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 牛逼的翰林官

拜見完吏部尚書,盧義誠端着酒杯,好容易才從緊張的情緒緩過來,然後對林延潮無比感激地道:“宗海,多虧了你引薦,否則我連與太宰說話都不敢,更不用說還能在他面前作詩了。”

林延潮哈哈一笑,拍了拍盧義誠的肩膀道:“說這話做什麼,見外了。”

盧義誠聽了更是十分感動。

敬完吏部尚書,其餘人也不能拉下。坐在王國光身側的乃是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姚弘謨。

成化年以後,官場有一個規矩。

就是禮部尚書、侍郎必須是翰林,而吏部左右侍郎裡,必定一個是翰林。

而翰林爲六部侍郎者,同時身兼侍讀、侍講學士。

朝堂上如姚弘謨這般同時在六部翰林院掛職的,只有禮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學士,林延潮會試時的小座師餘有丁。

身兼翰林,侍郎,可以在正三品的同階官員中笑傲羣雄了。

不僅如此,朝廷選庶吉士教習,都會從身兼翰林,侍郎的官員裡選取。

身爲翰林院庶吉士教習有什麼好處?當然是將來儲相的人脈,同時翰林院教習也是入閣的預備人選。徐階與張居正關係爲何那麼好?因爲張居正在翰林院爲庶吉士時,徐階就是翰林院的教習,所以張居正始終以徐階門生自居。

而這位姚弘謨擔任三年翰林院教習,至於餘有丁則是一年前補上,他是頂的是王錫爵的班。

當年張居正奪情時,就是王錫爵帶頭率幾十個翰林上門鬧事,逼着張居正把刀架在脖子上。後來王錫爵自知得罪了張居正,回鄉省親然後就不回來了。於是餘有丁纔有機會補了王錫爵的班。

姚弘謨見林延潮後,笑着道:“玉堂之署內,三鼎甲狀元郎不少見,但三元及第者,大明開國來。也只有你和商文毅公二人啊!”

玉堂是翰林院的雅稱,姚弘謨的意思是每三年一次科舉,三鼎甲狀元都是要入翰林院的。所以翰林院裡不缺狀元,可是三元及第的狀元郎。翰林院幾百年來也只有林延潮與商輅兩個人。

林延潮當下低調地道:“哪裡,以後入翰林院後,還需請少宰耳提面令纔是。”

對方雖眼下多在吏部辦差,但畢竟還申兼翰林院侍讀學士。

眼下翰林院裡,翰林學士官位最尊。掌管院事,不過現在暫缺。

翰林學士之下爲侍讀學士。

眼下翰林院內有三位侍讀學士,分別是陳思育,餘有丁,姚弘謨三人。

餘有丁,姚弘謨一面在吏部禮部署理部院之事,一面在翰林院當差。而陳思育則是侍讀學士掌院事,注意掌院事三個字,也就是說翰林院的事,他說得算。

所以陳思育是正。餘有丁,姚弘謨是副,這三人就是林延潮將來在翰林院的領導了。

乘着這敬酒的機會,對於將來領導還是要趕緊巴結下的,至少認認門。林延潮三年後任官考滿的考語,還要這三人來寫呢。

林延潮連忙敬酒,然後說幾句願意向組織靠攏的話,姚弘謨也是溫和地鼓勵了林延潮幾句。

反正禮數到了就行。

敬完了姚侍郎,林延潮按着順序一一敬酒。林延潮身爲狀元,衆人見都是道不敢。三品以下官員都是從席上起身。

敬了半圈就到了翰林院這一席上。經旁人介紹林延潮知道一旁左數第三的席上,就是翰林院一把手陳思育。

陳思育乃湖廣武陵人,又是張居正的同鄉。

他此刻坐在席上,背心挺直。對其他來敬酒的官員和進士們,神色都是淡淡的,不苟言笑,看起來一臉嚴肅的樣子。

林延潮上前對陳思育道:“下官見過掌院。”

陳思育見林延潮微微點頭道:“狀元郎不必多禮,這一次殿試本院身爲讀卷官,看過你的卷子。將其勾爲一等,就是賞識你的才學。”

說到這裡,陳思育突話鋒一轉道:“不過有才亦需有德,爲臣者當有風骨,不可媚上。你第二道策問的立論,本院是不贊成,選你爲第一等,只是惜才罷了,以後入翰林院後,你當好好研磨心性,潛心學問,不可有躁進之心。”

林延潮聽陳思育這一番話心道,你妹啊,這簡直就是批評了,把自己看成積極向皇帝拍馬屁的有才無德之徒了。看來大領導對自己不是很滿意啊!看來進翰林院,搞不好要夾着尾巴做人了。

林延潮稱是退下,這時一人上來道:“狀元郎,不必介懷,掌院的性子就是如此,外冷內熱,不要往心裡去啊!”

林延潮向這官員拱手道:“多謝寬慰,請教閣下臺甫?”

這官員笑着道:“在下草字鳴周,泉州府人士。”

林延潮聽了喜道:“原來是鳴周兄,在下久仰大名。”

來得好巧,對方就是之前太監孫隆給自己提起的黃鳳翔。真是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啊!他鄉遇同鄉,格外的親切。

有着同鄉關係,林延潮與黃鳳翔聊天不由十分投機。

黃鳳翔道:“宗海兄,其餘的日後再說,我與你先引薦一下本院的同僚,他日一起公事也是方便。”

“這再好不過了。”

有了黃鳳翔引薦,就少去初見時尷尬,對林延潮就簡直再好不過。

身爲翰林的官員,與其他官員相較,身上都有一種清貴的氣質。

在百官之中,翰林就相當於天子近臣。

三百進士中唯有三鼎甲和庶吉士方能入翰林院,身爲翰林,就是進士之中的進士。

按照官場重科舉出身的傳統,這些翰林們平日見了普通進士出身的官員,都是不甩。非翰林官員,官位在三品以下,在他們眼底就是土鱉。

要讓我尊敬你,行,拿出科舉名次來,當年殿試你幾甲幾名?

三甲n名。

什麼?剛纔風太大,我沒聽清,你再大點聲。

不過面對林延潮,這些翰林官們頓時驕傲感全無,你妹啊,三元及第的牛人啊,就算我當年殿試考了一甲第一名,也沒你牛逼啊!

恩榮宴在場的翰林都是參加過會試,充任過房官的,算是在場不少進士的房師。

此刻林延潮在敬酒,這些翰林都不敢怠慢,而衆人中一位名叫何洛書的翰林,臉色更是奇差無比。

六百八十章 人走位冷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名垂青史五百三十七章 攤上事了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主持廷議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出兵第二十一章 謝老虎九百二十三章 榮升知府第兩百章 定稿(一更)第兩百五十七章 公道自在人心第兩百零五章 最難之鄉試(第二更)第一百一十七章 府試報名(第二更)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敘功第一百四十章 一頭之地一千九十一章 榜樣第三百一十四章 傳言第五十八章 質疑第兩百四十二章 推舉(一更)第一百一十七章 府試報名(第二更)九百零四章 榜樣第四百一十二章 張四維一千一百七十章 非林部堂不可第兩百四十四章 何心隱(一更)一千一百零三章 喜歡做官六百二十八章 門生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文武相輕一千兩百三十七章 兼容第三百七十六章 相府第兩百二十六章 龔夫人的想法第三百三十章 讀卷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惟精惟一一千零六章 國本第三十九章 買書第三百三十八章 金鑾殿上名揚天下一千七十九章 新任部堂的威風一千五十六章 就藩八百零九章 爲民做主第九章 被恐嚇了第三百三十八章 金鑾殿上名揚天下六百章 自陳表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兄長立功了五百三十四章 分量八百三十七章 排衙第三百零六章 竟敢理直氣壯第一百零四章 縣試(第一更)第四十四章 林誠以的推薦第四百零七章 顯擺顯擺一千兩百三十三章 從道不從君第七十三章 講會一千兩百一十八章 成敗在此一時一千七十一章 活在狗身上了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家事六百五十三章 兩家之好七百六十一章 慈寧宮九百一十六章 文華殿第兩百五十九章 求仁第兩百一十章 考後不講卷(第一更)一千兩百八十四章 高調的李三才五百一十一章 鐘鳴鼎食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奏對第一百六十章 大辦酒席(一更)第兩百五十五章 書院之難第五百二十四章 朱薯的名聲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退意一千二十三章 顏值即正義四百六十三章 解衣衣我九百三十六章 聰哥?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林府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林學五子一千三十五章 國有諍臣八百五十九章 要錢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長城八百五十六章 一粒米都不給你五百二十五章 同學少年都不賤第六十六章 燕可伐與第一百二十五章 又蒙對題了(二更)第八十六章 俞龍戚虎第兩百五十九章 求仁一千兩百三十一章 變更一千四十五章 賑災糧八百六十章 鹽政第兩百四十九章 錦衣衛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人情第三百三十五章 金鑾殿第四百二十二章 有備無患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兄長立功了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創辦書院第五章 滾出大門去六百二十九章 拜師五百三十六章 三個問題一千兩百六十四章 盛世與危機第四十五章 無不散之宴席九百零二章 又來一個第四百二十七章 權力所在第兩百六十二章 修齊治平九百九十八章 儒學正宗八百六十六章 家丁四百七十三章 有眉目了八百三十三章 這是什麼情況?(二合一)第五十一章 外舍弟子五百九十二章 被彈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