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魚與熊掌(二更)

這世間總是有人看不慣別人春風得意,總要把人拉下來,與自己平起平坐這心底纔算滿足了。

林延潮看着這人,心想四十歲了考個童生很不容易吧,但是你自己不如意,我又怎麼妨礙你了,咱們往日無冤近日無仇呀。

那人道:“既是案首同意,那就請讓我一觀,到時候自可以證得案首清白。”

林延潮笑了笑道:“看是可以,但侯官縣試時,就有人嫉妒我的文章,擅自投貼去府臺,提學道衙門生事,他們最後被革掉了考試的資格,但這事你也聽說了吧。你準備當什麼後果?”

那人道:“我當然聽說了,不過我與他們不同,之前府衙也發出告示,說是再有剿襲文章的考生,要麼不取,要麼名列榜末,這是府臺大人的意思,我只是依着規矩辦事,堂堂府衙也不能自食其言吧!”

林延潮點點頭道:“你說得也有幾分道理。”

說到這裡,林延潮看向陳知府道:“府臺大人,既是學生清名遭疑,就依此人所言,將學生的程墨拿出來公之於衆吧!”

陳知府點點頭道:“也好。傳禮房李司吏。”

府衙與縣衙一般也有六房,職能差不多,府衙的禮房正司職府試考試。

當下一名府吏走上前,陳知府問道:“府試程文譽寫得如何了?”

府吏道:“前十名都已是譽寫得數份,準備報備提學道,布政司,按司,巡撫。”

陳知府道:“很好,那你將案首林延潮的譽寫的卷子,悉數取來。”

“是。”

不久府吏拿了差不多七八份卷子交到陳知府手裡。

陳知府一手拿着卷子對衆童生道:“爾等十年寒窗苦讀,本府也體諒爾等求學不易,但讀書要求實務本,而非盯着別人不放!”

陳知府話說的平和。但在場童生不少背後已是豎起了雞皮疙瘩。

唯獨質疑林延潮的士子,昂着頭大聲答道。“晚生侯官王育智,多謝府臺大人教誨。”

衆童生都是暗自搖頭,這奇葩真不知哪裡冒出來的。今日一見也算大開眼界了。

林延潮也是心道,此人也是個角色啊,我大明的讀書人如果都有你這骨氣,也不會在七十年後亡國了,可惜內鬥這麼厲害。有個毛用。

陳知府不怒反笑道:“卷子在這裡,還不拿去看。”

說完陳知府的卷子一放,王育智毫不客氣拿過卷子,認認真真地看了起來,其他童生們都取來瀏覽。

這時衆童生好幾人聚在一起,將林延潮文章評頭論足起來。

過了一陣,林延潮走到王育智面前問:“王兄,你以前可有見過類似的文章。”

王育智默然一陣,額上冷汗冒出大聲道:“你別得意,就算王某沒有見過。難道此間同案們都沒有見過嗎?”

翁正春站出來道:“王兄,你大錯了,案首這幾篇文章,言辭清奇,都是新作,絕非是往年之作。”

王育智強詞奪理道:“爲何不可能是舊作,你看第一篇,多用四六駢文,堆砌詞藻,一看就知是出自嘉靖以前腐儒之手的文章。我記得我當初在一本文集上有見過類似的。”

“哪一本文集你說說看來?”林延潮問道。

王育智狡辯道;“時間久遠。我不記得。”

龔子楠亦道:“若是剿襲的文章,這三篇時文文風都是不同,但你們看,這三篇文章一脈貫之。遣詞造句顯然出於同一人之手,若是剿襲的文章,怎麼能如此恰到好處。”

“這。”王育智無詞以對。

下面衆童生也是一致說沒有見過類似文章。

王育智漲紅了臉,最後當堂向林延潮認錯。

陳知府當下道:“府試的文章會載入題名錄,若是其中有誤,豈非惹得旁人笑話。王育智本府本不願意饒你。但念在你考了多年,這次才補錄了童生,本府就不予懲戒了,但這府宴你是沒有資格參加了,回去吧!”

王育智掩面退下。

下面的飲宴,衆童生也是拿着林延潮文章議論起來。

原來對林延潮質疑盡去,而今對這三篇文章,衆人已沒有偏見。

研討能列位府試第一的程文,是每個考生必做的事,無論你有沒有考中,都是一樣。甚至林延潮的程文,還會被福州府每個有志於科舉的社學書院的儒童賞析一番。

這就好比當年高三學生,都要把去年的高考題目,拿來作一遍,測一測自己水平多少,最後再看看自己與當年府試第一的卷子差距在哪裡。

毫無意外對林延潮的文章,衆童生們公認第一篇文章都是最佳的,喜歡言辭華美的,對其中四六駢文都是愛之不已。不少童生怕記不住這等好文,就當場背誦起裡面的句子來。

至於第二篇第三篇的文章,童生們則如分析文章破題的思路,立意,邏輯,拿之與自己的文章對照起來。

當然也有少許不服的人,拿了林延潮最後一篇五言八韻詩來挑毛病,但誰都知詩賦在卷子裡比重太低了。

見了這一幕,陳楠對一旁的林延潮笑道:“看見了吧,本府取你的文章,並非是其他,而是真愛你的才華。”

林延潮連忙道:“府臺大人過譽了,葉向高,翁正春,陳一愚幾位同案,他們的文章絲毫也不在晚生之下。”

陳楠笑着道:“他們文章是不錯,但方方面面已定,不會有太大的突破了,但你不同,將來可期。所以本府要保你取爲秀才,你取爲秀才後,若是能不問舉業,肯安心作學問,不出十年,又是一個王鳳州!”

把自己與王世貞相提並論這也太擡舉自己了。

等一下,什麼叫不問舉業,安心學問?難道陳楠取自己,是爲了讓自己不要科舉,去讀書的嗎?

陳楠道:“你若有志於科舉,心即利慾,容易急功近利,將來做官,又爲案牘之事所惱,何來安下心來作學問。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其中取捨之道,你想清楚了嗎?”

林延潮陷入沉思,當時很有名幾位大儒,比如王學大儒何心隱就終生沒有出仕,四方講學,傳播學問。羅汝芳則是中了舉人後,自覺的吾學未信,不可以仕,在鄉讀書十年,不參加科舉。

還有另一位與王陽明齊名的大儒湛若水,還毅然焚掉路引不赴科舉,沉潛學問好幾年。二十年後還有劉宗周,中了進士,不願做官,憤然在家讀書十年,終成一代大儒。

這些都是傳爲美談的。

聽了陳楠的話後,林延潮當即回答道:“學生以爲,做官即是做學問,學問也可以在做官中得。學生這麼以爲,不知可否?”

陳楠聽了笑了笑道:“你既有志,就勉力行之,不要問我了。”

八百八十二章 自己人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新官上任四百八十二章 驛站第四百二十七章 權力所在六百二十九章 拜師第二十七章 入理不如入情第一百九十一章 誰指使的(一更)第兩百三十七章 緣定三生五百三十九章 建言第一百九十六章 識破(一更)一千三十九章 大奸似忠一千八十章 手握實權七百六十六章 張府(二合一)六百二十章 採銅之學(多謝龍蠖不關情書友盟主)四百九十章 以情動人六百五十二章 愛屋及烏一千二十八章 徐光啓的辦法四百五十三章 給足面子第一百九十一章 誰指使的(一更)七百五十六章 輿論(兩更合一更)五百零八章 相爺這唱得是哪一齣第三百零四章 蹊蹺七百九十四章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衆望所歸五百五十四章 耍賴五百三十八章 宮闈之事七百八十一章 內應第四十三章 先生的背景五百五十四章 耍賴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雄壯九百一十章 太倉王家第三百一十章 心態九百二十六章 視察拓縣第三百五十六章 拍馬屁七百七十一章 此林延潮之功(二合一)第一章 少年和媳婦第一百九十九章 把名聲借給你六百一十一章 利用五百零三章 鼎邊第兩百三十八章 大宴賓客(一更)第三百二十七章 君權相權一百一十六章 衡文五百七十五章 升遷侍講八百一十一章 林青天(二合一)第四百二十八章 會揖第一百四十四章 好書九百一十七章 河堤第一百四十七章 你書讀得不夠深啊(二更)一千九十二章 託付(第二更)一千四十六章 儲端一千兩百四十一章 謀劃已久一千二十二章 自己人一千九十二章 託付(第二更)一千兩百七十六章 安插五百二十一章 處置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定策之功九佰七十六章 先公後私第九十五章 師徒問答六百三十六章 呆貨一個第四百一十章 咱是筆桿子七百四十五章 報社被封六百三十九章 鰣魚八百九十二章 淤田哪裡去了?八百七十四章 宗室八百四十六章 修河(第二更)第兩百九十六章 第二場五百零三章 鼎邊第兩百四十七章 收徒(一更)八百七十一章 哪裡來的錢(二合一)六百四十三章 創刊一千四十七章 莫欺少年窮第九十八章 喝茶聽戲第三百九十三章 淺淺抵京一千四十九章 上疏第十章 趕出社學一千兩百三十二章 倚重五百五十七章 關係五百八十三章 舌戰羣儒(下)第兩百四十五章 拜師(二更)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奏對第八章 背書九百一十七章 河堤四百八十四章 袁宏道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安危第八十三章 不後悔第三百三十六章 大魁天下九百四十一章 主持府試七百九十四章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第三百五十章 我們家延壽長進了八百零九章 爲民做主九百三十五章 可使爲宰相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老朋友第一步一千三百零二章 元輔,請留步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蘆花蕩一千兩百六十三章 登頂第四百一十五章 審問四百六十三章 解衣衣我第六十三章 林府七百四十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