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 這就是帝王師啊

這一日,京城驟降寒潮,外周下起了大雪。

北風一陣緊過一陣,行人走在路上,就算披着重重厚衣,也能感覺到那赤冷入骨的寒風。

馬車的車軲轆碾過冰渣,到了皇城前停下。

林延潮下了車,撐了把傘,從東華門進入紫禁城中。這一日天子要在文華殿舉行經筵,身爲經筵官的林延潮自需到場奉駕。

文華殿外的廡廊裡,已有不少經筵官等候,在寒風中,他們揣着手爐在殿外。

待林延潮抵殿時,與相熟的官員作揖打了招呼,然後走到自己圈子裡。

經筵官也是幾個圈子,如身爲勳臣,閣老擔任的知經筵事官,同知經筵事官,各是一個圈子,六部尚書,九卿等侍班官員又是一個圈子。

шшш¤ тTk án¤ ¢ ○

至於林延潮所在的翰林春坊又是一個圈子。

參加經筵的翰林春坊,修撰王家屏,修撰黃鳳翔,侍讀朱賡,侍讀陳於陛,羅萬化,侍講陳經邦。

這幾人不是日講官,就是經筵講官,平日都是在侍講廳裡的,而林延潮則是身在檢討廳,除了黃鳳翔外,這幾人與林延潮都不相熟。

至於王家屏,朱賡,陳於陛這三人,都可是青史留名的人物,他記得明史上王家屏,朱賡後來都官居首輔,而陳於陛也是躋身閣老。也就是說六名經筵講官,日講官中有三位入閣。想到在檢討廳時,左右都是一片默默無聞的人,林延潮感覺這六人才是大明真正的精英所在。

沒錯,成爲翰林官距離入閣,其實還有老長的一段,不少人都在史館這麼默默無聞過去了。

在史館工作,你就算是把大明會典,各朝實錄寫得再漂亮有什麼用?都不如到天子面前露個臉。古往今來被提拔重用的,都是皇帝身邊之人,親信之輩,這是顛不破的道理。天子都不熟悉你,怎麼會提拔你?重用?

沒錯,非翰林不爲大學士,這是明朝官場上的一條鐵律。

但若要高度概括這鐵律,其實是非經筵講官,日講官不爲大學士。所以成爲日講官,經筵講官,獲得面君侍直的機會,纔是真正的進身之階啊!

林延潮在旁默默聽着幾人說話,自己等閒是不插話的,唯有問到自己時,才答那麼一兩句。

六人之中,以王家屏最爲健談,說話間談笑風生,幾人都被他吸引過去。

林延潮也聽說這六位侍直的講官中,以王家屏最得天子器重,只要他在天子面前主持經筵和日講,就被他說得十分生動。小皇帝很愛聽王家屏講課,曾親口贊王家屏,經術宏深,目無睨視,端人也。

不過就是這位端人,林延潮此刻只是想暗暗想笑,因這王家屏據說就是《精品美》的作者南陵笑笑生,有人分析精品美全書裡有不少山西山陰方言。而這位王家屏就是山陰人,不過這個觀點論據不足,只供笑談而已。

“宗海何故發笑啊?”一旁朱賡問道。

朱賡在幾位講官中是出名的好人一枚,明史上對這位好人首輔,評價了一句醇謹無大過而已。但就是這位好人,當初會試何洛書要將林延潮卷子罷落時,他不顧得罪張居正的風險,出面仗義陳詞。

對於朱賡林延潮心底有一份敬意,不過他此刻發問,倒是令林延潮犯了難,他總不能當着衆人面問王家屏,你最近是不是在家裡醞釀一部十八(協和)禁大作。

林延潮當然不能這麼問,於是道:“是王修撰說話風趣,令人不自覺面有笑意。”

聽林延潮這麼說,王家屏微微一笑道:“我不過逞口舌之能罷了,昔日在講讀廳時,多聽說林修撰你博學多聞,今日恰有閒暇,我想考一考你可否?”

聽說王家屏要考校林延潮,衆人一併問道:“考什麼?”

王家屏笑道:“就考一個詩迷,看宗海是否能答出來?”

林延潮心底一凜,對方可是皇帝日講官啊,在翰林院裡也是屬於‘凡爲文,不屬草,不聞誦讀聲,過目輒不忘’的牛人啊。林延潮心想此人出手考校自己,定然是不簡單。

見王家屏這麼說,林延潮也不能示弱,否則被他人看輕了,於是接下道:“王修撰請說,在下姑且試一試。”

王家屏笑着問:“要知道咱們翰林間可最重名聲,若是宗海這私下考校,你弱了一籌,傳出去豈非有損林三元的名聲。”

林延潮嘴上道:“名聲不過浮雲矣,王兄請考吧!”

王家屏左右看了一眼,於是緩緩道:“你聽好了,獨坐書齋手作妻,此情不與外人知。若將左手換右手,便是停妻再娶妻,打此詩謎。”

王家屏說完,林延潮一愣,隨即捧腹笑起。至於其他五人,也是一愣,然後也是笑起,以手指着王家屏道:“好你個王山陰,這等詩說出去,也不怕辱沒了爾翰林的名聲!”

王家屏笑着道:“天下之事可做,難道有不可說的道理,何況說來,亦能博大家一笑,林修撰你覺如何呢?”

林延潮笑過之後,也覺得這當堂說顏色笑話的王家屏,真頗有笑笑生的風範。

見他發問,於是林延潮道:“天下之事,有做得說不得,也有說得做不得,譬如王修撰所言,乃夫婦之事,做大可以去做,儘管去做,但若是廣而告之,就是不雅了。”

衆人一陣發笑,王家屏點點頭道:“言之有理,此乃做得說不得,但那說得做不得又是什麼事?”

林延潮聽了不由一笑,道:“說得做不得嘛,如朋友戲謔,罵娘或姐妹等,聞之則可,若真的去做,那可就……”

衆人頓時又是一陣捧腹而笑,連王家屏也是大笑。

幾人道:“王修撰,林修撰二人真乃趣人,若是你們給天子講經,必深得帝心。”

在文華殿在場的,不是錦衣衛就是太監,見幾位翰林,在那談笑風聲,心底都好是敬仰和羨慕。

能成爲經筵講官,日講官都可謂是真儒,爲人臣之表率。他們就是帝王師,身上肩負起啓沃君心,厚養君德之責。

第三百四十八章 碑林題名一千兩百七十五章 海貿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海禁第四十九章 神童九百五十三章 望之生懼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談話一千兩百八十五章 李如鬆一千兩百一十章 參天大樹我自爲之第一百四十四章 好書八百八十一章 豎閹休走(謝不左不右選擇走中間成爲本書盟主)五百七十九章 論點第三百一十七章 萬曆皇帝一千一百零三章 喜歡做官第四百一十五章 審問第二十六章 對薄公堂五百七十四章 工於謀身七百二十二章 危身奉上謂之忠六百四十七章 得隴望蜀五百九十四章 門生一千兩百六十五章 朝鮮之策一千六十三章 幫你活動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運籌帷幄八百五十五章 串票一千兩百七十六章 安插一千兩百八十九章 非你莫屬第四百三十八章 經筵之上第三百五十四章 科舉第一事一千兩百七十六章 安插第兩百八十六章 文動京華一千三百七十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第兩百七十七章 終南捷徑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敘功六百零一章 文章華國九百四十七章 正直的程副使五百六十二章 四夷館九百二十五章 主政一方第二十五章 打官司一千兩百四十三章 義氣第兩百五十四章 朝堂之變六百零三章 書生議論第兩百五十二章 相求七百一十四章 販售私學六百一十四章 算計第五十七章 講卷六百八十二章 以威福還主上六百七十四章 未卜先知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詩書滿腹氣自華九百四十七章 正直的程副使五百七十六章 經筵講官五百三十一章 湯顯祖一千三千零九章 書信一千兩百五十六章 頂撞第三百章 百聞不如一見一千四十六章 儲端五百三十三章 引薦五百六十九章 文成鎮番邦一千兩百六十八章 大忽悠七百三十二章 給錢第四百零九章 紅顏一笑八百一十二章 官斷十條路九百八十八章 上殿一千兩百四十四章 力駁羣雄第兩百三十三章 白首一人好(三更)第四十三章 先生的背景第兩百三十八章 大宴賓客(一更)四百九十六章 失蹤之事四百九十九章 蛛絲馬跡九百三十五章 可使爲宰相八百五十二章 苦心人天不負四百七十八章 足以心安七百九十七章 談判第四百一十七章 造化不小第七十五章 府臺巡視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教化第兩百零九章 交卷一千兩百二十九章 申時行的謀劃九百七十一章 徐州七百三十四章 軟硬兼施七百八十五章 關照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同受彈劾七百四十二章 君臣一千六十九章 乾爹救我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書院招考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妖書案第一百九十四章 小夥伴的進步第兩百九十二章 貢院走水第八十章 大伯求官(第二更)一千一百六十章 存問大臣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退意第兩百零八章 飽暖思考試一千兩百一十三章 就此干休八百四十九章 板子與戥子九百二十五章 主政一方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教訓一二六百一十八章 我就是林延潮九百六十六章 遇風雲而縱四海四百七十二章 京察第七章 洪塘社學第十章 趕出社學六百四十一章 經科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