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零三章 鼎邊

林延潮站在官道上,遠遠就見的省城在山腳之下。

城內屋舍烏瓦黛牆,簇擁着青山雙塔,閩水上連家船星羅密佈。

“終於到家了。“林延潮不由嘆道。

衆下人們與林延潮一併在路上跋涉了這麼久,待終於返家之時,不由都是激動得落淚。

“老爺,離家萬里,還是家鄉好。“展進在一旁說道。

“正是,咱們下山。“

於是衆人一併沿着山道而下,到了山下省城的井樓門以八角樓已在眼前。一眼望去,城門外沿路也是也沒有官員迎候的樣子。衆人此刻都是心底爲林延潮鳴不平,堂堂狀元回鄉省親,卻沒有一名官員迎接,傳到士林耳裡,簡直是笑話。

林延潮心底有數,知不會有人前來,就直入城門,而城門兩道,有古街有客棧、中藥鋪、京果店、海產攤、酒米鋪等十餘種店鋪。

林延潮看着街邊攤正賣着\‘鼎邊糊\‘,此刻正好走完了山路,衆人不免又餓又渴,於是在攤邊不免有些流口水。

林延潮道:“既是到了,也不着急回家,咱吃一碗鼎邊再回家吧!“

衆人都是喜道:“這確實許久沒吃了。“

林延潮有八個人,下人們給林延潮與林淺淺桌椅擦抹乾淨後,都在坐在另一桌。

店鋪是由一老頭操持着,見衆人如此,上前笑着道:“客官們要些什麼?“

陳濟川不在,就由展進上前,展進雖是浙人,但居閩地日久,也是說得一口熟練的俚語道:“鼎邊八碗,至於海蠣餅,蘿蔔糕也是盡數上。“

閩語近漢唐語言,比如站念企,家念厝,廚房叫竈前,也把鍋念鼎,所以本地人叫鼎邊,外地人叫鍋邊。

老闆笑着道:“一看你就知是行家,不過蘿蔔糕賣完了,碗糕倒是有。“

展進道:“也成,也不知你作得如何?“

老闆陪笑道:“不好吃不要錢。“

不久熱氣騰騰的鼎邊糊端上,林延潮取了白瓷的調羹,在碗裡舀起一勺,放入口中嘗着。

確確實實是正宗的鼎邊,用蜆子湯,小魚乾煮的,還有新鮮的老蟶,生鮮入口,真是久違的美味。至於碗糕是用荷葉裹着,上面點着黑芝麻,吃進口中格外的清甜酥軟。

而二者味道一中和,滿口生津,嚐到家鄉的美味,對於離家已是兩年的林延潮而言,則是幾分感動,目中有幾分泛淚光。

“這不是二少爺嗎?”

“沒錯,是二少爺!”

但聽一聲延潮,林延潮轉過頭,卻是自己的三叔。

人來人往的石板道上,三叔頭戴帽羅,穿着一身‘富貴萬年’的綢衫,與離別時相較,脣邊多蓄着兩撇短鬚。

林延潮丟了碗筷,當下從椅上起身,到三叔面前行禮道:“三叔,別來無恙啊!”

三叔見了林延潮,眼眶裡淚水滾滾地落下,舉袖抹了一把眼睛道:“什麼別來無恙,別和我扯這文縐縐的話。”

頓了頓三叔看着林延潮的身量道:“離家時,你還不及我眉頭高,眼下……我的延潮真長大了。”

林延潮聽了又是感動,又是好笑。

跟着三叔幾個人,都是店裡夥計,也很有眼色,乘着叔侄二人久別重逢,來到攤前道:“多少錢,我給你結了。”

老闆出來道;“承蒙惠顧,一共六十五文,你給我六十文好了。”

那夥計不屑地笑了笑,取出了一吊錢道:“不用找了。”

老闆吃驚道:“這怎麼使得?太多,太多了。”

幾名夥計道:“今日咱們二少爺回家,咱們老爺高興,賞你的。”

“這也不行啊!咱這不是佔了你的便宜。”

“別囉嗦了,咱們洪塘林家還缺你這點錢。”

那老闆吃驚道:“是洪塘林家,那不是狀元公府上嗎?真失敬,失敬!”

幾名夥計笑了笑,一人要說狀元公就在你眼前,另一人道:“算了,不必多嘴了。”

說着幾人一併向林淺淺行禮道:“這位是二少奶奶吧!咱們在三爺那聽差,來給您提行禮。”

林淺淺點點頭,讓展明他們將行禮都給他們槓了。

這邊三叔與林延潮還在說話:“昨日接到你的信,大哥他高興一宿沒睡,他今日一大早就起來,說要去安泰樓將劉二刀請到家裡,給你整治一桌宴席。”

林延潮聽了心底涌起一股溫馨道:“大伯他還是這麼愛排場。”

“不止呢,大伯還不讓我等告訴你爺爺,說要給他個驚喜。”

林延潮忙問道:“爺爺他身子還好嗎?”

“還好,還好,”三叔笑着道,“就是上了年紀,路走遠了就有些不利索了。”

林延潮聽了露出惦記之色,三叔見林延潮神情,立即岔開話道:“對了,你爲何在信裡說,讓我等先不要聲張,你狀元及第,正是衣錦還鄉,你大伯還想請親戚,同僚一併回家,好好風光呢。”

林延潮不想家人擔心道:“省親之事,乃天恩所賜,我也不願意太過張揚。”

三叔道:“那也不必都瞞着啊,我知你不喜歡你大伯借你名頭四處顯擺,但至少你幾位師長總歸是要請至家中,好好答謝的。”

林延潮道:“這我曉得,改日再登門拜訪就是。”

三叔點點頭,隨即衆人都在看着他與林延潮說話,於是一拍頭道:“瞧我這記性,咱們邊走邊說。”

於是衆人一併由井樓門入城。

入城後即是井樓門大街,

林延潮入城第一件事就是要去按院報道,表示已是歸籍到家了。

林延潮一路上滿打滿算是時間用得很緊,待他到了福州府時,給他回家的程期已是過了三天了。至於他到家的坐假給的是一個月,如此過期的三天,只能從坐假里扣的。

於是林延潮先去按院報備,但遞上帖子後,卻沒有見到巡按御史。來人只是告之御史準備朝覲之事,暫停閣不辦公了,請狀元公見諒。

朝覲府縣官員三年一度上京面聖,這應是年末之事,這巡按御史這麼早就開始準備,顯然是不可信的。

唯一的原因就是不願見自己的託詞。

林延潮心知肚腹,不過也就算了,在按院蓋章確認正身就離了按院。

五百五十二章 動怒七百六十四章 佈局之人六百一十五章 殿上爭執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一品第三百八十二章 給機會第三十九章 買書第兩百四十五章 拜師(二更)五百七十五章 升遷侍講一千七十七章 聽老婆的話第四百二十六章 部費九百零三章 無需解釋七百四十一章 述劍(兩更合一更)一千兩百九十二章 掛靴而去四百六十二章 爲官之道五百零九章 官場震動一千四十五章 賑災糧一千兩百零四章 明治善治七百三十三章 保人一千兩百六十九章 方略第兩百二十一章 至公堂上六百七十五章 請求致仕五百四十四章 文華殿上六百七十二章 歸政一千兩百八十七章 皇長子講官八百三十章 清官狗官五百七十九章 論點八百九十五章 去而復返(第一更)五百二十三章 談心七百一十三章 調教皇帝六百三十六章 呆貨一個一千兩百八十三章 魯密火銃九百三十一章 坐而論道第三百三十二章 定三鼎甲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房官人選第三百零二章 閱卷九百四十四章 林延潮審案五百六十一章 朵顏使節第兩百三十四章 兩家和好一千零八章 考官人選四百六十七章 世兄第兩百三十三章 白首一人好(三更)九百六十九章 爲官一任造福一方七百三十九章 清算第三百二十三章 人不求人一般高八百零五章 君子小人一千零三章 番薯好吃嗎?第八百八十三章 附議第兩百零四章 充場儒生五百八十九章 民間反應五百四十五章 講官福利五百三十四章 分量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分國第四百三十章 垂世文章九百六十二章 內情八百七十章 能得卓異嗎(二合一)第一百二十九章 案首的風光(一更)五百一十六章 裝逼失敗九百六十五章 運作一千一百零七章 黨羽第兩百五十七章 公道自在人心一千四十七章 莫欺少年窮第五十七章 講卷七百一十六章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一千一百零三章 喜歡做官五百七十三章 向天子推薦第四十二章 先生是案首一千兩百二十章 事故七百六十四章 佈局之人八百二十四章 河道來人第一百七十四章 琉球三十六姓六百四十二章 文教也是事功(兩更合一更)一千兩百三十八章 拒收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義利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託付感謝書友們九百零二章 又來一個四百八十六章 湖上文會九百二十四章 幫忙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北上九百六十八章 舊屬一千六十八章 拿人七百七十五章 祖先之鞭八百五十五章 串票八百五十一章 刨根到底第三百八十一章 朝參第三百八十五章 硬道理七百二十六章 申時行的忠告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威勢第一百三十五章 傑出弟子第三百二十二章 張居正的決定六百八十七章 有備算無心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一石二鳥七百三十八章 破局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安危一千兩百三十六章 衣鉢一千零六章 國本九百八十五章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千兩百五十八章 時機五百七十九章 論點第三百五十五章 受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