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好文章啊(一更)

只有短短四字,換做一般對四書五經原文不熟的考生,連這一題出自哪裡都不知道。

必得其名,出自中庸第十七章!林延潮口裡輕輕地念道。

原文是故大德者必得其位,必得其俸,必得其名,必得其壽。

看着這一題,林延潮陷入了沉思之中。

這一句話放在這一章裡,是歌頌舜的孝道,大意是說如舜這般大德之人,必擁有與大德相應的地位,財富,名聲,長壽。

那‘必得其名’四字,就是說舜大德之下,一定會得到很好的名聲。

這題不好做啊,這題截上又截下,他背過的小題裡,沒有這一道,以往所背的程文之中,倒是有,但是林延潮這一次要憑自己實力答題,自是不肯再照搬。

用過去程墨上的題來答,雖是不算錯,但不會取一個好名次。

現在林延潮過府試已是**不離十了,眼下是要爭取好的名次,所以必須自己答。

林延潮參考了自己背過卷子裡的破題,之後擱筆沉思,他眼下有足夠的時間,因爲別人要答三道題,自己只需兩道就好了,所以絲毫不慌。

必得其名,按照兩句破題來說,要一句寫上意,一句寫下意。正破是上句破必得,下句破其名。

正破有些難,反破容易些,上句破其名,下句破必得。這樣就簡單了,先因其名,而後必得,前因後果。

林延潮當下寫下‘聖人有譽於天下,理必可也’。聖人之所以譽滿天下,這是理所當然的。

破題可以了,下面起講從破題一句發散,夫名者,名其德也,有大德矣。名安能去之?

這大德是全篇之意,若是放在破題裡講,與‘必得其名’無關,就犯了‘連上’的錯處了。主考官下面看都不用看,就可以將卷子丟掉了。

所以大德,必須放在起講裡說,解答了破題裡聖人爲何名滿天下?是聖人之所以譽滿天下,因其美譽在聖人的大德。有大德的人,名聲怎麼會離他而去?

寫到這一句,林延潮不由感嘆,聖人的教誨,實是很有教育意義。想到詩會上,讀書人爭相投詩,要將自己名氣傳出去,真該讓他們好好寫這篇文章,捫心自問一下。林延潮搖了搖頭,將這點想法拋之腦後。自己繼續專心答題。

破題,起講後,就是文章的主體了,林延潮知道本府知府喜歡四六駢文,但這一篇文章若是再追求格式,文意就要差了三分了。林延潮取捨了一番,心想不能以辭害意,兩者取捨還是文意最重要。

所以這一篇文章,林延潮就沒有拘泥駢文的格式。

這時候雲板響過,考生們可喝水上茅廁。林延潮只是專注於文章之中,沒有在意。

到了午時時候,雲板一聲響,幾名書吏已是下來收第一題的答卷了。

林延潮心知提坐堂號的考生。可以在午時前先寫完首題,交給主考官,呈瀏覽一遍。這樣做,當然是方便主考官有足夠的時間,看這些考生的卷子,若放在統一交卷。那麼主考官要在兩天內看完九千張卷子,那時候看得有多認真,就可想而知了。

這時林延潮第二題也寫得差不多了,見書吏來收卷就交了第一題上去,待第二題寫完後,拿着乾糧吃了起來,並琢磨下一道五經題和最後的五言八韻詩。

在公堂上,陳楠坐在椅上,拿起考生的卷子一篇一篇看了起來。

按照科場重首題的慣例,陳楠若是滿意的,就在首題上畫一個圈,這差不多就算取中,通過府試概率很大了。劃一個豎,就表示待定,至於劃一個叉,就直接淘汰了。

看了幾十張卷子,陳楠不由搖了搖頭,除了五六張卷子可以外,其他多是不合他的意。

陳楠看了那五六張取中的卷子,如葉向高等人就不必說了,這些人名副其實,是有真才實學的。還有幾篇什麼閩縣七傑,侯官五子,陳楠看了他們卷子卻哭笑不得,在那懷疑,他們是怎麼通過縣試了。

陳楠拿起下一張蓋着堂字小戳的卷子,入目一行字,輕棄故舊,於義儉矣。

嗯,破題道得好,小巧精緻。

而後文章看下去,竟是一手他最喜歡的四六駢文。

陳楠精神一醒,將椅子拉近了一點。他直起身一面用手指叩着桌案,一面一字一句地默讀文章,看完之後讚道:“此文詞格律嚴整而略帶疏放,讀此文如讀庾信的哀江南啊!”

陳楠喝了一口龍井茶,心道,好文如好茶,一遍讀完口中回甘。文章也是意味深長,理氣辭三道兼具,這等好文,不取第一也難,我本以爲天下讀書人之鐘秀都出在紹興,蘇杭,不料閩中也有這等才子,這文章究竟是誰寫的?

陳楠翻過卷子,一看名字,口裡的茶竟差一點噴出,居然是他!

陳楠揉了揉眼睛心想,是否我看錯,或許前面幾篇文章都寫的太差了,這一對比下,這篇文章寫的不錯,才勝人一籌。

陳楠想了一陣後,又拿起方纔那篇文章,重新再讀一遍,不由仰天長嘆,爲何我還是覺得不錯呢?莫非整日只讀案牘公文,好文章看的少了?

陳楠筆虛了一半,拿不定主意,對一旁張師爺揮揮手。

張師爺來到一旁問道:“東翁有何吩咐?”

陳楠道:“你也是取過秀才,算得精通文字,這一篇文章你拿去看看。”

張師爺聽了也是奇怪,有什麼文章連兩榜進士都爲難呢?他當下從陳楠手中接過文章仔細讀了起來,讀完之後也是拍腿叫絕道:“東翁,這是好文章啊!即直抒胸臆,又格律嚴謹,在下以爲……以爲是好文章。”

陳楠點點頭道:“那你以爲可以取第幾?”

“這我不敢說。”

陳楠搖了搖頭道:“你既不敢說,那請盧教諭過來。”

不久一名五十多歲的老者走了過來,盧教諭是進士出身,飽讀詩書,論博學二字在福州府內官吏之中,不出第二人。

陳楠拿了兩篇文章給盧教諭道:“你看看這第一篇文章如何?”

盧教諭拿起來後,讀了一篇道:“佳文,可取第一。”

陳楠道:“第一篇是福清葉向高作的。”

盧教諭道:“嗯,桂山先生之子,我聽過,果真名副其實。”

“還請盧教諭看下一篇。”

盧教諭點點頭又接下去看,半響後道:“府臺大人,這一篇也是不錯啊。”

陳楠與張師爺互看了一眼。陳楠又問道:“盧教諭,這如何說?”

六百四十九章 縣試放榜五百七十二章第兩百三十四章 兩家和好六百七十六章 朕信你一千兩百一十八章 成敗在此一時第三百二十章 請帖四百九十一章 欺世盜名九百三十九章 兩害相權第四百二十六章 部費第七十八章 背書第八百一十九章 留下功與名(二合一)六百一十三章 告御狀一千兩百八十七章 皇長子講官五百一十七章 一家人八百六十六章 家丁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建儲第八十四章 不識凌雲木第十四章 討厭的縣令七百三十二章 給錢第兩百八十九章 會試之日第兩百二十四章 鹿鳴宴第三百九十一章 君子之爭五百五十八章 書肆六百五十八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一更)第三百五十九章 牙牌和官袍一千三十八章 把柄第一百七十五章 上控(一更)九百二十六章 視察拓縣第八十二章 岳丈來了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大戰序幕(恭喜孤鴻夜飛版主成爲盟主)一千一百八十章 教書匠一千一十章 乾貨過關一千兩百六十二章 題目七百七十六章 屈就五百一十三章 見恩師第五十四章 我不是作弊五百八十一章 論破第一百三十二章 魚與熊掌(二更)第三百五十七章 宣旨一千三百零五章 智囊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火紅第八百八十三章 附議第十六章 一鳴驚人七百八十三章 寫信(謝摸摸頭書友盟主)九百八十三章 託付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禮部尚書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一以貫之第一百三十二章 魚與熊掌(二更)第四百一十四章 跟我們走一趟五百七十五章 升遷侍講第六十章 道統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回家一千兩百三十八章 拒收第四十四章 林誠以的推薦第兩百九十章 貢院一千兩百六十五章 朝鮮之策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大戰影響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治人治法第四百三十一章 我給首輔提意見第兩百九十七章 五篇策問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柳成龍九百九十八章 儒學正宗第一步九百六十八章 舊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教訓一二五百四十四章 文華殿上第一百九十五章 澹臺滅明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退意四百六十七章 世兄一千兩百七十一章 賽馬相馬第三十章 奇才第一百九十七章 繼絕學六百六十四章 直起居九百二十九章 賺到了九百五十七章 潘季馴的奏章九百一十六章 文華殿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火紅六百一十七章 誰能挽此危局五百七十一章 鬥牛服七百六十四章 佈局之人一千章 經史並重第三百八十八章 當仁不讓了五百四十六章 御膳一千四十七章 莫欺少年窮五百零八章 相爺這唱得是哪一齣一千六十六章 吏部尚書的憤怒第一千兩百二十五章 推舉七百七十四章 情誼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火紅一千兩百章 真有這一天第二十三章 南方的豬一千一十八章 鑽空子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衣錦還鄉一千兩百七十五章 海貿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開海第兩百三十五章 申時行(二更)第三百六十六章 修典一千八十章 手握實權八百零八章 威壓一府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推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