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握手言和

李如鬆聞言眉頭緊皺,他下意識的伸手按劍,卻發覺劍已是被卸去。

今日之事莫非是鴻門宴不成?

李如鬆掃了一眼,看看屋內四周似乎埋伏了人:“敢問經略,此是何意?”

林延潮笑道:“將軍放心,林某不是那些道聽途說的鼠目寸光之輩。眼下就是想聽將軍的心底話。”

李如鬆道:“沒什麼好多言的,吾李家自洪武以來即內附大明,我父子兄弟更爲朝鮮鎮守遼東數十年,卻不幸落了一個‘兵權太盛’之言。”

林延潮溫言道:“有些人不清楚,但林某聽說聖上曾讚譽過李家乃朝廷藩籬,國之長城!”

李如鬆一愕道:“此言當真?”

林延潮笑道:“那怎麼會假,林某伴駕十餘年,曾不止一次聽過皇上稱讚過你們李家。”

林延潮這話說得也不假,當時張居正當國時,林延潮侍講在旁,也聽過天子愛屋及烏也曾贊過李家幾次,至於現在就不知道了。反正他不是瞎編就是,至於天子的金字招牌還是很好用。

李如鬆聞言看了西面的方向,單膝跪拜道:“李如鬆謝過皇上天恩!”

“將軍有心獵人,聖人明照萬里,就算身在京師也會知道李家報效之意,將軍起身吧!”

李如鬆起身道:“多謝經略親口相告,有經略這一句話,李某就算此刻戰死疆場上,也是死而無憾了!”

林延潮正與李如鬆說話之際,外頭卻傳來敲門聲,然後陳濟川道:“老爺,薊遼總督求見!”

林延潮心道,宋應昌這時候來得真好。

林延潮道:“請制臺進來吧!”

而聽聞宋應昌進屋,頓時李如鬆的臉沉了下來。

三人坐下,林延潮面南而坐,而宋應昌,李如鬆一左一右對坐,二人目光也是不接觸。

林延潮笑道:“制臺來了就好,方纔林某說到哪裡了?是了,林某說道朝堂上那些言官可不是那麼想的,武將做大一直是心頭之患啊!將軍也不要責怪他們,他們心底並無惡意,只是盡本分而已。只是說得人多了,難免三人成虎。制臺以爲如何呢?”

宋應昌面無表情地道:“經略高見!其實宋某以爲,寧夏之役,李提督已是名震天下,又兼平壤之捷更是錦上添花,再一戰擊敗倭寇恐怕無人可及了。所以李提督不想一想身後事嗎?”

李如鬆聞言臉色很不好看,林延潮道:“將軍有什麼話不妨直言。”

李如鬆道:“那麼請恕末將直言,末將爲國征戰,無愧於心,從不願作韜光養晦之輩。而經略與制臺若要打議和的主意,不需拿讓末將見好就收的藉口!”

林延潮聞言一聽,面上不動聲色心底卻想,宋應昌好勸,畢竟大家都是文臣,而且林延潮對有提攜之恩。大家有共同利益在,故而他不會反對自己,但李如鬆卻是不同,對方鋒芒畢露,恐怕自己要讓他聽命,有些不好辦。

林延潮不答,宋應昌正色道:“李提督真以爲本督是因封貢讓退兵四百里的?若是軍心可用,不至於如此。本督這裡問一句,當初南軍將軍王必迪,舉將軍不仁不智不信,此事可有?”

“另外之前缺糧,朝鮮官員多次稟告除了南軍吳惟忠部軍紀甚好,所過之處不折一草,瓜菜之微必以錢買之外,而北軍卻屢次騷擾地方。”

李如松針鋒相對道:“那麼制臺可知南兵屢噪之事?制臺又可知南兵口口聲聲說先登之功,但平壤之戰,我令吳惟忠部攻牡丹峰,止步於含毯門。而北兵楊元所部卻拔去七星門,火燒風月樓,這誰是先登!”

“而之後碧蹄館之戰,南兵屢次鬧餉,一鬧先登之功,二鬧雙糧之銀?當時我大軍食不果腹,拿銀四面籌措軍糧,又哪裡拿銀子給他們。然後南軍還不罷休,數度衝擊中軍,甚至殺了本將旗牌官,真不知道是何人給他們在背後撐腰?”

宋應昌氣得臉色鐵青,當即道:“平壤之戰前,諸軍皆知牡丹峰最難攻打,唯獨吳惟忠將軍主動請纓!難道一定要破城門纔算先登之功。而之後南兵奏報,吳部已將牡丹峰已是攻陷,只是殘餘倭寇負隅頑抗沒有掃清,難道未能全功就不能稱先登之功嗎?”

“還有李提督口口聲聲說不以首級爲軍功,但攻城之時所部家丁卻都在割首級,此事乃薊鎮將領錢世楨親口與本督稟明,他所親眼所見李提督家丁的馬上掛滿了首級,他並非南軍,豈來污衊之說。後來李提督給一個首級開出五十兩銀子的賞格啊,此事衆軍心底何人能平?”

“最後南軍糧餉過厚,宋某承認,但是雙糧之事也是本提督與大司馬親口所允的,出國征戰,必須重餉勞軍。南軍是募兵以軍餉爲生,而北軍拿不到糧餉,但事後家裡卻有田畝可以耕種!爲國效力之士,死不旋踵,但在將軍眼底卻成了呱噪要挾之兵!”

李如鬆冷笑道:“制臺真是好厲害,平壤之戰時,公不在一線督師,倒是比在前線血戰的末將看得清楚。”

這時候林延潮輕咳一聲。

李如鬆,宋應昌二人不得不停止了爭吵,臉上仍是怒氣衝衝。林延潮沉聲道:“好了,兩位都是朝廷柱石之臣,關起門來吵一吵尚可,傳到外面就讓人笑話了。”

“李提督,南兵數度衝擊中軍,甚至殺了你的旗牌官,你說背後有人主使?你可知何人在主使?”

李如鬆看了一眼宋應昌,然後道:“末將一時激憤,倒沒有一定是說誰?”

林延潮道:“士卒數度鬧餉,在中軍呱噪,甚至因激憤殺了旗牌官,若說其他人馬尚且罪大惡極,但蹊蹺的是南軍不是訓練有素,入朝以來秋毫無犯嗎?怎麼連朝鮮百姓都不取一毫,卻敢殺了堂堂提督的旗牌官?”

李如鬆看了宋應昌一眼然後道:“啓稟經略,末將也有不是的地方,士卒屢次呱噪,也是末將治軍無方!”

“此事不可姑息,動則衝擊將帥營帳,竟還殺人,若不整肅軍威何在?無論誰幹的,定懲不饒?宋制臺,你回去查一下,是何人衝擊中軍?又是何人殺了李提督的旗牌官?查明白後,該罰的罰!該殺的就殺!要先斬而後奏,以嚴肅軍紀爲重!”

宋應昌神情肅然道:“謹遵經略之命!這就去辦。”

林延潮點了點頭又對李如鬆道:“李提督,這一次平壤大捷,斬獲倭寇首級多少?”

李如鬆道:“一千六百四十七顆!”

林延潮點點頭道:“一顆首級就是五十兩,那麼一千六百四十七顆就是八萬兩千三百五十兩銀子!宋制臺你看下這錢想辦法從哪裡籌?從山東那邊籌?這防海款項上能不能挪一挪?或者拿餘錢補一補。”

宋應昌道:“回稟經略今年山東大旱,從山東那邊籌肯定是不行的。至於餘錢也沒有多少,這一次徵朝之戰,戶部部帑已竭,最後還是兵部從太僕寺支取了四十萬馬價銀。”

“其中二十萬兩用於山東,薊遼各地採買軍糧,購買火器,僱傭腳伕,入朝後又給李提督三萬兩位兵卒安家銀犒賞銀,現在雖有餘銀但平壤封賞一下,手中就沒有餘銀了。”

李如鬆這時候道:“啓稟經略,末將也知朝廷現在處境窘迫,此錢可以緩一緩再說,再說之前南軍的軍餉也沒到。”

林延潮看了宋應昌一眼,宋應昌唯有道:“南軍乃募兵糧餉自然高,北軍乃屯兵糧餉自然低,可是入朝以來雙方併力死戰,又有平壤之捷,在賞格上北軍多拿一些也是無可厚非。”

李如鬆聞此輕輕哼了一聲道:“不敢當,末將願拿出部分作爲南軍的賞格。”

宋應昌點了點頭道:“既然如此,先登敘功上就依提督安排。”

李如鬆神色也是好了許多。

林延潮見此朗聲大笑,然後起身走到二人面前。二人起身離席後,林延潮一人握住一手道:“你們二位商量以後將賞銀多少定下。林某就替皇上作主,先將平壤之戰首級之功,先登之功的賞銀先發一半給衆將士們以安定軍心。你們以爲如何?”

二人同時道:“謹遵經略大人之命。”

林延潮知道總算暫時按下李如鬆與宋應昌之爭。

南軍北軍分歧,主要是兵制不同,北軍平日軍餉少,要激勵作戰唯有厚賞。南軍本來厚餉,但論戰功賞賜與北軍要同一標準,北軍自不樂意。

但兵制的問題背後,更嚴重是明朝的財政問題。

明朝財政收入又幾大塊,戶部的太倉庫,還有光祿寺庫、太僕寺常盈庫(冏庫)、工部下屬的節慎庫。

萬曆十年時,張居正去位後留給明朝的是,太倉之粟可支十年,囧寺積四百萬兩。

現在是萬曆二十一年,太倉之粟正好用了十年,就已入不敷出,部帑已竭。現在輪到太僕寺常盈庫了。

太僕寺銀一般封存不動,每年爲大明穩定歲入六十萬,現在已積至千萬,造現在這個用法也不知能維持幾年。

因此朝廷扣扣索索起來,拖欠軍餉,質疑軍功也就成了常事。

第兩百二十七章 媒人上門七百零五章 託付一千三百零一章 問罪第一百四十四章 好書一千一十八章 鑽空子一千七十六章 玉米第兩百六十七章 寄以厚望第兩百八十一章 連中三元的期望七百一十七章 仍有可爲(兩更合一更)四百八十七章 這就非常尷尬了九百三十四章 官員的操守七百三十八章 破局九百零一章 名宦祠一千五十五章 飛魚服一千兩百零九章 支持與反對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大戰影響八百七十四章 宗室第三百零七章 最好的文章八百六十四章 民得其惠一千兩百九十八章 亂子五百一十六章 裝逼失敗一千五十章 水到渠成四百八十七章 這就非常尷尬了第一千兩百八十二章 趙士禎一千一百零七章 黨羽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敘功第兩百八十三章 教誨五百六十四章 佩服八百九十六章 龍顏大怒(第二更)六百四十三章 創刊九百五十三章 望之生懼八百五十六章 一粒米都不給你第四百二十八章 會揖八百章 微服私訪的欽差一千一百零七章 黨羽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精一之功第兩百八十七章 爲政不難,不罪巨室不是後記的後記八百九十七章 召集第三百三十八章 金鑾殿上名揚天下六百二十九章 拜師一千一十章 乾貨過關六百三十二章 轟動一千兩百八十四章 高調的李三才四百四十六章 宮廷盛宴五百九十章 林府親事第三百七十四章 張居正歸政一千五十六章 就藩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大隱一千七十三章 政見一千三百零七章 休勸大度第六十章 道統第兩百一十二章 可列經魁第三百零一章 林世璧發飆九百一十三章 宰相之才第兩百零八章 飽暖思考試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回京第八十五章 措手不及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大隱五百四十六章 御膳第三十八章 老童生八百零二章 河工銀四百七十五章 決心第兩百六十八章 進京趕考一千四十章 交換九百六十一章 造福一方九百八十一章 國策五百三十八章 宮闈之事第四百三十九章 巧妙回答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朝中有人好做官一千九十九章 年末五百九十二章 被彈劾了一千兩百七十五章 海貿第四百一十二章 張四維一千八十五章 濟世之才七百九十六章 下城來談一千二十九章 土豪六百九十章 馮保之反擊(第二更)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龍山大捷第四百一十二章 張四維第三百三十九章 金鑾殿下捉婿一千兩百一十三章 就此干休七百五十八章 陳詞(二合一)九百三十五章 可使爲宰相六百八十七章 有備算無心一千兩百零一章 下馬威第兩百三十九章 席間運籌(二更)九百二十四章 幫忙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義利第四百三十章 垂世文章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傳道第四百四十二章 郊祭四百六十五章 上門送禮第兩百八十五章 醉酒驚名士第兩百四十三章 名聲(二更)五百一十九 來客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定策之功八百三十一章 按院第三百一十九章 有請第一百四十三章 建陽書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