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師之道

四人聊天聊了一番,將東西都是吃完,這決定散了。

臨行前林延潮有些不捨道:“翁兄一走,以後不知何日纔有機會向你請教啊!”

翁正春道:“林兄不敢,我這兩日都在鄉里,你都可以來找我,但幾日後,我要去金山寺閉門苦讀,恐怕就沒辦法招呼林兄了。”

金山寺洪塘鄉有名的江中寺,建到閩水江心一島上,內外交通只有僧人持舟往返,在這裡倒是讀書人雙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好去處。

林延潮聽了有些失望,心道看來狀元公的大腿自己是沒辦法抱上了。於是林延潮與翁正春拜別,接着侯忠書又去逛了集市,買了一堆光餅回去。

洪塘市的光餅十分有名,侯忠書乃是吃貨,自是不會放過。二人回社學時,一路吃着光餅,還談論着林延潮今日喝退周宗城之事,說說笑笑。不過林延潮卻沒有這麼好的心情了,相反有些思慮重重。

童子試是三年兩試,今年八月院試纔剛結束,明年歇一年,後年纔開始下一次童子試。

後年二月是縣試,四月府試,到了八月就是院試。距離後年二月,滿打滿算只有一年半的時間,那時自己正好十四歲,似乎還蠻年輕的。說起來好像不急切,實際又好像挺急切的。

縣試,府試,之後還有院試。就算院試過了,也不是就有資格鄉試的。金舉人,銀進士,鄉試比會試錄取率還更低,過了鄉試,還有會試,殿試。

後年的童子試,就是自己第一個機會,自古沒有場外秀才的,考了纔有機會。翁正春說自己最好再遲五年再參加縣試,不過林延潮想來自己努力追趕就是,反正自己有背書的天賦在。

林延潮明確了方向後,看着山邊的晚霞,覺得整個人都是釋然多了。科舉就是自己來到明朝必定要走的路,即便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但也要亮劍而上。林延潮現在恨不得就捧起書來讀。

老夫子依舊在學校裡混日子,同窗們也樂意塾師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轉眼就是八月十五,鄉里的學童都早早回家過節,只有林延潮留在社學裡。

教室內無人,林延潮正用心讀書,不用擔心被人干擾。

林延潮拿着林誠義給自己的大學章句大聲地念起。

“詩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終不可諠兮!”如切如磋者,道學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僩兮者,恂慄也;赫兮喧兮者,威儀也;有斐君子,終不可諠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林延潮讀到這裡不由皺眉,因爲他不理解啊。

大學章句書經一傳十。經一篇是孔子的話,兩百餘字。傳十篇,曾子闡發敘述孔子的話,兩千餘字。集註是朱熹和程頤二人,對整本書的註解,五千餘字。

儘管將孔子兩百字,解釋成八千多字,但林延潮等廣大學童還是表示真心看不懂!都說是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但眼下自己讀了不下一百遍,怎麼仍是讀不懂。

林延潮正在犯難,但見窗外人影一閃,林延潮回過頭去,走到窗外似空無一人。

眼下中秋了,社學裡同學都回去過節了,就自有他和老夫子,那個身影八成是老夫子。

林延潮拿着書,走出講堂,窗外月光明晃晃的,但見西齋上還有燈火,於是就走了過去。

但見林延潮走到西齋前,將頭探去,老夫子正一副正襟危坐的樣子。

林延潮低下頭看一個新鮮的鞋印心道,好啊,果真是你,先生看弟子讀書也罷了,幹嘛還偷偷摸摸的。

屋門是開的,林延潮走到屋裡行禮道:“見過先生。”

裡面老夫子拿着本書,不快地道:“中秋了,爲何還不回去,在這裡作什麼?”

林延潮道:“先生誤會了,學生家遠,往返不便,一個月纔回家一趟,這纔來了幾日就要回去過中秋,豈非浪費時間。”

“這樣,這麼晚了,可有何事?”老夫子神色緩了一些。

林延潮拿起大學章句問道:“先生,學生方纔讀,詩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終不可喧兮!不明白其中意思,請先生解答。”

老夫子反問道:“你是如何認爲的呢?”

林延潮當下道:“經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此句出自詩經裡衛風裡的淇奧,曾子在傳中選用這句話,來經裡釋大學之道里,止於至善這四字的意思。瞻彼淇澳,菉竹猗猗,以竹而贊君子之善。至於下面的學生就不懂了。”

老夫子點點頭道:“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你不強加解釋,加入自己的意思,還算可以。”

“我替你解來,當法古之聖賢,如切如磋者,道學也;意思是如打磨骨器,不斷切摩,講得是君子研究學問時品德。如琢如磨,自修也,講的是君子修養自身如打磨美玉,反覆琢磨。瑟兮僩兮者,恂慄也,瑟乃莊重,僩乃胸襟開闊,君子看得莊重而又開闊,是因爲內心時懷謹慎和戒懼。赫兮喧兮者,威儀也,道的是儀表堂堂,因而有的威儀。而如此即可達到至善之境了。”

“學生明白了,多謝先生教誨。”林延潮如醍醐灌頂,自己一直琢磨了多日,不能瞭解的話,在老夫子一席話下,竟一下子明瞭。

這樣的感覺實在太好了。

林延潮心道,這老夫子雖只是童生,但肚子裡還是有真才實學,當下上前一步問道:“先生,學生於……”

“好了,我已是倦了。”老夫子擺了擺手,下了逐客令。

我擦,這是要敢我走。

林延潮連忙道:“先生,學生很多地方不解,還請先生教我!不會耽誤你太久的。”

老夫子冷笑道:“我不過個落第的老童生罷了,哪裡有資格教你。”

林延潮知老夫子對自己仍有芥蒂,想想這幾日的事,自己也多有不對地方,心底也因對方是老童生,而有點看不起對方。從這一點上來說自己是不夠尊師重道的

林延潮當下誠懇地道:“先生初來社學,學生不懂事,多有冒犯得罪之處,在這裡向先生賠罪,請先生大人不計小人過,原諒學生。”

古惑仔教育我們,錯了就要認,捱打要立正。

覺得世界要繞着自己轉,這是大多數穿越者的通病啊,林延潮暗暗提醒自己。

當然老夫子並沒有因爲林延潮認錯,而表現出‘受寵若驚’。不過老夫子重重哼了一聲,但氣已是消了很多了。

老夫子開口道:“我爲誠義兄舉薦爲社學塾師,他告訴我,有個叫林延潮的弟子值得栽培,要我多加費心……”

林延潮眼下想死的心都有了,原來搞了半天是自己人,張豪遠不是說,他是走了張歸賀的後門嗎?消息不準確啊。

“……誰料到你如此頑劣,頂撞我也就罷了,還鼓動……”

老夫子洋洋灑灑批評了一通,林延潮認真表示受教。

“不過那日你能倒背昔時賢文,足見天資過人,誠義兄眼光不錯。這幾日,我也在觀察你,每日最早來課堂之人是你,最晚離去之人也是你。不自持聰明,而刻苦求知,此向學之心,比刻苦與聰明二者更爲可貴。”

林延潮更是慚愧,他能說他一心向學,是爲了稻樑而謀嗎?不過說得這麼高尚,連自己都有點當真了。

老夫子轉過身來道:“你既有心向學,我教你經學也沒什麼,但你以後卻不可對外人說我教過你經學。”

“爲何?”

“沒有爲何,若不能遵守,你就不要來學了。”

“學生記住了。”

燈火之下,老夫子看着林延潮,心底道,此子將來絕非池中之物,若他以後中了秀才,舉人,旁人問他的經師何人,他說一個老童生,我豈非是被人取笑。先生的無能,教出弟子都能中秀才,而先生卻不能。

想到這裡老夫子臉上抹過一絲哀色。

第四百二十八章 會揖一千四十三章 爲國爲民九百一十二章 馬屁的方式第三百九十三章 淺淺抵京六百二十四章 大大的忠臣八百九十五章 去而復返(第一更)九百七十三章 巧遇八百四十五章 渡口第五十五章 月課(第一更)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直言不諱一千兩百九十二章 掛靴而去第二十一章 謝老虎七百五十三章 我以我血薦軒轅六百六十二章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第一百六十九章 日課(一更)八百四十八章 新任知府發個單章解釋一下,最近主角行爲一千八十二章 見證歷史的一刻第一千兩百二十七章 梅家來訪第八一十八章 河工大計第三百零九章 盼登第九百五十五章 突擊檢查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傳道一千兩百四十二章 漕事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鎖院七百零九章 皇帝對青睞第八十八章 有事找他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直言不諱五百三十五章 再至相府第一百二十七章 有文有筆(二更)六百五十四章 重返朝堂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觸動五百六十三章 親自上陣第兩百七十章 船託第一百二十八章 報喜了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敘舊第十一章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五百四十八章 說一不說二第一百五十章 請教名儒(一更)八百八十八章 圈套五百九十章 林府親事第一百八十三章 入貢資格七百三十七章 飯局第五十二章 大宗師弟子的光環八百九十三章 當殺第四十四章 林誠以的推薦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乘舟夢日月五百三十五章 再至相府五百九十章 林府親事九百二十六章 視察拓縣九百六十章 官吏一千三千零九章 書信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劉大刀一千兩百零三章 真小人也一千兩百章 真有這一天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家事四百五十八章 高考移民第一百五十九章 三個圈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妖書案九百七十七章 申時行的用意第三百零五章 朱衣點額第三百六十二章 度君子之腹第四百一十五章 審問五百八十七章 不打不相識七百一十五章 青天第一章 少年和媳婦六百五十六章 露了一手四百五十六章 堂兄來京第三百七十四章 張居正歸政五百五十四章 耍賴一千一百六十章 存問大臣一千二十七章 你可知道番薯嗎?第三百四十三章 恩榮宴一千兩百八十章 試看來日一千一百零七章 黨羽一千九十四章 新任尚書的手段(第二更)第三百六十四章 日講官(第一更)九百一十一章 赫赫兇名(二合一)第八十五章 措手不及九百三十三章 是你要將臉湊上來的第一百七十三章 有事相求(一更)六百六十七章 衆人來助八百四十四章 結案九佰七十六章 先公後私八百八十章 證據(二合一)第五十三章 朔望課一千兩百七十章 經事一千零八章 考官人選一千兩百五十一章 跟我們走一趟第一百九十六章 識破(一更)九百零三章 無需解釋第兩百零八章 飽暖思考試五百五十八章 書肆四百四十七章 不要臉第三百一十二章 幾人可及?一千一百八十章 教書匠六百九十章 馮保之反擊(第二更)第八百八十三章 附議第一百三十二章 魚與熊掌(二更)九百六十八章 舊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