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澹臺滅明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

安泰樓,這是省城最有名的酒樓,安泰樓地近安泰河,遠處是南門大街。

陳行貴,黃碧友,張豪遠三位新晉童生,在安泰樓包下了兩桌,宴請朋友。一羣朋友在一起,大多如此,總要一名充當金主,一名人緣最好聯絡衆人。

陳行貴自書院時,就一直是充當金主的角色。這一次酒宴,自也是他操辦的,邀請的不少是他交遊多年的好友林延潮自也是被奉上賓。

“林兄,許久不見!”

林延潮見了喜道:“於兄!”

來人正是於輕舟,以往林延潮在濂江書院最好的朋友。

兩年不見,於輕舟脣邊有了一抹鬍鬚,多了幾分老成。林延潮見老友,不由拍着他的肩膀道:“於兄,差一點沒認出你來。”

於輕舟笑着道:“林兄,不也是如此,嗯,還未恭喜林兄進學呢,當初在書院時,我就知以林兄的才華,他日絕非池中之物,定是讓我等瞠乎其後,果真沒有料錯。”

林延潮笑着道:“中了秀才也是僥倖罷了,談不上什麼瞠乎其後,倒是於兄,你這一次榜上有名,實是爲你高興。”於輕舟這一次府試也是上榜。

於輕舟笑了笑道:“比起林兄你來,不值一提啊!聽聞你歲試又取了第一等,我就先在此預祝你鄉試高中了”

林延潮哈哈一笑道:“多謝吉言。”

“宗海兄!”朱向文亦是向林延潮致禮,朱向文這一次雖過了縣試,但府試落榜。

林延潮拱手道:“朱兄,聽聞你成婚,我未能親自道賀,實在抱歉。”

朱向文靦腆地道:“不過是小門小戶的女子罷了,還是要多謝林兄在我大喜之日,送的厚禮。”

朱向文後,林世璧也是來向林延潮行禮,此人原來與林延潮同舍時。兩人不交一言,但眼下也是主動致禮。

朱向文笑着道:“除了葉向高在福清,咱們這些人裡除了餘子遊倒是都到了,不知餘子遊爲何沒來?沒請他嗎?”

林延潮沒說話。黃碧友,陳行貴都是笑而不語。

於輕舟道:“餘子遊他想必這次府試又落榜,故而沒臉來吧,他以往在書院時,一貫自視甚高。這次想來打擊不小。”

這時陳行貴和他幾位朋友,拿着酒杯從另一桌走來,站在林延潮座位旁。

他喝了幾杯酒已是有幾分喝高了,對他幾個好友道:“諸位,我陳某有今日,實多虧我這位兄弟。這次要不是他教我,我還考不上童生呢。”

這幾人聽了都是笑着道:“原來林相公,還有這個本事。”

林延潮笑道;“陳兄吃酒吃醉了,我實不敢當。”

一人道:“林相公,你不要謙虛。行貴方纔都與我說了,聽聞這位黃兄和張兄,也都是虧你指點,這才府試中第。你如此了得,以後不如當個教書先生。”

陳行貴不屑道:“教書先生算什麼,我看宗海不僅可以去書院教學,即便是縣學,府學也是可以去的。”

林延潮笑着搖了搖頭道:“陳兄你是真醉了,大家切莫當真。”

陳行貴半開玩笑地對林延潮道:“先生在上,請受弟子一拜。”

林延潮側開身笑道:“快拖下去醒酒來着。”

衆人都是一陣鬨笑。

這邊衆人高談闊論。另一邊的幾個桌子上的客人,也是看着這一幕。

這安泰樓平日來的多是文人騷客,故而多半是讀書人出入其中。

見了林延潮這一座,衆人不由談論道這幾個讀書人是誰。諸如此0類的話題。

一名穿着襴衫的秀才道:“哦,那是幾位府試剛取了的童生啊。”

“難怪如此,少年得志啊。”

“那居中那穿着襴衫的少年,不是童生吧?”

“不是,不過聽聞這幾個童生,都是此人教出來的。”

“什麼。秀才能教出童生來,這麼說此人若中了舉人,不是可以教授秀才了。可笑,可笑!”一名穿着錦衣的士子出言嘲諷道。

那秀才也不動氣,當下停著道:“未嘗不可,兄臺是外地來的?”

那人拱手道:“正是,在下從臨川來閩中游學的。”

穿着襴衫的秀才當下肅然起敬道:“臨川出才子,晏殊,曾鞏,王安石,羅和章都是文章大家啊!”

那人笑着道:“還好吧,聽聞閩中有海濱鄒魯之稱,人文益盛,故而我不遠千里來此交遊,但看了多日,也未有幾人可以入眼的。”

這秀才看對方言語如此託大,覺得此人必有所持,也不敢得罪,當下笑着道:“那麼兄臺,眼前這穿着襴衫少年就算我們閩中英傑了。”

“哦,怎麼說?”

秀才道:“這位是我們閩中的才子姓林名延潮,字宗海,十四歲赴縣試,十四歲即進學中了秀才,你說厲害不厲害?”

“十四歲的秀才也不算什麼,在我們臨川,在紹興蘇杭那,十一二歲中秀才的,也是不少。說來慚愧,我二十一方纔中舉人,在同鄉裡算是愚鈍的一個了。”

這秀才聽了對方竟是舉人,當下道:“原來是孝廉啊,失敬失敬。”

“不值一提!”

與秀才同桌的一名儒生,聽此人口氣甚大,有幾分不忿當下道:“這位孝廉老爺有所不知,朝廷已是頒佈詔令,嘉這位林宗海爲賢良方正之才,過了幾日公告就要下來了。”

終於這臨川士子稍稍動容道:“賢良方正?聽聞以往只授予博學的宿儒,授給這麼年輕的少年,恐怕有蹊蹺吧。”

“這我倒是不知了,聽聞是本省提學嘉獎其好學吧。”

一名胥吏模樣的人,從前桌轉過頭來道:“錯了,錯了。”

那幾人笑着道:“原來是周官人,正要請教呢。”

那周官人夾了一大塊魚,笑着道:“幾位兄臺都說錯了,這林宗海啊,去年中了秀才。成了廩膳生後,今年府試爲出身寒門的士子作廩保時,不收一錢。這才令督學老爺賞識其,求朝廷獎他爲賢良方正啊!”

“原來如此。”

“聽來倒有幾分意思。”那臨川才子淡淡地道。

桌子旁。幾位老儒生聽了這裡話,也是議論道。

“原來是這後生啊,我看過閒草集,此子文章具佳,無論古文還是時文。都可稱上一流。”

“你說得那片古文,莫非是那篇爲學,我初時還不在意,後聽說此人舉爲賢良方正。不由詫異,於是去看看他的文章,就讀了這篇爲學。”

“陳公,你是我們幾人裡古文的大家,你的評論必然公允,我等洗耳恭聽。”

那老者笑了笑道:“不敢當,不過此子這篇文章。可以稱得上是樸中見色,平中有奇,而且文章句句意味深長。聽聞不少閩中本地的社學,都已是開始拿這篇文章來給儒童發矇,以作勸學。”

一人道:“善,這樣的文章,給蒙童來讀再好不過了。”

“是啊,小小年紀就能立言,實不容易啊。”

衆人你一言,我一句的議論,這臨川士子都是聽在耳裡。

當下他走到林延潮那一桌道:“在下臨川士子。姓湯名顯祖,草字義仍,見各位談笑風生,故而想來此結識一番。”

聽對方自報家門。在座的人有不少人都是認識。

數人站起身來,一臉吃驚地問道:“這位莫非就是湯臨川?紅泉逸草就是閣下的大作?”

衆人聽了都是嚇了一跳,能將姓氏與地名一併稱呼的,只有內閣大佬,朝廷大員,文章大家纔有的待遇啊。這位二十出頭的年輕人。算哪一等?

這臨川士子竟是厚顏受之道:“不錯,在下正是湯臨川。”

聽對方承認,黃碧友一臉激動地道:“湯前輩,沒料到能在此遇到閣下,小弟對你是仰慕已久啊!”

林延潮也是震驚,沒料到去外面吃一頓飯,也是碰上湯顯祖大大,這也太意外了吧。

一旁黃碧友怕林延潮不知,當下介紹道:“這位就是寫了紅泉逸草的湯臨川啊,此人十四歲中秀才,二十一歲中舉人,而今已是名滿天下。”

林延潮怎麼不知湯顯祖呢?只是沒有料到他眼下的名聲,已是到這個地步了。

他記得史書上有說,首輔張居正爲了把持科場,讓他幾個兒子科場高中,三個兒子,都與湯顯祖等名士交好,爲其子及第製造輿論。

連張居正也要讓兒子結交的人,說明湯顯祖還沒中進士時,就早已名滿天下了。

陳行貴覺得湯顯祖有幾分人前裝逼,當下不快對林延潮道:“此人也敢自稱什麼湯臨川,不知有幾斤幾兩?”

湯顯祖耳尖聽了笑着道:“不多不多,八斗而已。”

這口氣絲毫不謙虛,用當年謝靈運贊曹子建的話,才高八斗的例子。

林延潮心道,記得歷史上湯顯祖如此大才,會試也是落榜數次,張居正三個兒子都中了,他也沒中,到了張居正死後纔出頭,莫非就是他如此狂傲所至。但林延潮又想,可是看他寫的牡丹亭,卻不像這等人啊。

當下衆人將湯顯祖推了首座,他也是毫不客氣地坐下,拿起筷子來就吃着,一口酒,一口菜的,也不與別人對飲的。

衆人只當是名士風流,絲毫不以爲意。

湯顯祖吃了一半,對林延潮道:“這位是延潮吧!我方纔聽了你的才學,你這等士子在閩中也算是鳳毛麟角了。方纔聽說你有一篇爲學不錯,可否讓我一睹?”

林延潮眉頭一皺,此人直呼己名,實令自己不快。

衆人都是欣喜,湯顯祖這樣的才子願與林延潮結交,顯然延潮的才華,已得到他的認可。

林延潮淡淡地道:“簡陋文章倒是未曾放在身旁,讓湯前輩見笑了。”

一旁張豪遠哪裡肯林延潮錯過這樣機會,當下道:“這篇爲學文章我甚愛之,試背給湯前輩聽如何?”

黃碧友也是替林延潮吹捧道:“也是,湯前輩是文章宗匠一般人物,今日偶遇,必是要評鑑一番。”

湯顯祖微微頷首道:“甚好。”

當下張豪遠念道:“天下事有難易乎?爲之,則難者亦易矣……”

他將林延潮一篇文章盡數背下,在場有幾人沒看過林延潮這篇文章的,也是點點頭。

“湯前輩以爲如何?”黃碧友問道,若是湯顯祖能稱讚林延潮的文章一兩句,那麼不久林延潮的名字,也會更廣爲人知。

湯顯祖道:“還算可以入目,不過文意平平,卻沒有十分出彩的地方。”

聽了湯顯祖這話,頓時好幾人不快,也有人心想能得湯顯祖如此評價的文章,也是不錯了。

湯顯祖忽道:“餘當年夜宿秋江,得詩一首與諸位分享。”

衆人都是道:“願洗耳恭聽。”

但聽湯顯祖吟道:“寂歷秋江漁火稀,起看殘月映林微。波光水鳥驚猶宿,露冷流螢溼不飛。”

湯顯祖唸完,衆人回味在詩句之中,這首詩聽來,有種初讀楓橋夜泊的震撼。

衆人本有幾人不平,但此刻也是爲湯顯祖才華震懾,不敢再說什麼。對於有才華的人,大家都是敬重的。

見湯顯祖露出得意之色,林延潮皺眉問道:“湯前輩,會試在即,你不去京師交遊,爲何會來到閩中呢?”

湯顯祖笑着道:“會元,狀元對某而言如探囊取物,功名於我似浮雲爾,眼下週遊天下,不過隨性所致。”

衆人都是敬佩,心道這纔是名士風範啊,視功名如糞土。在座有一名年輕人一臉敬仰地道:“若是我有湯前輩這等心胸就好了。”

林延潮聽了笑了笑,當下道:“湯前輩,在下有一個疑惑一直不解,向請教湯兄一二可以嗎?”

湯顯祖又喝了口酒,面色漲紅地道:“好,你問吧。”

林延潮道:“湯前輩,在下讀論語時,偶爾見澹臺滅明,敢問前輩,這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

衆人聽了都是一曬,心道林延潮這叫什麼問題。

湯顯祖當下道:“澹臺滅明,當然是兩個人呢。”

林延潮又追問道:“這堯舜是一個人、兩個人?”

湯顯祖想了一下道:“自然是一個人。”

林延潮點點頭道:“多謝湯前輩賜教。”在座的人,頓時臉色都變了下來。

五百零六章 親人重逢八百三十五章 賢侄一定幫幫我第二十一章 謝老虎第兩百六十六章 蒸蒸日上第兩百七十六章 會館第七十五章 府臺巡視九百四十六章 府臺英明六百八十三章 新元輔七百四十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七百四十一章 述劍(兩更合一更)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惟精惟一七百二十二章 危身奉上謂之忠九百七十五章 申府八百八十八章 圈套第五百一十二章 帝王師五百零一章 船戶案一千六十四章 計策五百六十七章 宣表六百九十八章 順水人情第一百零六章 交卷(第三更)六百三十九章 鰣魚四百九十章 以情動人五百四十五章 講官福利七百六十三章 天下歸心第三百三十六章 大魁天下九百一十九章 新河舊河(謝盟主北京河馬主神)四百七十四章 說與不說六百六十四章 直起居五百八十五章 辯經勝負六百六十五章 急變一千二十九章 土豪六百九十九章 重回禁中九百八十七章 質疑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薪火相傳一千兩百三十五章 文章和爭執第兩百四十章 銷銀五百五十四章 耍賴九百四十三章 重考第三百八十一章 朝參九百三十二章 誰是經世致用之學五百二十九章 藏之名山第一百六十四章 應制詩第九十五章 師徒問答一千兩百六十六章 問詢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新鹽法第九十五章 師徒問答一千兩百七十八章 從心七百二十二章 危身奉上謂之忠第三百七十一章 有小人啊九百六十六章 遇風雲而縱四海第九十一章 民心九百八十二章 千字文第四百一十九章 東廠聽記六百一十四章 算計八百五十九章 要錢第一百五十九章 三個圈七百七十九章 樞臣風範一千兩百一十八章 成敗在此一時七百八十一章 內應一千四十三章 爲國爲民第兩百零六章 貢院七百七十九章 樞臣風範六百七十三章 約見第兩百七十五章 抵京一千八十三章 粉絲第四百三十章 垂世文章第九十一章 民心第八十三章 不後悔第九十八章 喝茶聽戲五百二十五章 同學少年都不賤第兩百五十章 有驚無險五百七十九章 論點第四百零九章 紅顏一笑第兩百九十一章 衆望九百七十五章 申府第三百三十八章 金鑾殿上名揚天下九百四十一章 主持府試第四百二十章 立威第一百四十九章 趕上好時候六百二十八章 門生九百一十三章 宰相之才七百二十一章 轉變七百二十章 各取所需七百五十八章 陳詞(二合一)四百五十三章 給足面子第兩百六十五章 本官就是驢脾氣五百四十八章 說一不說二第三百三十章 讀卷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富春江上第三百六十七章 畫風不對一千一百九十章 商議國事發個單章第四十章 狀元公的勸諫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興學(第一更)八百九十章 投書一千零三章 番薯好吃嗎?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雄壯一千四十六章 儲端第一百四十六章 狂生(一更)第四百一十二章 張四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