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兩百一十七章 執意

林延潮似從申時行的話裡聽出了什麼弦外之音。

自己要想接過申時行的班,是靠申時行的一句話嗎?

威望是要靠自己掙回來的。

這就好比申用懋,儘管對方官位比自己低,但自己仍稱他一句世兄,因爲申時行是自己的老師。

申用懋要自己幫忙林延潮自是能幫就幫,但若要林延潮看在申時行面上,唯申用懋之命是從可能嗎?你又不是太子。

當年張居正去世後,他的同黨大半被清算,一小半則投了申時行。爲何他們會投申時行呢?因爲申時行出面替張居正求情,所以張居正的餘黨不奔張四維而奔申時行。

當時內閣裡張四維,申時行圍繞着要不要清算進行了很激烈的爭辯。

張四維要倒馮保,並上迎合天子的意思,下從於清議,對進行張居正餘黨進行趕盡殺絕,故而他對申時行說,人言今良莠之餘要在芟刈。申時行卻答,吾以爲肅殺之後當有陽春。

林延潮想到這裡當即道:“學生當時也沒有想太多,吏部都給事中楊文舉官聲不好,學生不敢保。但胡汝寧卻不同了,他爲官還算沒有大錯,當年又替恩師說話。”

“話說回來,朝野上那三羊八狗之說,楊文舉,胡汝寧都名列其中。這些人明着是攻訐楊文舉,胡汝寧,但這背後是欲不利於恩師。”

“學生絕不容許有任何人詆譭恩師!”

申時行笑了笑着道:“老夫求去,再以不在意名聲了,由着他人說兩句又有何妨。這些人其實不僅攻訐老夫,其因更在於老夫事事承務帝意而爲。正如你與鄒元標的辯論,老夫都在新民報上看了,當今讀書人之中如鄒元標之輩者可是大有人在啊!”

“對了,你以爲鄒元標之見如何?”

林延潮心底有些瞭然,申時行近來一直遭彈劾,一來是他馬上去位,更重要是天子那一句‘宮府一體’。

天子不朝不郊不廟多年,更重要還不立太子,官員上下早就很不滿了。朕知道你們不滿還不行,還處罰了言官一年俸祿,最後還說了一句宮府一體(朕幹這些事,內閣都是支持的)。

如此真應了那句‘你不死誰死’。

反正申時行也要走了,天子拿申時行替自己背鍋,百官也把對皇帝的不滿發泄到申時行身上。

這時候鄒元標的文章應時而出,那句太祖廢宰相以來,有明治而無善治。

這也就是申時行爲什麼被批評。

鄒元標他們提出的理想政治就是,天子代表法,宰相代表禮,禮約於上,法約於下。

然後什麼是宰相?天子任何做不對的地方要進行規勸,簡單言之,我們要的不是如申時行這樣承務帝意而爲的宰相,我們要的是代表清議的宰相。

天子親政十年後,自己本人,以及整個政治令百官很不滿,這樣的不滿到了口頭上就是清議。鄒元標以及他身後未來東林黨,也就因此孕育而出。

因此申時行道了一句,當今讀書人中如鄒元標之流大有人在。他雖沒有林延潮穿越者的眼光,但也料知了將來恐怕會有麻煩。

林延潮當即道:“恩師,鄒元標之流在野之士,焉能有廟堂之上的眼光,他們看朝政,與恩師看待朝政如何相同?譬如這一次火落赤部叛亂之事,恩師剿撫並用,不僅化解了一場大幹戈,還是維持了當年俺答封貢後朝廷北方和平。若依朝堂清流之見興兵漠北,且不說能不能打贏,從此兩邊再無寧事。”

申時行因爲對火落赤部保守的政治,反而令朝野的清流認爲申時行是收受了火落赤的賄賂故而才主和。總之你阿附天子,怎麼樣都是有錯。

“那宗海如何看這些清流呢?”

林延潮想了想道:“若無這些鄒元標這些清流在,則朝廷無所制也,但聽他們的話來謀國謀事則不足取也。”

申時行道:“正是如此,天下之利在於一個共字,但國家大事所謀只可寡不可衆。將天下之利當天下百姓共之,然而政由己出,這就可稱爲賢相了。”

“老夫也是當了數年宰相,才悟得這個道理。今日聞你說這句話,老夫甚是欣慰。老夫再也沒有什麼好教你的,以後如何爲官,你當自己走了。”

林延潮失聲道:“恩師。”

申時行目光望向窗外悠然道:“當年老夫就說過,你不是爲了做官而做官的人,但是往往如此反而能當大官。不求名而名自得,不求利而利自來,若你將來能夠入閣,相業還要在張江陵與老夫之上!”

林延潮走出房門,但覺得今日與申時行這一番長談,申時行似與自己說了很多,但又其實什麼也沒說。但可以知道申時行在致仕前,一定會完成他最後的佈局。

這佈局是什麼呢?

林延潮走出門來,但見申九早就候着。

“讓小人送部堂大人出門。”

“宋兄,不敢當啊!”

二人說說笑笑,申九笑着道:“上一次部堂大人幫小人的忙,小人十分感激。”

林延潮道:“不過舉手之勞而已。這一次還有什麼林某可以效勞的?”

申九連忙道:“豈敢再勞煩部堂大人,但真要說來小人想與林部堂打聽一件事,朝廷是否要在兩淮重開綱運法?”

林延潮聞言訝道:“宋兄的消息真是好靈通啊!”

石星若調任兵部尚書,戶部尚書由楊俊民出任,那麼綱運法就是板上釘釘的事,這也是林延潮與許國之間的默契。但現在兵部尚書還未會推,石星還是戶部尚書。但申九就料定最後楊俊民一定會出任戶部尚書。

申九笑着道:“久在老爺身邊走動,多少也聽聞一二。我聽聞若是實行綱運法,這一次不僅是淮南之鹽,淮北的鹽政朝廷也會依綱冊派發鹽引,小人想知道部堂大人手裡是否有名額,小人想爲下半輩子謀個退路。”

林延潮聞言打量了申九一眼,認真地道:“申兄不是和林某開玩笑的吧!”

申九道:“小人豈敢在大宗伯面前說笑。聽聞現任的兩淮巡鹽御史李汝華是部堂大人的同年,交情甚好,故而小人這纔來拜託部堂大人。”

林延潮心道,打聽得倒是很清楚嘛。

林延潮道:“當初淮南定十綱,每綱定鹽引是十萬引!這是大引改小引後定的,每小引兩百斤鹽,每引就是四錢三釐,算上稅銀,公輸銀每綱在四五萬兩之間。”

“眼下淮北拿出來最少也是十綱,每綱莫約也是三至五萬兩之數,宋兄你手裡有幾許銀子,要拿幾綱啊?”

申九笑着道:“不敢不敢,小人哪裡那麼多現銀。與其他鹽商合買一綱就是,小人只要半綱,就算三成也成。”

林延潮聞言道:“半綱最少要兩萬兩銀子,三分之一也在一萬兩萬兩銀子之間。”

“據林某所知,就算是富如兩淮之鹽商,也是很少有一個人獨領一綱的。”

“而大部分認領一綱的鹽商,都是好幾個人湊在一起買的。就算真正有財力的鹽商都是分別買好幾綱,每綱都買一些,但用的都是不同的名字,這也是財不露白的道理。”

申九道:“多謝部堂大人提醒,小人就用兩個兒子的名字,一個跟我從老爺姓申,還有一個回老家繼承香火姓宋,如此就不會遭人口舌了吧。小人這裡可以拿出三萬兩銀子就是,還請部堂大人安排。”

林延潮點點頭道:“宋兄高見,既然如此,林某就去問一問吧!”

申九聞言大喜道:“那小人就先謝過部堂大人了。”

林延潮笑了笑道:“宋兄好眼光啊,這綱上有名,以後子孫世世代代也就不愁衣食,有坐吃山空之慮樂。就算不經營這鹽業,把每年鹽引轉手賣給他人也是一筆錢啊。”

申九大笑道:“慚愧,慚愧。對了,這綱運法如此好,部堂大人怎麼沒想給自己謀一份啊!”

林延潮聞言搖了搖頭,他能說他把所有的錢都拿來辦書院了嗎?

與申九相較,自己目光實在太短淺了。

這種感覺好像自己錯過了一個億!

從府門出來,林延潮坐上轎子。臨走前他掀開轎簾看了一眼夜色之中,仍是燈火輝煌的申府,心底不由想到,連一個申九都能拿出三萬兩銀子來買窩本,又何況申時行呢?

看來這就是學王翦,蕭何自污來保榮華富貴了?如此難怪是人人都願意學蕭何王翦了。

林延潮想到這裡放下的轎簾。

林延潮回到府中,卻見孫承宗,袁宗道二人都是來了。

林延潮有些疲乏,喝了一口茶道:“如何袁禮卿勸得如何了?”

袁宗道道:“學生慚愧……”

孫承宗伸手一止道:“禮卿十分堅決,非言辭所能動也,他說了這一次石知府下獄,蘇州百姓無不爲他鳴冤,但奈何江南四郡的官員畏懼元輔權勢,竟皆作縮項之態。他雖不才,也不敢忘記聖賢書上的教誨,他願效恩師當年上天下爲公疏時的壯舉,上疏朝廷爲石知府鳴冤!”

“亂彈琴!”林延潮拍案。

孫承宗,袁宗道立即道:“恩師息怒。”

Ps:明日有更。

九百七十九章 面聖一千兩百一十六章 申時行背鍋第一百六十八章 讀書之法第一百三十三章 師徒二人第二十三章 南方的豬一千二十四章 恩榮宴五百零七章 家宴第九十五章 師徒問答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大筒五百六十三章 親自上陣七百二十一章 轉變六百八十九章 潘晟被免第三十五章 錢沒了(第二更)第四百一十六章 衝動第兩百四十六章 初衷九百六十一章 造福一方第六十章 道統第一百九十六章 識破(一更)六百一十六章 林三元在哪?五百三十八章 宮闈之事第兩百二十六章 龔夫人的想法第四百一十五章 審問第兩百章 定稿(一更)七百三十八章 破局四百六十八章 姻緣第兩百八十七章 爲政不難,不罪巨室第三百八十四章 遼東大捷九百九十九章 思辨封推感言第一百一十六章 戲弄(第一更)一千四十三章 爲國爲民第三百零四章 蹊蹺第五十八章 質疑一千一百六十章 存問大臣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背景五百四十五章 講官福利七百零六章 出謀劃策(第二更)第四百三十三章 師恩如山五百九十五章 愛卿真乃高才八百一十七章 真相五百六十四章 佩服七百零五章 託付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林府第二場一千兩百四十四章 力駁羣雄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用人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辭官歸裡七百九十章 對策六百八十七章 有備算無心第一百三十七章 閒草集一千七十六章 玉米七百四十九章 乃左中允林延潮(兩更合一更)七百五十七章 積怨(兩更合一更)第三百四十八章 碑林題名一千七十七章 聽老婆的話第兩百二十三章 程員外上門第四百二十章 立威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蘆花蕩第三百四十二章 不會是閹黨吧第二章 家有悍婦第九章 被恐嚇了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腰間黃金已退藏四百八十一章 喜還是不喜第三百三十七章 君前奏對第兩百六十五章 本官就是驢脾氣第兩百三十三章 白首一人好(三更)一千兩百八十八章 三王並封第兩百九十五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九百三十二章 誰是經世致用之學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太平盛世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菜根譚一千兩百一十一章 內閣輕重九百七十九章 面聖七百六十六章 張府(二合一)第一百三十三章 師徒二人六百三十五章 誰家的小胖子八百七十八章 商議第四章 叔侄定計六百三十一章 道統論五百九十八章 事功之學(謝午後陽光書友的盟主)九百八十五章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六百九十章 馮保之反擊(第二更)一百一十六章 衡文六百一十章 拿人一千兩百一十七章 執意第三百九十章 屏風書名一千兩百五十六章 頂撞第兩百四十四章 何心隱(一更)六百二十一章 明月映萬川一千九十一章 榜樣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惟精惟一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會試大熱五百一十一章 鐘鳴鼎食八百八十二章 自己人一千兩百一十五章 條陳單章一千兩百六十四章 盛世與危機一千二十六章 秋夜讀書一千兩百六十三章 登頂第三百一十三章 座師與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