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日講官(第一更)

孫繼皋作禮道:“非吾不信,只是大明會典乃一代之典,我等心血所在,吾需確信所託得人,方可交給蕭編修,請蕭編修不要見怪。”

蕭良有道:“孫修撰一片爲公,在下佩服來不及,哪敢見怪。”

孫繼皋點點頭,當下問了蕭良有幾個典章制度的問題,但見堂上蕭良有侃侃而談,不僅對答如流,還知一答十。

聽得衆翰林紛紛點頭,孫繼皋問完也是露出無比佩服的神色,當下認輸道:“孫某服了,實不敢相信以蕭兄之才,僅屈居榜眼。”

聽孫繼皋這麼說,幾位翰林也是看了一眼狀元林延潮。

林延潮卻笑了笑,面上當然沒有將孫繼皋這番話放在心上,只是心底奇怪,孫繼皋問的問題,並不難嘛,這種程度蕭良有不可能答不出來的。

陳思育見孫繼皋對蕭良有佩服,十分欣然當下對二人道:“兩位就事論事,此風可嘉,需知君子當和而不同,故而本學士在院內還是提倡君子之爭的。”

孫繼皋道:“學士真慧眼識人,提拔了蕭編修這樣大才纔是。”

孫繼皋的馬屁,令陳思育很滿意當下道:“既是如此,我就讓蕭編修爲總修撰,總司重修大明會典之事,史館之內,凡手中無事都需協助蕭編修一二。”

衆翰林一併稱是。

陳思育興致很高又道:“會典之事乃總裁親視,諸位不可怠慢,書成之日,凡參與修纂之人,不等考滿,也可升遷一級。”

對於衆翰林而言。還是升遷一級來得關鍵。

衆人也是向蕭良有道:“以後都要仰仗蕭編修了。”

蕭良有謙虛地道:“蕭某,要多向幾位前輩請教纔是。”

接着陳思育又點了幾名檢討,以及林延潮和張懋修,對他們道:“你們眼下手中無事。當全力修會典纔是,每人每日進度,我會親自督之,爾等若是有怠慢之處,休怪本學士翻臉。”

聽着陳思育這等惡劣的口氣。衆人心底都是有些不舒坦。

而眼下蕭良有接過了總司重修大明會典之事,可謂是躊躇滿志。重修大明會典一旦修成可連升兩級。

他頓時感到窗外的陽光也是一下子就明媚起來,大好的前程在前面等着他,在同僚的祝賀中,他看了林延潮和張懋修一眼心道,這一番入翰林院,我可是贏你們了。

陳思育走後,衆人都是是一併來黃鳳翔桌前恭賀。

黃鳳翔笑着道:“我等都是爲天子辦差,又不是加官進爵何喜之有啊!”

衆翰林笑着道:“黃修撰充爲日講官,入直御前。比加官進爵還要高興十倍。”

“黃修撰口風真是好嚴啊,竟是一點風聲也是不露。”

“天子近側,得聖眷在身,平步青雲指日可待,我等可是羨慕不已。”

衆人走後,林延潮也是來找黃鳳翔笑着道:“恭喜鳳鳴兄了。”

黃鳳翔臉上也是有喜色道:“若非元忠兄乞恩歸省,愚兄也不知多久,才能侍直。”

林延潮知黃鳳翔口中元忠兄,乃是陳於陛,因與張居正不和故請辭日講官。事實上別人爲何羨慕翰林。就是因爲翰林能近天顏,而充日講官,實際上就是帝王師啊!

而最後入閣的大佬,首輔們。差不多都有日講官的經歷。

林延潮不免對黃鳳翔有幾分羨慕,對方身爲隆慶二年的榜眼,進翰林院授編修之職,熬了十二年終於成爲日講官了。

林延潮道:“鳳鳴兄此去青雲直上,恐怕以後與小弟很難相見了。”

黃鳳翔連忙道:“宗海,三元及第。已是簡在帝心,殿上對答,更是四海揚名,充日講官之事,對你而言指日可待,無需着急。只是天子年少,難免會有一時興起之慮,但宗海放心,愚兄入直大內,若有機會必會向天子提及你。”

林延潮聽了有些哭笑不得,咱這角色,怎麼這麼像甄嬛傳裡的後宮嬪妃吶。

“多謝鳳鳴兄了。”

黃鳳翔話鋒一轉:“不過宗海,眼下你方纔任,切不可好高騖遠,重修大明會典,纔是你當務之急,需知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一步一個臺階,方纔是老成持重之法。”

林延潮點了點頭,翰林院體系就是這樣見習(庶吉士)-史官(檢討編修修撰)-講官(侍讀侍講)-學士(侍讀學士,侍講學士,掌院學士)。

身爲修撰林延潮是有成爲日講官資格,但畢竟是初來乍到,短期不會讓人提爲日講官的。所以林延潮要想跨出從史官至講官一步,需先做好眼下手邊之事(重修大明會典)才行。

這時但見孫繼皋就拿着文冊給蕭良有交接道:“這是朝廷頒降之書,歷朝實錄,各衙門的行事見例,造表文冊和檔案資料。”

蕭良有交接過來道:“以後還請孫修撰多指點啊!”

孫繼皋笑着道:“蕭編修年輕有爲,學貫經史,我自愧不如,指點二字千萬不敢當啊!”

蕭良有道:“孫修撰哪裡話,切莫吝嗇賜教纔是!”

孫繼皋笑了笑不置可否。

林延潮看着蕭良有,總覺這一刻有些怪怪的,卻聽黃鳳翔對自己低聲道:“這蕭榜眼確實才華出衆,且勇於任事,但初入衙門就如此高調,非是上策啊!”

午後林延潮三人在衙門穿堂上設宴,邀請同僚們聯席。

林延潮經這半日,對翰林院風氣都有所瞭解,翰林們都中了進士,就入翰林院做官,從沒有到州部外任過,沾染上官場風氣,故而官衙風氣尚好。裡面文人間的勾心鬥角不知有沒有,但表面上十分和睦。

宴席上,劉虞夔是蕭良有會試時的房師,而編修黃洪憲,在會試前,張居正有請他教過張敬修張懋修課業,也算得二人老師。

張懋修,蕭良有自是在宴上答謝兩位老師,頓時一頓飯吃得其樂融融。

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一品第四百三十九章 巧妙回答五百二十二章 拉關係七百八十三章 寫信(謝摸摸頭書友盟主)九百六十六章 遇風雲而縱四海第五十八章 質疑九百七十一章 徐州一千六十章 辦報五百一十章 恭敬六百零四章 皇帝賞賜第兩百一十章 考後不講卷(第一更)第一百八十二章 指點第九十五章 師徒問答四百七十七章 此子莫非奇才八百三十六章 請託七百一十三章 調教皇帝第四章 叔侄定計八百六十二章 賣田五百三十六章 三個問題第四百一十三章 泄密一千八十章 手握實權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是我九百二十九章 賺到了第三百八十七章 平夷詔第三百二十九章 待定七百七十二章 轉機(第一更)五百二十九章 藏之名山一千一百一十章 運籌帷幄第一百九十六章 識破(一更)九百九十章 儲相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長城一千兩百八十九章 非你莫屬第五十章 爲何讀書第兩百七十九章 初次見面第三十四章 林高着當官(第一更)一千兩百三十八章 拒收第兩百三十七章 緣定三生五百七十七章 儒臣辯經五百六十九章 文成鎮番邦一千一百零一章 東窗事發第三章 能否讀書四百七十二章 京察第三百九十二章 如願以償一千三百零七章 休勸大度第八百一十九章 留下功與名(二合一)六百九十章 馮保之反擊(第二更)第兩百七十五章 抵京四百七十四章 說與不說一千兩百五十二章 看法第兩百九十八章 考完一遊第一百六十八章 讀書之法七百六十一章 慈寧宮一千兩百零五章 禮約法約六百七十六章 朕信你八百五十四章 歷史人物一千兩百六十二章 題目一千兩百四十一章 謀劃已久第四百一十三章 泄密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火耗歸公八百四十四章 結案六百六十三章 掌握全局第四百四十一章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第一百九十三章 給我吊起來(一更)第兩百九十一章 衆望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逆鱗六百四十八章 燕京時報一千七十七章 聽老婆的話九百一十八章 懟河督一千兩百一十七章 執意一千九十三章 浙黨(第一更)第四百零三章 圍門六百七十一章 文華殿議政第三百九十八章 爲官之道第兩百零五章 最難之鄉試(第二更)一千三十四章 免朝的開始第一百二十一章 詩會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深宮之夜六百六十五章 急變五百三十九章 建言第兩百三十八章 大宴賓客(一更)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鎮壓第三百五十九章 牙牌和官袍第三百三十章 讀卷第一百八十四章 我中了(二更)四百四十九章 滿分的逼五百二十七章 回鄉六百九十四章 難望項背第三百一十六章 衆口鑠金一千兩百零二章 提名一千五十一章 最後一步六百零八章 咱們當面羞辱一下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勝歌九百六十六章 遇風雲而縱四海八百二十五章 風雨欲來(二合一)五百三十二章 評價第兩百六十六章 蒸蒸日上第一百六十五章 中流擊水(一更)一千三百零六章 碧蹄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