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四十六章 御膳

對於皇家御膳,林延潮早有耳聞。

從嘉靖皇帝開始,明朝皇帝御膳不是由御膳房進,而是由左右太監供應。太監爲了討好皇帝,有多豐盛就辦多豐盛。然後太監就以給天子供飯食的名義,向朝廷諸司要錢。

此舉被當時官員罵爲蠹政之舉,天子是萬乘之主,玉食萬家,但在吃食上竟要受左右私養。唐玄宗時,御宴上奢侈,一盤菜值十家之產。咱們皇帝這樣做,與唐玄宗有什麼區別。

但就林延潮所知,皇室的御膳並沒有奢侈到這個地步。大體上幾任皇帝都還是比較節儉的。小皇帝的父親穆宗皇帝有一日想吃驢腸,就要命太監備辦。然後穆宗皇帝又說,他吃一次驢腸,就要殺一頭驢,實在太鋪張浪費了,於是下令就不吃了。

事實上御膳只是豐盛而已,奢靡鋪張卻是談不上。

但即便如此林延潮仍是很期待。

聽林延潮問詢有什麼菜,那名內官笑着道:“林先生有所不知,御膳都是先呈天子看過後,再佈菜給講官。不過林中允有什麼喜好的,提前與我們先吩咐,下次進講時,再給你單獨備上。“

林延潮恍然,原來是這樣,也就是天子先挑,挑完了臣子再挑,這樣也算是不錯。

林延潮道:“無妨,那我先坐着等一等。“

片刻後,就看見十幾名戴着紗布口罩火者拎着金盒,從後殿東暖閣裡出來。

內官吩咐對這些人吩咐道:“打開蓋子,給何先生,林先生看過。“

何洛文淡淡地道:“我就不必了,呈林中允看過就好。“

於是十幾名火者一一端着金盒,在林延潮面前打開。

御膳有飯食十幾樣,茶食三五品,火者端給林延潮過目。

爲了進宮進講,林延潮也是天沒亮就頂着寒霜從家裡趕到紫禁城。看着這些飯食,林延潮感覺自己是真心的餓了。

內官見林延潮遲疑不作決定,問了一句:“林先生,還是擔心飯食冷了,咱家命人立即熱過。“

“不必了。“林延潮立即拒絕,這飯食上還冒着熱氣了,哪裡是冷了。

林延潮吩咐了幾句後,火者將金盒裡的飯食一端出。林延潮面前的桌案上擺上玉井飯,臘腸香米粥,三個蘿蔔蒸卷,兩塊紅棗糕,雞蛋麪,海蔘雪花羹,另外糖鈸兒茶食和泡茶,則是飯後再上。

林延潮是南方人,喜食清淡,什麼撒面,油茶麪肯定是不會選的。

眼下看着滿滿一桌子飯食,林延潮食指大動。

玉井飯就是藕片蓮子飯,之所以叫玉井,是藕截成塊後,一片片看來像是一個井字,藕色又近於玉色。林延潮不禁想起韓愈有句詩是,太華峰頭玉井蓮,開花十丈藕如船。玉井飯就那麼一小盅,用藕色地錦御瓷,小巧精緻不夠幾口吃的。

至於蘿蔔蒸卷,紅棗糕也是林延潮的大愛。

海蔘雪花羹美味滋補,熱氣騰騰的。至於雞蛋麪,林延潮讓內官先蓋住,留着最後填飽肚子。

林延潮拿起湯勺,在海蔘雪花羹舀了一口,不燙不冷的,鮮鹹的湯水入口,恰將寒意與疲乏驅散。

然後林延潮幾口將玉井飯吃完,又端起香米粥,再夾起一蘿蔔蒸卷。與林延潮並坐在另一張桌案上的何洛文,則是保持講官風度,所**潔。他拿着銀製小勺,就着一碗熱氣騰騰的羊乳,抹去奶皮,在那一勺一勺的挑着。

那等謹慎小心,似生怕羊乳,有絲毫沾到了官袍上。

半響後,何洛文已是將羊乳喝完,內官奉上溼巾,他拿了一點一點的擦着嘴脣。

“林中允!”

林延潮將筷子上夾的棗糕放下,擦嘴後向何洛文問道:“何諭德,有何示下?”

何洛文看着文華殿,慢慢地道:“林中允,你今日第一次進講,需記得進講之時,句句切乎先王之道,不可因聖上愛聽什麼,就講些什麼。”

林延潮知何洛文在提醒自己,並沒有按照講官的那一套,與天子講經。儘管說得很委婉,但指出林延潮在迎合聖意,專用撿皇帝喜歡聽的來說。

但林延潮有自己的主意,於是道:“謝何諭德提點,下官以爲將先王之道糅於俗事中進講,更易講明。”

何洛文聽了眉頭一皺道:“聖賢之道何其精微,林中允怎可擅衍其義,糅於故事。”

何洛文這話微微重了,但對方畢竟是首席講臣,資歷和官位遠在自己之上,林延潮出言不能頂撞。

於是林延潮就沉默着不說話。

這時兩名內官從暖閣步出來到何洛文,林延潮面前道:“何先生,林先生,萬歲爺見今日御膳上有云南進貢雞蹤菜,想兩位講官還從未吃過,故而命我等端來。”

林延潮和何洛文一併起身致謝。

內官笑着道:“萬歲爺賜食給大臣,這是不輕易授予的恩典啊,多是林先生今日進講,令龍心大悅,故而萬歲爺推食食之。”

林延潮有些不以爲然,皇帝吃過再給我吃,多不衛生啊。但對‘推食食之’卻不得不感謝。內官離去後,何洛文也就不說什麼。小皇帝顯然是十分欣賞林延潮進講,故而給他撐腰嘛,他還能說些什麼。

林延潮將飯食吃完,又喝了半壺茶,方纔滿足。

片刻後,天子在殿上宣二人繼續進講。

二人一併起身進文華殿,一旁內官收拾飯桌,也是談論起二人。

一人道:“何先生持儒臣之儀,一飲一食都合乎於禮數,無可挑剔,難怪萬歲爺贊他爲人臣楷模。至於林先生嘛……”

幾名內官都是一笑,一人道:“雖看得沒有詞臣的清貴莊重,但卻不似捏架子的人,應是比較好說話。”

“我覺得有理,你們看他們二人誰會更得萬歲爺賞識?”

衆人聞言都是對視而笑。

這時林延潮,何洛文已入穿廊。

日講分早講與午講,早講將四書五經,午講講通鑑節要,也就是講史,與天子講述歷朝興亡事實。

林延潮站定後,覺得張四維似有意無意地看了自己一眼。

林延潮想起張四維的叮囑,正是要他在講史之時,借歷史之事,委婉勸誡天子。

這纔是今日日講的關鍵所在。

第兩百零六章 貢院第四十一章 師之道第八十三章 不後悔第一百四十一章 校對閒草集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平衡左右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家宴一千兩百三十章 王太倉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人情第一百五十四章 激將(一更)八百三十五章 賢侄一定幫幫我第四百章 不收禮第兩百五十二章 相求六百九十六章 行賄一千兩百六十三章 登頂一千兩百八十九章 非你莫屬第七十六章 撕破臉一千兩百七十五章 海貿第二章 家有悍婦第一百八十章 賜字第兩百五十章 有驚無險四百七十一章 ********一千兩百三十二章 倚重一千八十七章 諡號之爭六百七十三章 約見一千九十二章 順天鄉試考官(第一更)第兩百九十六章 第二場六百六十六章 執筆七百八十五章 關照四百九十一章 欺世盜名八百六十一章 說話不算話六百一十四章 算計第三十一章 敢要多少?第一百八十一章 又是一年縣試時(一更)八百五十一章 刨根到底七百四十六章 慷慨陳詞六百五十八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一更)第三百一十二章 幾人可及?第一百三十六章 同窗之間七百二十六章 申時行的忠告一千兩百三十四章 撰文第四百二十三章 感到放心八百四十五章 渡口五百九十七章 謹慎應對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一以貫之第一百九十五章 澹臺滅明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八百八十九章 萬民書(二合一)四百七十六章 上不負天子,下不負所學八百一十章 林延潮審案六百一十九章 先要好處第三百零八章 會試放榜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文武相輕一千兩百五十八章 時機第一百五十七章 定名次七百九十二章 如何選擇八百三十二章 陰謀八百六十八章 響馬的用處第三百零七章 最好的文章一千六十章 辦報第三十六章 被請家長了第一百四十八章 不忮不求(一更)九百三十七章 府臺高明第一百二十五章 又蒙對題了(二更)一千三十四章 免朝的開始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太平盛世四百六十八章 姻緣八百九十章 投書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初見第一百九十八章 指點文章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出兵九百二十四章 幫忙一千兩百三十一章 變更一千三百一十章 提條件?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衣錦還鄉四百九十九章 蛛絲馬跡一千兩百四十四章 力駁羣雄一千三十三章五百三十三章 引薦第三十八章 老童生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定策之功一千零八章 考官人選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會試大熱第三百五十章 我們家延壽長進了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家事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盡力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絕食一千兩百七十三章 緣由七百九十八章 欽差來了第兩百七十二章 功名在身四百六十三章 解衣衣我第一百八十二章 指點八百一十七章 真相一千兩百一十三章 就此干休單章一千六十四章 計策六百八十八章 張四維動手第兩百九十一章 衆望九百零七章 聖旨九百七十一章 徐州五百二十一章 處置一千零八章 考官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