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二章 如願以償

天子早朝上宣佈兩日後,令李成樑獻俘於午門闕下。

兩日之後,內官在午門門闕上設立御座,百官入午門向天子賀捷。

林延潮穿着吉服上朝,所謂吉服不同於朝服,乃是官員重大典禮是所穿。林延潮頭戴樑冠,樑冠上豎以雉尾,身穿赤羅衣,腰佩銀帶,懸着藥玉佩,手持槐木笏,官員吉服大體上差不多,級別高低,是以樑冠上的樑數而定尊卑。

林延潮隨着百官進午門,錦衣衛已是在午門下的御道東西擺下天子儀仗,錦衣衛之下則是教坊司,設大樂於御道左右,而文武百官則是文官站在御道東,武官站在御道西,等候天子。

教坊司奏起禮樂,不久穿着常服的天子出現在午門城樓之上,樂聲停止,鳴鞭三聲。

薊遼總督,兼兵部右侍郎樑夢龍爲露布官,進而向天子四拜,兩名展露官取露布左右展開,樑夢龍跪地宣讀捷文。

捷文念畢後,在鴻臚寺贊禮官引導下退下。

贊禮官高聲道:“獻俘!”

大將李成樑與上百名遼東軍的將士,押解着一百六十多名建州女真的俘虜進入午門廣場,這些女真俘虜被繩子牽着進來,手腳戴有鐐銬,一塊開有圓孔的紅布穿過頭顱,遮胸蓋背,至獻俘位後,被吆喝着正對午門下跪。

獻俘官來至城樓下奏道:“臣奏陛下,遼東總兵官李成樑以建州女真俘獻,請付所司。伺旨。”

獻俘官的聲音嘹亮,廣場這些俘虜的命運由年輕的天子一語而決。

這時禮部尚書潘晟緩緩從登上午門城樓,從天子身旁跪授詔書之後。站至御座之下,在城樓上掃視下方羣臣,番臣,俘虜一眼,當下展開明黃色的詔書念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奉先帝之休德,夙興夜寐,明不能燭,重以不德……”

午門門樓下,林延潮手持笏板,聽着潘晟所念,就是自己爲天子所擬的平夷詔詔書。

≮≯≮≯,

這詔書雖是自己草擬的,但此刻在午門上宣讀,即已是天子的旨意。

詔書一字一句從潘晟口中道來。宣詔即禮成,詔書生效。天子之威加於四海,萬邦臣民皆是敬畏。

宣詔後,禮部會將詔書,謄寫多份,由驛道分傳至天下兩京十三省。而謄寫的詔書,被稱爲謄黃。

“……佈告天下,鹹使聞知。”潘晟最後一字唸完。將聖旨收起。

午門城樓上,坐於御座之上的萬曆天子當下道:“所獲俘囚、鹹赦其罪。釋之!”

天子的綸音由左右大漢將軍所傳,一人至二人,二人至四人,四人至八人,十六人,三百二十人一併而道:“釋之!”

雄壯的聲音。迴盪在紫禁城的重樓深闕之中。

獻虜官當下道:“陛下有旨,所獲俘囚、鹹赦其罪,釋之!”

俘囚被解開鐐銬,雖然他們聽不懂漢人言語,但這一刻他們無不露出感激涕零之色。向着午門之上的天子,將頭往花崗岩鋪就的地磚上叩得砰砰直響。

此時林延潮與文武百官一併向午門上的天子,山呼道:“吾皇仁德!”

百官向天子行三拜五叩之禮。

禮樂奏起,天子從午門之上起駕回宮,百官依次而退。

林延潮走出午門,文官們簇擁張居正,恭賀着寬甸大捷,而武官們則是在李成樑左右。

李成樑手捧頭兜,鬚髮皆白,但身形卻是虎背熊腰,在武將的誇讚之中,不時撫須得意地哈哈大笑。

林延潮看着李成樑,再看看張居正。

在張居正主政下,國庫充盈,啓用瞭如李成樑,戚繼光這樣名將,身爲薊遼總督的樑夢龍書生領兵,但靠着李成樑,戚繼光這等名將,連連在邊疆取得大捷,威服蒙古,遼東,這時候的大明武功正盛,正如日中天。

後世某學者菊花亂噴地說什麼,明朝是一個三無朝代,無明君,無名臣,無名將。

那敢問這位學者一句,張居正算不算?李成樑算不算?

這樣無明君,無名臣,無名將的王朝,能享國二百七十六年,都是靠奇蹟活下來的?

林延潮走出門闕,衆官員們仍是在議論着獻俘大典上,也有幾人道:“今日這頒於午門上之平夷詔,實是振作人心啊!我依稀記得數句,每一句都是可圈可點。”

“說得是,此詔言簡卻意不賅,正可謂是至言不繁,令我大開眼界,不知是哪位翰林所作?”

“還能是誰,當今翰林論文采橫溢第一人,當屬今科狀元林宗海了,我聽聞天子將他名字書於文華殿的屏風之上,是要準備大用了。”

幾句話飄入林延潮耳中,他也不知是真是假,或者是故意暗中捧自己呢,反正當隨便聽聽就好了。

百官散朝後,林延潮回到翰林院。

進門時,幾名翰林說說笑笑正要出門,道上相逢,林延潮身爲後輩,需避在道旁,讓他們先過。

平日裡前輩翰林點點頭就算回禮了,但這一次談卻破天荒地一併停下腳步,向林延潮拱手回了一禮。

林延潮不由有些錯愕。

待他走進檢討廳,平日合署辦公的衆翰林們,也是緩下手中之事。

“宗海。”

“宗海,來了。”

平日相熟的同僚們,這一刻多了幾分敬意,並笑着向林延潮點點頭。

“好文章。”

“真傳世之文。”

“我等與有榮焉。”

林延潮頓時明白大家的敬意從何而來,不由暢然一笑,坐在公案上。

窗外有幾顆柏樹遮住烈陽,只有幾縷陽光從窗格上透下,天邊白雲遠去。

林延潮只覺得今日天氣格外的清涼舒適,不由心情大好。

這時候,竹簾一挑,陳思育走了進來。

“光學士。”衆翰林們一併行禮。

陳思育笑着點了點頭,心情顯然很好,他對衆人道:“下個月輪值文淵閣東房的五名翰林,內閣已是批覆,史局內就由劉直卿,林宗海二人輪替!”

心底最後一塊石頭終於落下,林延潮終於如願以償,入文淵閣辦事。

第兩百一十三章 場場第一一千一百零八章 抓人九百九十八章 儒學正宗七百一十五章 青天七百七十五章 祖先之鞭一千兩百六十三章 登頂六百章 自陳表七百零八章 懸魚(第二更)六百八十五章 黨爭一千三十三章六百五十四章 重返朝堂九百七十八章 京中輿論六百六十三章 掌握全局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入閣第三百四十六章 顏面掃地的何翰林一千六十五章 借刀殺人之計第四百二十四章 委以重任四百六十章 幕客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驛站一千兩百七十九章 紅顏知己一千一百五十章 修身齊家第一百八十五章 丟人丟得不夠(一更)第九十五章 師徒問答九百九十八章 儒學正宗七百二十六章 申時行的忠告五百二十八章 獻殷情六百四十七章 得隴望蜀七百八十三章 寫信(謝摸摸頭書友盟主)第四百一十九章 東廠聽記七百六十八章 救人(二合一)不是後記的後記八百五十五章 串票第三百章 百聞不如一見第一百二十一章 詩會六百七十九章 張居正的託付九百五十九章 預算之事第兩百一十章 考後不講卷(第一更)七百四十六章 慷慨陳詞第兩百零二章 龔子楠的心思(一更)第兩百六十九章 乘船一千二十五章 萬曆十四年的幾件事九百二十五章 主政一方一千兩百八十六章 坑六百八十四章 世間再無張江陵六百三十五章 誰家的小胖子一千一百章 出山四百六十四章 治幕一千兩百九十九章 用間第三章 能否讀書八百零八章 威壓一府六百六十九章 撰起居注八百三十三章 這是什麼情況?(二合一)七百九十三章 決定(二合一)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傳道第一百二十九章 案首的風光(一更)第一百零九章 反擊流言(第一更)七百九十二章 如何選擇五百五十六章 中道而行七百六十章 拍門哭諫(二合一)四百八十八章 真假八百零一章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五百三十七章 攤上事了第四章 叔侄定計九百四十九章 本府不樂意四百七十八章 足以心安第四十三章 先生的背景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人走茶涼第三百七十章 申時行的第六感第四十四章 林誠以的推薦第一百五十五章 首題五經題(二更)七百五十九章 你們這是在逼朕(二合一)一千六十四章 計策八百六十七章 算計第五十七章 講卷第一百一十二章 老俞有請(第二更)第三百七十五章 我爲相府站崗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勝歌八百四十九章 板子與戥子一千三十四章 免朝的開始第十五章 胡提學的考校第三百九十七章 拜見閣臣第一百九十四章 小夥伴的進步四百七十三章 有眉目了第三百六十九章 請教一千九十七章 反目七百二十章 各取所需六百五十六章 露了一手五百五十一章 侍君之心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衡文規矩一千兩百二十八章 相托第兩百六十九章 乘船第兩百六十二章 修齊治平七百二十六章 申時行的忠告第三百四十五章 牛逼的翰林官一千兩百九十二章 掛靴而去九百八十三章 託付九百四十八章 趙老爺子(謝愛啊書友的盟主)一千兩百章 真有這一天六百零六章 殺一儆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