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百八十章 教書匠

陸萬垓對身後的官員們道:“此言真是振聾發聵。少年乃國家之本,要振興國家,先從少年而起。”

身後的衆官員們都是點點頭。

“這少年中國說,以後不僅是閩地每個學堂,就算是兩京十三省各個學堂的蒙學也要採之。”

“其實部堂大人的文章不少蒙學的學童早已經開始誦讀了,比如《爲學》,《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篇篇通俗易懂,文詞淺白,卻能激人奮進,讀書勵學,若再加上這《少年中國說》,可合稱《蒙學三篇》了。”

“新民從少年而始,正心從蒙學而起,在下對部堂大人的遠見卓識真是佩服不已。”

堂下衆官員們你一言我一語道來。

堂上林延潮與學生們一一對揖後,這時宋應昌上前一步道:“部堂大人,可否接旨了?”

林延潮轉過身來點點頭道:“有勞宋藩臺,費藩臺,陸臬臺及諸位久候了,林某實在是失禮至極了。”

宋應昌退了一步道:“不敢當,聽林公之言,宋某纔是獲益匪淺。”

陸萬垓道:“無論是爲官理政,還是退居東山,林公都是陸某爲官的表率。”

費堯年道:“林公退居林下,教授弟子,賑濟災民,正是我們爲官之人的表率。奈何天子求賢若渴,百姓望之,若大旱之望雲霓也啊,非林公不能安天下。眼下也唯有打攪林公清閒,懇請出山匡扶社稷了。”

費堯年說完,衆官員都是出聲懇請林延潮出山。

林延潮也知這也是官場上大僚的排場,當即道:“諸位此言實不敢當,林某不過是寒微之人,安敢比之賢人,但論報答君恩,爲國效勞不敢甘於人後是也。還請宋藩臺宣旨吧。”

宋應昌點點頭,當即從身旁之人手中接過黃包裹,從中取出聖旨來。

聖旨錦面乃五色獅子錦,左右手持的軸頭爲犀軸

宋應昌走到講堂上道:“林延潮,接旨!”

林延潮來到堂中,雙手一伸軃袖拜下朗聲道:“草民林延潮,恭請聖安。”

左右官員,學生也是一併拜下。

宋應昌肅容道:“聖躬安。奉天承運皇帝,制曰,有君有臣千載,逢風雲之際會。君臣之道,以石投水,千載一合,以水投石,無時不有。是以伊尹,有莘之媵臣;殷湯致禮,定王業於南巢……”

這聖旨引用是君鑑,君臣相遇比風雲際會,而君臣相處就如石與水,然後這裡用了一個比喻,以石投水,千古難遇,而以水衝石,倒是每日都有的事。

伊尹是夏桀的舊臣,若非夏桀失禮於他,也不會丟失了霸業。

知道內情的官員明白,聖旨雖出自文淵閣誥赦房,雖不是天子親書,但一等大臣自有一等大臣的規格。

聖旨裡如此用詞唯有位極人臣方可在誥命裡譽之,申時行這一次爲了讓林延潮出山,可謂是給足了面子,下足了功夫。

但對於曹學佺等學生們他們不知內情,還以爲這誥命是天子所寫。

伊尹是何人?

是匡時名相,天子在聖旨裡以此譽之林延潮,這是何等之殊榮。

君臣際遇,以石投水,千載一合,譬如唐太宗遇魏徵,劉邦遇韓信。

宋應昌相貌威武,來宣旨再合適不過了,此刻他的一言一句代表了皇威。他繼續言道。

“諮爾禮部左侍郎林延潮,社稷之臣,譽滿詞垣,晉升講幄,啓沃三載,敬慎惟一…茲特進爾……”

說到這裡,宋應昌停頓片刻。

“……禮部尚書,錫之誥命。”

宋應昌的聲音不大,但不少人的心中已如大鼓般砰砰地跳了起來,清楚地可以聽見幾下急促的呼吸之聲。

若非頒旨之時,擔心褻瀆君威,怕是已有人失態。

衆人情緒起伏了一陣,終於平靜,此刻彷彿如滔滔大江終於歸流於海。

宋應昌一字一句鏗鏘有力地念道:“夫古之三孤二公,弘化寅亮天地以弼一人,而六卿之職,皆率其屬,以昌九牧,阜成兆民。往稽古訓,勉欽職任,上必有以光輔朕德,下必有以厚民之生,爾欽敬哉!”

唸到這裡,宋應昌聲音加重,彷彿重錘落鼓,低沉有聲。

“初任,翰林院修撰!”

“二任,詹事府左中允兼翰林院修撰!”

“三任,詹事府左中允兼翰林院侍讀!”

“四任,歸德府同知!”

“五任,歸德府知府!”

“六任,詹事府左庶子兼侍讀學士!”

“七任,詹事府少詹事兼侍讀學士!”

“八任,禮部右侍郎!”

“九任,禮部左侍郎!”

“十任,今職!”

“制曰,臣之事君,必有內助之良……尚垂啓迪於後人。萬曆十八年九月二十五日,欽此!”

話音落下。

林延潮朗聲道:“臣林延潮領旨謝恩!”

宋應昌面容如冰雪初融,將聖旨交給林延潮後,一邊攙扶一邊恭敬地道:“大宗伯,地上涼,快請起吧!”

林延潮起身後,其餘官員方纔起身。

林延潮手捧聖旨交給了已聞聲趕來的陳濟川,然後回首望向堂內堂外,衆官員們觸之他的視線都是紛紛避開,然後垂下頭去。

不僅他們,方纔宣旨的宋應昌,以及費堯年,陸萬垓此刻態度越發恭敬,垂首靜氣立在一旁。

聖旨宣過之後,滿堂之上,因在新任禮部尚書的威嚴下,衆人沒有人敢說話。

同時衆官員們也是心想林延潮而今晉位大九卿,與此之際當說出什麼垂世之言呢?

也有人心想林延潮之前主動辭官,而今天子加封禮部尚書就着急着出山,是不是應該說些什麼解釋自白的話,來表現自己不是那麼急切於功名呢?

但見林延潮出聲道:“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身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林某年少時常讀此詩。而林某生逢盛世,蒙天子隆恩簡拔於寒微之間,今日既惜哉稼軒先生,亦應幸甚得遇明君。自古隱士,處則爲遠志,出則爲小草。但縱然小草難堪造就,也懷松柏之志,此言即爲林某心聲。”

但見林延潮寥寥數語後,卻沒有繼續說下去,而是主動來到宋應昌面前。

宋應昌以爲林延潮要對自己說什麼,正要行官場之禮然後說些祝賀的話。

卻見林延潮卻主動伸過右手,然後握住宋應昌的手道:“多謝宋兄走這一趟。”

宋應昌一鄂,這是什麼禮節,官場上不都是作揖,跪拜之禮嗎?

怎麼會有此握手爲禮。

自己真是顧若寡聞從未聽到過,但林延潮是禮部尚書,主管天下禮儀,此舉必有什麼深意。

但宋應昌回握道:“大宗伯,下官慚愧。”

林延潮笑了笑,然後伸手向費堯年,對方很機警,一見宋應昌如此,自己連忙主動伸出手。

“謝過費兄。”

“不敢當,今日來恭賀大宗伯,下官真是三生有幸。”

林延潮點點頭,陸萬垓已是主動上前:“恭喜大宗伯,賀喜大宗伯。”

林延潮微微笑道:“不敢當。”

自三人以後的官員照例當行跪拜之禮,但林延潮卻一律免去。

衆人發覺這握手禮的好處。

若是對揖,那麼誰先誰後就有分別。但握手之禮卻是沒有先後之分。

而且流程簡便多了,少了很多繁文縟節,不然一一下拜要到什麼時候,下面的官員明白了林延潮的用意,一一上前相握相賀。到了一名官員上前時,對方面上有些不安。

林延潮不以爲意伸手相握後,但覺對方手上有些溼。

林延潮一愕下已是會意此乃手汗,於是對他笑了笑以示不以爲忤。

那官員滿臉又是羞愧又是感激。

衆官員也深覺得身爲禮部正卿的林延潮平易近人,令人如沐春風。

一一見禮後,宋應昌道:“啓稟大宗伯,巡院另接到朝廷公文,言國家有事急召大宗伯相商,請大宗伯接旨後,立即以馳驛進京,拜授禮部尚書之職,主持國是,參決政機!”

這顯然是有十萬火急的棘手之事,要林延潮相商啊。

這話宋應昌說來有幾分難以啓齒,要林延潮立即動身實在有幾分強人所難,若得罪了大宗伯如何是好。

而林延潮卻道:“此吾本分,義不容辭。”

宋應昌等官員聞言無不大喜。

這時候堂上堂下早就聚滿了人,他們都是鰲峰書院的講師與學生,聞聲前來。

林延潮無法舉步,因爲衆師生們是圍之不去。他們知道林延潮赴京任禮部尚書時,有的學生已經淚目。

衆目所視,林延潮面對師生們則道:“我受天子相召,不容不出。汝等於書院裡安心於學業,不可荒廢光陰。待朝堂上事了,我即回書院再爲教書匠耳!”

聽到這裡,宋應昌等官員都是感嘆。

這話說得實在……如此耳熟能祥。

這就是三國演義裡,諸葛亮出山時‘身未升騰思退步,功成應憶去時言’的心情吧。

此話言中之意,二品禮部尚書雖位極人臣,榮耀之極,但這身份不是自己選的而是朝廷封的,若是可以我林延潮只願爲一介教書匠耳!

這少年中國說即爲我之心聲,吾以開啓民智,教育少年爲功。

想到這裡,林延潮向衆師生一揖。

“山長保重!”

堂上堂下師生齊身言道。

林延潮起身時眼眶已溼,大聲道:“諸君保重!”

Ps:兄弟們的留言我都看了,深知愛之深責之切的心情。

大家看書一目十行,卻不知作者在兩行之間停頓了多久。我資質平庸,能寫文混口飯吃唯有用兢兢業業來維持,既把他當作爽文來寫,也不敢完全當作爽文來寫。

高潮部分,當過作者的都知這是最耗腦細胞的,但往往這樣還吃力不討好,不被人所理解,實在令人難受。用時興話說不是我想拖更,完全是實力他根本就不允許啊。望大家能體諒小弟難處,最後下方雙擊投票!

五百九十五章 愛卿真乃高才第一百一十章 取中(第二更)一千三十七章 召對第一百九十一章 誰指使的(一更)第兩百零六章 貢院八百四十二章 公道正義(第二更)九百四十二章 科場弊案(二合一)五百零六章 親人重逢第一千兩百二十七章 梅家來訪五百七十一章 鬥牛服第三百二十三章 人不求人一般高第六十二章 本經(第二更)第四百一十三章 泄密五百二十五章 同學少年都不賤第四百零九章 紅顏一笑一千兩百九十九章 用間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局面七百一十五章 青天一千三百五十章 晉州六百七十章 一鳴驚人第四百一十五章 審問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政柄六百二十五章 林學一千三百零六章 碧蹄館八百四十八章 新任知府第六十五章 比試(第二更)五百零四章 當年同窗第兩百五十九章 求仁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釋放七百三十九章 清算一千兩百零五章 禮約法約七百二十八章 萬事不難(第二更,求月票)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驛站第三十六章 被請家長了七百三十一章 馮保倒臺五百六十三章 親自上陣第七十章 德主刑輔一千兩百三十五章 文章和爭執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文武相輕第兩百九十三章 錦繡文章第兩百零九章 交卷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交易一千一百章 出山八百九十七章 召集九百三十一章 坐而論道五百三十二章 評價九百八十一章 國策第四百三十章 垂世文章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救兵一千二十四章 恩榮宴一千三百章 大興縣試第四十七章 面試一千九十六章 實踐出真知一千二十六章 秋夜讀書第一百一十四章 府試前的特訓六百七十九章 張居正的託付第兩百五十一章 家事五百九十四章 門生第十八章 傳道授業(第二更)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回府一千五十章 水到渠成七百七十七章 入宮覲見(二合一)七百六十一章 慈寧宮第五十九章 天生我才第三百二十八章 評卷九百五十五章 突擊檢查七百一十七章 仍有可爲(兩更合一更)九百五十八章 拜賀六百七十三章 約見四百六十一章 清丈田畝論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北上一千二十四章 恩榮宴一千零六章 國本第兩百七十七章 終南捷徑第三百四十四章 成人之美一千三十一章 林神醫第一百四十三章 建陽書坊五百零九章 官場震動一千兩百四十六章 我的承諾六百五十八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一更)一千二十一章 暗訪四百五十六章 堂兄來京一百零二章 輿論(第一更)第一百九十七章 繼絕學一千八十二章 見證歷史的一刻八百二十五章 風雨欲來(二合一)五百四十七章 拐彎抹角一千一百八十章 教書匠九百八十五章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第一百一十八章 門路四百七十九章 放爆仗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自古貧賤出良才一千兩百六十七章 宣麻拜相一千一百二十章 水至清則無魚一千九十章 自立門戶九百六十一章 造福一方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告誡告慰九百九十四章 翰林學士第二十五章 打官司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太倉銀