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兩百八十一章 偷看

平定寧夏之後,深得石星賞識的李如鬆被拜爲御倭總兵官,其弟李如柏,李如梅爲副總兵官。

同時入朝明軍在遼陽集結。

現在明朝的問題是,朝鮮之前一直支支吾吾,對倭情稟告不實。

比如兵敗平壤的遼東副總兵祖承訓回報,在平壤的倭寇並非是數千人而是數萬人之數。

而朝鮮有意誤導明朝。

當然這被石星認爲是你在爲失敗找藉口。

之後石星廷議上商議出動兩萬明軍入朝,此事當即遭到了戶部尚書楊俊民的反對,他不是不願意打,而是戶部實在沒錢!

出動兩萬人馬從遼東到朝鮮,爲了保障這條補給線,要用多少人力物力。

石星廷議上被打臉後並不甘心,於是又再度詢問鄭昆壽在朝鮮倭軍‘賊數幾何?’

之前在石星那效仿申包胥的朝鮮使者鄭昆壽說,入朝倭軍有四十萬之數,然後又自雲朝鮮已經殺死了倭軍八萬人。

但是明軍要入朝平定倭軍,不動用個十幾萬人馬是不行的,最少不能超過七八萬之數。

石星一聽,這是啥?真調七八萬人馬入朝,戶部還不和自己鬧翻天了。

不過石星心想既然牛皮已經吹出去了,怎麼樣也要把逼裝到底。

於是石星告訴鄭昆壽說,本司馬這次已經動員了薊州、宣府、大同等處鎮兵及南兵近十萬,還有廣寧、遼東等地鎮兵六十萬,一共七十萬人馬到了遼鎮。

此言一出,鄭昆壽不由感嘆還是大明爸爸給力。

吹完牛逼後,石星又道,只是陸有遠近,我大明地方很大,七十萬大軍不可能一口氣給你調齊,又苦於朝鮮沒有糧草不能前行。

鄭昆壽說,我回去給你盡力想辦法,還請快快發兵。

石星當即與鄭昆壽約定,過江前糧草我們自己負責,過江後要朝鮮負責,否則我也沒有辦法了。

得到鄭昆壽應承後,石星以兵部的名義上奏,懇請朝廷發到遼鎮精銳一萬剋日赴義州同朝鮮兵將協力堵剿,同時薊州,保定兩鎮各選精兵五千,宣府大同再各選精兵八千馬步,吳惟忠率南兵三千,再令四川巡撫速催四川副總兵劉鋌率五千兵馬立即趕到遼陽,聽宋應昌調度差遣。

其餘各鎮將領石星沒有點名,唯獨提及吳惟忠,劉鋌二人,可見深知二人的實力。

但是石星如此一口氣將出兵的人馬,提高至四萬以上,而且都是大明最精銳的部隊。

至於天子現在對石星是信任有加,可謂是有求必應,當即下旨照辦,嚴令各督撫必須挑選精壯無徒虛文塞責,同時還讓朝鮮國王固守義州不可放棄。

然後石星讓朝鮮備邊司籌議明軍出兵朝鮮的軍糧。

朝鮮備邊司類似於明朝之前的大都督府,宋朝的樞密院,軍國大事是由文武合議。

備邊司派人到了遼東計算明軍入朝糧秣供應,並給明朝兵部列了一個單子。

上面寫着‘天兵共計四萬八千人,將領中軍千把總還沒有算在裡面。一日糧每一名士兵是一升五合,馬匹兩萬六七千匹,將領等官之馬不在數內。每一匹馬日給料豆三升。

以此計算,則糧食一天最少要七百二十石,兩個月則需要米八萬四千石,馬一日用豆八百石,兩個月需要豆四萬八千餘石。……目前估計自義州至平壤,留谷之數大約有五萬一千四百八十八石,豆三萬三千一百二十七石……,

最後得出結論,朝鮮抽西補東軍糧大約可以支應五十餘日,馬豆則似乎不足。

此事一出,有言官立即反對,朝鮮農事已經基本荒廢了,明軍入朝簡直要自帶乾糧。而且從遼東到朝鮮一路多山,糧草補給不易,以遼東的實力若供應四萬以上大軍在朝長期作戰,必大大損傷大明的國力。

這名言官說話後,朝中不少官員們纔想起來林延潮提前佈局海運的先見之明。

而林延潮也覺得自己終於熬出頭來了,等着石星上門來拜見(懇求)自己。

哪裡知道林延潮等了半天,石星也沒來。原來石星拋出一句話,以大軍滅倭寇何必用五十日,三十日足矣班師回朝。

林延潮這才明白石星這人腦子不僅是石頭長的,而且還真的是頭鐵,當初在廷議上不把自己的海運之策看在眼底,到了現在仍是堅決的不承認,認爲之前他看法正確無誤。

不過石星雖不用海運運糧,但他仍是有足夠謹慎,除了爲這一次入朝之戰調遣了精銳外,還調用了大規模的火器。

共計大將軍炮一百二十門,滅虜炮兩百六十八門,虎蹲炮三十七門、小信炮一千五百餘門,百子銃一百六十八架、快槍五百杆和三眼銃一百個,以及各種火箭、鐵蒺藜、輕車等裝備無數,以及火藥數萬斤。

拿幾件來說,大將軍炮是當時明軍最犀利的火器,用作守城的可達兩千斤,而作爲野戰炮大約是在五六百斤,所用炮彈是五六斤的鉛彈,威力在六磅炮之上。

至於滅虜炮則爲車載火炮,一車兩門至三門,每門可發射一斤鉛彈。

在這裡必須提取代魏學曾平定寧夏的三邊總督葉夢熊,這滅虜炮正是他的發明創造,並且葉夢熊還將大將軍炮也改裝到車上,作爲車載火炮。

此炮稱爲‘葉公神銃’。這葉公神銃分天、地、玄三號。天字號忠兩百八十斤,地字號兩百斤,玄字號一百五十斤,每炮有三輪炮車一輛,前有兩輪,後面有一輪,前高後低,炮口昂揚。

剩下的虎蹲炮就是曲射炮,用作攻城有奇效。其餘百子銃,三眼銃也都是明軍壓箱底的火器。

這調用火器也是源自宋應昌建議,他當年爲山東巡撫時上《海防事宜》一疏,就曾言‘大將軍、神炮、虎蹲炮、滅虜炮、百子銃等器,則臨急所用也’。

所以石星爲了讓宋應昌打贏這一戰,於是調了這些火器給入朝明軍,用於將來收復平壤之戰上。這一點上石星實有明見。

一日林延潮也好意地向石星提醒倭寇的火銃比較犀利,而石星置之一笑,吾早已知道了,說完石星拿出順天巡撫李頤的奏疏。

此疏名爲《條陳御倭事宜疏》,其中已言倭寇鳥銃的犀利了,疏中言要滅倭寇必須用射程更遠的火炮勝之。所以奏疏裡請求用中軍參將陶世臣調集工匠星夜打造火炮。

石星說這就是以長而勝短之策,面對他的嘲諷,林延潮還有什麼話好說,石星將經略朝鮮之權全部籠在自己手中,自己一番良言入他之耳,他反而覺得你是打算來分功分權的,不但不聽你的意見,反而屢屢譏諷。

林延潮到此也不再出一言,反正你行你上,我從此不再廢話就是。

是日,林延潮的門生知道他在石星面前屢屢碰壁之事後,倒是表現得很平靜。石星現在因寧夏之功,可謂聲震天下。

孫承宗,袁宗道他們都不是爲了擡林延潮,而貶石星的君子。石星不僅是棟樑之才,而且敢於任事,所以林延潮被石星壓得出不了頭,也唯有生出‘瑜亮之爭’的感嘆。

方從哲等其他門生都認爲,林延潮比石星年輕多了,暫時忍一忍也無妨,眼前朝鮮之事雖無法建功,但以後再樹立功勳也是一樣的。

門生們議論來議論去,林延潮卻沒有發表任何意見。

衆門生對於將要到來的朝鮮議論不休,這時候倭寇火器犀利已是從遼東,朝鮮敗軍口裡陸續傳到明朝的官員中。

林延潮深知,倭國火器使用時是自葡萄牙人船隻到了種子島後,當地人見了火槍後仿製而成,倭國就將此稱爲鐵炮。種子島鐵炮傳入在一五四三年這樣。

倭國的鐵炮就是火繩槍,而明軍的火繩槍則是鳥銃。鳥銃傳來據說是明軍攻克葡萄牙人佔據的雙嶼,從島上繳獲來的再加以仿造,如此傳入時間在一五四八年。

倭寇的鐵炮與明軍的鳥銃相比較,後人研究的史料上都認爲鳥銃不如鐵炮許多,也可能是訓練方法與使用上有差距。

衆門生走後,林延潮走到書房準備看一看兒子的功課。

走到窗外時,林延潮見林用伏在窗前認真讀書不由欣然地點點頭。

於是他不用下人跟從,自己走到了書房房門邊時輕咳一聲。

沒料到自己這一聲輕咳,林用整個人卻哆嗦一下,匆匆拿案上之布覆在方纔所看的書上。

林延潮見此臉色頓時很難看,林用也算長大了,這個年紀真是好奇的時候。而他這個動作莫非是揹着自己看一些少年不宜觀看的書籍嗎?

林延潮沉着臉走到林用身旁問道:“明年二月童子試在即,可知用功?”

林用聞言紅着臉道:“回稟爹爹,孩兒一直有用功。”

林延潮見林用這個表情,心底更怒:“知道用功?不要口不對心!”

說完林延潮伸手往書案上一拂,但見桌上放着一本小書。

林用見此臉色更紅,而林延潮冷哼一聲將此書拿起,但見書皮寫着《神器譜》三個字。

林延潮一看神器譜不由心道,書名都這麼污,內容還了得,居然揹着自己看這書。

林延潮再看此書作者,上面寫得是趙士禎三個字。

七百六十二章 力諫第四百零三章 圍門第一百二十五章 又蒙對題了(二更)第三百零一章 林世璧發飆第二十三章 南方的豬七百六十七章 有愧六百八十五章 黨爭六百四十九章 縣試放榜一千二十一章 暗訪五百五十一章 侍君之心第兩百六十四章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出兵第四百一十三章 泄密一千八十九章 申時行的故事八百九十章 投書第兩百七十三章 名聲在外第兩百四十五章 拜師(二更)七百零七章 封爵之議四百五十七章 感激一千六十六章 吏部尚書的憤怒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洪塘第一百六十七章 學風如此(一更)九百零八章 皇帝的密旨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招考(第二更)第一千兩百八十二章 趙士禎第兩百七十四章 漕弊一千兩百一十五章 條陳第一步第十三章 大宗師按臨了五百五十一章 侍君之心四百八十八章 真假九百八十六章 治水之功第三百七十八章 力諫張居正九百三十六章 聰哥?第三百八十六章 勾心鬥角五百五十三章 宮裡貴人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廷議第三百五十一章 捷報傳鄉里第三百一十六章 衆口鑠金一千兩百二十九章 申時行的謀劃第三百九十三章 淺淺抵京八百七十章 能得卓異嗎(二合一)第四百三十八章 經筵之上第三百三十二章 定三鼎甲第一百七十二章 林淺淺的着急(二更)第兩百六十三章 仗勢欺人五百六十七章 宣表一千二十章 吾道南矣(謝greenyuxuan書友盟主)一千兩百零六章 談判交換第八百七十六章 公道何在(二合一)四百六十四章 治幕五百八十章 脣槍舌劍第四百一十三章 泄密五百三十四章 分量第兩百五十章 有驚無險第三百三十一章 如出一轍第三百五十一章 捷報傳鄉里七百九十四章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八百六十一章 說話不算話七百六十一章 慈寧宮第四百一十三章 泄密一千三十六章 黨羽六百六十九章 撰起居注七百七十五章 祖先之鞭四百五十八章 高考移民四百八十一章 喜還是不喜第兩百二十九章 何時會試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龍山大捷七百七十六章 屈就一千九十三章 浙黨(第一更)一千兩百零八章 又見廷推第兩百三十五章 申時行(二更)第一百二十九章 案首的風光(一更)第三百一十九章 有請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文武相輕九百七十八章 京中輿論第兩百五十九章 求仁五百九十五章 愛卿真乃高才一千兩百七十七章 名將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託付第三百四十六章 顏面掃地的何翰林第三百六十四章 日講官(第一更)第兩百一十二章 可列經魁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危城七百四十八章 分歧第兩百一十四章 放榜了(一更)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一品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明日談判第六十三章 林府五百五十一章 侍君之心七百零八章 懸魚(第二更)八百五十五章 串票一千兩百一十五章 條陳答書友問八百一十六章 民情七百八十一章 內應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八百里加急一千兩百一十七章 執意八百六十四章 民得其惠第四百一十九章 東廠聽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