有人,將林延潮的自陳表的抄本飛奔拿到都察院。

“林中允的進表已至,諸位看看他如何寫的?”

一旁御史聽了擱下筆,對左右道:“林三元乃是當世文章大家,文采無雙,想必認錯的奏疏也是寫得極好的,必能令人臨表涕零啊!”

臨表涕零,哈哈!

這話說完,官廳中衆御史們都是鬨堂大笑。

“拿來,拿來,讓吾替馬兄看看林三元認錯的奏疏,寫的誠懇不誠懇?”

衆人又是一片笑,這名御史急不可待地將林延潮的奏章拿來讀,讀畢之後,不由露出驚訝之色。

一人道:“舒兄爲何驚訝?”

這名姓舒的御史道:“林兄,我眼拙,你看看這林三元這奏疏裡,是否有認錯之言?”

“舒兄在憲臺久了,連文章都不會看了嗎?也好,我就代勞一二,”這名御史笑着取過讀後,也是神色一變,半響後才道:“林三元這奏本竟……”

竟如何?可是認錯了?衆御史們紛紛問道。

林姓御史道:“認錯?不說一句,一詞,這林三元的奏本里,連一個認錯之字都沒有,這名爲自陳表,實爲自辯表啊!”

“好膽!”

“年輕人真不知天高地厚。”

“林三元絲毫沒有將馬兄放在眼底啊。”

“林三元敢這麼寫,是否以爲臺垣無人?”

“哼,真是不見棺材不掉淚,馬兄稍帶,待我上表替你罵之。”

衆御史們紛紛叫囂,表示要替馬御史出頭。

御史臺裡的言官都是大噴子。什麼是大噴子?別人噴你一句,你要噴別人十句,十句少一句就算在下輸了。

而且林延潮被言官連劾數章,不但不認錯,還在自辯,就算二品大員在朝,也沒有你這麼膽大囂張的。若大臣中多你幾個這樣的,以後我們言官不就成了擺設。

馬御史也是點點頭道:“多謝各位仗義。”

林姓御史搖了搖頭道:“你們先別說,看了此奏疏再議吧!”

衆御史們不明林姓御史所言,拿起奏本看了。

看完一個,沉默一個,不是掩卷長嘆,就是繞室踱步。

當事人的馬御史看完,更是直接愣神,頹然坐在椅上。

最後一名御史讀完後,對衆人舉起奏本道:“林三元此奏本,諸位看來如何破之?”

方纔表示要上表彈劾林延潮的衆御史,沒有一人接話。

“難矣,”一人嘆道:“林三元將將事功之道,抒於這報國之志中,非不好破,實不能破。”

御史們看奏疏,先看你文章裡邏輯是否有毛病。

衆御史們都是明白,你要否定林延潮事功之道容易,但你要否定他的報國之志就不行。這道義上說不過去,正如林延潮奏本里所說,匹夫不可奪志,又何況是報國之志。

“此奏疏言語縝密,就算你能破之,但要寫出一篇能駁之自陳表的奏疏,也不容易啊。”

一人又問:“明義前輩,以你之能,可否能寫出一篇奏疏,蓋過此文。”

被問之人,乃一名雙鬢斑白的老御史,對方搖頭道:“太擡舉老夫了,林三元之才……螢火焉能與皓月爭輝,要壓過此文,除非蘇韓復生。”

有人聽了立即不忿道:“明義前輩,怎可自墮威風?”

這時一名官員走進官廳,還在爭議中的衆御史們立即鴉雀無聲。

這都察院內能讓御史們這羣大噴子集體啞巴,並十分敬畏的人,唯有一個,那就是左都御史陳炌。

左都御史是七卿之一,正二品大員,御史臺的老大,十三道監察御史都是他的小弟。

而陳炌是一名過於剛正得有些迂腐的大臣,衆御史對他是恭敬,但也覺得陳炌太正直,平日不好溝通。

衆御史們見了陳炌,一併起身要多恭敬,有多恭敬地言道:“下官見過總憲。”

陳炌點了點問道:“本憲恰好路過,見廳內喧鬧,爾等因何事這麼吵啊?”

“回總憲,下官等在議論林中允這篇奏疏之故。”

“林中允?”陳炌笑了笑道:“莫非是家貧子讀書,地瘠栽松柏的林講官否?他的奏疏有何好議論?”

衆人都是垂首。

“拿來與本憲過目。”

一名御史恭敬地送上,陳炌先是一目十行,然後咦了一聲,又返回文章開頭重新讀了一遍,之後長嘆道:“可惜,實在可惜。”

衆御史們心底奇怪,爲何左都御史會說可惜呢?到底有什麼可惜呢?大家都不敢問。

良久後,陳炌才說道:“如林講官如此大節不饒,鐵質不辭的大臣,在翰林院真爲可惜了,這等人才實應至我都察院作一任御史,一正朝堂風氣。”

聽陳炌這話,衆御史們差點翻白眼。

這總憲大人,這藥不能停啊!

林延潮身爲翰林,比御史可是前途遠大多了,怎麼會來御史臺屈就呢?你這明顯純屬是想當然。

一千二十九章 土豪第兩百一十三章 場場第一第一百二十七章 有文有筆(二更)第八十四章 不識凌雲木六百八十三章 新元輔第四百四十三章 應變八百二十三章 築堤七百一十七章 仍有可爲(兩更合一更)一千六十三章 幫你活動五百五十一章 侍君之心第三百五十七章 宣旨八百七十三章 貪婪中官第一百八十八章 做事很有分寸四百四十九章 滿分的逼七百三十六章 悔不聽宗海之言七百零六章 出謀劃策(第二更)第一步七百三十章 今日之生五百三十四章 分量六百五十四章 重返朝堂六百七十一章 文華殿議政第一百六十六章 這也行六百六十九章 撰起居注六百九十七章 再見胡提學(兩更合一更)第三百七十一章 有小人啊一千三百零三章 銀印六百四十五章 發來賀電第兩百四十五章 拜師(二更)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衆望所歸六百零八章 咱們當面羞辱一下第一百六十四章 應制詩六百五十三章 兩家之好第四十三章 先生的背景第一百五十七章 定名次五百六十九章 文成鎮番邦九百五十五章 突擊檢查一千一百零一章 東窗事發第兩百五十一章 家事第兩百三十八章 大宴賓客(一更)第三百八十一章 朝參一千一百一十章 運籌帷幄第三百二十七章 君權相權第一百一十章 取中(第二更)第一百八十四章 我中了(二更)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薪火相傳第七十章 德主刑輔一千三百零二章 元輔,請留步第四十三章 先生的背景第一百八十六章 孫秀才(二更)九百八十三章 託付七百一十二章 請罪九百七十三章 巧遇一千七十四章 平步青雲一千兩百九十七章 書肆七百七十三章 親民官(第二更)五百零六章 親人重逢第九十八章 喝茶聽戲四百九十八章 一目十行七百三十八章 破局八百九十七章 召集第八章 背書六百章 自陳表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火紅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龍山大捷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初見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回家第兩百四十二章 推舉(一更)第兩百七十九章 初次見面一千四十三章 爲國爲民九百六十八章 舊屬五百一十六章 裝逼失敗第四百四十五章 這風越烈越好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出兵一千七十八章 年輕的部堂大人八百三十七章 排衙第一百二十七章 有文有筆(二更)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一以貫之五百七十六章 經筵講官一千兩百九十四章 傳旨一千一百零一章 東窗事發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催促第五十章 爲何讀書第三百六十四章 日講官(第一更)第三百三十二章 定三鼎甲五百二十二章 拉關係七百七十一章 此林延潮之功(二合一)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以文御武九百八十七章 質疑四百九十章 以情動人第一百二十五章 又蒙對題了(二更)八百五十七章 館選一千七十六章 玉米第一百二十章 南園第一百二十五章 又蒙對題了(二更)一千一十七章 三道策問第四百章 不收禮五百四十五章 講官福利五百八十八章 兩名書生一千兩百零六章 談判交換單章兼請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