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撫世

乾清宮內,天子與王錫爵談到任用林延潮爲吏部尚書時。

天子續道:“元輔,朕並非他意,吏部尚書掌銓政,由林延潮出任確有不妥之處。何況眼下朝鮮任重,朕打算繼續對他委以重任。你方纔說石見銀山,朕一時又些意動。”

“當初申先生,許先生在閣時,臣常問爲何採礦聚財,閣臣皆以礦工積聚容易鬧事爲由反對。眼下若倭國真有這樣的銀山,不如讓林延潮索性領兵渡海,直搗黃龍好了!”

王錫爵當下道:“陛下,這倭國乃太祖定下的不徵之國,與我國土遠隔重洋,海上又有不測之颶風,還望陛下三思。”

天子知道忽必烈兩徵日本結果全軍覆沒的事,萬一徒勞無功,損兵折將,如此不就成了隋煬帝三徵高句麗一般了嗎?但放着一個年產幾十萬兩銀子,數萬金子的礦山在那,天子總覺得人生似乎少了些什麼,彷彿自己貴爲九五至尊,但還有一些最重要的東西自己是得不到。

天子嘆道:“常言天子一怒,伏屍百萬!但這隋煬帝或許能辦到,但卻不是朕!朕昨日看戶部報上的單子,寧夏用兵已費兩百萬餘兩,就算朝鮮功成,但現在各處募兵造船之費,已不下兩百萬兩。更何況太倉錢糧出數數倍於入數,國庫已是空虛,朕擔心朕百年之後,無……留給兒孫!”

“先生你看從何處貼補一些?朕遍覽各地欠徵,蘇杭之織造拖欠甚多,蘇杭不是富庶之地嗎?”

王錫爵道:“皇上,老臣正是蘇杭人士,對於鄉土再熟悉不過了。以往國家財賦都仰仗於江南,從太祖起,江南之稅賦就重於各地,而立朝百年來從王府糧到練兵銀,朝廷對江南只有加徵,沒有寬減,而到了這幾年江南連歲災傷,民間百姓十分困苦。”

“去年老臣從太倉趕至京師,親見道上百姓賣兒賣女,有索銀五七分而棄子而去者。臣與臣母不忍爲之痛哭流涕。縱使老臣散去一些金銀,但又有何益於萬千災民?不過是杯水車薪而已。蘇杭之織造,江西之瓷器,雲南之金銀,確實是朝廷財賦之供給。但於皇上而言,只是稊米在於太倉,但於百姓而言,卻是枯胔得肉,臣何忍催徵啊?甚至上個月工部還請發御庫銀幾十萬兩,賑濟江淮,臣卻不能主張,唯有下戶部議處啊。”

“上有不可測之天變,下有不可緩之河工,但誠拯弱救焚,事在至急,漢武帝負薪投璧,仍未足謝民。皇上又何惜國用呢?現在太倉捉襟見肘,老臣只能事事斤斤計較,一錢當作兩錢來用。老臣有一言,當今天下昇平之日已難以久持,後有不可知之變,到時候朝廷如何應對?天下之勢,岌岌至此,不可不深思,不可不未雨綢繆啊。”

王錫爵這一番話發自肺腑,說得眼眶已紅,天子沒料到自己一句催徵引出王錫爵這麼一番長篇大論來。工部要撥御庫銀賑濟江淮災民時,他確實沒有表態。

但是王錫爵此言是反對催徵蘇杭織造,是偏袒鄉人嗎?還是另有他意?

天子問道:“難道先生的意思,朝局難道真的到了要用新法,更張朝政的時候?”

王錫爵道:“回稟陛下,變法新政如刮骨療傷,國家未至疲軟,內憂外患時,則不可用之。”

“至於老臣雖朝夕寒心,卻計無所出,唯有籍太陽之餘照,揚蹕清之休聲,於彌縫之中補救萬一。老臣有幾句肺腑之言,懇請皇上愛惜民力,讓民間能盜息民安,賦充費省,如此還可挽回天和,消弭國患。還請陛下藏富於民,養節儉之德!另外就是早行冊立之典,確立國本,以應天象,爲祈彗之法!”

天子聽了只是道:“先生的意思,若不更用新法,推行新政,就要朕縮減用度,以爲節流,免徵稅賦,以藏富於民,另早行出閣之禮,以應天象!”

王錫爵一愣然後道:“確實如此。”

天子深思了一陣然後道:“先生的話,朕明白了。”

王錫爵不知天子是聽進去還是沒有聽進去,唯有稱是。

天子道:“吏部尚書的任上,既是廷議首推陳有年,那麼還是用他。若他三辭,那朕下旨欽點就是。至於朝鮮那邊還從俘虜上問出什麼倭情?”

王錫爵道:“朝鮮倭寇有十餘萬是真,平壤處雖殺傷兩萬餘,但尚有五六萬在釜山停住。而倭奴本情,實欲佔朝鮮,以窺大明。”

天子點點頭道:“倭奴野心不小,既然如此朝鮮那邊朕還是全權委以林延潮,如果廷議寧波開貢道,先生看有無把握?”

王錫爵道:“朝臣都不願意與倭寇有往來,貢道設在浙江,恐怕滿朝浙籍官員都不會願意。”

天子莞爾道:“這天下浙江的官最多嘛。”

王錫爵道:“但是林延潮曾與老臣言,與山東巡撫都言過,打算將貢道設在朝鮮,同時在朝鮮設鎮屯兵屯田,通商惠工,以省挽輸之用。老臣與兩位閣臣都商議過,此策可行,在朝鮮設鎮,不僅可以震懾朝鮮,還會威服遼東女真諸部,只是老臣擔心朝鮮擔心吾有併吞之意。”

換了以往天子肯定會有所考量,擔心兩國幾十年的邦交,但他現在聽聞有石見銀山後,則是完全有了另一個想法。

“朝鮮國主當初請求內附之時,朕豈有吞併之意?還不是助他復國,而今他竟還有二話!”

王錫爵道:“林延潮寫信予內閣,可以行人司行人對朝鮮國主以分國來施壓!老臣與兩位閣臣不敢擅專,還請陛下明示!”

“朕當然准奏!”天子道,“是了,林延潮爲何寫信,而不寫作奏章?”

王錫爵道:“軍國大事,外頭一旦預聞,恐怕事沒有辦成即走漏了風聲,不利於辦差!”

天子道:“正當如此,以後林延潮的奏疏不必經通政司,六科抄發!若林延潮真能將倭寇盡趕下海,還能達成封貢之事?那麼朕……”

說到這裡天子口風一停:“那麼……”

天子看向了王錫爵:“朕不是吝嗇賞賜。朕可以將吏部尚書給陳有年卻不給他,朕的意思已是很清楚了。朕可以賞他爲王守仁!”

王錫爵離開乾清宮時,外頭已是颳起了陣陣秋風。

還是田義親自送王錫爵出宮。

王錫爵面色凝重一路上不與田義交談一句,田義則是默默地笑着,彷彿早知如此。

田義故意道:“哎呦,方纔還是大晴朗的天,這一下風雲突變,轉眼就要下起雨來,由此可見天有不測風雲,天意難測,老先生,你說是嗎?”

王錫爵撫須看了田義一眼,然後擡頭望天但見天低雲暗,秋風之下更顯幾分秋寒。

王錫爵沒有理會大步而去,留着了臉色發僵的田義。

此刻乾清宮裡,張誠與陳矩二人邊走邊聊。

張誠一面把玩着一頭手裡的御貓,一面道:“要推行新政,更張朝綱就要有人攬權!王老先生明知皇上最忌憚此事,故而擡出了此事,來規勸天子減用度,緩催科,養民力,立太子,最後還阻林三元出任吏部尚書,此策不可謂不高啊!”

陳矩點點頭道:“我等是不是揣測過多了,可能王老先生只是一心爲了社稷,爲了天下啊!”

張誠笑着道:“到了你我這個位子,怎麼還會說這樣的話。一心爲了社稷,爲了天下,這些話從小臣口中說出還說不定能當真。”

陳矩搖了搖頭道:“未必如此啊!”

張誠嘆道:“聽我一言吧!若說皇上不會讓朝堂再出一個張太嶽!那麼王老先生是不願他在致仕時,林三元再回到朝堂的!。”

陳矩神色凝重。

這邊王錫爵回閣處置了公務後,然後趁夜回府。

回府時果真下起了大雨。

王錫爵在轎廳下轎時看着天井裡這大雨,不由唸了一句‘一陣秋雨一陣寒’,然後這才步入府中。

其子王衡聽說王錫爵回來了,立即給他遞上了巾帕。

“爹,還未用飯吧?”

“嗯,你們也沒吃?”

“等着爹爹一起呢。”

“都是這個時辰了,我都說了讓你們不必等我!”王錫爵走到廳中露出疲倦之色。

“爹爹,難道國事真的艱難到這地步了嗎?”王衡從下人手中接過茶水奉給王錫爵。

王錫爵道:“國事是艱難!但最難的還是在人心上!”

“聽聞朝堂上有風聲,林侯官要調回京裡出任吏部尚書?”

王錫爵聞言冷笑一聲心道,消息傳得好快,看來顧憲成是真要老夫與林延潮交惡了。

不過王錫爵不願教兒子官場上這些人心的邪惡。

“沒來由的謠言,不要去聽他的,”王錫爵呷了口茶對兒子道,“若是同學同鄉問你,我對林侯官的看法,你大可說爹以爲林侯官有經緯天地之才,若將來爹不能勝任首輔之位,那可由他來撫世!”

王衡吃了一驚,他不知王錫爵這話是故意借他口說的,還是真心這麼想的。

王衡唯有稱是。

而王錫爵的目光看向廳外的大雨,目光悠遠而深長!

Ps:文中王錫爵奏對,不少採自他平日奏疏,筆者做了淺白化處理,雖破壞了不少美感,但感覺還是不錯的。

第六十三章 林府第三百零二章 閱卷一千九十五章 林學南傳八百八十七章 殺棋一千一十七章 三道策問第六十六章 燕可伐與一千兩百六十七章 宣麻拜相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商稅九百二十五章 主政一方八百六十章 鹽政七百三十一章 馮保倒臺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驛站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開海七百七十四章 情誼七百零二章 指鹿爲馬(第一更)第三百七十四章 張居正歸政第七十章 德主刑輔大結局上篇九百一十三章 宰相之才第一百三十六章 同窗之間一千兩百六十章 雜學七百七十三章 親民官(第二更)九百七十二章 申時行的帖子第三百七十一章 有小人啊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集義八百八十八章 圈套七百七十三章 親民官(第二更)五百五十八章 書肆第三百六十六章 修典五百八十六章 官員反應第三百六十六章 修典七百七十五章 祖先之鞭第一百二十二章 我來一試四百五十八章 高考移民九百二十八章 重逢一千一百零一章 東窗事發第兩百七十二章 功名在身九百五十三章 望之生懼一千一百一十章 運籌帷幄八百五十四章 歷史人物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書院雜誌七百二十章 各取所需第四百零八章 求辦事第四百三十三章 師恩如山第兩百二十三章 程員外上門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熊川談判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房官人選七百零八章 懸魚(第二更)一百一十六章 衡文七百八十三章 寫信(謝摸摸頭書友盟主)第兩百四十章 銷銀第三百五十二章 本府錯怪你們了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處置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教訓一二第一百八十七章 歲試第兩百六十七章 寄以厚望五百九十四章 門生一千八十二章 見證歷史的一刻第八十章 大伯求官(第二更)七百二十一章 轉變第一百三十七章 閒草集四百九十九章 蛛絲馬跡第兩百九十一章 衆望第一百八十五章 丟人丟得不夠(一更)一千三百零五章 智囊第三百八十五章 硬道理六百一十五章 殿上爭執第十四章 討厭的縣令一千八十六章 琉球攻略第兩百七十四章 漕弊一千零四章 還是要靠女人啊第兩百六十一章 故人重逢第三百一十六章 衆口鑠金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試探八百零一章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八百零三章 河工的貓膩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危城一千八十一章 高攀不起第兩百四十二章 推舉(一更)四百九十三章 陸翁第一百一十一章 名額(第一更)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傳道一千兩百九十六章 解鈴第七百一十一章 固執第兩百八十四章 手中之筆七百八十六章 到任五百八十七章 不打不相識八百二十五章 風雨欲來(二合一)第兩百八十一章 連中三元的期望七百六十二章 力諫第一百五十八章 唱名(一更)第三百四十一章 三元及第匾九百六十五章 運作第三百四十九章 有人辭官歸故里一千兩百二十八章 相托第一百六十三章 游泮采芹一千兩百三十三章 從道不從君九百零九章 不摻合九百三十三章 是你要將臉湊上來的第一百八十六章 孫秀才(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