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八十一章 喜還是不喜

說實在潘季馴確實有誆林延潮將這等測水方法說出來的意思。

這關係到黃河兩岸百姓的性命,若是能提前預警,不知可以活多少人。但若是說潘季馴憑此辦法,想要加官晉爵,那也就錯了。

潘季馴非翰林出身,入不了內閣,外官任尚書,二品大員已人臣的頂點了。

但是見林延潮卻絲毫沒有隱瞞的意思,而且還看穿了自己這點小心思,潘季馴不由有幾分尷尬。

潘季馴道:“林中允,若真有此辦法,本官決計不虧了你就是,絕對在天子替你保奏。“

潘季馴想試一試,林延潮的意思,看看他冒着頂撞張居正的風險,到底是爲了什麼?到底是希求倖進,還是真是一心爲公。

這話也是潘季馴考驗林延潮用心。

但見林延潮道:“罷了,眼下元輔對我印象不好,若說是我建議,必不會許,我倒不如將此法告訴給制臺,造福蒼生,以一毛而利天下,有何不可。不過制臺將來憑此加官晉爵,不要忘記關照下官啊。“

見林延潮這麼說,潘季馴差一點吐血了,這倒是什麼路數,此子真不可以常理揣度。

潘季馴沒好氣地道:“我已位極人臣,何談加官晉爵,閒話少說,你的辦法能測得幾分?“

林延潮一字一句地道:“十中有九!“

什麼?

潘季馴露出不可思議的神色來,林延潮以黃河水清水濁,測大旱不過十中有七。

他覺得林延潮的辦法,能更進一步,就很好了,但是沒料到他的辦法,居然有九成,這不是忽悠人嗎?若是真能測個十中有九,那麼朝廷就有十足把握,提前預警災情,那麼這絕對是一件造福百姓的事。

潘季馴有些不信,於是問道:“林中允,姑且說來。“

林延潮聞弦而知意,見潘季馴又懷疑自己,當下笑了笑道:“潘制臺還記得,我說過水重年景好,雨多糧豐盛,水輕火龍飛,千里皆赤草嗎?“

潘季馴目光一亮,與林延潮道:“你是說稱水之輕重來測年成?“

林延潮點點頭道:“正是,我們可逐年逐月,在黃河上取一袋黃河水稱之,拿前一年水輕水重與今年較之,拿前一月的水輕水重,與此月較之,由此可知黃河各省雨水豐寡,這就是稱水定天象。“

聽了林延潮的話,潘季馴左右踱步,似考慮到林延潮這話的可行性。

林延潮十分篤定,這方法可不是他杜撰了,而是歷史驗證過了。

從清朝順治年開始,朝廷在黃河沿岸設汛兵,採用從黃河取水稱水辦法,若是去年不旱不澇,今年的黃河水比去年驟然輕了許多,那麼今年發生旱情的機率很大。

若是比去年重了,那麼今年就要多注意沿河防汛。清朝用此辦法預測年景,成算極高,據記載準確度幾乎達到十之有九這麼多。

林延潮也是搬運別人智慧而已。

潘季馴仔細想過此事確實可行,不由激動地撫掌道:“此真妙法,又極爲簡單,狀元郎,潘某真服了。本官立即奏表朝廷,立即推行此法。“

“那多謝制臺了,如此林某也可放心離京了。”

見林延潮這麼淡然,潘季馴不由感慨地道:“林中允,你不知你這一策,可救活多少百姓,我替黃河沿河千萬百姓在此謝過你了,受我一拜。“

說完潘季馴向林延潮長長一揖。

林延潮見潘季馴一名二品大員屈尊向自己行禮,連忙扶起道:“制臺修河築壩纔是活得幾十萬百姓的功德,我林延潮不過舉手之勞,又怎麼敢居功呢。“

潘季馴擡起頭不由道:“宗海,真社稷之臣,你放心,這一次無論你與張江陵這打賭誰輸誰贏,潘某這都給你留一席之地,沿河的知府或辦不到,但知縣總能給你保舉一個,你安心吧!“

林延潮心道,好啊,你這潘季馴明明是要老子給你打工,卻說得如同收留我一般,又給我耍心眼,真是太不可愛了。不過怎麼說,也算有個辦事的地方,堂堂翰林屈就知縣,屈就就屈就了吧。自己又不是受不了委屈的人。

林延潮道:“也好,就算知縣也成啊,只要能事功,官位高低我不在乎,總比待在家裡賦閒好,總之不讓林某負了此有爲之身就行。“

聽了林延潮這句話,潘季馴再度刷新了三觀。官場上不少官員官場失意,就是一副老子不幹的樣子,寧可辭官歸隱,歸隱田園,寧可悠遊林下,也不願屈身事之。

但林延潮卻一副有事幹就行的態度,雖少了魏晉那等淡泊風度,但卻見胸懷,也更對潘季馴的脾氣。

此子正是我輩。

若說之前他誇林延潮,半真半假,這一刻真是有幾分佩服了。但真正佩服的話,一般是不會說出口的。

於是潘季馴將林延潮送上船後,啥也不說,吩咐了手下一句:“送我去相府。“

潘季馴吩咐後,就坐着大驕前往張居正的府上。以潘季馴的身份,見張居正當然是輕輕鬆鬆。

而聽說潘季馴抵府時,張居正正在喝藥湯,聽說潘季馴要見自己。張居正立即喝完藥湯,然後命丫鬟給自己更衣,再在袍服上薰香,掩住身上藥氣,最後取了香茶喝過,遮住口中的藥味。

張居正更衣時,下人給他送了一個條子。

張居正看後眉頭一皺,將條子丟回,來至客廳見潘季馴坐在椅上,淡淡地道:“時良,聽說你今日出城了,去了哪裡啊?“

潘季馴知自己去送林延潮的事,決計瞞不過張居正,當下淡淡地嘲諷道:“相爺真是好耳目,我去了通州,送了被相爺發配出京的林中允,這纔回來。“

“哦?“張居正臉一沉,哼了一聲。

潘季馴直言不諱道:“宰相肚裡能撐船,你堂堂宰輔,與一小輩計較好意思嗎?“

滿朝文武,大概也只有潘季馴和陸光祖二人,敢和張居正這麼講話。

潘季馴這麼說是他就是這性子,一貫都是有什麼說什麼的脾氣,否則也不會當初因治河意見與張居正相左被罷官了。不過張居正要用着他治河,所以忍着潘季馴,日子久了也是習慣了。

至於陸光祖則是與張居正是同年,交情非比尋常。不過陸光祖這樣的話多說了幾句,也被張居正趕回家去了。

“此人可不是一般的小輩,你送他作什麼?是故意掃我的面子嗎?“張居正道。

潘季馴道:“當然不是,只是我一事不明,問林延潮如何能以黃河水清水濁,來測得天象,甚至敢以官位作保。“

“哦?林中允敢以官位相保,不是發夢得了神授的嗎?“

潘季馴莞爾,張居正嘴巴也是滿損的。

潘季馴道:“非也,相爺讓我查此事,我查了黃河歷年水情,發覺黃河水清確實常有大旱。“

張居正臉色微變,這林延潮要打自己的臉呢,你還過來幫着扇自己耳光。見張居正不快,官場上大部分官員察言觀色下,都不會繼續往下講了。

但潘季馴管你張居正愛不愛聽,猶自不停將自己從中的分析講了,還把林延潮以水輕水重判斷年成的方法如實講了。

張居正雖是不痛快,但也不會將個人愛憎,夾雜入自己的判斷。

處在他這位子,早就練就一身本事,不必親自經手事情,關聽下面的稟告,常常就能將事情如何判斷個大概。

下面官員說話有沒有誇張,事情有幾成真假,張居正都能知道個大概,所以官員在他下面辦事久了,也知道切不可在老中醫面前玩偏方,什麼事如實上報,若被張居正抓到錯處,後果不堪設想。

張居正聽完潘季馴這一番話,又將自己的疑問拿出,問了潘季馴幾個問題,最後張居正確認林延潮這稱水定天象辦法,真有可行之處。果此法真的可行,黃河上中游的大旱,朝廷就能預先做出準備。

不過現在張居正卻陷入久久的沉默。

潘季馴看張居正如此,故意道:“怎麼辦呢?我看這林延潮的法子,真是夢中神授而來的。相爺你用不用呢?“

“此乃良法,當然要用。”張居正毫不猶豫地道。

潘季馴大喜,不過張居正隨即道:“不過此乃是時良你的辦法,你放心,我會替你向天子請功,將此法立即頒行,如此蒼生有幸,社稷有福。“

潘季馴連忙擺手道:“我怎能竊一小輩的功勞,不可,不可。我看無論今年是否有旱情,相爺你都不可治林宗海的罪,反而要升他的官纔是。“

張居正點點頭道:“說的有道理。“

潘季馴今日來就是這目的,當下笑着道:“相爺英明。“

張居正道:“時良,你謝得太早,今年若是有旱情,我不但不保奏林宗海,還要讓天子將他免官,若是沒有旱情,我反可向天子舉薦林延潮,讓其加官。“

潘季馴一愕問道:“你,你是不是當官當得糊塗拉?“

張居正冷笑兩聲道:“時良,汝可知田豐爲何被殺?“

田豐是三國時袁紹的謀士,田豐建議袁紹不要出兵官渡,袁紹不聽反而將田豐下獄。後袁紹兵敗官渡,有人向田豐賀喜,說主公這一次敗了,你要官復原職了。

田豐卻道,我完蛋鳥,袁紹這人外寬內忌,若是這一次他贏了,不但赦免我,還將我置於左右,不時拿出來曬一曬,來顯得他寬容,又能折辱我。若是敗了,惱羞成怒,我就掛定了。

潘季馴聽了頓時面色漲紅,起身道:“你,你,學誰不好,非要學袁本初。你欺弄一個小輩,好意思嗎?“

張居正笑了一聲,嘴角微微翹起,一副我就是這樣,你奈我何的表情。

潘季馴知改變不了張居正的主意,只能出了相府,自己不僅沒有幫到林延潮,結果反是害了他。

潘季馴上了馬車前,看着相府一眼,罵了一句\‘奸相\‘,方纔恨恨地離開。

而此刻在通州運河上,林延潮已是乘上南歸的船,啓程返回家中的途上。

船艙裡大部分人都已是睡下,但林延潮負手立在船頭,沒有半點睡意,看着船外灰濛濛一片,唯有船頭松明照亮了前方的河道。

沉寂在黑暗之中,林延潮此刻思緒萬千,想起自己仕途的將來,不由心思浮動。

若是黃河上游有旱情,自己可能因此加官進爵,若是沒有旱情,自己就會罷官。

按照道理,自己應是期待黃河上有旱情纔是。

但若真有旱情,那麼沿河的百姓就真的遭殃了,就算提前預警,但也真救不了這麼多百姓。

不過若沒有旱情,自己就要丟官了,想想卻是委屈了自己。

林延潮以前看書時,裡面寫無良的醫生,總是希望當地爆發瘟疫,如此自己好賺錢。卑鄙的棺材鋪老闆,則是希望醫生治不好人,如此自己棺材板就可多賣一些。

若是真平心而論,林延潮希望不希望,黃河上游有旱情呢?

就在林延潮這麼想之際,陡然發覺臉上一涼,似什麼打溼了自己的臉。

隨即嘩嘩聲從耳邊響起,林延潮連忙避入船艙,接着就聽到船艙上吧嗒吧嗒地直響。

這是下雨了!

這並非普通的小雨,而是大雨,並且雨勢極大,簡直鋪天蓋地。林延潮見了這大雨,心底是又喜又悲,此刻他的心中可是百感交集。

而身後船艙後搖船的艄公,卻癡了一般,仍由這雨打在身上。

林延潮詫異正要提醒這艄公避入船艙。

卻見艄公突然跪下向蒼天連續叩了幾個頭,然後大聲道:“沒錯,是大雨,大雨!老天爺終於下雨了。感謝老天庇佑!”

林延潮看着艄公如此激動不由問道:“船家,這雨下的你爲何高興啊?”

艄公喜道:“老爺,你身在京師難道不知道,今年有旱情嗎?”

“是啊,若有旱情,也是在地裡拋食的農夫擔憂,你水上人家擔心什麼?”

“話不能這麼說,若是雨大那麼河水就豐沛,若是雨少咱們這一段通州以下的水路就都斷了,咱們也沒有活計,老爺,你說這雨來得好不好?”

林延潮笑了笑,想了下道:“那算是好吧!”

一千三百四十章 離間一千三十四章 免朝的開始四百五十二章 升官啦九百五十五章 突擊檢查六百六十六章 執筆第三百一十九章 有請發個單章第三百三十四章金殿傳臚六百九十八章 順水人情七百一十四章 販售私學第十七章 成爲弟子了(第一更)六百六十五章 急變一千七十七章 聽老婆的話第兩百八十六章 文動京華五百九十二章 被彈劾了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吾來擔之一千八十四章 密議一千兩百四十五章 海漕八百零二章 河工銀第七十四章 心靈雞湯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腰間黃金已退藏六百八十七章 有備算無心一千三十四章 免朝的開始八百一十二章 官斷十條路第七章 洪塘社學六百一十八章 我就是林延潮第兩百零八章 飽暖思考試第兩百二十六章 龔夫人的想法八百一十七章 真相九百一十一章 赫赫兇名(二合一)一千兩百零六章 談判交換一千三十一章 林神醫第兩百六十章 自問九百九十一章 莫愁前路無知己第兩百六十章 自問一千三百零四章 門生長九百一十八章 懟河督五百五十一章 侍君之心七百九十一章 圍攻府城九百八十八章 上殿一千兩百六十七章 宣麻拜相五百六十七章 宣表第三百二十二章 張居正的決定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俘虜五百二十五章 同學少年都不賤八百零八章 威壓一府九百八十一章 國策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同受彈劾一千兩百五十五章 議論人選六百四十三章 創刊第一百八十五章 丟人丟得不夠(一更)七百八十六章 到任四百八十章 潘季馴相求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得意樓九百八十三章 託付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自古貧賤出良才七百六十六章 張府(二合一)五百零一章 船戶案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義利一千二十七章 你可知道番薯嗎?五百零三章 鼎邊九百零五章 連升三級第四百零六章 天子賜服一千八十章 手握實權一千兩百七十九章 紅顏知己一千三十七章 召對九百七十七章 申時行的用意第兩百八十二章 家信第一百七十二章 林淺淺的着急(二更)一千一百零八章 抓人九百九十四章 翰林學士五百二十八章 獻殷情四百四十九章 滿分的逼一千三十章 從此君王不早朝第四百四十五章 這風越烈越好五百九十七章 謹慎應對一千兩百一十一章 內閣輕重第兩百一十八章 諸生的心情七百五十四章 首輔(謝豪豬tyz書友盟主)第一百八十一章 又是一年縣試時(一更)第兩百五十章 有驚無險六百七十三章 約見八百七十七章 妥了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書院雜誌六百一十章 拿人一千兩百六十三章 登頂六百四十四章 道可御器第三百六十九章 請教第四百三十章 垂世文章九百八十二章 千字文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出兵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新官上任第四百二十七章 權力所在第兩百七十章 船託一千兩百六十九章 方略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威勢一千兩百八十六章 坑第四百二十三章 感到放心九百三十七章 府臺高明一千兩百七十七章 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