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零九章 交卷

林延潮試總裁王世貞寫的一篇《科試考》,裡面道,鄉試試《四書》義三道,每道二百字以上;經義四道,每道三百字以上。

.dt.com未能者,許各減一道。

雖說許各減一道,但各減一道,也就意味着中舉的希望就很小了。所以考生無論如何要在晚上蠟燭燃盡前,答完全數七道題。

故而有志於舉業的士子們從小就練習如何快速答題,如林延潮在書院裡就做過無數這樣的練習。

不久雲板一敲,考試開始,各考房自士子進入考房的一刻,也是盡數鎖起。然後書吏拿着套封裝好的試題卷子,從門前的小窗子裡丟了進來。

林延潮當下打開卷子讀起題來。

頭三道四書題,後四道五經題,依着科舉重首場,重首題的慣例。頭三道四書題最重,關係爾是否錄取,後四道五經題次之,關乎士子的名次。鄉試有五經魁,而同考官閱卷,也是按五經派房。

在距離林延潮考房不遠的地字號考房裡,歷史上與魏允中,顧憲成並稱的劉廷蘭,拿了卷子先不題,而是先讀五經題。

後,劉廷蘭拍案自信地道:“解元得售矣!”

玄字號考房裡的,楊道賓書題,自言自語道:“總裁王公,恪守古法,我當一筆一文,都不可越矩。”

在玄字號考房裡,翁正春也是在運墨開筆,自言自語道:“王公有言,文必秦漢,兩漢文章不出司馬相如,揚雄二人,昔日宗海兄以一篇仿哀江南賦之文,博得知府的賞識,在府試裡一舉奪魁,此可值得我借鑑一二。那鄉舉我就試着仿漢賦寫此七篇吧。”

除這三人外,其餘考生也是各有想法。當下各考房裡諸位士子閱卷時,或高興,或憂慮,或皺眉,神情不一。

外是雨水聲盈耳,房內炭火輕爆。

林延潮拆開試卷,第一道四書題:子曰。先進於禮樂,野人也。後進於禮樂,君子也。如用之,則吾從先進。

在西周,居住城外的平民,稱野人,居住城內郭外的,稱國人,居郭內即貴卿,稱君子。

孟子有云。無君子莫治野人,無野人莫養君子。

這一句話意思是,孔子說,先學了禮樂再出來仕官的,爲平民,先仕官再學習禮樂,爲君子。若是國家要用人才,則吾用先學了禮樂再出來仕官的人。

這句話孔子認爲學而優則仕的平民百姓。若是爲政,要更勝過那些口中銜金鑰匙出身的世襲貴族。

從兩漢的察舉制,至科舉制,歷史已是證明了孔聖人的眼光,故而這一道題也是書院裡經常考得大題目。

考生們絲毫不陌生,想來考完。大家水平不會相差太懸殊。

時間不充裕,來不及深思,腦字裡有大概方向後,林延潮即揮筆寫文。此刻就是把平日所學,盡數施展出來。

林延潮記得後世名家研究王世貞,說他在中後期,在文章上不再對漢賦大家一味的推崇。轉而言唐宋文章亦有可取,特別對蘇軾的文章最爲讚賞,其曾自言‘於唐好白居易,於宋好蘇軾’。

正好自己的經師林烴平生最喜蘇軾,在他潛移默化下,林延潮文風一直是與唐宋派走得很近的。

與復古派詰屈聱牙的文章不同,唐宋派爲文從字順,這等文章最上乘的境界,在於述而不作,用一句話來形容,無意於感人,而歡愉慘惻之思,溢於言表。這道理,正如林延潮當初教侯忠書,黃碧友他們寫文章時講得無二。

故而林延潮決定還是本色寫文,同時心想,考場上的考生因王世貞之故,恐怕有心於名次的,大多是仿得擬古派的文風,恐怕唯有自己一人是獨樹一幟吧。

也不敢保證獨樹一幟,就一定能中,不過現在想這些也沒用。文章該如何寫就如何寫,林延潮很快就寫完了第一道。

後面兩道四書題,也是大題,這是鄉試,沒有童子試時,機變百出的截搭題。大題更考驗一個讀書人平日裡的功底如何。故而頭三道題目,雖說最重,但對於一流的士子而言,彼此差距不會太大。

三道四書題,一個上午寫完了。臨到中午,林延潮想起進考場快五六個小時還沒小解過。沒辦法,因爲年輕,故而腎就是這麼好。

寫完三題後,林延潮向官兵索了牌,上了一趟茅房,房裡左右的臭號,雖是有些味道,但也沒有想象中考生被薰得欲仙欲死的一幕。

回到考房裡,林延潮取了千層糕來吃,並拿出包好的參片泡在水裡,喝了提神。一個上午的考試,蝸居在狹小的考房裡考試,說不疲憊,那是假的。

下面林延潮開始寫五經題。

五經之中,林延潮選本經尚書題來作。

第一題,圻父薄違,農父若保,宏父定闢。

這取自《酒誥》一篇,誥即上告下,乃政府對百姓的政令。這一篇是周公強令戒酒之文。文中圻父指的是司馬,農父是司徒,宏父是司空。

林延潮連尚書古文證疏,這樣的文章都寫出來,寫這等時文,簡直如喝水吃飯般簡單。

一,林延潮腦子裡就有數種破題思路,至於筆下寫來,更是洋洋灑灑,簡直是根本停不下來。一篇文章寫下來,文不加點,可謂是一氣呵成。

吹乾墨跡,林延潮不由滿意點點頭,心想若是五經題擺在頭三道就好了。

當初連忘齋先生都自承治尚書的功底,不如自己,林延潮就不信了,考場裡哪個經尚書的考生,功底還勝自己。

五經題定名次,自己要麼不中舉,要中舉,五經魁則十有**矣。

林延潮這麼想着下面三道五經題,也是一氣呵成,四題寫完竟還費了不足兩個時辰。

林延潮回顧四周,但見考生們都還在埋頭寫文,自己竟已是提前寫完了,留下的半盆木炭是用不上了,不過還是不要浪費了,立即點上,至於蠟燭是用不上,但也可帶回家去。

林延潮將七篇文章盡數謄寫至正卷後,當下拍着門對外面官兵喊道:“交卷!”

九百二十九章 賺到了一千零三章 番薯好吃嗎?第兩百二十四章 鹿鳴宴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商稅一千一百零七章 黨羽四百八十二章 驛站五百二十七章 回鄉四百六十四章 治幕一千兩百二十九章 申時行的謀劃第三百八十八章 當仁不讓了第兩百章 定稿(一更)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離去(恭喜書友三少爺的天堂成爲本書盟主)第六十三章 林府七百三十四章 軟硬兼施一千四十九章 上疏一千七十六章 玉米八百七十一章 哪裡來的錢(二合一)第三百三十三章 折服不是後記的後記第四十九章 神童六百八十八章 張四維動手第三百五十八章 名傳八方八百六十九章 坐省長隨第三百零五章 朱衣點額第一百一十四章 府試前的特訓九百四十五章 穩操勝券一千三百五十章 晉州九百九十三章 再度佈局(謝oceanhiker盟主)六百八十七章 有備算無心第兩百一十三章 場場第一第一百三十七章 閒草集第八十一章 公門之中好修行五百四十六章 御膳第一百八十八章 做事很有分寸一千七十一章 活在狗身上了七百一十四章 販售私學第六十四章 詩賦和經義(第一更)第一百一十一章 名額(第一更)第四百三十章 垂世文章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治人治法第兩百零六章 貢院一千一百零四章 雨勢八百七十四章 宗室第兩百一十三章 場場第一第兩百章 定稿(一更)六百四十七章 得隴望蜀四百五十八章 高考移民一千三百零四章 門生長第四百零三章 圍門九百二十五章 主政一方第三十九章 買書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傳道一千三百七十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第四百二十七章 權力所在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梅家的盤算第三百六十七章 畫風不對九百六十章 官吏七百五十一章 十三太保第四百二十六章 部費第兩百九十二章 貢院走水七百六十八章 救人(二合一)第三百九十四章 柔情蜜意一千一百八十章 教書匠四百六十七章 世兄一千兩百九十八章 亂子一千兩百七十六章 安插一千三百八十章 試問一千三十一章 林神醫九百九十一章 莫愁前路無知己第一百三十五章 傑出弟子第一百五十六章 考完糊名(一更)一千兩百六十四章 盛世與危機五百四十一章 舊日同僚六百一十二章 事情鬧大了一千九十一章 榜樣一千九十二章 託付(第二更)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書院雜誌五百九十八章 事功之學(謝午後陽光書友的盟主)第五十六章 其實我想認真做題的(第二更)第一百五十章 請教名儒(一更)八百九十五章 去而復返(第一更)四百六十四章 治幕七百一十八章 不作就不會死(兩更合一更)五百七十四章 工於謀身第兩百九十七章 五篇策問第二十六章 對薄公堂九百五十八章 拜賀答書友問第四百三十四章 跑關係一千六十五章 借刀殺人之計第兩百九十二章 貢院走水八百四十八章 新任知府八百三十二章 陰謀九百九十七章 歸宗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自古貧賤出良才七百二十一章 轉變七百二十四章 明知不可爲而爲之(第一更,求月票)第兩百三十章 只是我不願意(第二更)四百八十六章 湖上文會第一百四十四章 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